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有老人去世,路引该怎么写?

亘方乡土


题主说的路引,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引魂幡,也就是孝子贤孙为亡者扛的灵幡。

中国地大人广,各地的风俗习惯也就不一样了。我是河北秦皇岛的,我有时会给丧家写挽联什么的,不知道别的地方怎么写,我们这里灵幡都有三张条幅,三张条幅上都要写上东西,第一张条幅写:如亡人为父,那就写民故先㛈某府某君生于某年某月,故于某年某月,时年多少岁,然后天地各赠一岁。也就是如果亡人八十岁,天地各加一岁,那就写八十二岁了。完整的应该是这样的:民故先㛈李府李某某生于某年某月,故于某年某月,时年八十岁,天地各赠一岁,享年八十二岁。

如果亡者是女的,开头改写成民故先妣,别的跟上边写的一样就行了。过去称父母为㛈妣。

第二联应写:金童前引路,玉女送西天,这个很简单的。第三联应这样写,如下:某府某某君之引魂幡,也就是:比如,李府李某某之引魂幡!这是我们这里的写法,不知你们那里是怎样的写法呢。


秦宝海9


我是河北中部农村的!首先说路引是干嘛的呢?我们这路引是烧车马时在车上放的,相当于介绍信!全文这个模式:今有某省某县某乡某村村民某某因病于某日去世,现携带盐茶米面,金银财帛若干,由魑魅魍魉护送前往西天佛国,望沿途合关卡哨所见证放行!


找回自我39


《晏子春秋》言:“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就如同北方人爱吃面,南方人爱吃米一样,世界之大,地域之广,各地有各地的人文特色,各地又都有不一样的风俗民情。同样,农村老年人去世,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不一样的风俗写出的路引也不会相同。

在豫北农村,老年人去世时,除了挽联外,还要用草纸写上灵位牌位,灵柩牌位,路祭牌位,以及引魂宝蟠。问答中所说的路引应该是指引魂宝幡。

引魂幡,是用柳枝等挂上有白纸黑字书写的文字组成,有长孙或长子扛着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边。柳枝上挂的是一个用白纸叠成的三角形,上面上、下、左、右书"引魂宝幡”四个字,一个角挂在柳枝上,下面两个角吊一幅白纸对联:“金童引上天堂路,玉女接进斗牛宫"。两幅对联当中,在三角的下面,贴上一条比较宽、长一点的白纸条,中间书写:共和国故大公民X府XX老先生 寿终正寝 享年ⅩX春秋。或:共和国故大公民X府XXX老夫人 寿终内寝 享年XX春秋。在寿终正寝的两旁,用小点字书写:左边:生于X年X月X日;右边:率于Ⅹ年X月X日。

也有用私称谓的,如家父、家母,内容改一下即可。

路祭牌位也大多是公称:共和国故大公民X府XX老先生之祭位。

或:共和国故大公民X府X老坤范之祭位。

灵牌牌位一般用私称:

先考X府讳ⅩX府君之灵位

先妣X府讳X氏内君(xx)之灵位。





高梁美酒


我们这里谁家有老人去逝,首先有鸣经和路引或马票。鸣经是对逝者歌功颂德的,也是对逝者的尊重。首先买红布男八天女十二尺,首先布首写鸣经二字,正文写逝者x省X县x乡镇x村,因病不幸去逝,时间和年龄,男寿终女用正寝,然后是:現有孝子孝女慎终追远仰穆昭灵,謹制一布,以表怀念之情。接下来就是孝子女的悲痛心情,在世的功德。结尾写上年月曰。而路引就是逝者亡魂去丰都路上的介绍信,没必要太繁,我们这里是这样写的。题首是路引,也有写马票的,从右到左按古书的顺序写:灵宝大法司,发给路士。另起一行:肇得x省X县X乡缜x村亡人xx因病于x年x月x日不幸去逝,享年xx岁,寿终正寝。魂往丰都,幽冥地府,因路途遥远,特备白马一匹,(如逝者女用)黃牛一头,小车一辆,童男童女各一名,童男名顺手,童女名如意,一路遂行侍候,另备钱搭一个内装金银財宝若干,凡过关隘,不准强神恶鬼掠掎,如有不法者,有此路引为证,特比,切切。另起一行:佑仰知悉,最后写年月日。但每个地区各有不同特点,大至格式内容差距不大,希望网友相亙交流。


手机用户66165655184


我是西安市长安区人,曾修过地方志,对家乡的习俗略有了解。

长安是十三个王朝的京畿之地,域内王侯将相的陵寝众多,“少陵塬”及塬上部分村寨的来历、称谓,如大兆、中兆、三兆、小兆、大府井、二府井、四府井等,均与王公陵墓有关。封建帝王将相厚葬的观念直接影响着民间,故长安的丧葬文化历史悠久、礼仪繁缛,尤以老丧土葬为甚。

长安将路引称“引魂幡”“引路幡幡子”,用白纸制作,顶部为三角形,下缀四五尺飘带,顶端系绳,以竹竿擎之。正面,男丧主在三角形上书“唵、嘛、吽”,飘带书“太乙救苦宝幡接引某府君某某(名讳)之灵魂超升西方福地”;女丧主在三角形上书“叭、咪、呢”,飘带书“太乙救苦宝幡接引某门某氏某某(名讳)之灵魂超升西天三界”。反面,无论男女丧主,三角形上竖书“敕令”,飘带并排书一联:“金童领路瑶池去,玉女送入天堂宫”。


北大屠夫陆步轩


我们这里如果家里有去逝!就是叫接三!出殡回来太阳快落山之前,亲戚朋友一起拿上纸马:男:纸牛!女的!指路必须是孝子!用扁担一头三根棉花捻的灯芯绳,点燃后念!交单路引!今有南詹部州!北直隶古北口外河北省滦平县……乡……村……已故亡人某某,男或女,享年多少岁!于公元某年某月某日!驾鹤西游!随身所携带物品!白马一匹!或女的!黄牛一头牛童或马童一名稍码子一个!金钱无数!取之不尽!用之不完!路过各路关卡!准予放行!孝子念到!西天大路!明光大道念着逝者人的名字!不用惦记家里!骑马或者骑牛早早上路吧全体跪哭……不太完整……


傻哥牧童


招魂旙,五个颜色的纸做成(五色莲花接引亡魂),长条形,长二十八寸(二十八颗星宿),上下宽七寸(七情),中间宽六寸(六欲),上下粘稳纸剪的莲花,中间部位的正面书写“灵宝天尊接引亡魂上升天堂”,背面书写“亡者某某某之三魂七魄”,用五色线拴稳,再用符纸和面糊粘稳,拴在竹子上,竹子高度三十六寸(天有三十六层),竹子下部丶中部的枝叶剃除,竹子尖部留七台枝叶(北斗七星能解厄),竹尖一定要完好。绕棺时,亡者的大孙子手持竹子招魂旙丶跟在道师之后,左边走三转,右边走三转,,出殡之后,大孙子抬着竹子招魂旙走在棺材之前,八人抬棺跟着走,引到墓地。坟做好之后,竹子招魂旙插在坟上的中间。各地方有差异。


大海的眼睛3723187353


引魂幡不是路引,路引是告庙时上城隍庙烧纸时写的一种文书,告知城隍土地某人姓名年令死亡日期并先告神令鉴定知于之亡期通行,保佑平安,鉴于车马纸钱并亡人一同驾鹤西游,上升极乐。同登彼岸。金童送出地狱门,玉女引上天堂路。孝子奉香,献酒,叩首拜别化纸烧马,鸣炮,诵经。


青春年华187925332


我们石家庄老人故去,在出殡的前一天夜里12点,由两个人拿着用紙糊的车马人(现在都是塑料或蜡质的),和四碗煮熟的面条,到“五道”庙前,现在绝大多数都没庙了,就到十字路口处,摆好四碗面条和纸汽车。然后说:“城皇(收容亡灵的神)一碗,将面条倒在地上,再说五道(负责接送亡灵的神)一碗,也将面条倒在地上,继续说大鬼(大鬼和小鬼是接送亡灵的保安)一碗,将面条倒在地上,再继续说小鬼一碗,将面条倒在地上。最后说:中用(汽车司机)拉上你爷爷快走吧。若是女的就说拉上你奶奶快走吧。”再将汽车烧掉,拍拍自己的身子(意思是和亡灵脱了干系),然后回家,一直不能回头看。这项工作胆小的人不敢干。我一直在想司机出力最大却没人家的面条。


文乐415


老人去世后按当地的风俗,我们这里的风俗是儿女们和儿媳妇一块到村庄头路口,抬上一桶水放上半碗小米带上勺子去泼汤,儿女们按顺序排队舀上三勺米汤返到地上,口念道死去老人爹或(母亲)喝汤,意事是老人死去喝了米汤后把阳间的事全忘掉,不在挂念阳间儿女们的事安心走好,三天后办理丧世要写上牌位男写家唁名字之神位,家唁代表家中主事人不在人世,女写家慈表示是女母亲,写女方姓名加上婆家姓。(比如说婆家姓李娘家姓张牌位写上家慈李张氏张老太君之神位另加上一小牌位领路人起名叫来安,按过去说就是持候死者的书童跟巡,在有亲朋好友祭奠。一共分三场祭奠第一场有专门一人用托盘端着小牌位来安到庄头路口祭奠把牌位烧掉,儿女们儿媳妇亲朋好友祭奠按顺序排,第二场有重人两人或4人抬上骨灰盒到路口儿女们儿媳妇祭奠亲朋好友按顺序祭奠第三场到林地就是墓地祭奠下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