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光谷有軌電車,是緩解了交通壓力,還是增加了交通擁堵路段?

五月古月


這幾點不好:

1.佔用了兩條車道,佔用資源多。造成小車容易堵車,有時會為了有軌電車通行,而使其他方向的車輛等待紅燈的時間過長

2.線路之間相互比較獨立,不連貫。車也跑的慢,太慢了,並且這車也得等紅燈。3.車內的座位不太多,相對來說,這麼大的空間,嗎麼幾個座位,還是少了點。

總之就是,佔用的資源多,效率低下影響交通。

個人覺得應該是拓寬馬路,增加公交運行線路。而不是大多數公交都以光谷廣場為中心,要多輻射其他地方,這樣才好轉公交車一點。


全球匯武


首先本人住關山,上班在光谷廣場,所以關山大道是每天必走的路,想吐槽有軌電車很久了:

1.有軌電車本身非常慢,還要等紅綠燈,810師傅分分鐘把你甩出兩條街!

2.班次不穩定,間斷時間太長,有一回想從金地門口的站臺上車坐到華科坐地鐵,到了站臺一看要等半個多小時…隨後還是走去了地鐵站!用時整30分鐘。

3.以前關山大道以東的車子因為都是圓餅燈右拐進關山大道是不用等紅綠燈的,現在都是箭頭指示燈,平時到還沒什麼,不會等太久,一到下雨天,能擠進關山大道的不是的哥就是莽夫!

4.為了維持有軌電車正常運行,每個路口會有至少一名管理人員在看守,也是辛苦他們了,每天風吹日曬的,但是感覺他們並沒有受過太多的培訓,給人感覺就是電車來了就是一頓小口哨,也不知道他們想要表達的意思,反正我每次過路口一聽到他們的小口哨就慌的不行,咱也不敢問。從另一方面考慮,整條線路這麼多路口,這麼多人員去維護電車正常運行,成本是不是太大了?

雖然在緩解交通壓力上起不了作用,但是隻把它當作給外地遊客的一種觀光方式,感覺還是可以的。

以上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Pomato


光谷有軌電車開通以來,在網上的評價上,可以說受到的吐槽很多,不少網友認為阻礙了交通,擠佔了車行道,影響了道路通暢。

但實際上大學園路的交通擁堵一方面是因為道路施工,另一方面是沿線居民以及車輛的大量增加。這是客觀原因。

光谷有軌電車開通後其實是發揮了一定作用的,已經成為不少居民出行的選擇。而吐槽多的網友大多數是自駕車上班者,他們把堵車和擁堵都歸罪於有軌電車上。其實這也是不合適的。

總的來說,有軌電車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有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希望發展越來越好!

更多精彩詳見大武漢新鮮事頭條號、大光谷新鮮事。






大武漢新鮮事


相比有鬼電車,雄楚大道BRT也是一大敗筆,周邊居民過馬路也過不了,地下要麼走很遠才有天橋或者地下通道,而且電梯只有早晚高峰開,幸虧我手腳健全,殘疾人朋友根本不用出門了,根本沒有辦法過馬路,我想問一下,如果BRT這麼好,怎麼不在江邊市委或者水果湖東湖省委門口修啊,拿我們這些老百姓當試驗品是吧,現在中間公交車不讓走,旁邊輔道也沒有修好,電動車,行人全部混雜在一起,而且現在很多公交車還是把站放在外面,不是全部在BRT裡面走,你修個BRT有何用!希望能過儘快取消,還路與民!


八卦的車友


有軌電車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作為一款中大容量交通工具,在規劃合理、運營科學的情況下是可以解決城市通勤問題的。

光谷有軌電車被頻繁吐槽,就是在規劃、運營層面存在很多問題。為啥吐槽漢陽有軌電車的人不多?因為漢陽有軌電車沿線人流、車流小一些,且經開路網相對完善,對道路交通組織影響小一些,引起嚴重擁堵可能性小。

而光谷有軌電車則不同。花了大把的錢,讓沿線的老百姓吸了幾年的灰,結果越弄越堵,老百姓不罵你罵誰?

因此在關山大道鬧市區建設有軌電車是不合適的,對交通組織影響大,客觀上加劇了交通的擁堵;三環外因為人流、車流較小,建設有軌電車則比較合適。

關山大道號稱“宇宙中心的中心”,沿線是光谷片區發展最成熟、產業最集中、人流最密集的區域。產業與人口催生了龐大的交通需求,而關山大道卻缺乏地鐵、高架等快速出行方式來支撐這種需求。

5公里長的關山大道北端與珞喻路交匯,南端接大學園路,沿線與創業街、雄楚大道、新玉路、新竹路、凌家山北路、高新二路、軟件園路等多條道路相交。關山大道在光谷路網中承擔著主血管的作用,有軌電車對這條主血管的影響是巨大的。

第一:有軌電車的存在,讓路口交通組織形式更加複雜。關山大道由於缺乏立體道路,本身就紅綠燈極多。建設有軌電車後,需要照顧電車通行,路口放行時間大大增加。加之靠近軌道一側的路口都不能直接右轉,需要等待信號燈指示,放行速度減緩。路口通行效率下降,極容易出現大面積交通擁堵。比如上下班高峰期,高新二路的車流可以擁堵到光谷大道。

第二、建設有軌電車後,堵死了關山大道拓寬的可能。現狀關山大道是雙向8車道,貌似很寬的道路面對快速增長的車流已經力不從心。有軌電車建設後,關山大道後期擴寬已經沒有空間。未來要解決道路擁堵問題,唯有建設高架橋。

有軌電車被吐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運營組織差,速度慢、交路少。

由於關山大道沿線路口多,有軌電車需要頻繁的啟停,運行速度起不來。加之部分人交通素養不夠,為了保證速度不可能太快,光谷步行街到光谷天地段的速度甚至趕不上自行車。規劃中說的保證路口有軌電車優先通行,現實中也是一句空談,這樣做會影響到路口車輛的通行,可能引發更嚴重的擁堵。

有軌電車交路也偏少,規劃中宣傳的6個交路目前只開了兩個,大家需求極大的湯遜湖到步行街的交路遲遲沒有開通,導致許多乘客需要在當代國際花園等站換乘。

光谷有軌電車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沒有考慮城市實際情況和高估了我國國民交通素養的城市面子工程,這幾十億花的不太值,還不如給關山大道修個高架橋。

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不過如此。


風暴星球


一個有軌電車+雄楚BRT妥妥的把光谷整廢了,為什沒不效仿日本把車吊再光谷大道高架下面跑呢?這麼好的高架資源浪費了。這車真的是慢,自行車都比它快,還影響關山大道右轉車輛同行,影響周邊右側商鋪生意,增加人力成本。在雄楚大道左轉出來的車輛有種想死的感覺,只有一個運轉道,同行10幾秒,還有行人電動車亂穿馬路,一個紅綠燈過4.5臺車,不堵就稀奇了。BRT說是可以走,結果成了電動車專用車道。管理真的是無語了。請些爹爹婆婆站在路口維護秩序照樣出了好幾起事故,有軌容錯率太低,有很多外地人不清楚武漢交通很容易出事。沒錢就不要搞,不實用以後又拆,就是浪費!


凌凌漆開箱


我是宜昌的,宜昌也有BRT,這條BRT在宜昌的主幹道東山大道上,使用以來也是被宜昌的車主們吐槽的體無完膚,認為東山大道就這麼寬,還搞得一半路被 BRT佔了,造成開車堵的很。但我自己不這麼認為,雖然我也是主要開車出行為主。為什麼呢?作為公共交通,BRT方便了大多數人的出行,一輛公交車坐的人可能比一條路上堵的小車載的人都多,嫌堵的車主你應該去走別的路,或者儘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武漢我也待過六七年,而且是滿城挖的最兇的六七年,所以我現在離開武漢了,現在有時候出差去武漢,交通可以說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還是堵,但各位車主們想想,沒這幾年的大拆大建,現在你的愛車可能門都出不去。


啥名字都被yong了


應該說,武漢光谷的有軌電車真的是一大敗筆!對於本身就很擁堵的武漢交通來說。有軌電車擠佔了專用的一條道路,使得道路更加擁擠。而且坐上這個有軌電車後的感覺,更像一條慢悠悠、晃晃噹噹的觀光車,……實用性很差。


dag87


對於光谷有軌電車🚃,我覺得有利有弊

1,光谷有軌電車不像前面很多評論那樣上座率低,特別是上下班時間,車廂裡是比較擠的,一般時間和公交車差不多,有空位但不多

2,光谷有軌電車的速度只有關山大道這一段路的速度比較慢,過了華夏學院速度就比較快,同樣的從光谷到佛祖嶺有軌電車終點站,有軌電車比405等公交車快近二十分鐘

3,光谷有軌電車在關山大道路段比較慢,是因為紅綠燈,每個紅綠燈之間距離就只有幾百米,車體重,速度快不了,啟動後速度還沒有加起來就得剎車,啟動剎車不能過快,車上不少人都是站著的

4,光谷有軌電車增加了部分紅綠燈的時間,比如說關山大道與雄楚大道交叉處的紅綠燈時間會多出一點,有軌電車雙向大概幾分鐘一趟,影響有限,只是讓人心裡有點焦急

5,我來光谷的時間不長,沒有辦法對比有軌電車有和沒有之前的區別,但我知道,現在的私家車肯定比以前多

6,光谷有軌電車關山大道斷設計在地面上而不是高架的確對此路段的交通增加了壓力,但是也給住在沿線居民,特別是離光谷有點遠的沿線居民帶來了便利


無處可逃57985555


有軌電車的開通有利於交通出行和緩解交通壓力,但是武漢目前的情況有點不同,武漢的有軌電車佔用了機動車道,這點不太好,雖然有利於乘車人的換行,但是對交通造成了比較大的壓力,給雙向四車道的路面交通造成交通壓力,因為有軌電車佔用了一條車道,綠化帶又佔用了半條車道,造成行車道路有點狹窄,交通不便等等。以前開通的有軌電車行車道在非機動車道的內側,不在非機動車道的外側,所以那時候的交通出行未受到影響,現在設計的不一樣了就造成了一些對交通不太方便的影響,以後可以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