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有哪些顛覆現代人認知的歷史文化?

雲緋


大家好,下面我來說說:

1、丹德拉星座石板 2000年前,古埃及人把天空圖刻在了兩塊巨大砂岩石板上,並將其作為天花板放置在尼羅河西岸的丹德拉神廟中。天空圖包含許多象形文字,以及人和動物的圖案,包括一些表示星座的符號。

2、埃及戰斧

然而隨著時間流逝,中王國時期也出現了一些需要較高冶煉 I藝的大型武器,比如埃及戰斧。和後來出現的戰斧不同,這種武器的本質實際是安裝在一根長木杆 上的月牙形大刀片,在《刺客信條:起源》中基本對應的是Heavy Blade", 即“重型利器”。和戰錘一樣,它也需要使用者雙手揮動。由於其長度和砍殺威力遠遠超過了普通的長矛、劍和匕首, 因此在集群作戰中,它們很快成了一種可怕的存在。

3、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花崗岩雕像,發現於埃及古城底比斯,現藏於大英博物館拉美西斯二世,傳說中的埃及大帥哥。笑容很帥對不對! 公元前1279年公元前1213年的埃及統治者,統治年代是埃及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年代。這個雕像僅僅_上半身就2.5米,重7噸。它剛到倫敦的時候,是英國公眾所見過的最大的雕像。

總之在文明的尺度上,埃及是當之無愧的四大文明古國之首。時間極早,文化極盛,遺蹟極多。埃及的經濟已經極為發達,甚至建造了像金字塔這樣空前絕後的建築,也為後人留下了那麼多寶貴的文物。


奇易測金口決


1.金字塔並不是奴隸建造的

好萊塢總是讓我們以為金字塔的每一塊磚是由奴隸負責搬運的,他們在搬運過程中一直被鞭打催促,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學者們如今確定,的確有大量的人力參與建造了金字塔,其實都是埃及的自由人,甚至大部分勞工是被僱傭的,因為搭建金字塔需要他們這方面的技能。
考古學家發現金字塔是古埃及人輪班合作建成的證據後,得出了這個結論。他們還發現那時候的工人待遇包吃包住好得很,比奴隸的生活好多了。

2.古埃及的醫學並不是人們以為的那樣落後

古埃及的醫生都分別主攻身體特定的部位,並深知醫療所需要的安全與清潔問題。他們知道如何包紮和接腿,雖然他們並不怎麼知道循環系統這種東西,但他們知道按摩可以讓人恢復得更快。據說他們的醫生和藥品遍佈世界各地。

3.男女平等的理念

如今男女平等問題,無論是打工仔的圈子還是政治家的圈子都是一個熱點話題。但是男女平等問題在古埃及是怎樣的呢?人們普遍認為古代男尊女卑比現如今嚴重得多,但是在古埃及並沒有那麼糟糕。當然,涉及到權力和某些職位上,像國王、政治家、將軍等都是男人來做。但是在法律和經濟上,女人有著巨大的權力。財產不是父子繼承而是母女繼承,女人有權力自由支配她們的財產。簽署法律合同同時在生活上也不需要男性監護人的監督。女人可以有穩定的工作支配她們的金錢,以及主觀離婚的權力。當然這些女性權力的前提是在高社會階級人士之間。

雲緋文史號:故紙堆間(yunfei919-)

小方說歷史1990


埃及猶如一朵來自異域的蓮花,在黃沙蔽日的撒哈拉旁,綻放著奇異的芬芳;又如一束來自異域的紙沙草,在遠隔重洋的尼羅河畔,鐫刻著七千年文明的歷史印記。正如在金字塔銘文上所述: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猶如安拉的眼睛一樣。

讓我們一起穿越這千年的時光,拂去歷史的塵埃,埃及在這一刻將與你相遇,迎著太陽神拉的光芒,在荷魯斯神的庇佑下,賜予我們賞析一段獨特美妙的文化旅程。

歐洲歷史文化的老祖宗——古埃及

沒有去盧克索等於沒有到過埃及。瞭解埃及就要從盧克索開始。盧克索已經有4000多年曆史,相當於中國的夏朝,當時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百門之都”的美稱。歷代法老在此建造了大量的神廟。

阿布辛拜勒神廟是古埃及新王國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於3300年前建造,位於埃及古城阿斯旺以南的納賽爾湖西岸,由依崖鑿建的牌樓門、巨型拉美西斯二世摩崖雕像、前後柱廳及神堂等組成,兩座神廟,一個叫獻給普塔赫神、阿蒙拉神、拉一哈拉赫梯神和神化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大神廟,另一個叫獻給女神哈托爾和拉美西斯二世最寵愛的夫人奈菲爾塔瑞王后的小神廟。

1960年代因要興建非洲最大的水利工程阿斯旺水壩,阿布辛貝神廟將沉入水底,為了保存這座神廟,埃及政府在聯合國和近30個國家的幫助下,將神廟上移200米,避免了被淹沒的命運。由於神廟不是用石塊堆積的建築,而是由整座山開鑿而成,為了遷移,考古學家、工程師和攝影師共同合作,耗資4億美元,將神廟切割成一千多個石塊,然後按原樣在現在位置重新精確組裝而成,整個過程歷時4年,於1968年完成。這個搬遷工程雖有爭議,但也為文物保護提供了一種方法。

被古希臘發揚的石柱設計

在埃及的古王國時代也就是第五王朝末期,因為戰亂。有一部分埃及流民逃散到了克里特島,同時將當時先進的古埃及文化帶到了克里特島。所以後來的克里特文化與古埃及文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古希臘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古埃及文化影響。但最終古埃及也被繼承了自己文化的羅馬帝國所統治。

古埃及有哪些顛覆現代人認知的歷史文化

1、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

眾所周知,埃及金字塔裡面隱藏著古埃及法老的墓室,同時也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徵,從外觀上看金字塔規模非常龐大,以胡夫金字塔為例,高度達到138米左右,底座的邊長超過230米,科學家估算在建造過程中使用了200多萬塊的大型石塊,內部通道如同迷宮,那麼如此龐大而複雜的建築是如何完成的呢?

研究人員通過簡單計算發現,如果要用坡道來移動巨型石塊,那麼坡道的長度要達到十分之一英里,在當時技術條件下移動看似較短的距離也十分困難,而且坡道要具有一定的角度,如果太陡的話那移動巨型石塊簡直無法想像。彼得·詹姆斯和他的公司已經在過去的18年內已經對埃及金字塔的建造進行了研究,新的理論認為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從內部墓室開始,大塊的巨型石塊被放置在外圍,通過使用了腳手架輔助建造。

幾個世紀以來,主流理論認為埃及金字塔的建造過程是使用坡道來移動沉重的花崗岩,根據這一理論,按照200萬塊花崗岩和單位工作時間為三分鐘計算,需要10萬人參與建造。如果按照新的理論,埃及人可以在金字塔核心位置修建一個之字形的通道,使用更小更輕的石塊搭建起來,巨型石塊則放置在外圍,這樣可以大大減輕工作量。

關於金字塔的建造方法被全球的考古學者和建築師研究,一位法國的建築師讓·皮埃爾·烏丹也認為金字塔是由內向外建造的,此外還有一些證據支持這一理論:建造金字塔使用的石塊厚度都沒有超過30或40釐米,而且有些金字塔的建造方式不同,這說明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的過程中也進行了創新設計,在下一座金字塔建造中使用新的建造方法。

金字塔內部通道的結構也可以暗示其建造方式為由內向外。

吉薩金字塔在建造時的高度被認為是481英尺,現在大約有455英尺,從吉薩金字塔的內部結構上看,迷宮一樣的通道也說明金字塔的建造很有可能是由內向外的,採用新的方法後可以將建造工人的數量降低至4000人左右,而不是此前估計的10萬人。

2、尼羅河的香水氣息

上帝命令摩西道:“你要取馨香的香料,就是拿他弗、施喜列、喜利比拿,這馨香的香料、和淨乳香、各樣要一般大的分量。你要用這些加上鹽、按作香之法作成清淨聖潔的香。”《舊約·出埃及記》

  清晨,初升的陽光照耀著尼羅河,寬闊的河面上,由五艘長約20米的大型帆船組成的船隊整裝待發。大約一千多人,恭奉埃及女王哈特謝普蘇特的命令,出發前往傳說中的“神之領地”,尋找神聖的香料。

  在遠方,身批著長袍的神廟祭司穿過巨大的石柱廊,進入卡納克神廟中心最隱秘的房間。他崇敬地跪在神像的面前,用散發著香味的油脂塗抹神像的全身,香爐中燃燒的薰香讓神像更加芳香而神聖。

  無論傳說中香水的發明者來自美索不達米亞,還是來自塞浦路斯島,只有埃及人擁有最古老香水的歷史,是他們開創了幾千年的香水時尚。

  如果我們能夠有幸穿行在古埃及的街道上,一定會聞到淡淡的幽香。幾個行人從對面走來,香味便濃烈起來。他們剛從不遠處的公共浴室中出來。在那裡,他們不僅清潔了身體,還將自己浸泡在散發香味的油中。香油使他們的肌膚滋潤,容光煥發。

  芬芳意味著與神靈的貼近,代表著高尚,意味著健康,也象徵著財富。從生到死,古埃及離不開芳香的氣息。在停屍間裡,親人與祭司圍在死者的身旁,將肉桂、蜂蜜、香膏塗抹在他的全身。他的靈魂將開始永生之旅,芬芳的氣息會帶他去見冥河彼岸的眾神。3300多年後,當圖坦卡蒙的陵墓被開啟時,據說,從曾經裝滿香膏的罐子裡溢出的淡淡的幽香,仍然飄浮在墓室中。

3、兩千五百年前的心臟起搏器

在盧索伊城郊外出土了一具2500年前的木乃伊身上,盡然聽到體內有聲音而感到大為詫異。開羅一家醫院的醫生解剖了這具木乃伊,發現能發聲的原來是由黑水晶製造的心臟起搏器,此事震驚了世界。地球上只出產白色水晶,從沒發現過含有放射性的黑水晶!那麼這具木乃伊體內的黑水晶又是從哪來的呢?2500年前的古埃及人,又是如何瞭解黑水晶的放射性可以帶動心臟每分鐘跳動80次呢?既然地球上不出產黑水晶,這塊黑水晶會不會是來自外星球呢?

4、四千年前的飛機模型

在1898年,有人在埃及一座4000多年前的古墓裡發現了一架與現代飛機極為相似的模型,這個模型現在還擺放在開羅的古博物館第22室,編號為“特種登記第6347號”。

1971年,科學家對這架飛機模型進行了仔細研究,研究結果:這架飛機模型具有現代飛機的基本特點和性能,只要稍加推動,還真能飛行相當一段距離。我們都知道世界上第一架飛機是萊特兄弟在1903年製造的,那麼古埃及這批飛機模型又是誰製作的呢?

5、古埃及文化中貓的神話與歷史

古埃及,貓是神聖動物中的光榮一員。它們是太陽神拉的正義化身,也是戰爭女神賽克邁特的勇猛具象,更是歡愉女神貝斯特最形象的代表。

古埃及是農耕國家,糧食作物容易出現蟲害和鼠害現象,貓是捕鼠能手,它們因減少和控制這些農業災害而贏得古埃及人的尊重。另外,由於優雅迷人的外形和神秘性格,它們自然也成為令古埃及人迷戀的生活伴侶。而貓在埃及文化中崇高而神聖的地位則來自於它與古埃及三位重要神祇之間的密切聯繫。

△貓和老鼠

紙莎草繪畫,新王朝第20王朝,約公元前1100年。

在古埃及神話中,與貓相關的神主要有三位。太陽神拉·哈拉克提(Ra Harakhte)是埃及神話中的創世之神,他分出天地,創造了人類和世間萬物,處於埃及神譜最高端。在著名的《死亡之書》中描繪了太陽神拉化身為貓,殺死阻止太陽東昇西落的惡蟒阿波菲斯(Apophis)的故事場景,另外兩個則是戰爭女神賽克邁特(Sekhmet和歡愉女神貝斯特(Bastet)。

△門納家庭捕獵圖

畫中的貓正攀爬在紙莎草長徑上幫助主人捕鳥。新王朝第18王朝時期吐特摩斯四世(ThutmoseⅣ)至阿蒙霍特三世(AmenhotepⅢ)統治期間,公元前1400~1352年。該畫是對門納墓室北牆壁畫的還原,描繪了墓室主人門納與妻兒在紙莎草沼澤中捕魚和獵鳥的場景。畫中的動物除了貓、鳥、魚之外還有鱷魚。這幅壁畫在古埃及文化中有特殊意義:位於尼羅河谷地邊緣的沼澤區,屬於未被馴服動物區,這些未被馴服的動物被認為是掌管宇宙秩序的真理正義之神瑪特(Matt)的對立面。通過征服它們,瑪特得以維持埃及的世界秩序。

如果從利比亞人的原始圖騰是獅子的角度來看,貝斯特女神的原型動物很可能是獅子。然而也並沒有足夠的理由讓我們相信貝斯特女神的動物原型不是貓。根據後人理解,貓神貝斯特是獅神賽克邁特擺脫野性之後的溫馴化身。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貝斯特女神本身的形象也並不固定,她時而是貓首人身,時而是獅首人身,這主要取決於古埃及人想要賦予她的性格特徵是溫馴還是勇猛。

△象徵太陽神拉的貓正在殺死惡蟒阿波菲斯,森內德傑姆墓室壁畫,新王朝第19王朝,拉美西斯一世至二世統治期間,公元前1295~1213年。該畫是位於麥地那(Deirel-Medina)的森內德傑姆墓室中一副壁畫的復原圖,題材取自《死亡之書》第17章。森內德傑姆是古埃及修建法老墳墓的一個工匠,在當時備受尊敬。

6、法老王的詛咒
那些打開圖坦卡蒙法老的墓被施加了詛咒這件事一直被媒體大為炒作,而且公眾也津津樂道。神秘傳說中說道這詛咒殺死了贊助者加拿蘇勳爵與探險隊的其他認員。儘管有人說當時墳墓內長年積累的危險真菌與有毒氣體是主要原因,那些死亡也不需要什麼特別原因。58人中只有8人在挖墓後的十幾年內死亡。探險隊的隊長卡特,“詛咒”的最明顯目標,活了16年後才去世。(譯者注:很好奇的搜索了一下,他死時64歲,死因是淋巴瘤)。其他的巧合都可以歸功於偏見:任何不幸降臨到當年探險隊員頭上都被認為歸功於法老王的詛咒。這是一個生動的例子,人們總是願意相信精彩的故事,而不是事實。

7、神秘的古老的埃及文化

對於埃及我們都是聽過的,但是他的古老文明的文化給我們太多的啟示了,我們的祖先和他們是一樣那樣偉大的,但是我們國家需要向這樣的文明古國中吸取對我們國家或者是我們個人的文化素質有很大的幫助的。

造紙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但古埃及人在約四千年前就學會了用尼羅河兩岸生長的紙莎草做紙的技術,這種紙比中國蔡倫發明的造紙術還要早許多年。在埃及的旅遊景點和工藝品商店,隨處可見一種畫在紙莎草上的畫,其絢麗的色彩,鮮明的特色很受遊客的喜愛。


這些畫的紙張呈淡黃或淺棕色,雖不太平整但很柔韌。入畫的除了宏大的金字塔或神殿等埃及風景外,更多的則是古埃及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和各種神祗,題材多取自於古埃及神廟、宮殿及墓室的壁畫,畫風獨特,自成一派。

綜上所述,古埃及文明反映了古埃及人及其地理環境所獨有的特點,因而有它自己的特色。古埃及人有著其民族固有的文化傳統,這一文化傳統是在長達近3000年的法老時代逐漸形成的。但是,古埃及人並不是一個故步自封的保守民族,他們在與近東和地中海區域各民族的接觸中,特別是從新王國時代開始,通過軍事征戰、貿易往來與外部世界發生了較為密切的聯繫。通過與西亞文化以及希臘文化的交往、融合,古埃及傳統文化的內容得以豐富,而又對後來的希臘、羅馬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古埃及文化極大地豐富了世界文化的寶庫,為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學數學深度研究


古埃及人以自己獨特的人生觀創造出古埃及文化,不僅極大地豐富了世界文化寶庫,而且為後世西方文化的發端和繁榮提供了寶貴的借鑑。但古埃及文化的光輝成就,不是在孤立環境下取得的,而是在與周邊文明的交往中吸收了不少有益的養分,得以豐富、充實和壯大的結果。這一過程促使埃及文化的外向輻射與傳播。

古埃及字母

古埃及文化和思想是通過腓尼基人傳遍東地中海沿岸各國和島嶼的。早在前王朝時期,埃及與腓尼基就有經濟和文化接觸。為了進口建造神龕和宗教建築必需的木材等原料,古埃及人加強了同腓尼基人的往來。他們在比布魯斯修建起自己的神廟,發展與該城的貿易關係,這樣,埃及的文化與思想首先傳給了腓尼基人。在人類文化史上有著巨大意義的腓尼基字母,是在埃及象形文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埃及的24個輔音字母,經喜克索斯人的再創造成為26個輔音符號構成的字母文字。喜克索斯人雖未完成這種文字改進的工作,卻“對西亞腓尼基字母的產生髮生過重大的影響”。腓尼基南部地區創造了由22個字母構成的字母表,腓尼基北部地區創造了以楔形文字為基礎的29個字母,最後南部佔了優勢,由22個字母構成的字母表通行全國。用這種文字書寫的文獻中,摻和有埃及的象形文字,這說明,在創造字母的過程中,腓尼基人立了頭功,但若沒有埃及人打下的基礎,他們難以成功。後來,腓尼基字母成為希臘字母、拉丁字母以及現代西方文字系統的基礎和來源。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對世界文化的影響顯而易見。

建築及手工製品

古埃及政治和軍事上擴張,使它與東地中海的敘利亞、巴勒斯坦等的商業交流不斷擴大。商業交流促進了文化聯繫,從拉斯舍姆拉、蓋特奈和美吉索等敘利業和巴勒斯坦遺址出土的雕像、獅身人面像和裝飾圖案,都表現出了埃及的藝術風格,就是一個很好的印證。考古方面的發掘和分析表明,公元前3150,前3000年埃及文化對巴勒斯坦的影響巨大。在巴勒斯坦發現的古埃及陶製品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定居於此的埃及人制作的一些廚房器皿,其中有完全埃及風格和埃、巴混合式等風格;另一種是從埃及進口的器皿,如帶有波狀花紋和手柄的圓柱形容器。埃及人還把他們的建築技術帶到巴勒斯坦。安拜索爾泰爾哈里夫和阿什克倫等遺址的磚質建築物,都是埃及文化影響下的產物。另外,埃及的一些手工製品,如調色板、陶器、石質工具、雕刻品也傳到巴勒斯坦的泰爾,裡什坡、泰裡寇等地。

古埃及文化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古埃及文化對西方古典文化的形成也具有孕育作用,在保存、傳播西方文化遺產以及世界文化遺產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希臘文字是在腓尼基字母的直接影響下發展起來的,也可以說是在埃及24個象形符號的間接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希臘的許多偉大哲學家、科學家和史學家都曾到過埃及,有的還在那裡學習過,吸收了當地的文化成就,總結出自己的成果。一些著名哲學家和科學家,如畢達哥拉斯、德謨克里特、柏拉圖等都到過埃及。泰勒斯認為萬物始於水,復歸於水,這與古埃及關於宇宙為水神的宗教傳統有相似之處。 “歷史之父”希羅多德遍遊埃及,蒐集了大量史料,寫下名著《歷史》,最為可貴的是他能不帶民族偏見地被埃及文化的輝煌成就所打動,實事求是地分析古埃及文化對希臘文化的影響。他指出,希臘人的一些宗教崇拜,如對酒神狄奧尼蘇斯的崇拜、宗教儀式中用犧牲占卜、節日集會、遊行行列等都是從古埃及人那裡學來的。希臘人還從埃及人那裡學會了量地法和幾何學。梭倫立法中規定每個公民必須從事一種手藝的條文,也是從埃及法老阿瑪西斯立法中學來的。

在文學方面,古埃及的文學不論是在題材上或體裁上,都長期影響著古希臘文學,也影響了歐洲近現代文學。在古埃及文學的啟發下,希臘人在詩歌和散文方面取得了輝煌成就。由於古埃及文學對《舊約》文學的影響,而後《舊約》文學又極大地影響了現代西方文學。在藝術方面,早期古希臘雕刻大都與埃及雕刻一樣,是呆板的正面造型,如在提洛島發現的阿黛密絲女神像,在薩摩斯出土的赫拉女神像,在特爾非和阿提下發現的阿波羅男雕像等,無論在造型、動作、表情、髮式等方面都與埃及的作品相似。

莎(suo一聲)草紙

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發明了莎草紙,它與傳統材料相比具有很多優點,如質輕、便宜、易造、耐用、可卷折和便於運輸等,於是得以大批量生產,作為壟斷產品向地中海國家出口,在近4000年的時間內,是最受歡迎的書寫材料。古代,埃及是生產莎草紙的唯一國家。由於埃及氣候乾燥,文件不易腐爛,有的至今還能在沙漠裡找到。近100年來發現的莎草紙中有前2700,公元900年用十幾種文字書寫的文件,其中有希臘文、阿拉伯文、埃及文、科普特文、拉丁文、阿拉米文和希伯來文等。埃及是我們今天瞭解的記載最豐富的古代文明,這要歸功於莎草紙,它不僅傳下來了埃及文明本身,而且保持了其他文明。

吸收外來文化

古埃及人不僅把自己的文化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人類,也善於吸收外來文化成果,如閃族世界的多元文化要素、希臘文化等。當古希臘文化趨於衰落時,亞歷山大城成了希臘思想和文化的中心,是它把希臘文化傳播給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再把它傳到西方世界。如果沒有埃及,很難設想希臘文化遺產能夠保存下來。托勒密王朝統治之初,埃及人吸收希臘文化十分緩慢,儘管希臘文比埃及文易寫,但從考古發現的紙草書中看到,用古埃及世俗體寫的和用希臘文寫的幾乎一樣多。希臘法律反映到埃及的法律文件中的進程也很慢,但埃及文化遺產卻利用希臘文這一新的語言媒介得以傳播。

以後,在藝術等其他領域,埃及接受希臘文化的影響很突出,埃及的劇院、雕刻藝術品等與希臘作品相似。如亞歷山大的頭像,它屬希臘利西普斯流派的傳統,但也有革新,即用光線的明暗來表現面部輪廓,而不太注意表現頭髮和麵頰。在繪畫方面,亞歷山大城既有埃及風格,也有希臘風格,如安富希的一個陵墓就有兩種風格的繪畫,這座陵墓主墓室的建築式樣和壁畫,都混合著埃及和希臘兩種風格。在科學技術方面,亞歷山大城是當時的學術中心,雲集了世界一流學者,創立了許多新的學說。執教於亞歷山大城的歐幾里德寫下的《幾何學原理》,奠定了古典幾何學的基礎。阿基米德早年遊歷埃及,在亞歷山大從事學術研究,結識並受業於許多知名學者,他這位數學家和力學家,不但發明了多種機械,而且創立了“阿基米德定理”,這些成就既是希臘的也是埃及的,並由埃及得以保存和傳播。

基督教出現後,埃及接受了它的一個支派,成為基礎穩固的科普特教派的傳播地。這一教派把基督教嫁接在古典文化上,從而得以繼承希臘和羅馬的文明,這是埃及對新生的基督教所做出的最重要貢獻。埃及人創立的修道院制度,是對基督教的又一貢獻,後來這一套制度在中世紀的歐洲得到進一步發展。伊斯蘭教出現後,傳入埃及。古埃及文化又接受了新興的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繼續發揮著亞歷山大學派的傳統作用。古埃及人相信“靈魂”不滅,死後永生,將屍體用防腐劑和香料製成“木乃伊”保存,並修建豪華墳墓,留下祭祀基金,創作祈禱文和“死亡書”。“古埃及人的這種來世觀念對猶太教和基督教曾產生過重要影響。

綜上所述,古埃及絕非一具孤立、封閉、沉寂、枯朽的“木乃伊”,它不僅傳播和擴展了其豐富多彩的文化,而且吸收、融合並創新了外來文化,進而保存與延續了人類文化。


大黃扯點歷史


一個是墳墓,一個是女人的社會地位。這兩點,都明顯地顛覆了我們這些現代人帶有慣性的對歷史文化的認知。

先說墳墓。

提起墳墓,現代人的第一個反應,恐怕就是:那還用說?那是存放死人的地方,是死人為了避免暴屍於天光之下,活著的人所採取的封閉方式。接下來的反應,則是:它屬於一種人類的習俗,它是供後人懷念先人而建造出的一種物體。但古埃及法老的墳墓顛覆了我們的這一認知。它的產生並不是為了便於死人屍體的存放和供後人紀念,而是一種人的靈魂的暫棲場所。根據現代考古發掘出來的木乃伊,我們發現,古埃及人並沒有把死去的人視為完全失去生命的人,在他們的意識裡,人的死,只是暫時的失去對外界的反應能力,而其靈魂還在,其靈魂終有一天會在安睡中醒來。他們裡三層外三層地用各種防腐材料包裹屍體的目的,是為了某一天死者甦醒過來時,不至於肉體腐爛,他還能重新站起來,並一步步地走出墳墓。在這點上,我們從他們對法老死後的處置上,更能找到依據。

所謂法老,就是我們東方國家的古代國王。這種國王死後,手下的人都會去做的,就是把他放置於他們事先建造好的金字塔的地下宮殿內。而那金字塔的外形是呈階梯狀的,人是可以登至其頂端的。他們大都認定他們的法老終有一天會從安睡中甦醒過來,走出那地宮,走上其頂端,重新君臨天下。按照他們當時的宗教理念,人的肉體失去反應能力後,靈魂並沒死亡,而是還繼續存在著。又由於其靈魂的繼續存在,只要保護好屍體,總有一天,這個人還肯定會復活,而當時的人們之所以建造金字塔型的墳墓又建造得那麼宏大,正是為了便於這重新醒來的靈魂登上其至高點,去與他們崇拜的太陽神相見,並從太陽神那裡獲得更為充沛的活力,來帶領他們這些後人開始更美好的生活。

在當地的《金字塔銘文》中就有這樣的一句話:天空把自己的光芒投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猶如太陽神一樣。而金字塔的建造正是為了向這可以去到天上的法老搭就好的一副通天的梯子。這種梯子為了牢固,當時的人們選用了最好的石材,其每塊石材的重量也達至100噸以上。如位於埃及首都開羅西南約10公里的吉薩高地上的胡夫金字塔,高度達146米,相當於現代的40層樓,其基座龐大至佔地5公頃,整個塔身,也是由200萬塊那樣重的巨石砌成。

更讓人感到他們的那種靈魂不死的理念存在的是,他們在這座金字塔下部留有可深入其地下宮殿的夾角呈30度的通道。這通道顯然是為了便於入眠於其內的法老有一天醒來時,便於從這宮殿中走出來,登上早已為他建造好的那副天梯。

另一個顛覆了我們對歷史文化的認知之處是,古埃及女人的社會地位比現代社會女人的地位不低。在我們富有慣性的認知中,我們大多一直認為,越是距現代時間久遠的時代,女人的社會地位越低。不是嗎?在中國古代史中,很多的文字記載都是,女人和俘虜是在一個等級線上的,她們往往和俘虜合併在一起被當權者當做獎賞品送給自己手下的將領或有功的士卒。在中國,就是到了大漢時期,女人,也沒有升格到什麼高度上,漢獻帝時,王允把貂蟬送給董卓,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直到大唐武則天時期,女人才有所解放,才有了婚姻的自主,才有了富家女子敢養男寵供自己享樂。武則天公開在後宮豢養尚懷義等人,就是那一時期可參照的一個座標。但在古埃及就不同了,公元前70年,埃及就出現了女王。那比武則天的出現早了700多年!而且,在那個時候,還不是這個女人篡位,而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十二世國王臨死時指定她與其弟共同執政。從這一點上來看,在當時的埃及,不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現象。如果存在男女不平等現象,這位臨死的老國王也不會用共同二字指定這姐弟倆一起登上王位的寶座。

在這裡,我們不妨對這位女王多做一點介紹。

這位女王的名字叫克利奧佩特拉。

由於驚訝於她的美豔而愛上這個女人,有兩位羅馬帝國的最高統帥,可以說,都到了不顧一切的地步。這兩個男人,一個是凱撒,一個是安東尼。這個女人曾問安東尼,你要是真的愛我,告訴我,這愛有多深?安東尼回答說,可以測量到深淺的愛是貧乏的。你生氣你笑你哭,都是那麼可愛。你是我靈魂無上的主宰。

主宰是什麼意思?主宰,就是你說什麼,我都聽你的;你關我要什麼,只要我有,我都會給你。

從這種對話中,也可看出,當時的女人其地位已達至的高度。從她身上,我們還可以看出,當時的女人在行為上是怎麼樣的開放。她去拜見凱撒時,是一絲不掛地用毛毯裹著讓人扛過去的!這在我們慣性的認知中,恐怕是難以想象的。





夢野豔齊


埃及是世界古國中的古國,有著曠古悠久而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博大精深、絢爛多彩,其自古以來的民族認同就是看文化,在世界文化體系內佔有重要地位,地理位置、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傳統藝術形式有 詩歌、雕塑、繪畫等,古埃及文明對後世的古希臘、古羅馬、猶太等文明產生巨大影響。

一、《古代埃及發達的灌溉農業》促進了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這些,都為古代埃及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物質保證。

         科技知識與藝術古代埃及最先使用的是太陰曆,但隨著灌溉農業的發展,它已滿足不了現實生產和生活的需要,於是,古代埃及人在對尼羅河水漲落進行了長期觀察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曆。它把天狼星和太陽同時從地平線升起的那一天定為一年的開始肥尼羅河水漲落的週期365天定為一年,一年分三季(氾濫季、播種季、收割季),每季分4個月,一年共12個月,每月30天,年終加5天作為節日。這個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太陽曆,與迴歸年的誤差僅為1/4天。

        二、 《古代埃及的太陽曆》在當時世界,是一部最先進的歷法,併成為現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之淵源。公元前l世紀,古羅馬人以太陽曆為基礎,制定了“儒略曆”(即“朱里亞歷”),到公元16世紀又經過改革,產生了“格里高利曆”,這便是今天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採用的太陽曆——公曆。

古代埃及人在長期觀測天象中,積累了一些天體運行的知識。到新王國時期,埃及人已經能區別恆星和行星,並繪製標識了43個星座位置,這些內容,反映在古代埃及某些陵墓和神廟的“星位圖”上。

          三、《木乃伊是古代埃及醫學》發達的最好物證,說明他們在解剖學。化學等方面具有了豐富的知識。當時的埃及醫學,已經有了內科、外科、婦科和眼科,醫學的專業分工也比較細緻,他們不僅懂得脈搏的意義,還對心臟與血液循環的關係及對大腦的作用,有了初步的研究。1872年在底比斯發現的《艾貝爾斯紙草》,介紹了900多個醫治各種疾病的處方,被稱為古代埃及的一部醫學百科全書。另外,古代埃及的第一部藥學著作《藥物錄》,對許多藥物的治療性能,作了詳細的介紹。古代埃及的藥物和治療方法,如丸劑和栓劑等,不僅在當時發揮了很大作用,而且經希臘人的傳播,直到現在,還應用於醫學領域。

木乃伊就是經過防腐處理的乾屍。製作時,先把死者的腦漿和內臟等取出來,用鹽水和防腐劑浸泡屍體,然後曬乾,再在體腔內填滿香料,外面抹上膏油,再裹以麻布,最後裝入棺材中。這個過程,大約需要70天左右,之後,就成了經久不腐的木乃伊。

古代埃及的醫學常常與巫術糾葛在一起,但古代埃及人與其他很多民族不同,他們已經認識到人的疾病與自然的原因密不可分,這在當時世界具有非常大的進步意義。

        尼羅河一年一度的泛濫,雖給埃及農業帶來了豐沛的水源和肥沃的泥沙,但每次的泛濫,也把已丈量土地的痕跡或沖毀或淹沒,這就迫使古代埃及人每年必須重新丈量。古代埃及的數學,就是在每年的丈量土地和建造金字塔、神廟等建築的實踐中發展起來的。

        四、《古代埃及人數學》方面的成就抱括算術、代數和幾何三大類。古代埃及創造了自己的10進位的計數制度,並創造了表示一些數的象形文字符號,包括分數的符號。他們已知加、減、除,但不知乘,也沒有“零”的概念。在幾何學方面,他們已經會計算矩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還會計算柱體的體積,並知道圓周率為3.1605。

          古代埃及人已經瞭解了一些物理常識,如懂得將槓桿、滑輪等原理應用於建築實踐中,還利用滴水計時,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水鍾。

          五、《古代埃及的建築藝術》堪稱世界一流,其特點有三:一是建築物規模宏大,氣勢雄偉;二是設計巧妙,精密科學;三是雕刻藝術融於其中。金字塔和神廟是古代埃及建築藝術的典範,其中最負盛名的是胡夫金字塔和哈佛拉金字塔、卡爾納克(即阿蒙)神廟和阿布辛勒神廟。

       關於金字塔的建造,有諸多難解之謎。胡夫金字塔的塔高乘以10億所得的數,和地球到太陽之間的距離大體相等;用兩倍塔的高去除塔底面積等於圓周率3.1459;穿過大金塔的子午線,把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分成相等的兩半;塔的底面正方形對角線向北延長,正好是尼羅河三角洲的兩腰……凡此種種,是偶然巧合還是精確測量,眾說紛紜,但它所反映的天文學和數學方面的知識是匆庸置疑的。至於有些學者認為,金字塔蘊藏著一整套互相聯繫的數字、重量、幾何、方位、宇宙信息密碼等,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科學證實。也有學者斷定,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人類是無法建造金字塔的,它是外星人光顧地球的傑作之一。對此,我們不敢苟同。

         卡爾納克神廟是埃及最大、最雄偉的神廟。它佔地約18萬平方米,主殿由134根巨大的石柱支撐,中間最高的12根高21米,柱頂可容納100入。屋頂是.一塊巨石架在柱頂的橫樑上。石柱上刻滿了象形文字和浮雕,牆上裝飾著牆畫和雕刻。卡爾納克神廟不僅是宗教遺蹟,而且集埃及文化、歷史、建築、天文、繪畫、雕刻之大成,是埃及藝術寶庫中一顆光彩奪目的瑰寶。

         阿布辛勒神廟位於阿斯旺南部尼羅河邊的懸崖峭壁上,建於第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期間。整個神廟是在懸崖峭壁上開鑿而成的。它面寬38米,高33米,深入山體65米。這座神廟,是埃及石窟藝術的傑作。1962年,埃及在尼羅河上游修建阿斯旺大壩時,為使這座神廟免遭滅頂之災,花了4年的時間,用電割方法把石體分切成塊,移到離原址不遠的高處,重新拼裝。經過近20多年的努力,神廟的重建工作才告完成,使這一罕見的人類文明古蹟天衣無縫地保存了下來。

    

          六、《古代埃及的雕刻和繪畫》大都附屬在建築物上。其藝術特點,明顯地反映了古代埃及的文化特徵。如崇尚穩定和傳統的文化心理,使得大量雕刻和繪畫總是以“正胸側面式”的表現手法出現,數千年一成不變;尊重秩序和權威的文化心理,使得大量雕刻和繪畫比例失調,尊者大得令人吃驚,卑者小得令人可憐。到新王國時期,雕刻和繪畫藝術雖有所突破並明顯有所變化,但受閉塞的自然環境束縛,始終沒能跳出“穩定”和“傳統”的範疇。

        古代埃及的雕刻和繪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形象生動。既有神話傳說,也有歷史故事,既有徵戰討伐,也有生活場景,它們既是珍貴的藝術品,也是研究古代埃及歷史的重要資料。

古代埃及的雕刻成就,可以從巨大的獅身人面像、阿蒙神廟的石柱以及阿布辛勒神廟上體現出來。

古代埃及的繪畫成就,具有代表性的是中王國時期的《紙草叢書中的貓》和新王國時期的《三個女音樂家》等。

            七、《文字與文學》埃及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形成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象形文字屬於表意符號,用一定的圖形表示一定的事物或概念。後來,出現了表示音節的符號,如埃及人把貓頭鷹叫做“姆”,它的圖形既表示貓頭鷹,又表示“姆”這個音。在此基礎上,到古王國時代,便演化出24個輔音字母。這是人類最早創造出來的標音字母。字母的創造,是古代埃及人留給西方文明最大的文化遺產之一。後來腓尼基人吸收這一成果,創造了22個拼音字母,為西方字母文字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一直沒有發展成字母文字,後來,經過多次演變,外形逐漸簡單,向字母文字過渡。它的24個輔音符號,類似字母。公元前二千年代,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西亞文字的影響下,創造了22個拼音字母。古代希臘人又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創造了希臘字母。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形成了後來羅馬及其周圍地區拉丁人的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世界上通用的字母。此外,印度字母、阿拉伯字母也輾轉由腓尼基字母發展而來。

        古代埃及的文字,經歷了由繁到簡、由難到易的演變過程。這個演進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象形文字、祭司體(即僧侶體)文字、世俗體文字和科普特文字。

          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形體複雜,難以書寫。到公元前16世紀,象形字體發展為祭司體,公元前700年時,又被世俗體所取代。公元3世紀時,埃及居民在希臘、羅馬的統治下改信基督教,使本民族的文字逐漸被淘汰,隨後在希臘24個字母的基礎,又增加7個字母,產生了科普特文字,又稱新埃及文。今天的科普特文字,僅用於基督教的祈禱和傳播,已為絕大多數埃及人所不識。

       埃及人早期的書寫工具主要是刻刀和石頭,他們將文字刻在神廟和宮殿的牆壁以及貴族墓葬的牆上。古代埃及的文字,有許多寫在紙草上。古代埃及的紙草,後來流傳於地中海一帶。

古代埃及的文字十分複雜,即使在當時,也只有少數祭司和富貴子弟才能掌握,因此,在古代埃及形成了一個受人尊崇的職業——書吏。

八、《度量衡》

古埃及最重要的長度單位是欽定的腕尺,長度是從肘至中指尖的長,約合20.62英寸。在象形文字中用前臂和手錶示,讀作邁赫。腕尺又被分成7掌或28指,每掌等於4指。








龍城豬立葉


我認為顛覆我認知的是古埃及的金字塔。

金字塔作為令人驚歎的古代建築之一,它的確切建造方法至今沒有事實依據。埃及人怎麼可能建造起如此精確和技術上如此困難的建築呢?

根據歷史記載,金字塔是由胡夫法老建造的,只用了20年就完成了,但這是大多數研究者很難相信的。20年的時間太短,無法完成如此偉大,又如此令人驚歎的建築。

300萬塊重達60噸的石塊從數公里之外的不同採石場運來。那時他們還沒有貨運公路,甚至連車輪都尚未發明。更奇妙的是,古埃及人切割石塊的精度如此之高,以至於我們今天擁有的最先進的鋸子也難以與古埃及人的精度相媲美。金字塔的建造者使用一種比鑽石堅硬50倍的材料來切割和雕刻埃及各地的巨石紀念碑和石棺,但是哪種材料能比鑽石堅硬50倍呢?至今研究人員還沒有發現一種具有類似特徵的材料。然而這些巨大的石塊被如此精確地切割和放置,即使到了今天,如果沒有現代技術,也無法複製幾千年前古埃及人所做的事情。那麼古埃及人到底擁有什麼樣的技術來完成這些的呢?

除了巨大的石碑,埃及金字塔上還覆蓋著27000塊磨光到幾乎完美的石塊。這些石塊被一個個地放置在紀念碑的建築表面上,每塊重約16噸。問題是古埃及人到底是如何移動這麼沉重的石塊的呢?就是放到現在使用機械,也只能夠移動這些巨型石塊中的一部分,因為有些實在是太過沉重了。而這些也僅僅表明最初的金字塔建造者能夠獲得先進的技術,幫助他們在工程、設計和建築方面取得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

金字塔向北的精確性是驚人的,考慮到古埃及人並沒有在他們的古籍中留下任何這樣的大地測量知識的記錄。考古學家和學者們寧願把它歸結為偶然因素,事實上,大金字塔向北方向的誤差範圍約為5分31秒。金字塔的四面並不是光滑的,而是在中間位置以27分的角度形成兩個面。因此,埃及的大金字塔不是四面,而是八面。由於所有這些特點,埃及金字塔的古代建造者想要指出秋分和夏至。

金字塔的內部和外部一樣令人難以置信。在金字塔內部,空氣非常密集,如果你帶著手電筒或照相機進入大金字塔,記錄裡面的情況,你會驚訝地發現電池很快就用完了。所有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方面讓我們重新考慮古埃及人是否真的有能力來建造這樣的建築。他們是否有必要的知識和技術來計算和建造這些令人驚歎的紀念碑,還是我們遺漏了什麼?

綜上所述,難道不能認為金字塔是由早於古埃及人的文明建造的嗎?一個更先進的文明,向埃及文明傳遞他們的知識和技術,融合和傳承他們的信仰和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