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武漢疫情手記》18:湖北在多方支援下,正在朝拐點邁進

作者/方方

排版編輯/Sueveanna Liu


方方《武漢疫情手記》18:湖北在多方支援下,正在朝拐點邁進

今天的天氣仍然像昨天一樣。陰,但並不陰沉。

中午看到一張照片。有日本援助物質上的一首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感動。又看到一個視頻,是奧斯卡影帝的一個獲獎感言,他哽咽著說,要替不能發聲的人群說話。也感動。還看到有人寫文章,引用了雨果的一句話:有的緘默等於撒謊。這次不是感動,而是慚愧。

是的,我只能選擇慚愧。


方方《武漢疫情手記》18:湖北在多方支援下,正在朝拐點邁進

更多呼救的叫罵的視頻,我已不想再看。我自知,我再理性,也有承受不住的時候。而那些遠不如我的人,恐怕更是。我們現在迫切需要的是抬起頭來,向希望處看。向更多面對艱難卻仍在努力的人看,比如火雷兩山醫院的建設者們;向掙扎著生活卻仍要出一份力的人看,比如窮困潦倒卻將平生所有積蓄拿出捐贈的貧窮老人(我也贊成不收他們錢的呼籲);向無數疲憊不堪卻依然堅守崗位的人看,比如所有冒著感染危險的醫護人員。還有,那些在街路上日夜奔波,做著各種服務的志願者們。還有……許多許多。看看他們,便會明白:時至今日,我們絕不能恐慌或是崩潰。如果我們恐慌和崩潰了,他們所有的努力,都將白費。所以,再多悽慘的視頻,再多恐懼的謠言,都不要恐慌,更不能崩潰。我們唯一可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管好家人。服從指揮,完全配合。咬緊牙關,關門閉戶。哪怕大哭出聲,甚至不再關注疫情,都可以。看看電視電影,看看那些以前被罵過的娛樂致死節目,讓自己挺過這一關。大概,這就是我們的貢獻了。

何況,現在的局面真的是在好轉。雖然沒有人們期待得那麼快,可是好轉不就是希望嗎?除了湖北,其他省的疫情基本過了拐點。而湖北,在多方支援下,正在朝拐點邁進。今天方艙醫院已有多人出院。痊癒者的臉上都露著笑容,這不是裝出來的笑容,而是發自身心的笑容。儘管這些笑容,不久前滿街都是,今天看著,有久違感。但是我想,有了這樣的開始,後面的滿街笑容不也會很快到來嗎?


方方《武漢疫情手記》18:湖北在多方支援下,正在朝拐點邁進

說起來,武漢這座城,我生活在這裡也有六十多年了。自兩歲被父母從南京帶來此地,就再也沒有離開過。我在這裡上幼兒園,上小學,上中學,上高中,上大學,以及參加工作;在這裡當搬運工(就是在百步亭呀!),當記者,當編輯,當作家。江北的漢口我住過三十多年,江南的武昌我也住有三十年了。在江岸區生活,在洪山區讀書,在江漢區工作,在武昌區定居,在江夏區閉關寫作。大學畢業後的三十多年裡,我還因各種身份,參加過無數會議。我的鄰居同學同事同行熟人朋友乃至會友,幾乎深潛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真的就是拐個彎,便是熟人。那個在網上寫日記,哭泣著呼救父親的女孩,我想起來,我是認識她父親的。他也是寫作者。八十年代,我在電視臺時,與他曾經有過往來。這幾天,腦子裡就一直浮現她父親的樣子。如果不是這次的死,很可能我都不會記起他來。

我一直說,我所有記憶的根鬚都深深地紮在這座城市,是隨著這些我從幼童到老年前前後後認識的武漢人紮下去的。我就是地道的武漢人。前兩天,一個網友私信給我。她或是他,傳給我一段文字。是一段我自己都已經忘光了的文字。那是上世紀的某年,陳曉卿在央視紀錄片部主持做“一個人和一座城”的紀錄片時,我為武漢寫的撰稿詞。我寫道:“我有時候也會問自己,跟世界上許多的城市相比,武漢並不是一個宜人之地,尤其氣候令人討厭。那麼我到底會喜歡它的什麼呢?是它的歷史文化?還是它的風土人情?更或是它的湖光山色?其實,這些都不是,我喜歡它的理由只源於我自己的熟悉。因為,把全世界的城市都放到我的面前,我卻只熟悉它。就彷彿許多的人向你走來,在無數陌生的面孔中,只有一張臉笑盈盈地對著你,向你露出你熟悉的笑意。這張臉就是武漢。”記得紀錄片播出後,畫家唐小禾老師給我打電話,說你這一段講得太好了。這也是我們所想的。唐老師和他的夫人程犁老師,是比我在武漢生活得更久的更地道的武漢人。


方方《武漢疫情手記》18:湖北在多方支援下,正在朝拐點邁進

正是因為我們在武漢生活得太久,正是因為我們與武漢無數人密切相關,才會尤其擔心這座城市的命運,才會為它的苦難而深深悲哀。那麼灑脫那麼爽快那麼喜歡沒理由的大笑的武漢人;那些說話劈里啪啦,讓外省人以為是吵架的武漢人;那些充滿煙火氣充滿江湖義氣充滿沒來頭自信的武漢人。你熟知了,你才知道他們有多麼熱誠多麼愛耍酷。然而今天,很多的他們卻在受難,在與死神較量。而我,或是我們,卻根本無力相幫。至多隻能在網上小心問一聲,大家還好吧?甚至有時不敢問:我害怕沒有迴音。

沒有從小到老都生活在武漢的人,恐怕很難有這樣的心情,也很難理解這份傷痛。二十天來,我每天都要靠服安眠藥才能入睡。我自責自己,終究沒有足夠的勇氣。

不說了。

下午,給自己做了四個菜,準備吃三天。幾天來,每頓都是隨便混。飯也多煮了一些。家裡16歲的老狗已經沒有狗糧了。它是2003年聖誕夜出生的,像是一份聖誕禮物。那時我在醫院剛剛動過手術。女兒一個人在家,她又驚喜又害怕,然後看著狗寶寶一個個出生。這一隻白色小狗,因為像玩具狗,被點名留下了。就這樣,它在我家足足生活了16年。春節前,我在淘寶上給它買了狗糧,但是始終沒有寄來,對方說,他們也沒辦法。封城前一天,我特意去寵物醫院買了一些。沒有料到,遠遠不夠。電話寵物醫院的醫生,被告知:給它吃米飯也可以。所以,以後煮飯,我都得帶上它的一份。

正炒菜時,同事告訴我:她的同學下午在市婦幼順利剖腹產,生了個8斤4兩的胖小子。她還說,新生命的降臨讓人開心。

這是今天最好的消息。是的,新生命的降臨,就是上天賜予的最好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