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象徵隱喻,人物塑造和深層立意來剖析影片《寄生蟲》的獨特魅力

一個有態度的吃瓜群眾


從象徵隱喻,人物塑造和深層立意來剖析影片《寄生蟲》的獨特魅力


《寄生蟲》作為一部可以跨越文化背景引起廣泛共鳴的黑色喜劇,不僅斬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也在剛剛結束的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大放異彩,狂攬四項大獎。電影中精心設置的各式象徵隱喻符號、複雜而立體的人物個性塑造、上至國家政治下至個人命運的深層立意,完全撐得住豆瓣8.7的高分。


從象徵隱喻,人物塑造和深層立意來剖析影片《寄生蟲》的獨特魅力


如果稍微瞭解一下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個人履歷,就能明白《寄生蟲》不是偶然之作,而是天賦型選手的厚積薄發。他導演的《殺人回憶》、《漢江怪物》都是韓國影史上極為優秀的藝術作品。本片男主宋康昊也曾斬獲青龍獎影帝,演技自然是入木三分,把底層社會小人物的懦弱、自卑、狡猾、淺薄、絕望和自尊受傷、親人被殺後的失控憤怒,詮釋得異常精準。


從象徵隱喻,人物塑造和深層立意來剖析影片《寄生蟲》的獨特魅力


就像羅傑·伊伯特《偉大的電影》書中所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時間和空間的盒子裡,電影則是盒子上的窗口。電影允許我們進入他人的精神世界——這不僅意味著融入銀幕上的角色,也意味著用另一個人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


今天小仙女就從象徵隱喻、人物塑造和深層立意來全面剖析這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獨特藝術魅力。和大家一起換一個角度看世界。


一、無處不在的象徵隱喻,細節處見功力


這部電影有太多方面可以談!導演風格、演員技術、劇本結構、拍攝手法、主題立意乃至票房、獎項、政治等等,無論電影內外的東西,都讓觀眾著迷不已。

電影本身就是夢的一種形式,人們是喜歡做夢的,即使這個夢如此殘酷,我們卻願意直面階級壁壘日益固化的現實。在絕望中尋找救贖。


但哲學家叔本華早就一語道破:“機遇之神以無與倫比的技巧向我們證明,與他的恩惠和仁慈相比,任何才華能力都是罔效無用的。”塔尖的上流階層本不會和男主一家有什麼交集,是那個用假奇石送禮的富裕大學生敏赫在這個無形的壁壘割開了一個口子,男主一家就像無意中打開了潘多拉盒子一樣開始了偽裝和欺騙的旅程。


1、石頭第一次出場,而這也是本片貫穿始終的一個重要線索和象徵隱喻。


富裕學長敏赫,在讀大學生,因為要出國留學而委託基宇替自己去社長家當英文家教。送來石頭的時候,還編了個善意的謊言,說這石頭能帶來財運和考運。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四次落榜的基宇從這一刻就燃起了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跨越階層的幻想。


從象徵隱喻,人物塑造和深層立意來剖析影片《寄生蟲》的獨特魅力


但這塊石頭是假的名貴奇石(後面暴雨情節,基宇家中被淹,石頭浮起),估計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敏赫才會選擇送人。

石頭的假,預示了學歷的假,身份和語言的假,運氣和財富的假,總之建立在謊言和貪婪之上的暫時安逸,終究會千倍萬倍地反噬。


敏赫放著那麼多同窗不選,為什麼選他呢?因為多慧和基宇天生的階級壁壘就像一道天塹。敏赫以為選這個低階層的Loser絕對安全,沒有威脅。但是後面基宇靠偽造學歷和身份,獲得多慧好感,“綠”了敏赫,也是他始料未及的。


從象徵隱喻,人物塑造和深層立意來剖析影片《寄生蟲》的獨特魅力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其實貧富階層的表層差異沒有想象的那麼大,偽裝起來也能矇混過關。就像貧苦出身的明道、藍正龍、邱澤,言承旭都曾在劇本和燈光的包裝下,飾演豪門貴公子出圈。但根植在骨髓裡的階層烙印,卻如影隨形。


明道哥哥欠下鉅額賭債,殺死妻兒後絕望自盡。明道本人也是很久沒接到工作。無形的階級壁壘才是最大的差異,這種鴻溝,縱使是曾經收入豐厚的明星藝人都無法憑一己之力跨越,稍不注意就會跌落深淵,更何況普通人呢?


暴雨後體育館的一幕,基宇神神叨叨地說石頭一直“粘著”他,也是一種象徵手法,這塊石頭在電影中代表“運氣”,有了大學生敏赫帶著這塊石頭前來請他代替自己做家教,故事才得以展開,在地下室惡劣環境下苟活的一家人在嚐到甜頭之後,才暴露出本性的貪婪和自私,不擇手段去搶奪同階層的“寄生資源”。


住在地下室的男主一家靠撒謊找到了薪資優厚的工作,在體面慷慨的上流階層面前偽裝身份、語言。他們靠寄生富人家庭獲取了短暫的溫飽歡愉。後來兩撥寄生蟲的矛盾激化,只能爭個你死我活,石頭又成為了殺人兇器。片尾又被重回地下室的基宇放回水中,象徵這家人最終被自己的貪婪吞噬,又回到了絕望落魄的原點,寄生在陰暗潮溼的地下室(社會底層),自生自滅,苟活於世。


2、氣味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懦弱掩蓋下的自卑軟肋,是逆鱗。


氣味是影片中看不見又摸不著的關鍵意向。影片開頭就對準了晾曬在地下室的襪子,你甚至能想象到那種令人不悅,帶著潮溼的發黴味道。這個精彩的伏筆最後也承擔了激化矛盾的高潮戲份。


它不像衣著言語都能臨時抱佛腳一般突擊和偽裝,它是長年累月的地下室環境沁潤到骨子裡的氣息,無法遮掩,難以防範。所以社長家的小兒子多頌可以聞到“撒謊一家人”身上的同類氣息。


從象徵隱喻,人物塑造和深層立意來剖析影片《寄生蟲》的獨特魅力


這個梗也讓我想到了《唐探》網劇第一個故事《曼陀羅之舞》裡嗅覺超強的林默用來詐阿溫獲取線索的那句話“你和他有相同的氣味”。可見“氣味”這個符號在在電影導演的世界裡,一直以來都值得重視。


高傲的樸社長把這種味道當作是“地鐵的味道”“窮人的味道”,但是對地下室一家來說,這只是絕望的自卑感,是對自身命運無能為力的窒息。平日裡,毫無計劃和上進心,隨波逐流的司機表現得溫和懦弱,但本身潛藏的對階級壁壘固化的仇恨和脆弱的自尊,在一次又一次被社長一家嫌棄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從象徵隱喻,人物塑造和深層立意來剖析影片《寄生蟲》的獨特魅力


就是那場生日驚喜,戲劇衝突到達高潮,原來的寄生蟲因為被侵佔資源而瘋狂復仇,殺了男主女兒,然後司機再次看到社長的冷漠和掩鼻嫌棄,遂發狂給了社長穿胸一刀。其實社長一家有做錯什麼嗎?沒有!他只是冷漠的上流社會,但並無惡意,但站在窮人的角度,這一切都變了味。


氣味瀰漫四周,隨意飄散,也象徵著曖昧與失控,正是因為不可見,就可以充斥每個人類社會的角落,隨意過界。也可以引申成荷爾蒙和慾望。畢竟富家女和窮家教之間的愛意滋生,可沒有受到任何阻隔。


影片當中,單純的社長太太,其實只是沿襲富家傳統,而生活在象牙塔裡的她根本沒意識到自己的領地溜進了撒謊者和異類,精明而嚴苛的社長自始至終都有一種嚴格的界限感和優越感。原來的寄生蟲一家安於現狀,但是撒謊者卻頻頻越界,

野心家們試圖從敏赫給的那個石頭劃開的時空罅隙裡溜進上流社會寄生,卻激化矛盾,製造混亂,最終導致悲劇。


電影裡的氣味還僅僅是“氣味”嗎?不,是森嚴的階級壁壘,隔開了窮人和富人的生存空間,就像城市的頂級富人區和破敗貧民窟,就像男主一家的地下室和社長家的陽光房。就像一幕割裂的鏡頭,把夫人和傭人分割兩側,不可逾越。


二、鮮明立體卻又不帶批判的人物塑造


瞭解奉俊昊導演就會知道,這是個內心柔軟悲憫的人。《殺人回憶》和《母親》等以往作品,從未放肆表達悲憤和諷刺。他用電影語言把一個個故事呈現在觀眾眼前,沒有批判和歌頌,真實還原這個曖昧的世界。每個人都能從中看到自己內心的一部分,引發思考,或許還有執行力好的,可以改變自己的認知和選擇,繼而改變命運,這就足夠了。


1、電影男主金基澤,其實就是一個經商失敗,跌落底層的中年男人。可以說影射了社會上很大一部分群體。他們沒有資源,沒有技術,只能做點小生意謀生。但是毫無承擔風險的能力,一旦失敗,就會萬劫不復。


從象徵隱喻,人物塑造和深層立意來剖析影片《寄生蟲》的獨特魅力


影片中一個小細節也蠻有意思,他開的是“臺灣古早蛋糕店”,而這個梗是韓國真實存在的一段歷史。這款蛋糕在2016年的韓國紅極一時,短短八個月內開了數百家分店,但卻由於爆出添加化學物品,而成為一大社會新聞,許多店鋪因此迅速倒閉。


從象徵隱喻,人物塑造和深層立意來剖析影片《寄生蟲》的獨特魅力


階層滑落之後就一蹶不振,得過且過,喪失一切鬥志的金基澤,在影片開頭就被妻子追問“你有什麼計劃”體育館又被兒子問同樣的問題,這時他終於說出心聲:“沒有計劃就是永遠不會失敗的計劃”。他的絕望、懦弱、潛藏的自卑和自尊軟肋,由此被觀眾看見。


從象徵隱喻,人物塑造和深層立意來剖析影片《寄生蟲》的獨特魅力


2、落榜生金基宇,地下室一家的大兒子。長相算是清秀少年,腦筋也靈活,甚至可以說有些滑頭。因為同學敏赫留學而撿到了補習機會,得以進入上流社會一窺究竟。通過欺騙的手段嚐了甜頭,就愈加貪婪,不擇手段把全家人安排到社長家,甚至幻想娶富家女,渴望自己搖身一變成為上流社會。


在一家人雨夜痛飲的時候還說結婚的時候,要僱別人演自己的爸媽,至此這個角色已經迷失本心,打算用騙來獲取本不屬於自己的一切。後來基宇在暴雨夜體育館的救助站裡,說自己要對這件事負責,當時他就在慾望的催生下動了殺心。才能引發生日派對的兇案。


3、有藝術天分的金基婷,是地下室一家的二女兒,有些藝術天分,但沒錢上補習班。被自己哥哥安排進社長家裡做藝術老師,換身衣服就可以成為被富家女多慧羨慕長相的明豔玫瑰,但是渾身散發的氣味依然是陰暗潮溼地下室生長的毒草。


她可以為了搶佔資源陷害毫無恩怨的尹司機,利用前管家過敏體質設騙局,心思縝密,性格強勢,有才華和天分,但就是少了一點善良。


4、鏈球運動員忠淑,男主的妻子。是地下室一家的體力擔當。運動員出身的她能反殺兇手,也算是很強悍的女人了。印象比較深的兩場戲是暴雨夜的“蟑螂說”和與前管家婆對峙的態度轉變。


從象徵隱喻,人物塑造和深層立意來剖析影片《寄生蟲》的獨特魅力


這是個和年輕美麗、溫柔高雅的社長太太完全相反的角色。年老色衰,潑辣且不合時宜。這也是諸多被貧窮生活消磨的普通女人縮影。如果可以不為生計奔波,誰不想歲月靜好,溫言軟語呢?


5、冷漠精明樸社長,蜜汁像“姑父“趙又廷,這是個典型的上流社會成功人士的代表,住著大別墅,開著豪車,有公司和專職司機保姆,家庭美滿,人人稱羨。精英範兒裡帶著一絲高傲,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時刻注意司機是否越界,並準備著在適當的時候給予警告。


從象徵隱喻,人物塑造和深層立意來剖析影片《寄生蟲》的獨特魅力


端著咖啡卻不喝,嘴上說著無所謂,但其實就是要看司機的駕駛是否平穩。這個角色的精明和冷漠刻在一言一行當中,他不是有多麼寬容,而是對方只要不越界,就懶得搭理。


6、單純美麗的社長夫人是趙汝珍飾演的,小仙女看過她好幾部韓劇,長相上就是甜美可愛的類型,飾演身在象牙塔的上流社會社長夫人,也很恰當。所有人都覺得她單純好騙,但也很招人喜歡,畢竟“傻白甜”人人都愛。


從象徵隱喻,人物塑造和深層立意來剖析影片《寄生蟲》的獨特魅力


作為富人階層,社長家的貴婦養尊處優,不會打掃,做飯難吃,遠離職場,是個和善溫柔的大好人。就像電影裡的臺詞:錢像熨斗,能把一切都熨平,沒有一絲褶皺。如果有錢,我會比他們還善良。這樣有著“毒雞湯”屬性的現實主義金句,說到了每一個試圖跨越階級的奮鬥者的心裡。


從象徵隱喻,人物塑造和深層立意來剖析影片《寄生蟲》的獨特魅力


7、前管家夫婦,這一對就是和男主一家同階層的“寄生蟲”,也開了"臺灣古早蛋糕店"破產。因為被搶佔資源,不得不與後者進行殊死一戰,也影射了韓國現在的就業現狀,男主的臺詞“500個大學生應徵一個警衛職缺“,可想而知,對於底層民眾來說,工作機會渺茫,朝不保夕的情況下,遇到這樣可以寄生的資源有多寶貴。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而這個寄生蟲的反抗方式就是同歸於盡。


從象徵隱喻,人物塑造和深層立意來剖析影片《寄生蟲》的獨特魅力


雖然人物性格和命運各異,還演變成殺人事件,但其實善惡在本片中沒有強烈對峙,一如我們的日常生活,沒有極端臉譜化的好人與壞人,但是悲劇依然不可避免地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持續發生。引發矛盾的深層原因是無形又森嚴的階級壁壘。橫亙在貧富階層的鴻溝,窮人根本無法逾越。


從象徵隱喻,人物塑造和深層立意來剖析影片《寄生蟲》的獨特魅力


影片對於兩組家庭設定工整,都是一兒一女的四口之家,對比慘烈,矛盾激化。劇情發展略顯誇張、荒誕,但又深合情理,中下層在階層跌落的恐慌絕望中拼命掙扎,甚至為了搶佔塔尖的寄生資源而不擇手段。這也就是結尾一幕中矛盾到達頂峰,造成流血衝突和死亡的深層原因。


三、影射了社會階層、國際政治的電影寓言


這部電影在諸多讚譽中,被很多觀眾詬病的一點是代表上流社會的社長一家過於“傻白甜”,代表底層的男主一家又過於順利地踢走前任司機、傭人,先後霸佔了“寄生資源”。其實小仙女覺得反而是電影寓言化的一種證明。誇張和荒誕的劇情下,隱含了邏輯自洽的社會現實,化繁為簡,呈現了複雜的人性衝突、階層悲劇。


電影隱喻的社會階層衝突這個點,大家都能看出來。但是在韓國日漸固化的階級壁壘中突出重圍談何容易。從基宇混進社長家為多慧補習這個細節來看,他是依靠敏赫,這個富家大學生的推薦才能順利得到信賴和機會。


上流階層作為既得利益者,分配資源很多時候並不是靠所謂的公平、才華……而是你和他的關係是否親近。畢竟機會很少,人卻那麼多,肯定會優先給自己親近的人。他們這樣是錯嗎?從人之常情的角度看也不是難以理解。但從毫無門路和希望的底層階級來看,卻難免會生出一種嫉妒和怒火。


其實世界的運作規律就是如此,無論任何國家和行業,後來者總是會付出更高的代價獲取更少的回報,畢竟資源有限,但競爭者卻越來越多。看看20年前的大學畢業論文難度和現在的差異,看看大學生就業情況每年的對比,你就會知道,電影反映的是赤裸裸的現實。“寄生蟲”為了搶奪生存資源,尋找“宿主”,真的會不擇手段。


疫情嚴峻的2020年伊始,為了防控疾病,大家都禁足在家,企業也推遲復工,但小仙女還是看到了特別心酸的一幕,有划著水盆渡過長江,都要去上班的人(最終被民警勸返),他不是不怕病毒,他是沒有錢,沒有生存資源。感染的風險是不確定的,但沒工作就沒錢吃飯是百分百確定的。


從象徵隱喻,人物塑造和深層立意來剖析影片《寄生蟲》的獨特魅力


都說現代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是啊!有些人開口閉口一個億的小目標,而有些人還在糾結今天買菜多花了幾塊錢。有錢人家的狗可以用LV戴APPLE WATCH,窮人的孩子都上不起最便宜的補習班。


你以為錢是階層之間最大的差別和阻礙,但其實呢?那些一夜暴富的拆遷戶很快就變成賭徒,輸得精光,從赤貧變成欠債,日子過得比從前還慘。為什麼?德不配位啊!電影中用“氣味“來指代階層壁壘,小仙女覺得異常精準,堪稱神來之筆。


因為我所知道的事實也是如此。上流社會”以智籠愚“,卻為底層人民炮製了一個完美謊言,讓他們以為現代社會是靠金錢作為唯一的身份標識,上流社會入場券。但其實,依靠知識、資本、權力締結的階級壁壘,拒絕任何人的闖入。


這部電影除了表象上的階層差異,還有更深層次的政治隱喻。前管家夫婦在暴雨之夜,即興表演的那段北朝鮮風格的笑話,就已經讓這條線浮出水面了。如果從韓國曆史的角度來解讀這部電影,也是頗有內涵。


如果用別墅象徵韓國的話,它的第一任主人是南宮賢子,明顯是個日本名字。影射了韓國的日據時期。第二任主人,社長一家,明顯代表了美國勢力。從女兒學英語,社長家裡“南韓企業攻佔紐約”,兒子印第安控,這幾個點,就確鑿無疑。兩代寄生蟲的大戰暗喻半島上那場著名的戰爭,第三任主人又是德國人,更坐實了這條韓國殖民史暗喻線索。


從象徵隱喻,人物塑造和深層立意來剖析影片《寄生蟲》的獨特魅力


導演深層立意昭然若揭,這不僅僅是揭示韓國社會乃至全世界日益嚴峻的貧富分化,階級矛盾,更是用這幾組家庭串聯了整個半島歷史。思維精妙,深度和格局並存,小仙女是服氣的。而且,相對於電影透出的深深絕望和無力感,結尾設置得意外溫馨且充滿希望。


從象徵隱喻,人物塑造和深層立意來剖析影片《寄生蟲》的獨特魅力


希望大家也可以記得,無論身處何種逆境,希望永遠是最寶貴的東西,就像《肖申克的救贖》、《流浪地球》所傳達的主旨一樣,這樣殘酷現實當中的溫情,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物質的貧乏並不可怕,但心裡的光滅了,就會永遠墮入黑暗,成為地下室的蟑螂螻蟻,再無翻身之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