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青岛心理联盟20位专家在线疏导“恐疫”情绪

进入“青岛观”客户端 “读心”栏目留言互动

另有100余位心理志愿者微信在线互动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岛网讯 “返程高峰来临,上班的人越来越多,我也要上班了,我该怎么应对心理的恐慌?”“我上班后,孩子还在休寒假,孩子的情绪如何稳定?”近日,青岛日报新闻客户端“青岛观”的“读心”栏目收到市民反映的心理问题集中在上班“恐疫”方面。为此,记者连线了几位特约心理专家,给予集中解答。

作为青岛日报四大个性化交互传播平台之一的青报读心平台,自2017年起通过成立青岛心理联盟,汇聚全市百位心理专业人士与网友在线互动。这次疫情发生以来,有20位专家在青报读心平台帮市民网友疏导“恐疫”情绪。并将在抗“疫”期间持续开展线上咨询,同时还有100余位心理志愿者,活跃在青岛日报▪青岛心理联盟读心1群与2群,随时为广大用户线上答疑。欢迎广大市民网友通过青报读心平台交流互动。

在此次连线采访中,青岛日报•青岛心理联盟特聘顾问、中国心理卫生学会理事毕希名教授总结了12个字:“适度紧张,不必恐慌;讲究科学,有效预防”。 他说,讲科学是心理防“疫”的首要认知,包括科学认知传染病,采取科学措施进行有效预防;适度紧张不是盲目乐观或心存侥幸,也不是谈“疫”色变,而是尊重科学,积极阻断病毒传播途径,保持良好情绪,增强个人免疫力。

对于如何协助孩子保持情绪稳定,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心理卫生科主任医师、教授匡桂芳建议,父母要遵循“恰当、明确、尊重、稳定、有序、互动”这十个字,让孩子情绪上有安全感、价值感与掌控感。一是,要恰当明确告知孩子疫情现状与父母的工作情况。明确的信息会减轻孩子的焦虑,稳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树立起疫情一定会得到有效控制的积极信心,让孩子确认父母在工作时会得到安全有效防护,不为父母担心。二是,让孩子有自我价值感。父母工作是抗“疫”,孩子在家也是为抗“疫”做贡献。三是,父母情绪稳定。建议父母以积极稳定的情绪做好孩子的榜样与示范,不将工作上的负性情感带回家。四是,有序协助孩子安排好假期生活。正常化的生活安排有利于情绪稳定。五是,给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表达出对孩子的鼓励、爱与牵挂。尽可能抽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游戏等互动。

中国海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牟宏玮强调“接纳与资源”:接纳自我情绪与积极寻求资源两相结合,顺利进行心理防“疫”。压力之后的应激反应属于正常现象,试着接纳自己的焦虑、紧张等心理,同时只要是曾经对自己有用的减压方式都值得尝试:干家务、运动、画画、聊天、写作等等。

几位专家都建议,要学会从消极事件中学会积极思维,毕希名建议,协调好“少”和“多”,少出门少聚集的同时,多静心多读书多学习多做好自己手头的事。匡桂芳建议,家长要认识到这段时间是孩子成长为更有自我管理能力的成长契机。牟宏玮建议,仍在寒假期间的大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做好个人生涯规划。

(记者 刘丽娜)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

青岛日报新闻客户端“青岛观”

青岛日报·青岛心理联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