湘江短笛|長沙“吳發秦”,現身總在關鍵時

一個熟悉的神秘人再次現身長沙。2月11日中午時分,星辰在線90後首席記者採訪得知,市政務中心2樓(衛生健康委)辦事窗口,一個戴口罩的市民,捐贈了一萬元不肯留名現身,只是用普通話囑咐給醫務人員買口罩。(《長沙又現“吳發秦”,贈現金萬元要給醫務人員買口罩》 )

年長些的同事告訴她:吳發秦,又出現了!並且對她說,這個吳發秦,比她年歲大。這個真實的新聞故事,一直被長沙人津津樂道。吳發秦第一次出現在長沙,是在1986年,算第二代“雷鋒”了。那年3月,一位正在長沙治療肺結核的孤女姚文收到400元匯款,落款人是“吳發秦”。《長沙晚報》報道並全城尋找“吳發秦”,歷時四個月,最後還是沒有找到這個“吳發秦”(長沙語音就是“無法尋”)。

吳發秦,幾乎成了星城裡的雷鋒代名詞。在後來的日子裡,每到關鍵時刻,總會遇到“吳發秦”們,以一己之力,或濟貧幫困,或給予愛心。而他,他們,永遠是不留姓名,永遠是無法尋找。這座城市有名有姓的長沙好人、身邊雷鋒,就有八百多名,數千個學雷鋒志願服務組織和數十萬學雷鋒志願者,具有“吳發秦”品質情懷的,那是數不勝數。

吳發秦,總是在最緊要時刻出現,頗有點傳統的俠義色彩。急人之所急,幫人於危難,讓暫時處於危困中的群體、個體感受暖意,看到亮光和希望,應該是他們現身的目的。三十多年前的四百元也好,現在的一萬元也好,數目沒有什麼大不了,如果僅僅用慈善標準衡量,有些微不足道;如果與大企業家的慷慨解囊比較,有些不足掛齒。但就這顆拳拳之心,這份綿薄之力,更顯萬眾一心共克時艱之魅力。吳發秦的舉動,無非以實際行動告訴社會,抗擊大疫的當下,醫務群體最需要關愛和最應該受到尊敬和善待。

也許,在現在的互聯網環境下,“吳發秦”終能一現容貌,但就尊重他本意而言,筆者還是希望這樣的吳發秦,永遠大隱於市,該出手時就出手。如同涓涓河流到大江大海,這時候,還需要分清哪滴水來自湘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