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80年代以前,国足水平亚洲第一,而80年代以后国足水平就开始直线下跌?

曹孟德青梅煮酒论英雄


精神重要。女蓝三连胜,其实就是精神,为祖国而战。缺了这个精神。就一事无成!


HF山河海


因为以前没什么钱,现在有了钱了,饭也吃的饱了,吃的好了,饱暖思淫欲呀闲来事非多,说通俗话,就是吃饱撑得。

再说个比方大家听听有没点联系。说过去有位穷人做长工,财主在三九天和他打赌说,你要什么也不穿在外过一夜,我就把家产分你一半,长工答应了财主的赌约,真的不穿衣服在外露天过夜。财主以为转天他必冻死无疑,不料第二天一看他安然无恙,原他连蹦带跳的在外边过了一夜,财主无奈只好将财产分了一半给他,他从此过上了和财主一样的兴福生活,这样过了几年,俩财主碰到一起,老财主又提起和他再打赌,如果这次你还和从前一样在外边过一夜,我把所有家产都给你,你过不了,把家产都给我,他想我已经赢了你一次,还怕赢不了你第二次吗?于是又赌了一夜,可是这次他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他还如上次连蹦带跳没有多长时间就累的不能动了,最后冻死在了露天地当中。中国足球队整天的过着安逸的生活,还能不像成了财主的长工的下场吗。


手机用户59952387039


虽然一看足球就犯困想睡觉,但是我还是要想说几句。

记得我的一个朋友的儿子,非常喜欢踢足球,他爹妈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没办法,只能支持,开始花钱还不多,跟着踢足球训练,后来逐渐水平上去了,就要多参加比赛,可是,参加比赛是要掏钱的,不管你的水平是高与低,不花钱,只能场外观战。几年下来,也算是花掉了五六十万,这个数目对一般家庭是不可逾越的。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来,我们国家足球,真正能踢球的,根本跨越不过这个壕沟,真正能踢到国家队,我想花掉的钱应该上百万以上了,进入国家队,他们这些人当然想着怎样才可以把花掉的钱赚回来,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活与事业中,不能再依靠父母了。而水平不是顶尖的,也许可以花钱进入,但是水平有限。所以,我们国家的足球在根源上,已经把好苗子掐死在摇篮中了,从小家里既有钱球又踢的好的人,基本没有,何谈水平?有钱人不见得喜欢踢足球。

再看看以前,踢球选拔球员,需要花钱吗?不可能,你就是花再多的钱,也不允许你上场,上场踢球唯一条件是你的球踢的好才可以。所以,能上场的,都是踢球踢的最好的,不能踢球的,对不起,花钱没用。与现在的现在正好是相反。现在啊,想上场就要花钱,不花钱,对不起,踢的再好没用!所有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足球队,绝对是8强以内。这样一对比,就狠狠打了那些说我们国家没有能踢球的人了,只是制度的改变把好苗子掐死在摇篮中了,而这个制度却无人能撼动。

再说说为什么这个制度目前无人能撼动。在过去,想踢足球,到处都可以找到一块草地,虽然没有那么平整,并且都是野草。即使有专门的运动操场,这些能用的操场都是免费的,能够买到的足球也不是那么规范,但是,这并不影响那个年代缺乏娱乐的孩子们找到乐趣,不论家庭条件好点或者差点,都可以在这个简陋的操场上奔跑。而现在,城市里除了专业的操场,再也不可能找到一块能够提供可以免费踢球的地方了。即使到几十里外的农村,只要有地的地方,都不可能闲置涨野草,已经是充分发挥我们国家种地的能力了。只要能踢球的地方,都是要钱的,没有免费的场地,一个小屁孩,为了踢踢球玩玩,还要花钱踢球,谁愿意?而我们的基础教育,都是从娃娃抓起,从小就要背负这读书的使命,每天的补习班就把时间给压没了,还有多少孩子能从中抽出时间踢球?所以结论是,孩子从小既没有时间踢球,也没场地踢球。

喜欢足球的兄弟姐妹们,不知道我说的是否正确?


好孩纸尼可乐斯


五、六十年代的人要拼搏。记得看过"中南五省"的足球比赛,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各队都奋力拼搏。当时在我柳州有几场比赛,广东梅县(足球之乡)湖北等队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期柳州也受其影响兴起了足球之风。"乒乓"外交也在全国范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当今全民健身是缺少环境份围的。


咚咚254192974


那时候足球好像比现在普及,我们80年代那会儿上小学和初中,放学以后找块空地,书包一摆就是球门儿,一踢就是一下午,条件很差、球也很破,但真喜欢踢球啊。三天两头的约球,和别的社区的孩子踢比赛,现在那还有这种情形,小孩子都上课外班去了。


吾岳一家


我的家乡大连是中国有名的”足球城”,曾经是大连4张城市名片之一。每当谈起大连的足球,大连几十万球迷便“轻车熟路”,津津乐道,因为他们太了解家乡的足球健儿,他们有着太多的自豪和欢喜。所以就这个问题,我就从大连的足球兴衰谈起。

新中国成立后,大连的足球运动就发展迅速,很多人爱踢足球。首先那时的人们都有一种主人翁精神,踢足球不单单是为了玩,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为国争光,为本地区和单位也就是为集体争光,有一种集体荣誉感。其次,大连不管工厂、农村和学校都重视足球,有很多自己的足球队,而且战绩不俗。1955年10月30日在北京,由大连造船厂足球队与中央体训班足球队组成的中国联队迎战苏联国内久负盛名的列宁格勒泽尼特队,以2:2战和。毛主席、周总理、朱德、邓小平、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这场精彩的比赛后,在球场接见了双方运动员。毛主席同大连队员李长平握手的富有历史价值的照片至今仍挂在大连造船厂的会议室里,曾焕起人们绵长而亲切的回忆。1958年8月,大连少年足球队首次获得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足球锦标赛冠军。1974年6月,由大连第21中学足球队代表中国中学生足球队,在奥地利举行的世界中学生足球赛中以5胜以1平的不败战绩夺魁。从1980年代起,大连足球运动风起云涌,震惊足坛。1980年5月大连电机厂队、漁轮厂队、造船厂队和金县队包揽了辽宁省足球锦标赛的前4名。1985年,作为中国第一支农民足球队的大连湾镇前关村足球队,在广东举行的全国首届农民足球赛中夺魁。当时大连大型厂矿都有100多个足球队,全市几乎每个学校和每个班级都有足球队,形成了“千队万人”的喜人局面。这既是大连足球队日后飞跃的“源泉”,又为大连市足球运动的发展拓开了广阔的前景。所以在1980年代以前在历届国家队均有大连籍队员,多时占一半。那时大连足球的辉煌就代表了中国足球的辉煌。现在大连足球如同中国足球一样辉煌早已不复存在。原因主要就是没有了当年的主人翁精神,没有集体荣誉感,而是“金钱至上”了。其次很多大型厂矿都不存在了,那些赫赫有名的足球队早已没有了,学校一切都为了升学,足球队都解散了。“千队万人”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农村的年轻人都进城打工了,根本见不着踢球的,所以农民足球队也早已成为历史。综上所述,1980年代以后,大连的足球也就王八犊子了。


徐新舂


根据点点信息,外加推测,勿喷……

一,以前唯国家利益和名誉为念,不顾个人得失;现在一切向钱看,以个人名誉和利益当首位,没有大局观念,不会发挥团队作用,更有甚者当“武大郎”;而足球篮球等运动,主要依靠团队合作,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对比一下汉朝的盖世英雄李广和卫青就明白了一切!!

二,体校“潜规则”:重点培养“有钱无潜力”的学生,而“有潜无钱”的学生,得不到认真指导,甚至被排斥、打击,好苗被扼杀;

三,省队国家队队员的选拔又是一关……

四,教练是否可以采用野战军那样的“魔鬼训练”方式?队员能不能接受“魔鬼训练”?

五,球员贪图享乐……


heshi63966


那时的现场解说经常出现这样的用语:“在下半场最后的20分钟,我们球员的体力明显高于对方,对方已经跑不动了,刚才有一个腿抽筋被抬下场,这场比赛胜就胜在我们下半场的旺盛体力所发挥出的顽强斗志,拖垮了对方”。而现在,男足的饮食结构与那时是天壤之别,可为什么跑不动、腿抽筋、被拖垮的变成了我们?是被大肚腩、白斩鸡所害?不,是被良心害的,没了良心、自尊、荣辱感,还剩下什么?臭皮囊而已!


云中子135xxxx


我觉得很多原因,其中薪酬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现在社会中成功与否,达不达成目标都与收入挂钩。当达到自己满意的收入时,人自然会感到满足,也会导致丧失为更高的目标而奋斗的动力。

国内球员目前在世界四流联赛里拿着世界范围里也属于高收入的薪酬。自然就会愿意留在这四流联赛里,而不会想去更高级别的欧洲联赛。因为去欧洲意味着现在的你很难打上主力(替补也好冷板凳也好,球员都是不愿意的),收入肯定不如在国内踢球。这就导致他们没有去刻苦训练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的动力。更多的愿意留在国内,个人技术也会停留在四流球队的技术里无法提高。

再好的苗子,只要他把目标定在收入高技术差的四流球队当主力来挣大钱时,基本上他就没有了未来。

我认为现在的中国球员就是这样的。


石源里美


八十年代的青年人,常年没有大鱼大肉吃,身材灵巧,朝气蓬勃,就象上战场一样拼命,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荣耀至上!

今天的球员,天天猛吃海喝,象懒皮病样,只要保护好身体不受伤,工资不但不少,还有高薪。何乐而不为。

古人云:黄鼠狼下老鼠,一代不如一代[大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