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这些东西可能涨价,但我们可以这样做


开始今天的话题前,先引用《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知的未来》中一段话,"

整晚在计算机前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科学家,很少能比使用最简单预测方法的出租车司机预测得更准"。

于是只做闲聊,毕竟猜测不可能比科学家计算更精准。

另一方面,我们从常识出发,能有其他收获也说不定。做一个运用简单计算方法的出租车司机。

做这个猜想,主要是感觉最近楼下菜铺的菜越来越贵了。猪肉更是不用多说,较年前涨了近25%

瞧!由于前几年各地房价都在涨,所以都没人说房价高了

瞧!因为小菜也涨价厉害了,所以已经看不到人说肉贵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衬托也就没有了贵贱。

除了楼下小菜卖得越来越贵之外,前天和朋友聊天,还了解到一件事。他销售的一款产品,年后肯定要涨价了。

因为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市场占有率高,且由于疫情影响,生产已经受限,何时返工尚不得知。

且就他了解的信息来看,各级经销商及使用单位的整体社会库存都少。

嗯,左看右看,前看后看,等复工后好像都只有涨价一条途径

对于涨价,我觉得有两点比较有意思。

1.2016年、2017年的涨价潮。

那两年恰在供给侧改之后。

在需求不变、供给减少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快速上涨,2016年也因此成为期货市场的大年。

很多股民都在当时转战期货市场。当然,他们很快又回来了,因为T+0带杠杆,实在来得太快。

新手的第一轮在A股市场通常能待3个月,但在期货市场一个多星期就结束了

随后的2017年,商品的涨价传递到股票市场。

为什么呢?

因为商品售价提高,企业盈利改善,报表自然变好看了。连分红都变多了,股价怎么能不涨呢?

记得当时沧州大化从"ST仓大"变身"沧州大化",上演过一年时间股价6倍涨幅的神话

那波涨价潮炒作,也是一浪叠一浪,随便什么产品宣布涨价都能带一波,直到最后实在是涨疲了。

依这种逻辑,我认为在疫情结束后,大概率会有一波涨价潮(虽然很不想看到)

涨价主要是从两点出发。

首先是供给受限的产品。

比如一些错过了生产时节的水果、蔬菜。由于这类产品生产有一个周期,甚至有固定的时节,错过就没了。

然而在疫情结束后,这些水果、蔬菜的

需求是会立马恢复的,甚至是报复性反弹。这种情况下涨价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比如我非常喜欢吃水果,最近家里水果品种单一,也不想出门,楼下也不好买,疫情结束后肯定会把这段时期的亏空补足。

呃,想必很多人都类似,家里的存货多是些耐放的,且品种也不见得多。

农产品很可能是一个大方向,连带的相关饲料、化肥都会被驱动

当然,由于相关产品的产能没有受到影响,且产能的增加甚至恢复,都是相对容易的事情,所以涨价可能仅能维持一段时间。

即便再次面对吃不起水果的状况,或许也不会太久。

苹果在去年年中很贵,去年年底便宜。年底那会儿我在批发市场买的又红又大又甜的冰糖心苹果才2.5元一斤,今年怕是又要涨起来了。

这波动还真是大,更糟糕的是,去年吃了很多葡萄,今年可能吃不起了。

这里也说说猪肉。

最近猪肉涨价,主要是因为物流不畅导致的供给短缺,从而催动价格提升。在疫情结束后,大概率是能小幅回落的。只能是小幅,因为鸡、鸭现在又出问题了。

供给受限的产品也不止蔬菜和一些水果,甚至还有一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特定地区所生产的产品。

品种太多,就不举例了。反正化工品大概率没戏。

其次是需求很"刚"的产品。比如有些东西是工业上必须的配件。

随着工厂陆续开工,需求马上就爆发了,供应肯定不那么及时,涨价也就成为必然。

这种涨价带来的持续性,一方面看龙头公司的市占率,另一方面看行业壁垒。

龙头企业市占率高,产能的短缺影响就会很大,挺价的概率也会很大。行业壁垒越高的行业,新进入扩产的概率也就越小。

这些产品,涨价的含金量都很高,也就是易涨难跌。

2.有涨价自然有跌价。

或许可以乘跌价屯一些我们想买的东西,支持企业。同时也似乎能提前规避一些可能会有雷的公司

当然了,大降价的不包括跑车和豪宅,不要多想。

这种逻辑的出发点是:很多企业目前依然有存货,但由于春节后延期复工,导致销售延迟,现金流收紧。

直白话讲,就是在没有销售产生现金入账的同时,企业还要负担员工工资、产地租金等各种现金支出。

比如前几天网上闹腾比较厉害的"西北",就在说如果不开业的话,只能撑3个月。

所以疫情结束后,大力度折价抛售存货取得现金,似乎是一种必要举措。即便没有库存,也可能会在快速开工的同时降价促销,取得现金。

这种企业的产品,降价的概率可能会非常大。

这似乎是一种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在正常情况下,价格往往处于平衡点的。

但在非常时期,平衡被打破。生产者处于危险的境况下,往往会让步更多。

所以疫情后很可能出现这么种情况,存活下来的企业会大幅降价促销,力求快速回笼资金,好缓一口气。

而如果本身生产的产品不是刚需,所处的行业竞争又激烈,这种力度可能会相当大。

比如,西贝很可能在疫情后大力度促销。即便会向银行贷款挺过艰难时段,这个逻辑依然存在。

毕竟银行不是做慈善的,借的钱总要还得。自己挣的钱,才是自己的。

疫情结束后,或许也有企业让出了自身的市场份额,此时正是争夺的时候。

每一次危险,都伴随机遇。

3.最后总结一下,可能涨价或者跌价的行业,乃至持有的公司需要注意些什么。

家电行业很可能会大力度降价促销。家电不是刚需,延迟复工的家电企业很可能会抛售回血。这点很可能是由本身资金链紧张的企业开始引发的。

工业零配件很可能两极分化,在行业龙头力量薄弱的行业,市场竞争将会加速,产品降价。在龙头占据绝对优势的行业,涨价将是大概率事件。

能源化工企业很可能会降价,就我所了解的煤炭企业来看,目前行业集中度并不高,整体盈利能力也只是维持在一个稍微不错的程度。

大企业过得很好,小企业勉强保命,且小企业主要的依仗是地域优势。经过这次折腾,小企业很可能要拼命了,这是一次契机也说不定。

另外在石化行业,去年中石化、中石油利润的下降,很大程度上就是拜油站降价拼刺刀所赐。

另外就是,最近一个多月,整个社会耗得油真的很少,库里囤的需要消化,炼油的工人也需要上班

。加油站搞活动应该会加力吧。

经过这样一闹,市场的竞争应该是加速白热化,但这未必不是机会。

酒水饮料很可能也会分化。过年没喝的酒,疫后不少都会喝回来。但过年没喝的饮料,再放可能就过期了。因此白酒类大概率不会跌价,但饮料类很可能会降价促销。

列举不完了,有想法的可以留言,我放上来。

具体的应对措施是:

就生活成本来说:

不可能所有东西都涨价,我们可以错峰购买。比如鸡鸭肉都贵,我们多吃吃鱼、兔。等它们便宜了再吃回来就是。隔一段事件,它们的价格也肯定会回落,毕竟产能足够大。在价高利润丰厚的情况下,生产的人自然也会变多,咱们真的不用急。

文中不是也说了么,2019年上半年苹果动辄10多块一斤,到了年底产能上去之后还不是2-3元一斤。

另一方面,对于降价促销的商品,以前想买的,现在大可放手买一买。帮助企业的同时,也宽慰一下自己,把以前感觉浪费的东西买回来,毕竟那时候是真打折啊

对于持股而言:

如果所持公司是行业龙头,本身市场份额很高,自然是岿然不动。

而如果所持企业处于竞争激烈的市场,那真的要小心了。另外,高库存的企业可能真的要注意,如果本身保质期不够长,那就栽了。


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