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八國聯軍侵入時,為何沒有一個國家援助清朝?

尼采廣寒宮中坐


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的時候正是大清王朝風雨飄搖的時候,大家都看出來了,大清王朝完了,只是個遲早的問題,那麼誰還會去支援一個快滅亡的政權?不會的,誰也不會費力不討好的支援大清王朝,只會趁火打劫,攫取利益。

當時,大清國在政治上是腐朽透頂的封建專制統治,在世界上是不得人心的,統治階級是以昏庸無能的慈禧太后為首的一群清王朝的王公貴族,他們對國內的要求改良和革命的力量是堅決予以鎮壓,從屠殺改良派的代表人物到追殺孫中山。

他們始終堅持維護自己的私利,絕不允許任何人對國家的大政方針做出任何改變,甚至是統治階級內部,分化出來的光緒皇帝要求變法維新,都被慈禧太后囚禁在瀛臺了。

外交上,以慈禧太后為首的統治者對國際大勢根本就沒有認識,更談不上睜開眼睛看世界了,對世界各國的發展變化麻木不仁,對自己國家所處的國際地位和歷史方位完全沒有認識,只是一味的用天朝上國的假象來麻醉自己,以此來緩解一次次失敗的的痛楚。

清王朝的外交基本上就是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外交,就是一次次出賣國家領土主權的外交,所以這樣的國家在國際上是沒有地位的。慈禧太后還說過“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可見昏庸到何種地步了。

軍事上,清朝的軍隊技術裝備落後,管理體制落後,軍事思想落後,李鴻章費盡心血打造了一支北洋水師,但是這也只不過是換上了先進武器和裝備的清朝軍隊,根本就不能和近代化的外國軍隊相提並論,除了武器和規模,其他的一無是處,還是那些顢頇無能的清朝官員指揮。軍隊裡的士兵也只是為了餬口而已,根本就沒有保家衛國的思想認識。

慈禧太后還挪用海軍軍費建了頤和園,目的是慶祝自己的六十大壽,導致北洋水師沒有錢買開花彈,只能發射三百多磅重的水泥彈,所以甲午一戰全軍覆沒。即使袁世凱在小站練兵編練出來的北洋六鎮,也只不過是一支只知袁宮保,不知有清朝的近代化軍隊,這支軍隊代表了清朝的最高軍事成就,但是也成了袁世凱埋葬清王朝的主要力量。

從經濟上,清朝的小農經濟已經破產,世界先進的資本主義經濟已經把清王朝封建小農經濟徹底打垮,大機器生產的產品質優價廉產量巨大,迅速佔領中國市場,造成中國原有的農業經濟條件下的手工業生產的大面積破產,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買辦經濟盛行。

清朝統治下的中國出現了畸形的發展,在通商口岸有大量的生活奢華的人群,那裡有近代化的交通工具、有高樓大廈、有鐵路、有輪船、有各種進口商品,但是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過著極其貧苦的生活。每一個人都是原子化的,沒有組織,沒有國家觀念,只是想著活下去。

這樣的國家能算是國家嗎?的確算不上一個民族國家,所以每一次對清朝的作戰都是一次巨大的獲利的機會,所以很多外國會想盡辦法找碴子和清朝打一仗,毫無疑問會打贏,打贏就意味著鉅額的戰爭賠款和割讓土地,以及在中國特權的進一步擴大。

所以八國聯軍攻打清朝的時候,都是高歌猛進的,都是像在參加一次野餐或者是大型的聚會,參加的人都會獲得巨大的利益,能參戰的都參戰了,不能參戰的就袖手旁觀準備趁火打劫。這樣的清朝會得到誰的幫助呢?不可能有哪個國家希望幫助清朝,只想著在清朝身上撈一把。


小小嬴政


這個回答我想用比較簡潔的一句話來概括,不是我懶啊,我是覺得這句話就能很好的回答問題了,至於打的這些字,是希望能夠湊夠字數,讓我的回答全部都上推薦,一個都不能少,嘻嘻。

答:一群狼想要分食一隻羊羔的時候,是不會出現一隻叛逆的狼站出來為羊羔說話的。




魚生卿多指教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實際上是有十一國家對大清宣戰,其中有三個沒有出兵,那麼為什麼沒有其他一個國家幫大清,下面給你分析分析,當時世界是個什麼樣吧!

亞洲,當時的獨立國家有三個,分別是大清,日本,火雞土耳其,今天能夠看到的國家都已經淪為了列強的殖民地,那麼日本作為聯軍之一,肯定不可能幫中國了,火雞嘛,當時他自己都已經自身難保,處於於分崩離析的邊緣了,哪有能力跨過千山萬水來幫大清。

歐洲,當時的歐洲大小國家英、法、德、意、俄、奧匈、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等國家都對大清宣戰了,歐洲還剩下的國家只有盧森堡,瑞士一類的小而中立的國家,他們不但跟大清沒什麼交情,自身也沒有實力來幫大清。

非洲,基本沒有獨立國家的地方,大多數是列強的殖民地,個別獨立國家還處於原始狀態,要援助大清,倒不如等大清援助他們。

大洋洲,新西蘭、澳大利亞都是英聯邦成員,雖然已經獨立,但是跟大英那就是一家人。

北美,美國是八國聯軍之一,加拿大是英聯邦成員,墨西哥還在軍閥混戰,誰都沒空幫中國。

南美,獨立戰爭後,內戰不斷,內部不斷分裂,那個離上帝很近的地方,對異教徒的事既不感興趣也沒能力感興趣。

南極洲,天生麗質的企鵝們才懶得管你們這幫人類的爛事呢。

那麼你覺得慈禧的這偉大決策,誰還能幫大清。


歷史有風


這個問題真的挺逗的。


第一,哪個國家敢援助?

八國聯軍戰爭,清朝得罪了英國、德國、沙俄帝國、美國、法國、日本、意大利、奧匈帝國以及西班牙、荷蘭、比利時。

這個清朝公佈的宣戰國家名單,涵蓋了當時全世界所有的帝國主義國家。其性質堪比當年的卡扎菲得罪了“五常”一樣。

當法國要揍他時,大國都懶得管(八國聯軍侵華時的情況更惡劣,有實力的國家都想著上來咬清朝一口),小國又不敢管,生怕引火燒身,躲得遠遠的。

並且,侵華戰爭爆發後,清朝自己內部的人都在搞“東南互保”。

自己人都不想賣命,還指望外人來幫忙?


第二,憑什麼援助?

二十世紀初的世界,歐洲基本都是帝國,亞非拉基本上都是殖民地。弱國也有,但跟清朝普遍沒什麼交情。

比如說巴西,當年巴西獨立,缺勞動力,於是巴西政府就向人口第一大國清朝請求能否輸出一些勞動力。結果清政府覺得輸出人口有損我天朝威儀,就拒絕了巴西,然後巴西扭頭就找了日本,這才有了大批日本移民去巴西墾荒。

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別看清政府在列強面前很慫包,但它在一些二三流國家面前,還是很愛裝X的。

試問,如此裝X的一個國家,人家憑什麼出面幫忙?清政府當時又能給人傢什麼不能拒絕的回報?

第三,弱國無朋友,勿作白日夢。

在八國聯軍中,真正跟清朝有不可調和矛盾的國家只有沙俄和日本。只有這倆,是真的抱著滅了清朝的企圖來侵華的。至於其它國家,其實都是來謀利益的。滅了清朝,或者說吞併中國,對它們來說,並不是攫取利益最大化的最優結果。

清朝統治者貌似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剛毅這種二球才會說出“設吾有為,寧贈友邦,勿與家奴”的狗屁話。自以為送點東西,貢獻上金銀財寶,人家就滿意了。

但是,弱國沒朋友。清朝地也割了,賠款也賠了,各種權益也送了,人家該打你,還是組團就來了。


經常有人說,美國如何如何好,美國如何如何厚道。確實,美國跟清朝沒結過樑子,也確實沒什麼大仇。但清朝宣戰,美國第一時間就來了,而且還派了3125人。

在美國看來,清朝就是一頭肥羊,大家都在割羊肉,它不割就是傻。

所以說,要想在危急關頭有人替你說話。你就得有實力。一頭肥羊妄想狼群裡面有頭叛徒狼替你說“公道話”,不是白日做夢嗎?


Mer86


1900年慈禧太后在金鑾殿當著文武大臣的面以光緒皇帝的名義分別向當時世界主要的強國宣戰,這八個國家分別是:英吉利國,法蘭西國,意大利國,德意志國,奧匈帝國,俄羅斯國,日本國,美利堅國。隨後這八個國家就在京津門戶大沽口海面集結幾十艘軍艦對大沽口進行輪番轟炸,炮臺守軍則是奮勇還擊,先後擊沉擊傷多艘八國聯軍軍艦,雖然炮臺守軍英勇奮戰終因力量懸殊寡不敵眾被迫放棄炮臺,隨後聯軍海軍陸戰隊登陸,先後佔領天津和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逃亡西安。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之後對整個北京進行了毫無節制的掠奪,日本軍隊率先闖入大清的國庫,把裡面的黃金白銀洗劫一空,德國軍隊佔領紫禁城把搜刮來的文物珠寶玉器等登記註冊運往德國,慈禧六十大壽的壽衣則被聯軍統帥瓦德西送給了德國皇后,英法聯軍對北京城輕車熟路他們一路狂奔闖進頤和園,幾十年後又是這兩國家把修復過的這座皇家園林再次劫掠一空。隨後清政府緊急任命李鴻章為全權代表大臣從廣東北上與八國聯軍談判,在八國聯軍早就擬好的條約上李鴻章沒有任何談判的餘地,只有被迫的接受他們提出的無理條件。賠款4.5億兩白銀。之後八國聯軍退出北京,慈溪和光緒皇帝從西安返回京城。

這次八國聯軍對我國的侵略戰爭完全是慈禧帶頭挑起的戰爭,戰前西方列強為了支持光緒皇帝的改革照會清政府以後他們和大清國的往來只承認“光緒”,其他的概不承認。這個照會等於是從根本上剝奪了慈禧對大清國的掌控權,這是她所能不能容忍的,她就不惜一切代價貿然向八個國家宣戰,真是愚蠢之極。為了一己私慾置國家與危險境地,置黎民百姓於不顧,戰敗逃亡把大好河山拱手送人,把百姓留給侵略者屠殺。慈禧的這種行為為後世所唾罵。《辛丑條約》的簽訂更是讓中華民族險些陷入亡國滅種的境地。

由於當時的清王朝軟弱無能到八國聯軍侵華時已經完全喪失了眾多的屬國,就算不喪失這些屬國這些小國家也沒有能力對清王朝進行援助。而當時的世界是西方列強稱霸的時代,也沒有哪一個國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貿然援助清朝,清朝作為一個領土廣闊,人口眾多的古老帝國正是西方列強宰割的對象,他們恨不得把大清國一口吞到肚子裡,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正當他們想瓜分大清國時慈禧卻率先向他們宣戰了,這正中他們下懷,不狠狠的撈一筆就對不起自己了怎末還可能對清朝進行援助呢?


微風書房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不但眾叛親離,還引起公憤了。

大家設想一下,如果今天我國把北京的所有外國大使館,包括另外4大常任理事的大使館全部包圍了,不斷開槍開炮,隔三差五還派人往裡進攻,請問哪個國家敢站在我們這邊?

更誇張的是,如果我們殺死了德國大使,還殺死了日本外交官,又被這個外交官大卸八塊丟在街上,哪個國家會支持我們?

還有,如果我國現在發佈懸賞令,明碼標價“殺1個洋人賞50兩白銀;洋婦40兩;洋孩30兩”,連兒童都不放過,你讓哪個國家支持你?

當時慈禧和滿清權貴嘴炮大臣的所作所為,把遠在廣東的李鴻章嚇得屁滾尿流。

當年慈禧老公咸豐抓走了巴夏禮使團,折磨死一半人,洋鬼子大怒,一把火把圓明園都燒了。

現在慈禧變本加厲,向11國宣戰,又圍攻11國使館。

用郭德綱的話來說:這真是瘋了!

李鴻章知道以後,差點就哭出來,聯合幾個還算有腦子的大臣懇求:千萬不可能屠殺使館區的洋人,不然局勢就無法收拾。

這邊,慈禧逼榮祿用德國榴彈炮把使館區炸平。

榮祿也不是智障,哪裡敢做這種事,也不願意背黑鍋。他默認讓部隊胡亂朝使館區的空地開炮“橫豎讓裡面(慈禧)聽到炮聲就行”。

宮裡呢?倒是光緒還有幾分腦子。

在慈禧命令發佈宣戰詔書時,光緒極為驚恐“當年一個日本都打不贏,現在怎麼和全世界開戰?”光緒拉住下詔書大臣,不讓離開“要不還是再商量商量”。

這邊,慈禧大怒發飆“皇帝快放手,不要誤大事!”

看看,滿清最高統治者都是一群什麼玩意!

為了自己爭權奪利,都瘋癲了。

國家被他們折騰成這樣,不完蛋也是有鬼。


薩沙


在清朝八國聯軍侵入時,為何沒有一個國家援助清朝?

在我個人看來,八國聯軍會來入侵中國,是因為當時晚清治理的天下正處於弱勢。八國這時候一起來中國,目的就非常明顯,就是想要一些好處。事實上也正如他們所想那般,當時的大清太懦弱無能,八國一來,他們根本就無抵抗之力。因此只能不斷退讓,簽訂了許多不平等的條約,甚至還欠下了無數鉅款,賠出去了許多土地。八國聯軍聯合侵佔我們中國,這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按照常理來說,總會有國家站出來幫幫中國。畢竟,若是中國滅了,其他國家力量增強,那那些弱一點的國家不也就處於危險中了嗎?但是為什麼八國聯軍一起攻打大清之時,卻沒有一個國家肯站出來幫助大清?在我看來,主要是有三點原因。



第1點原因,八國聯軍來勢洶洶。回眼看整個世界的歷史就會發現,曾經中國也是泱泱大國,古代的中國也一直屬於世界強國,站在各國的頂端。但自從大清採用了閉關政策後,使得國家各方面條件不斷落後。導致晚清時期,空有著大量的軍隊人員,廣闊的土地,數量眾多的人口,但是卻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在八國聯軍入侵之時,他們來勢洶洶,當時西方列強已經發展得很強大了,他們有著殺傷力極強的先進武器。在這一點上就足以嚇退不少國家,面對這些高端武器的時候,落後國家基本上只有捱打的命。因此,其他一些國家大多都忙著自保,忙著發展科技。當然也就沒有時間,沒有精力,也沒有那個膽子來和八國對著幹。


第2點原因,八國還算比較團結。其他小國家不幫忙,那八國聯軍的一些強國會不會伸出援手?那當然也不會,他們會來到入侵大清,顯然就是看中了大清這塊大蛋糕。那時候,他們都忙著從大清身上拿利益,哪有那個時間和精力來內裡鬥。畢竟這八國,每一國都有著先進武器,雖然彼此勢力之間有點差距,但是最弱的還是要屬大清。都說,要撿軟柿子來捏,這句話也是有道理的。既然大清是這塊軟柿子,那就先將這塊軟柿子捏好了以後,再來說這八國之間的問題。故而在入侵大清這個問題上,八國還算是比較團結。



第3點原因,大清並不會被滅。八國聯軍心中也是有數,若真的將大清滅了,那這個滅了大清的國家,勢必會引起其他國家的對抗,這樣八國之間就會亂起來。因此他們心中也有數,絕對不能直接讓大清消亡。這一點,從他們一直留著慈禧,留著大清皇室就能看出。八國聯軍來中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拿得一些好處。雖然這八國都比較貪心,都想要將大清直接收入囊中。但理智也告訴他們,這樣做是不可行的。故而,八國聯軍雖然共同侵佔大清,但是彼此之間又在相互制衡。


以上3點就是在我個人的看法,說到底,因為八國太強,因為明白他們不會真正滅掉大清,因此其他國家才會選擇冷眼旁觀。


紫禁公子


1900年,大清帝國處於風雨飄搖中。外部,列強步步緊逼,中國面臨徹底被瓜分的危險;內部,人民鬥爭風起雲湧,北京天津一帶的義和團,先是提出“掃清”,後來改成“扶清滅洋”,即支持清政府對抗外國列強。

(義和團運動,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運動,但是方式方法有絕大爭議和錯誤之處)

更搞笑的是,慈禧等愚昧的清廷統治者,竟相信義和團能“刀槍不入”。慈禧更是產生了利用義和團對抗列強的幼稚想法。

(慈禧太后竟然想用義和團對抗西方強國)

在清政府的縱容和默許下,義和團燒教堂、拆電線、毀鐵路,攻進天津租界,最後甚至攻打北京的外國大使館。不得不說慈禧太后厲害啊,這比今天的嘴炮黨厲害多了。當然後果很嚴重啊!

西方列強見事態發展至此,要求清政府取締義和團並保證使館的安全。清廷拒絕了,不僅如此,面對列強出兵的威脅,慈禧太后更是對列強宣戰。

一場不自量力的戰爭開始了。

(八國聯軍登陸中國,目標直指北京的清政府)

西方列強,準確來說是8個國家組成聯軍,進軍北京,痛毆清政府。哪八個國家?

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意大利、奧地利(奧匈帝國)。這八個強國組成聯軍,展開了一場浩大的軍事行動,目標直指腐敗的清政府。但是,在戰爭中,塗炭的是不少無辜的中國百姓。慈禧一夥人倒是好,跑得比兔子還快。

(八國聯軍的照片。雖然是侵略戰爭,但是清政府真的是理虧)

戰爭結果很明顯,清政府根本打不贏這些國家的聯軍。慈禧太后最後除了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外,什麼也幹不了!

如題,在清朝八國聯軍侵入時,為何沒有一個國家援助清朝?

理由並不複雜:

1、清政府違背國際公約,縱容和默許義和團進攻外國大使館,真是不折不扣的“冒天下之大不韙”。既然犯了眾怒,還能指望誰幫忙?

按照國際法,任何國家的駐外使領館都神聖不可侵犯,主權國家必須保護外國的使領館,這是最基本的國際慣例。除非要開戰,否則大使館都屬於相關國家的領土,神聖不可侵犯。

2、八國聯軍的實力無比強大。這八個國家已經是當時世界上八個非常強大的國家了,別說清政府的軍隊和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中的一個單挑都毫無勝算,和意大利、奧地利(奧匈帝國)這兩個稍微弱一點的單挑,都不見得百分百獲勝。


一杯紅酒370


慈禧太后老太太當年太噴青,一下子直接向西方十幾個國家宣戰。好幾個國家派軍隊打中國,但有的來不及。來的只有八個,所以叫八國聯軍。要是這十幾個被宣戰的國家軍隊都到齊了應該叫十幾國聯軍。

當時在江浙、兩廣、湖廣的李鴻章等總督、巡撫看形勢不妙,抓緊搞了個局部和平,與老外談判,達成互不侵犯條約,稱為東南自保。

慈禧太后對李鴻章等人的作法極為不滿,想號召勤王,但各地督撫都在觀望,按兵不動,慈禧也無可奈何。只得領著光緒等向西安方向逃跑,在外面過了一年多的流浪生活。

慈禧太后等返京反思,還下旨褒獎李鴻章等人,有檢討自己的意思。還指望別人來援助,不趁火打劫、火中取栗就不錯了。


書華36


1900年,慈禧皇太后在保守勢力的支持下,向西洋各國宣戰,向北京駐有使館的11國送達了宣戰書,並違反了國際公法,殺害了德國駐清公使克林德和日本書記官。世界8強:英、德、法、美、俄、奧匈、日、意組織聯軍在德國將領瓦德西的率領下開往中國。

其時,歐州比、西、葡、荷、丹、瑞、羅、保諸國,或是收到清國的宣戰詔書,或是有傳教士被殺害,未派兵來華是實力不濟(比、西、葡),不可能會幫助清國。

非洲絕大多數國家都是殖民地,只有埃及(奉奧斯曼為宗主國)、利比里亞(美國黑奴建立)、埃塞俄比亞3國,即無實力也無意願來幫助中國。

亞洲除清國外,只有日本、土耳其(西亞病夫)、泰國是獨立國,都不可能有實力有意願來幫助中國。

澳洲澳大利亞、新西蘭、北美加拿大都是英國自治領,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海地諸國,離中國即遠,又在美國後院,在門羅主義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下,怎麼可能來幫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