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如何不讓孩子沉迷手機?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簡單有效

一放假,很多家長就開始和”手機迷”、“遊戲控”的孩子鬥智鬥勇,看著自家孩子拿著手機不撒手、坐在電腦前不動窩的樣子,父母是又無奈又生氣。

如今,孩子們沉迷於電子設備的時間越來越多,隨處可見捧著手機、iPad玩個不停的中小學生,甚至幼兒園裡的小傢伙們也都對著各種屏幕如痴如醉。

但電子設備帶來新鮮好玩的體驗的同時,也在無孔不入地誘惑著孩子們尚不成熟的心智,一不小心就容易讓他們迷失其中。

孩子玩遊戲大量充值、健康受到影響的新聞屢見不鮮。

孩子為什麼依賴手機?

孩子依賴手機的原因不盡相同:

社交型依賴。手機通訊錄裡有200個好友,微信朋友圈裡有300好友,QQ各種群裡面還有4000多好友,這麼強大的人脈關係讓孩子難以割捨。

遊戲型依賴。手機裡面的網絡遊戲特別多,在長期的戰鬥中積累下來的功勳和經驗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滿足。

娛樂型依賴。手機裡面好友不多,遊戲不多,全部都是電影、音樂、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馬,不想寫作業總想摸手機。

如果孩子特別依賴手機,作為家長,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屬於哪一類的,然後再對症下藥,找到應對方法。

每天玩手機超過1小時,危害巨大

手機看似方便了人們之間的聯繫,可是經常一家人坐在沙發上,各自玩各自的手機,有什麼難題、不開心也不當面交流,放在心裡的事多了,自然也就容易抑鬱了。

此外,還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注意力。手機裡有海量的信息,各種軟件讓人應接不暇,正是這種“過度刺激”,容易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學習是個慢節奏的過程,這就很容易讓孩子感到“沒有動力”,每天超過1小時,3-4年後注意力將會落後於同齡人一大截。

長時間玩手機還有以下危害:

1.引發很多眼部疾病,導致近視成災,影響就業。

2.孩子經常玩手機到深夜,上課睡覺不聽課,學習成績下降。

3.上網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孤僻,不願與外界交往,交際能力差。

4.玩手機替代了孩子的玩耍,導致孩子活動減少,進而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發育。

5.玩手機限制了孩子的感覺體驗,易使孩子分不清虛幻和現實。

6.遊戲裡打打殺殺,容易使孩子性格暴躁。

那麼,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防止孩子過度沉迷手機?

各年齡段對應不同的干預措施

1-3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

幼兒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在此之前都應該儘量少接觸手機類電子產品。

兩三歲接觸電子產品(手機遊戲/電視)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歲發生注意力障礙(比如多動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父母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主動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父母手機中拒絕下載任何遊戲,以防孩子因遊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

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範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正確認知。

3-6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遊戲

不少父母為了圖一時清淨,偶爾會把孩子丟給手機遊戲“照看”。但3-6歲的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遊戲,極易上癮。

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適當接觸手機,如讓孩子明白手機可撥打電話、可與人聊天、視頻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遠離手機遊戲。

父母家人手機去娛樂化,即刪除遊戲、音樂、視頻等各類會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機,除了翻翻相冊、拍拍照,也不會覺得有趣,自然不會一直纏著父母要手機玩。

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繪本。(繪本的顏色和故事性,對孩子吸引力也比較大,只要孩子愛上閱讀,基本不會想著要玩手機了。)

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階段,即兒童叛逆期。

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會變得固執又脾氣暴躁,有時講起來道理來,懟得爸媽都無語。

面對孩子沉迷手機,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一用父母身份強壓(我說了不許玩就是不許玩/再玩就沒飯吃了/再玩就揍你);二是用親子關係威脅(再玩就不要你了/再玩就不喜歡你了)。

這兩種方法,弊大於利。長此以往,不僅會嚴重破壞親子關係,還會加重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和沉迷。

家長可以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可以承擔家務為責罰手段。

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遊戲”,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機遊戲”。

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

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如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先完成作業再玩手機,不要說“現在立刻去做作業”,而是說“我知道這個遊戲很好玩,但你必須先完成作業。我看著你玩兒完這一局,然後你就去做作業,可以嗎?”

假期如何不讓孩子沉迷手機?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簡單有效

可能看了這麼多,真正做起來,很多家長還是很頭疼,如何在父母親自陪伴孩子,和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之間找個平衡點呢?下面這三招,家長們可以嘗試。

父母這樣做 ,孩子不沉迷手機

看到孩子玩手機,每一個父母都會很揪心。其實,要想讓孩子不沉迷手機,可以這樣做:

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有一次在餐廳吃飯,坐在我們旁邊的是一家三口,孩子想和爸爸媽媽說說話,但是爸爸媽媽一直在看手機。

孩子見叫不動爸爸媽媽,又實在無事可做,就一會看看爸爸手機,一會看看媽媽手機,最後看爸爸的手機上的內容比較有趣,就一直跟著爸爸津津有味地看著。

這一家三口的畫風,很快就變成了三個安靜的手機控,全程幾乎沒有互動。我相信,在這樣一個過程裡,親子間的情感一定是無法流通的。

假期如何不讓孩子沉迷手機?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簡單有效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陪在孩子身邊就是在陪伴孩子,卻不知道,這樣不走心的陪伴,帶給孩子的只能是傷害。

只有用心的陪伴,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而這,也是孩子健康成長最需要的養分。

對孩子最深切的愛,便是給他高質量的陪伴。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一到放暑假就和弟弟在家玩遊戲機,一玩就是一整天。也不是遊戲機有多好玩,而是我們實在不知道幹什麼。

心理學家曾研究過,當孩子無所事事又沒有好的活動方向時,選擇手機帶來的視覺刺激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如果孩子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他每天的時間只有那麼多,自然就不會完全沉迷在手機上。

假期如何不讓孩子沉迷手機?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簡單有效

父母自己以身作則

有個朋友說,以前兒子很愛玩手機,整天手機不離手 ,一度讓她很發愁,想盡了各種辦法,依然無濟於事。

後來,她申請了一個公眾號,開始寫作,也因為寫作的緣故,她不得不多看一些書,看手機的時間就越來越少了。

不久之後,她發現兒子看手機的頻率也在降低,更讓她驚喜的是,兒子又翻出了久違的繪本,要和媽媽一起看書。

朋友說,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栽柳柳成蔭”,以前想盡辦法卻求而不得,沒想到,這把鑰匙竟在自己身上,當我放下手機時,孩子也就放下了。

皆大歡喜,莫不如此。

寫在最後

育兒先育己,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先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好的教育,從來都是受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不放棄自我進步,和孩子一起手牽手,彼此都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就是教育最美的模樣。

親愛的,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就把我們“設為星標”★吧!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的推送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