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摄影”这种现象还能坚持多久?

再看康桥


🗃 很不赞同“中国式摄影”这一说法。好像摄影到了中国普通老百姓手里就变了味似的,其载取影像作品成了人间地狱,全然不是人类所为。

通俗点讲摄影就是照像,也是摄影的原始动机。随着人们兴趣的转移及意识的变化,对存在于自然界的瞬间美感予以更多的关注,光与角度的折射,让我们产生了愉悦的情绪、新的识知,照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受其技术条件制约被少数人把控掌握。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照相不再呈现高端与稀缺的特征,并成为大众娱乐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满足了初浅阶段生活需求之后,受美学的感染和诱惑,放宽眼界加入了摄影的行列,这是物质满足与文明延伸的结果,无可厚非。

难道照相机挂在外国人脖子上、手机握在绿眼睛黄头发人手里就是撮影,咱中国人喜欢摄影就不正常?

和谐的生活源于每个人内心都拥有一份对美好事物的渴求。所以,不必把摄影放到高不可攀的位置对待,更不必看不起咱中国人对摄影或高或低兴趣与认知。

摄影,可以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永恒,也可以成为大众幸福生活的调料,只要喜欢就有存在的道理。👁👁👁



辣味糊说


下面我来说说产生“中国式摄影”这种现象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入摄影的领域门槛降低了。人们买得起万元相机和千元手机,外出旅游拍个照片,十分方便。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在人人持有手机或相机的今天,看见美的景色免不了要狂拍一通,平时,在某些著名景点还能见到大批“长枪短炮”对着模特咔嚓咔嚓地扫射,于是在一些互联网论坛上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画面:老农牵着一头牛走过一片森林,捕鱼者早晨,或傍晚撒网的画面等等。所谓的“中国式摄影”也由此而生。

这些画面美不美?第一次见到的感到美,但看多了,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反感了,觉得不美,更何况还是摆拍出来的。目前具有原创或独创的高品质作品不多。

现在,我们不必责难这种现象的存在,随着摄影事业的蓬勃发展,我相信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那时人们理解了摄影的涵义是什么,具有独创的或生活气息浓郁的高品质佳作会更多地见于摄影杂志或互联网论坛上。











田园TyAA


@中国式摄影最大的特点:

1、扎堆、群拍+摆拍、烧器材;

2、手机、微单、单反拍照齐上阵;

3、喜欢自拍照,发到朋友圈;

4、退休的大叔大妈“长枪短炮”;

5、千篇一律的世界,缺少了个性。

有一句话总结得好:“早拍东,晚拍西,人人都是老司机。春拍人,夏拍花,个个都是摄影家。”

另外一句话就是:“不求与众不同,但求大家相同”

我的总结:

1、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2、大师有大师的风采,菜鸟有菜鸟的乐趣;

3、生命不息,拍摄不止。




月牙泉R


你的问题带有明显的嘲讽与傲慢,什么叫做中国式摄影?无非就是一些老年人扎堆对一个景物进行狂轰滥炸式的拍照而已,这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老年人所以爱扎堆拍照,原因的确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大多数都-是刚端起相机,大家在一起拍照能夠互相有个照应,有不了解的技术问题可以随时找到解答问题的人,一些摄影协会也经常组织老年人参加国内外景点的拍摄活动,一般就是40人左右,因为凑夠一客车大家分摊的费用能少一些,所以我们在各旅游景经常看到这些人,他们挎着长枪短炮,聚精会神的在拍照,按理说这些人老有所乐,丰富晚年精神生活,拍摄宣传祖国的大好河山,理应受到理解与尊重。

中国式摄影这句话是从中国式过马路套用过来的,听起来使人感到别扭和不顺耳,其实扎堆摄影并不是中国特有的,外国也是屡见不鲜,前段时间有报道印尼人在越南扎堆拍照,竟然有一幅获得大奖,当然啦,这个大奖争议很大。

我就是不爱听这个中国式,那个中国式的,难道你不是中国人吗?中国式怎么啦?就爱这么拍,爱咋咋地!要问还能坚持多久?永远都这么拍,不改了。


丅FK


按我的估计,“中国式摄影”至少还能坚持三十年。看看现在从事“中国式摄影”的年龄群 ,他们大多都处在壮年阶段,而且经济实力强劲,所以还要将这种趋势推动下去。

对于这种趋势,应该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不管怎么说,这是一种追求美好的趋势。但作为“中国式摄影”的“从业人员”,还是应该确立两点注意事项:

1.不要扰民,不要给其他游客带来困扰;

2.不破环环境,不虐待/干扰动物。





西海拾翠


虽然大家一提到中国式摄影不屑或者反感。其实利大于弊,推动摄影的发展。

中国式摄影,是一种摄影交流的形式,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聚在一起,水平参差不齐,那么聚在一块就有了取长补短的优势。所以普通影友多了一份羡慕的同时又多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这就是中国式摄影存在的必要性。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中国式摄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环境。对于搞创作的摄影师来说,他就不喜欢。

不管你是长枪短炮资历低高,任凭你拥我挤视角是否选好,出好片才是摄影之要!

在同等的环境条件下,不同人有不同的摄影质量。在同样的拍摄中,不同层次和经验有别者,有不同追求的审美取向。器械的操控,技术的运用,艺术的表现,在群拍中不断探索进取。思想、技巧、艺术之光影再现,才是判定好片硬道理!

在紧张的群拍中,初学者自有练习所获,老司机也会有新的提升,高手们照样再出佳作。

中国式摄影并非混乱不堪,走过了一年又一年,蕴藏着丰厚的人才后备军;具有发展潜力。



朝朝暮暮2233


在下从二十多岁开始把摄影作为业余爱好以来,也拍了很多年了。虽然不是极端地上心,但近几年随着时间越来越多,拍的片子也是越来越多了。但无论如何,都只是岔心慌,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已。所以,我基本不会和一大群人一起出去拍照片,比较喜欢一个人出门,随意性强,外界干扰也少,我想我这种玩法该不是他们说的那种“中国式摄影”吧?






黄药子64564432


我从来不去关注这个问题。什么叫中国式摄影?这种叫法带有一种贬义。在文化领域当多数人压倒少数人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潮流,一种风气,而少数人就会讥讽这种潮流风气,用一些不恰当的词语来表述,这种表达方式在中国的文化界也曾经多次出现过。本人认为,中国式摄影也好,中国风摄影也罢,都是一个意思,实质上就是大众摄影。我们知道事情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差的,只要正确引导,大家都会朝着一个好的目标而努力!并将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而那些关起门来搞什么创作,创意之类的少数派始终是会被淘汰的。



捕影者190


我个人感觉,中国式摄影 现在其实已经改变了大家对摄影的一种理解。

现在大家所说的“中国式摄影”变成了一种社交方式,一群对摄影有热情的人们聚在一起,大家谈摄影,玩摄影,但是因为大家来自各行各业用摄影联系在一起,变成一个小小的社区,这个就是物以类聚。大家在谈摄影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社交的需要。

以前的摄影圈其实也是和现在的一样。无非是有一小部分特别执着的朋友,喜欢孤独的创作。特别是喜欢风光摄影的朋友,在创作过程中的孤独和寂寞。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大家有对提高摄影技术的需求,但是内心对于学习的欲望并不是那么的强烈。

作为一种娱乐和社交的需求,有一种正向的引导作用其实也很好。

现在物质的需求已经基本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已经激发出来。也没有什么不好。

所以不必要对于这个现象过于焦虑,

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圈子里面,分离出一批对于纯艺术有追求的朋友。建立自己的小圈子。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创作属于自己作品也是一种选择。


老罗影像汇


我看到过一个摄影团招揽生意的广告:这次和我们去创作,能拍到老人牵老牛过老桥。括弧备注,牛钱自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