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军吃的是“牛肉罐头”,为何士兵却说伙食连猪食都不如?

许锰


再好吃的东西,它吃多了都会腻的,更何况日本的牛肉罐头那也不是什么好东西。<strong>

日本的“牛肉罐头”其实是侵华战争的缩影,让我们通过特殊的角度,来解读“牛肉罐头”背后所隐藏的信息,通过“牛肉关头”来探索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荣辱兴衰。

“日本国”是一个十分矛盾的国家。 首先,大和民族具有极其强烈的民族优越感,但是有限的国土面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和民族的发展,损害了日本天皇那不可一世的自尊。

当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将贯有“东方巨人”之称的中国领导向衰落的时候,日本人似乎看到了扩张领土的时机,经过数十载的铺路之后,日本人终于按耐不住侵略中国的欲望,在北京卢沟桥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万恶的侵略计划。

自负的日本人认为,只要占据了中国的东三省,就能够在苏联边境建立后勤补给基地,从而使关东军毫无顾忌的将战略目标直指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如此一来,便能够配合德国夹击苏联,一旦苏联被占领,中国将会成为日本与德国的盘中餐。

起初,日本非常果决的去履行这个战略计划,并且十分自负的认为这个战略计划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日本几乎给予了关东军最好的装备、食物,其中日军配备的“牛肉罐头”,更是成为了我军解馋的必备佳品。

日军的牛肉罐头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种。

前期的牛肉罐头以牛肉为主,蔬菜为辅,罐头内含200g的牛肉,和150g的蔬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口感也不错。

由于美国屡次袭击在太平洋海面上运输石油的日本货船,导致日本失去了太平洋的控海权,无法在印度获取发动战争所必须的石油,为此,好死不死的日本人袭击了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美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大量扩充兵力与美国展开夺岛战役,由于兵力的疾速膨胀,再加上再东亚战场上早就是入不敷出,导致日本的战争资源日渐缩水。

由此,日本的牛肉罐头便进入了中期阶段。 中期的牛肉罐头以蔬菜为主,牛肉为辅。

卷心菜、土豆、廉价的洋葱成为了主要食料,而牛肉的份量则少的可怜,与其说是牛肉罐头,不如说是牛肉汤罐头,味道和营养方面也大幅度降低。

美国拖住日本侵略亚洲的脚步之后,日本必须面对国内资源日渐匮乏的窘境。于是乎,日本将魔爪伸向了我国华北,企图占领物产丰富的华北来获取战争资源。

日本人侵略华北的行为彻底激怒了中国人,国军和我党在中华大地上与日本人死磕到底,日本被迫进入双线战争的窘境。

美国打不过,中国又拿不下,苏联还在一旁看热闹,本就资源匮乏的日本不得不在食物上偷工减料,日本的牛肉罐头正式进入后期阶段,俗称“猪食阶段”。

后期的日本罐头中已经没有牛肉了,只剩下牛血和牛杂碎。

咸水味的菜汤中混杂着大块的牛血和牛杂碎,其中还包含着少量的牛肉沫和蔬菜,犹如泔水一般味道复杂,不可言传。

吃在嘴里“提神醒脑”,咽入肚中“胃海翻腾”,连日军都吐槽是猪食,可见有多么难吃了。 日本的牛肉罐头反应了日本在二战时期的三个阶段,见证了日本侵略者从辉煌走向灭亡的一系列过程。

俗话说“小事见大道”,一盒小小的罐头中不仅有牛肉,还有日军的兴衰荣辱。

不过话说回来,日军如此吐槽难吃的食物,在咱们的战士们眼里,却仍然是稀罕玩意儿。一般得有活动才舍得拿出来吃。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陈大雷依靠老战友的帮忙,成功在小黄庄击败日军,特地拿出了缴获的日军牛肉罐头来款待老战友。而《亮剑》中张大彪更是在战友们面前炫耀“日本的牛肉罐头伺候着……”

这可不是什么崇洋媚外,原因很简单。

咱们那时候得条件太艰苦了,有时候一个窝窝头,一碗米汤,或者两个土豆红薯什么的,那就是一天的口粮,很难见到些油荤的食材。打仗是个力气活儿,没有油水,拿什么和日本人拼?

更不要说,人家有着更好的装备、更良好的技战术训练。

我们的战士们,只能拿命去拼。正如歌里面唱的:“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杨靖宇烈士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战死后遗体被日军解剖,而日本人在他的胃肠里没有发现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没有消化的树皮、草根以及棉絮。

这是一个人的意志力,一个中国人的不屈抗争。


白话历史君


说起日本的牛肉罐头,我们大家想了就是在电视剧我的兄弟是顺溜里边,当时在那评判这个日本罐头说这玩意儿里面只有豆皮,麦麸等等,用牛血泡过,然后做出来这玩意儿,有人觉得这玩意儿夸张,但事实上,当时的日本工业确实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

有人说起来说美国人吃那个他们的午餐肉罐头,吃的快要吐了,好像还挺喜欢吃日本人的牛肉罐头,这一点,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听说的,而且美国人的午餐肉说白了就是火腿,不是传统的火腿,就是我们现在那火腿肠内成分,这个火腿肠吃多了也确实感到很想吐,也是真的。

日本人一开始的时候,他那个牛肉罐头是一种军官特别使用的罐头,要么就给宝贝海军要么就是直接上供给军官的,只是说底层的士兵想吃这玩意儿还真的有点吃不到,毕竟,在以前没有像现在这种牛肉大规模圈养的这种情况,牛肉的供应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那个时候,肉类是一种比较珍贵的东西,你比如说当时日本民间它吃肉,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吃中日两国实际上差不多。

日本的牛肉罐头开始越来越次,是从二战后期才开始慢慢演变的。

前线在那里嗷嗷待哺,说我们要吃更多的粮食。如果说将有限的粮食转到肉类的生产上,就是损耗粮食,全世界每年粮食生产出来是足够全世界人吃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吃不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有一部分的粮食拿过去生产这些肉类,在战争后期,日本国内这种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象征,在日本街头所有的理发店要求你们这些天然卷的女子不能够经过我们理发店,因为日本规定一个女性只能够卷三个卷,在大街上面到处都有那种燃烧木柴的汽车,所以,与其将大量的粮食去喂养这些牛,然后生产出来肉类,还不如直接用牛血泡过以后生产出来牛肉罐头供给给前线,这样的话省了中间一道能量转化的过程,减少了能量的损失,减少了物资损失,减少了粮食的消耗。我能够用更多有限的粮食去养更多的军队。

所以等到后来前线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日本后期大规模的征兵要补充前线的作战力量,原先只有20个常设师团,后来又扩张了16个特设师团,接着就是各种针的支队或者是混成旅团等等一系列单独作战力量。(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日本国内可以说到油灯枯竭的地步,与此同时,他的工厂也遭到了美国人的轰炸,生产这些罐头是需要机器的,机器面临美国人轰炸生产起来也自然增大。

所以国内肉类生产越来越少,粮食需要不断的供应给前方,罐头只能够偷工减料或者是符合日本国内的口号。

因此,原本是肉类的牛肉罐头一下子就用豆皮麦麸泡了牛血以后直接生产出来的牛肉罐头,简单省事儿,省材料,省粮食,但是就是让前线的士兵吃的有点儿膈应!

本身日本陆军就是后娘养的,日本海军天天吃香的喝辣的,日本陆军别说是吃到这些好东西就算是日本给日本陆军的那些军粮都有可能克扣,无论是在东南亚还是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面,大多数的日本陆军事要求他们自给自足的,比如说当时在东南亚有一个日本士兵出了一本书,专门教那些在东南亚生活的日本陆军怎样解决生活中所需要解决的粮食问题,各种各样食物的来源都有介绍这件事情,甚至得到日本军部的嘉奖,日本陆军那平常时候食物都是自己解决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通常看见日本人想抢这个抢那个,日本军部根本就不给他们足够的粮食!鼓励他们抢劫!

直接供应给日本海军国内的这些牛肉罐头,好不容易盼星星盼月亮扔到了日本陆军的嘴里面,结果一看竟然是这些东西!你说你火不火冒?自然而然心理落差大,再加上这些东西做的确实难吃,所以就被称作为猪食!


漩涡鸣人yy


关于日军的罐头,各种说法都有。

据说在日本还有二战博物馆,里面就放着罐头,然后有专家好奇就用热水加热了一个罐头,然后打开一看,里面的东西居然很新鲜食材也很不错,然后专家说其实还是可以吃的,但是生产日期却是1944年,过去很久了。

说是密封非常好,没有细菌,

70多年之后都还是可以吃。

但是也还有其他的说法,记得在《我的兄弟叫顺溜》里,新四军抢了日军的一批罐头,但是等他们兴高采烈打开吃的时候,却失望了。

因为里面的东西不仅很难吃,还有血,然后就说这些东西连猪食都不如,所谓的牛肉罐头也就是就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例如牛肉的边角料,甚至是豆皮麦麸泡了牛血而已,貌似就是猪食了,很让人反胃。

关于日军二战罐头,各种说法都有,

那这些军用罐头到底如何了?

我们今天就一起去看看吧。

二战的时候,发达的日本是倾尽举国之力了,前线作战士兵的口粮还是不错的,每次作战的时候都会带够至少五天的口粮,菜单有不少于600g精米,不少于200g肉,200g糙米小麦,还有日式腌菜等等,高级别的军官还有咖啡、巧克水果等等。

牛肉罐头也是配备的,

因为好携带,好保存,很方便。

日军的牛肉罐头还是不错的,初期的时候日军还是从畜牧业发达的美国购买,里面是高档牛肉,还配了蔬菜,荤素搭配,营养价值很好。

记得在《亮剑》中,张大彪有次就炫耀自己的伙食好,因为他吃到了缴获的日本罐头,那可是开洋荤了,平时是吃不到的。

其实想想也是很心酸,我们的军人伙食太差了,八年抗战真的很不容易了。

为啥会说日军的罐头是猪食了?

那估计是二战后期日本物资缺乏的缘故吧。

大家都知道,日军后期是几处开战,还轰炸了珍珠港,和美国开战后,那罐头肯定是不能进口了,其实就算能进口日本的财力也跟不上了,因为日本是一个岛国,这么长时间开战也耗尽了国内的物资了,不仅胜利遥遥无期,很多国家还都和日本宣战,日本也撑不下去了。

估计二战后期的时候,日军罐头的质量应该是没前期好了,据说我军就有人根据罐头质量下降推断出日军国力不行了,但是要是说这些罐头是连猪食都不如,那肯定是夸张了吧,要么就是刻意丑化日军的。

勿忘历史,才能珍惜和平。

总的来说,在二战时期,日军的伙食还是不错的,而我们军人的生活条件却是非常苦,军人是吃不饱,穿不暖,武器也不先进,但是却还是赶跑了日本鬼子,我想那是因为我们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吧。


湘西小木鱼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胡说。其实日本的牛肉罐头是非常好的,没有士兵抱怨。

大家看看萨沙关于抗战中日口粮的文章吧,摘录一段:


罐头肉鲜肉虽好,但真正日军作战和在国军控制区行军作战期间,并不容易吃不上鲜肉。

因为鲜肉无法长时间保存,也不容易运输。

鲜肉在中国华中华南炎热的夏季,只需要30分钟就会开始变质。

那么罐头肉就是鲜肉最好的替代品了,它易于保存,易于运输,虽然口感较差,却具有很高的热量和蛋白质。

日军研发装备肉罐头的时间很长。

在西乡隆盛的西南战争结束时期,日军步兵针对军用口粮做了若干试验,最终得出结论是必须立即大量装备罐头肉。

日军高层开始大量购买本国产和外国产的牛肉罐头。

牛肉罐头主要进口国还是美国,当时美国对于牛肉罐头的制作已经非常成熟,逐渐演变为流水线制作。

到了二战爆发前,美国人从杀死一头牛到制作出牛肉罐头,仅仅需要不到30分钟时间。在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人紧急从美国进口了一批牛肉罐头,一共花费了2.5万日元。

但是,日军官兵再一次非常不喜欢美国的牛肉罐头的口味。因为日本人的口味偏甜,他们更喜欢本国自产的牛肉罐头。

日本人自己的牛肉罐头中,除了牛肉以外,还有土豆,牛蒡,胡萝卜一起煮,并且放入少许砂糖,酱油调味。

日军对这种牛肉罐头极为喜爱,日本平民也很喜欢吃这种罐头。遗憾的是,罐头在日本民间销售的很少,几乎全部作为军用品送到前线。

牛肉罐头是日军装备最多的罐头,而并非是有些书里说道的鱼罐头。因为牛肉的热量和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有利于补充士兵的体力。这点是鱼罐头所办不到的。

当然,除了牛肉罐头以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罐头。比如兔肉,马肉,鱼肉(包括各种鱼)等等。一般一个罐头内容纳肉150克,正好是一天的分量。


萨沙


《亮剑》里张大彪说过这样一句话:小酒喝着,日本的牛肉罐头伺候着,都快胖得走不动了。李云龙结婚的时候,炊事班的战士做饭的食材是缴获的日本罐头和大白菜。抗日战争年代,不少中国士兵只能啃一点窝窝头,有时候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上。如果缴获了日本罐头就等于改善了伙食。但是为什么还有日本不少士兵觉得,“牛肉罐头”连猪食都不如。

作战时期不像平时可以随时生火做饭,有时候战争打起来有可能几天都无法生火做饭,这时候干粮的重要性便体现出来。所以军队往往会配备一些熟食,士兵可以在休息时间直接吃,日本的牛肉罐头便是这种熟食。如果罐头真的是牛肉所做,那说明日本军人的伙食非常好。可惜情况并非如此,二战期间美国军人也只能吃“午餐肉”,午餐肉只有一部分是肉,一部分都是淀粉。美国的午餐肉罐头只能是这样,日本的牛肉罐头又能好到哪里。

战争初期,日本军人的数量相对较少,日本战略储备也相对较多。这时候日本的牛肉罐头中尚且有一些牛肉,牛肉的比例也比较多。如果这时候缴获牛肉罐头倒是可以改善一些伙食。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战争的深入,日本军队的伙食开始逐渐变差。日本没有完成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日本只能不断扩充兵力。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更多日本人被征入伍。随着军队人数增加,日本军粮生产便成倍增长。随着需求量成倍增加,日本的生产能力和食物原料却在下降。大量男青年被征入伍,军粮生产只能靠女人和老人,生产量在逐渐下降。战争深入以后,日本的战略储备基本上被消耗殆尽。日本是一个岛国,而且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国。美国对日本实行海上封锁之后,日本国内资源匮乏的问题日益凸显,日本的牛肉罐头质量自然也直线下降。

后来日本的牛肉罐头里既没有牛也没有肉,就只剩下“罐头”两个字。为了让这个罐头继续像牛肉罐头,日本会加入面粉、米粉等其他东西。即使是这样的牛肉罐头也没有维持多久,后来日本的牛肉罐头质量再一次下降。战争后期的牛肉罐头也就是一些牛血或者极少量用于勾味道的牛肉,然后加上一些豆制品、豆皮、粗粮、麦麸等原料。这些东西在平时确实大部分都是用来给猪吃,不过在粮食奇缺的年代或者战争艰苦的年代,吃这些东西也很正常。士兵说这些东西连猪食都不如自然有夸张的成分,充其量也就是猪食。

日本士兵看到罐头盒子上面写着牛肉罐头,吃到嘴里却只有一点点牛肉味,里面都是一些粗粮或者其他东西,当时的心情自然可想而知。美国的“午餐肉”在当时已经算是顶级军粮,美国官兵最后也吃得鼻子里、眼睛里都是午餐肉,感觉难以忍受,更不用说日本的“牛肉罐头”。牛肉罐头本来就不好吃,又必须天天吃,时间一长自然心生抱怨,说自己手中的牛肉罐头连猪食都不如也可以理解。


依稀说史


二战时日军吃的是“牛肉罐头”,为何士兵却说伙食连猪食都不如?(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有一个片段,新四军军分区司令员陈大雷用缴获的日军牛肉罐头招待友军刘司令,刘司令一口吃下去却难以下咽,说了一句话“这牛肉什么怪味?这牛是不是跟骡子配过?”,这句逗人的话差点把陈大雷笑死。

通讯兵翰文说出了实情,日本的牛肉罐头“其实就是杂粮加牛血做的”,陈大雷一针见血的指出,从日本的牛肉罐头可以看出“鬼子资源有限,国内穷的叮当响,这仗他们必败!”

这段剧情看似荒诞,但是却非常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因此,此时的日本牛肉罐头早已经不是当初的模样了,里面已经完全没有牛肉,而是用牛血和杂粮混合而成,基本上就是猪食了,陈大雷从一个罐头里就能判断出来日本战争物资匮乏,这场战争已经撑不下去了,反映了我军的高级指挥员敏锐的战略眼光。当时,军统的经济学家邓葆光通过对日本经济研究,提前一年就准确的得出论断,日本撑不到1945年底。

中国有句古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任何战争都必须有强大的后勤和装备作为支撑,近年来,我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将战略支援部队作为既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之后的第五个兵种,由此可见一斑。

其实,抗战初期,日军的伙食不但让八路军、新四军羡慕不已,就是国军都没法比,一个大队级别的作战单元,在常驻地都设有食堂,一日三餐的菜品和米饭供应相当丰富。不但有牛肉罐头这种奢侈品,前线士兵每个星期还有两次领取小零食的机会,虽然是奶糖和饼干,但对比我军和国军已经是好太多了。

还以日本的牛肉罐头为例,这可是战场上不可多得的好东西,对于八路军来说,能在打扫战场时找到一罐日本牛肉罐头,那可是走大运了,电视剧《亮剑》里,一营长张大彪吹嘘自己天天吃日本牛肉罐头,都被养胖了。

能把张大彪养胖的日本罐头其实不是日本罐头,而是日本从美国进口的美国罐头,日本地域狭窄,物资匮乏,根本产不出这么多的牛,所以大量进口美国罐头供应部队,美国罐头一盒是150g,以牛肉为主,蔬菜为辅,营养搭配合理,对战士来说,高蛋白质的牛肉是补充能量的最好食物,美国的牛肉罐头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不仅能供应美军,还能出口,日本这个时期的罐头大部分都是从美国进口后贴上自己的标签。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本进行全面物资禁运,日本士兵也就告别了美味营养的美国牛肉罐头,随着大量部队被派出作战,兵力急剧扩张,日本物资匮乏的问题开始浮现,日本人只好自己制作牛肉罐头了,最初日军的牛肉罐头属于英式的牛肉畑煮,以牛肉为辅,以土豆、洋葱、卷心菜等蔬菜为主的牛肉炖杂菜,与美军的纯牛肉罐头不同,日本的牛肉罐头称之为牛肉汤更合适。

随着战争的深入,所谓的牛肉罐头就失去了原来的模样,开始偷工减料,主要配料牛肉含量不断减少,牛杂、牛血分量不断增多,到了最后,所谓的牛肉罐头也就成了杂菜和牛肉末混合的蔬菜罐头,吃到嘴里又腥又臭,和猪食没有太大区别,连日军自己人都称为猪食。

到了后期,奶糖和饼干早已经断供了,牛肉罐头也变味了,东史郎日记中曾经抱怨日军的后勤部门十分垃圾,士兵在战场上经常出现断粮,艰苦的时候好多天见不到任何荤腥,就连高级军官的饮食待遇,也只能在演习或者后方才能享受到。

对比美国地道的牛肉罐头,日本的牛肉罐头简陋的不成样子,即便如此,也不常有,大部分日军士兵只能是随身带一些饭团,饿的时候来充饥。

陈大雷分析的很对,日军虽然表面上光鲜,其实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只能靠抢老百姓的粮食来养活自己了,所以日军扫荡之后,兴高采烈的在枪杆子上挑一只鸡,就是很好的见证了。

在中国战场上的日军还好一点,孤岛作战的日军就惨多了,由于孤立无援,只能靠打猎、采集野果充饥,饿死的不计其数,甚至到了吃战俘和战友尸体的状况。

而在日军高层,日军依然享受着高级别的待遇,甚至731部队,1944年的时候,最下等的军官还能每天吃到新鲜的肉、鸡蛋、海鲜和大米,高级军官还有绿茶和甜点,待遇如此不公,哪里还能打胜仗。

日本想要上演蚂蚁啃大象的戏码,简直是自不量力,失败从战争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葛大小姐


日军的战地罐头到底怎么样,我们自己人说法就截然不同。


小说《烈火金钢》写到,我们的八路军侦查员进城给八路军伤员买药,(那时候敌人封锁很严,对药品管制也很严,尤其是治疗外伤的药。)买药的同时还通过关系搞到了一箱日本兵的战地午餐肉罐头,侦查员用来慰问伤员,伤员们感激地说,过年都没有吃过这么好的美味。

而电视《我的兄弟叫顺溜》里,新四军战士在打扫战场时抢到了一些日军的罐头,他们满心欢喜打开后却大失所望,因为一点都不好吃,简直难以下咽。


关于日本的战地罐头,还有一则新闻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有个老大爷在山洞里发现一箱东西,刚开始以为是日军留下炸弹,找了懂日文的人看了才知道箱子里面装的是午餐肉罐头,罐头盒上写着生产日期是1942年8月,生产厂家是日本北海道军需部,打开以后肉香扑鼻。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认为电视里说的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裤裆藏雷”、“手撕鬼子”这一类神剧太多了,电视剧里面好多东西都是导演瞎编,一点都不靠谱。

那么在二战时候,日军的战地罐头到底怎么样呢?上面的说法到底哪个更接近事实?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日军所以要发动侵略战争,就是日本进行明治维新国家富强了,甲午战争打败中国获得了巨额赔款有钱了,向西方学习以后变成工业化国家了;一句话,国富民强了;因此才野心膨胀,要学习列强对外扩张了。

意思是说,日本有钱了才有恃无恐去打仗。(当然不是每个国家强大了都会欺负别人,像日本法西斯这样的政权毕竟是少数。)所以说,战争初期,日本军人的伙食还是很不错的。

那时候日本军人不仅要吃得好,而且很注意营养搭配。日本军部军需处关于日军的伙食专门制定有条条框框。在日本二战博物馆我们看到过日本军需部当年的“红头文件”,文件规定,每个日军士兵伙食标准,每天不少于500克精米、150克糙米、300克肉和250克腌制的菜类。这倒不是日本政府有多么人道、多么仁慈。而是因为他们要把士兵当炮灰,只有士兵吃好喝好才能给他们卖命。


可是到了二战后期日本兵发现,供应给他们的罐头分量越来越轻,也越来越难吃。午餐肉罐头里的肉也少得可怜,有时候甚至都闻不到肉味,里面什么都有,牛血、猪血、腐竹、薯块都出来了,就是没有肉。不仅偷工减料,而且味道怪怪的。知道了是午餐肉罐头,不知道还以为是猪食呢。吃了这些罐头不仅吃不饱,吃了也没有精神,有时候还会反胃、闹肚子呢。可是扔了又舍不得,因为肚子实在饿得慌,只能凑合了,

不过那些日本兵是娇生惯养长大的(相对当时的中国人而言),没有受过什么委屈,比起我们的小米饭、红高粱,他们后期的伙食很不错了;但要跟战争初期的日军罐头相比,那简直是霄壤之别了。

为什么日本兵的战地罐头的质量前后差别如此之大?


首先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它发动侵略战争就是为了侵占别国领土来掠夺资源。日本在开战的时候信心满满,以为日军不可战胜,可以在短期内灭亡中国。可是没想到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国共两党合作抗敌,日军不但没有速战速决,反而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日军在东南亚战场上也遇到各国人民抵抗,局面非常被动。

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日本的倒行逆施激起了美国人民的反感,美国政府放弃中立政策开始对日本实行制裁,中断了跟日本的贸易,对日本实行战略物资禁运。美国政府这样一来等于卡住了日本法西斯的脖子,日本狗急跳墙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美日两国开战。


美国对日本开战的同时,对日本进行海上封锁,这下子日本就真的走上了绝路,死到临头了。

到了二战后期,美军在对日本进行封锁的时候,还对日本的工业设施和繁华城市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空袭,后方工人安全都没有保障,工厂都不能开工,前方的日本兵日子能好过得了吗?前线的士兵能吃上猪食罐头已经不错了,还敢有什么奢望,美味可口的午餐肉罐头只能在梦里吃到了。


小约翰


日军的牛肉罐头,和其他的食物配给一样,都是一个供应越来越烂的过程,倒也不是日本大本营不想让士兵们吃好喝好,实在是有心无力,到战争末期,随着日本海军全面崩溃,海上运输线不断被封锁,日本本土只能任凭海外日军各部自生自灭了。

如果单纯看日本军队对士兵们的伙食标准规定,那是相当不错的,总之每天都有足够的大米、肉食、蔬菜、腌菜和各种调味品,此外,每天每个士兵还有少许茶叶、清酒、甜食和香烟的配给,虽然比起美军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放在亚洲,那是相当可以的了。

这人是铁饭是钢,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足以说明粮食在战争年代的重要性,而在二战中,众所周知美军士兵的营养条件是最好的,美军规定的标准每个士兵是每天4300卡路里的热量摄入,其他欧洲国家的军队次之,二战中一般士兵每天需要摄入3000多卡路里才能满足打仗的需要,而日军在二战中最好的时候能满足的也只能达到美军的一半,每个士兵只能满足2000多卡路里的热量供给。

即使到了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前后,日军总兵力约为108万,其中大部分被派往中国战场,此时日本的战争机器尚能基本满足一线作战部队的食物配给,此时的牛肉罐头是正儿八经的牛肉,大多进口自美国牛肉(便宜,现在也是很便宜的),也很好吃,充分考虑到士兵的营养需求,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大米、肉食、鱼类、水果、蔬菜……甚至还能搞点咖啡,他们也很少吃中国人的东西,怕中国人下毒,但随着日本战线拉大,很快物资供应就不行了,规定的伙食标准也根本实现不了,日军只能靠“就地补给”,说白了就是抢东西,扫荡中国人的村子,抢劫鸡牛羊等一切能发现的牲畜和粮食。

至于牛肉罐头,里面的牛肉也越来越少,开始掺杂各种牛血、杂粮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味道吃起来“像甘蔗渣”,没味道,大家都不爱吃这东西,称之为“猪食”。

1941年,日本和美国开战后,约有240万军队,210万为陆军,其中40万驻守本土,130万在中国战场,投入到太平洋战场的约有40万,这点兵力显然不够,于是日军军队规模也急剧扩大,到1942年已经扩增到了720余万,而军队的供给也很快陷入了崩溃。

当然,以上说的主要是日本陆军,日本海军作为“贵族”军队,自然享受的伙食待遇是远超陆军的,1942年,陆军三大参谋之一辻政信中佐,去联合舰队找山本五十六,因为日本陆海军是严重不合的,为了羞辱他,在大和号军舰上,日本海军给了他一份军曹士官级别的伙食,没给他军官餐。可就这海军军曹餐也把辻政信中佐吃的感动的“泪流满面”:你们海军吃的真是太好了……他后来称大和号为大和宾馆。

这个也不奇怪,日本海军师从英国人,英国海军是很讲究军官阶级区分,军官食堂和士兵食堂是严格区分的,不同级别享受不同伙食待遇,日本海军军官吃饭时,还要穿礼服、乐队伴奏、用刀叉,水兵在一旁伺候,那日子可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到了战争后期,海军的伙食也不行了,但再差,也比日本陆军好得多的多了。

如果把各地的日军比惨的话,日本本土和中国派遣军的日子还算可以的,至少不会饿肚子,在太平洋和东南亚的日军就惨的多了,无论是新几内亚,还是瓜岛、硫磺岛等等,日军饿的都要吃人了。


云中史记


电视连续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不知有多少答友认真看过,新四军六分区司令陈大雷(张国强)的部队在小黄庄击败日军坂田中队,用缴获的日军牛肉罐头款待前来解围的老战友,结果发现罐头闻起来很香,吃到嘴里想吐,原来里面是杂粮拌的牛血。

连艰苦卓绝的新四军官兵都难以下咽的食物,一向供给良好的日本兵当然骂为“猪食”,这也是资源匮乏的日本二战后期的窘境,也难怪军统的经济学家邓葆光通过对日本经济状况的深入研究,提前一年就论断日本撑不过1945年年底。



侵华战争初期日军的物资供应和士兵伙食还是非常不错的,单兵口粮有罐头、糖、“味增”等多种营养丰富的食品,随着战争和军队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国力的不足造成日军军事供应能力直线下降,到1943年以后日军大本营命令中国派遣军所推行的“以战养战”策略,说白了就是本土已经没有能力负担庞大军队的給养,自筹。

电影电视里日本鬼子进村就抓鸡吃也不完全是杜撰的,鬼子也是倆肩膀抗一个脑袋,饿呐。



牛肉罐头变难吃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日美自1941 年后已处于战争状态,由于日本国土狭小畜牧业并不发达,早期的军用牛肉罐头是从美国进口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这一来源被切断,日本人要么替换成鱼肉罐头,要么只能掺假制成名义上的“牛肉”罐头。即便如此,这些罐头也是日军的紧急作战口粮,也就是说平时也吃不上的,普通士兵日常口粮是“糙米团子”。

《亮剑》里独立团分兵后,为攻打平安格勒再聚首,张大彪在那吹牛:“天天小酒喝着,日本牛肉罐头伺候着”,哎,不知道怎么下咽的。


度度狼gg


旧日军称自己的军用牛肉罐头为“猪食”,那只是鬼子兵互相调侃的话,大家不要太当真。全世界人民都知道,日本人对自己的国家有着“神之迷恋”,认为日本产才是最好。

二战的时候,日本刚生产出来的肉罐头,无论是味道还是储存,都非常好。当年,中国人打胜仗,缴获日军的牛肉罐头,就意味着部队伙食得到改善。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旧日军牛肉罐头的品质,那绝不是什么倒胃口的食物,相反很受欢迎。那么,日军的牛肉罐头为什么会品质下降呢?

这跟战争的紧张有关,二战末期日本遭到重大打击,内外交困之下已经没有多少物资可以生产货真价实的牛肉罐头。

如此一来,日本的罐头生产商就只能降低品质,牛肉是越放越少,杂料越来越多,到后来就没有牛肉可放。当牛血、猪血代替肉类放进罐头的时候,这样的罐头已经是空有其名,而中国军队缴获这些罐头就直接扔掉。

外人会嫌弃,日本人却不会。一方面出于他们固执的民族认同感,自己家的罐头再怎样样也是岛国的;另一方面是战争后期物资的匮乏,某些日军部队已经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又怎么会嫌弃食物呢。

说到二战日军的罐头,不妨稍微扩展一下。军用罐头的供应,源于食物长期保存的需要,毕竟罐头是前线部队最好的食物保存手段。

日军的罐头种类其实还不少,日本士兵最喜欢的罐头还不是“牛肉罐头”,而是“金枪鱼罐头”。另外,日军还有“水果罐头”,高水分含量的水果是上等的解渴食品,其丰富的果糖和矿物质也有利于健康。

关于二战里日军的罐头,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欢迎在留言区充实一下,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