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纸醉金迷!

走进纸醉金迷!

今天我来推荐一下比较偏冷门的小说《纸醉金迷》。故事的时代背景是抗战胜利前期的重庆。那时的重庆是陪都,政府部门迁移到这里,也有大量从沦陷区涌入的各色人物。沦陷区的生活可想而知,而大后方的社会也不是稳定祥和。战时的物资紧缺,运输线常常被阻,市面上的物价飞涨,即使有跌,也是跌小涨多。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滋养了一批游击商人。这群人,他们所要知道的。

张恨水先生写作生涯中产量极丰,这本书在他众多作品中像《啼笑因缘》、《金粉世家》对比也算是比较冷门的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民国政府因为战争迁都的重庆。大时代背景下可以大书特书的人物极多,比如战争英雄、民族英雄,但是该书却写的是相对比较平民化的人物有随政府搬迁到重庆的底层公务员;有受过新式教育的家庭妇女;有嗜赌如命的职业赌徒;有唯利是图的投机商人;有八面玲珑的银行家……小说人物很多,但是每个人的个性鲜明。

走进纸醉金迷!

剧版的女主角田佩芝,她是湘淑女中的校花,有风华绝代、令所有男人过目不忘的姣好面容。在逃难到重庆的路途中遇到了魏端本,那个时代奉公守法、恪尽职守的小公务员,二人结婚, 生有一儿一女,田佩芝也做了六年的贤妻良母,她曾经的追求也在苦难生活的磨砺下变成了对丈夫的抱怨。转折就是她遇到了她的两个同学,看着她们华丽的衣着和光彩照人的装扮,羡慕之余的自卑之心油然而生。同时对自己现在的生活越发不满,以致发生后来的赌博、偷窃、欺骗、堕落、沉沦、死亡这一系列行为,这些令人痛恨又令人惋惜的行为就是她对命运的抗争。

她渴望和她那两个同学一样过着奢侈的生活,追求自己曾经的理想,追求美好生活没有错,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想法,但田佩芝在追求的过程中,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忘记了对丈夫的承诺,忘记了自己的孩子。她的眼里仿佛只有上流社会的繁华,自己曾经拥有的美好她都选择视而不见,或者是只是不想再蹉跎下去了。这个我们无从得知。但她在醉生梦死的生活中,一步步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深渊,良知被美丽外表下的虚荣心一点点吞噬,死亡是她唯一的选择,因为她无法面对自己曾经走过的路,于是带着遗憾与悲愤冲向了迎面驶来的汽车。

纸醉金迷这个名字非常贴切这本小说的中心主题。就是由一场欲望催动引起的后续因果。

走进纸醉金迷!

张恨水性情幽默,经常调侃自己,处在怡然自得的精神状态下。别人贬低他作品是只讲风花雪月的“鸳鸯蝴蝶派”,他一语双关回答说:鸳鸯、蝴蝶和人类关系融洽,有何不妥?面对别人对他作品的非难,张恨水的儿女们十分不满,而作为当事人的他却幽默安慰道:“不管是捧我的,还是骂我的,都是在为我做义务广告。”

张恨水的小说有个特点——“通吃”,无论你在大学里教书,还是在家里当主妇,只要识字的人,都爱看他的小说。我一个高中同学,小学时候就看过他的名作《金粉世家》(后来改编成同名电视剧,陈坤和刘亦菲等主演),而且看得很带劲儿。更有甚者,连鲁迅这样的大师都专门买张恨水的小说,寄给老家的母亲看。从这可以看出他的读者不分年龄障碍,适合任何阶段人的鉴赏。

同时张恨水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可以同时创作六七部小说。对此,很多人不信,连张恨水自己的亲人都不信,问他脑子不会乱套不会打架吗?张恨水回答说:“你自己的孩子,会乱吗?”由此可见他文思泉涌的才华让人羡慕,从而使我们自愧不如。

张恨水名声在外,很多媒体约稿,他为此被逼成了“快刀手”。报馆的人为了得到他的稿子,排队在他家门口等,生怕稿子别别家抢了去。张恨水的文章,常常几千字一气呵成。有一次他忘了一家媒体的约稿,人家来催,他正在打麻将。怎么办?他一手打牌,一手拿笔,两不耽误,按时完成稿约任务。这脑子,不得不服。当然了,后面这个段子可能有些夸张,因为类似桥段也发生在别的名人身上,比如梁启超据说也曾一边打麻将,一边口述稿子。

在我们所接受的文学常识教育中,没有出现过一处张恨水的名字,这是很不正常的。官方将他归于鸳鸯蝴蝶派也是不公正的,他的造诣,他的胸怀,他对底层人民的关心,对人性的揭露,对中国小说发展的探索与推动,都是其他鸳鸯们难以望其项背的。他以极大创作热情,惊为天人的天赋,大大地推动了中国白话文学的发展,他的文章即通俗又典雅,结构精妙确又出人意料。章回体小说也在他笔下完成了最华美的绝唱,达到了百年后的又一高峰。

进入了新世界,恨水停止了创作。他的作品不深刻,不革命,剧然还被封为鸳鸯蝴蝶,风花雪月,自然是被扫入了旧社会的垃圾堆。他是民国时期妇孺皆知的大作家,到了共和国自然是有原罪的。解放区,国统区那么多为革命呐喊,为人民请愿的大作家,哪有他的位置。以恨水的性格,他也不争什么名声,举国都在进行新社会的建设,哪还有再读他书的道理?在风雨飘摇的斗争中,一代文学大家也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黑夜里。

他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财富,留下了真实的,光怪陆离的民国世界。他笔下的北平远美过今天的北京,那是不像江南那样苦热,雨后满城空气,格外新鲜的北平。他笔下的男女都在吵杂的人生舞台上努力地追寻着自己的幸福,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上演着一幕幕啼笑皆非的故事,这些人物的悲喜剧也是时代的悲喜剧。当我们在拜读名利场,盖茨比的时候,不应该忘了,我们自己的土地上也有一位同样伟大的作家,为我们民族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忆。

最后,《纸醉金迷》可能没有《金粉世家》《啼笑因缘》那样家喻户晓,但它永不落俗,它里面的田佩芝这一形象在这个新时代里比比皆是,所以这本书不会过时。对于张恨水是不是鸳鸯蝴蝶派,不需要争议,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最后的最后,希望我们可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当然还是要继续安利→_→

走进纸醉金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