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深层立意来剖析影片《寄生虫》的独特魅力

一个有态度的吃瓜群众


从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深层立意来剖析影片《寄生虫》的独特魅力


《寄生虫》作为一部可以跨越文化背景引起广泛共鸣的黑色喜剧,不仅斩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也在刚刚结束的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大放异彩,狂揽四项大奖。电影中精心设置的各式象征隐喻符号、复杂而立体的人物个性塑造、上至国家政治下至个人命运的深层立意,完全撑得住豆瓣8.7的高分。


从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深层立意来剖析影片《寄生虫》的独特魅力


如果稍微了解一下韩国导演奉俊昊的个人履历,就能明白《寄生虫》不是偶然之作,而是天赋型选手的厚积薄发。他导演的《杀人回忆》、《汉江怪物》都是韩国影史上极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本片男主宋康昊也曾斩获青龙奖影帝,演技自然是入木三分,把底层社会小人物的懦弱、自卑、狡猾、浅薄、绝望和自尊受伤、亲人被杀后的失控愤怒,诠释得异常精准。


从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深层立意来剖析影片《寄生虫》的独特魅力


就像罗杰·伊伯特《伟大的电影》书中所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盒子里,电影则是盒子上的窗口。电影允许我们进入他人的精神世界——这不仅意味着融入银幕上的角色,也意味着用另一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今天小仙女就从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深层立意来全面剖析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独特艺术魅力。和大家一起换一个角度看世界。


一、无处不在的象征隐喻,细节处见功力


这部电影有太多方面可以谈!导演风格、演员技术、剧本结构、拍摄手法、主题立意乃至票房、奖项、政治等等,无论电影内外的东西,都让观众着迷不已。

电影本身就是梦的一种形式,人们是喜欢做梦的,即使这个梦如此残酷,我们却愿意直面阶级壁垒日益固化的现实。在绝望中寻找救赎。


但哲学家叔本华早就一语道破:“机遇之神以无与伦比的技巧向我们证明,与他的恩惠和仁慈相比,任何才华能力都是罔效无用的。”塔尖的上流阶层本不会和男主一家有什么交集,是那个用假奇石送礼的富裕大学生敏赫在这个无形的壁垒割开了一个口子,男主一家就像无意中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一样开始了伪装和欺骗的旅程。


1、石头第一次出场,而这也是本片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线索和象征隐喻。


富裕学长敏赫,在读大学生,因为要出国留学而委托基宇替自己去社长家当英文家教。送来石头的时候,还编了个善意的谎言,说这石头能带来财运和考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四次落榜的基宇从这一刻就燃起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跨越阶层的幻想。


从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深层立意来剖析影片《寄生虫》的独特魅力


但这块石头是假的名贵奇石(后面暴雨情节,基宇家中被淹,石头浮起),估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敏赫才会选择送人。

石头的假,预示了学历的假,身份和语言的假,运气和财富的假,总之建立在谎言和贪婪之上的暂时安逸,终究会千倍万倍地反噬。


敏赫放着那么多同窗不选,为什么选他呢?因为多慧和基宇天生的阶级壁垒就像一道天堑。敏赫以为选这个低阶层的Loser绝对安全,没有威胁。但是后面基宇靠伪造学历和身份,获得多慧好感,“绿”了敏赫,也是他始料未及的。


从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深层立意来剖析影片《寄生虫》的独特魅力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其实贫富阶层的表层差异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伪装起来也能蒙混过关。就像贫苦出身的明道、蓝正龙、邱泽,言承旭都曾在剧本和灯光的包装下,饰演豪门贵公子出圈。但根植在骨髓里的阶层烙印,却如影随形。


明道哥哥欠下巨额赌债,杀死妻儿后绝望自尽。明道本人也是很久没接到工作。无形的阶级壁垒才是最大的差异,这种鸿沟,纵使是曾经收入丰厚的明星艺人都无法凭一己之力跨越,稍不注意就会跌落深渊,更何况普通人呢?


暴雨后体育馆的一幕,基宇神神叨叨地说石头一直“粘着”他,也是一种象征手法,这块石头在电影中代表“运气”,有了大学生敏赫带着这块石头前来请他代替自己做家教,故事才得以展开,在地下室恶劣环境下苟活的一家人在尝到甜头之后,才暴露出本性的贪婪和自私,不择手段去抢夺同阶层的“寄生资源”。


住在地下室的男主一家靠撒谎找到了薪资优厚的工作,在体面慷慨的上流阶层面前伪装身份、语言。他们靠寄生富人家庭获取了短暂的温饱欢愉。后来两拨寄生虫的矛盾激化,只能争个你死我活,石头又成为了杀人凶器。片尾又被重回地下室的基宇放回水中,象征这家人最终被自己的贪婪吞噬,又回到了绝望落魄的原点,寄生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社会底层),自生自灭,苟活于世。


2、气味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懦弱掩盖下的自卑软肋,是逆鳞。


气味是影片中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关键意向。影片开头就对准了晾晒在地下室的袜子,你甚至能想象到那种令人不悦,带着潮湿的发霉味道。这个精彩的伏笔最后也承担了激化矛盾的高潮戏份。


它不像衣着言语都能临时抱佛脚一般突击和伪装,它是长年累月的地下室环境沁润到骨子里的气息,无法遮掩,难以防范。所以社长家的小儿子多颂可以闻到“撒谎一家人”身上的同类气息。


从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深层立意来剖析影片《寄生虫》的独特魅力


这个梗也让我想到了《唐探》网剧第一个故事《曼陀罗之舞》里嗅觉超强的林默用来诈阿温获取线索的那句话“你和他有相同的气味”。可见“气味”这个符号在在电影导演的世界里,一直以来都值得重视。


高傲的朴社长把这种味道当作是“地铁的味道”“穷人的味道”,但是对地下室一家来说,这只是绝望的自卑感,是对自身命运无能为力的窒息。平日里,毫无计划和上进心,随波逐流的司机表现得温和懦弱,但本身潜藏的对阶级壁垒固化的仇恨和脆弱的自尊,在一次又一次被社长一家嫌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从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深层立意来剖析影片《寄生虫》的独特魅力


就是那场生日惊喜,戏剧冲突到达高潮,原来的寄生虫因为被侵占资源而疯狂复仇,杀了男主女儿,然后司机再次看到社长的冷漠和掩鼻嫌弃,遂发狂给了社长穿胸一刀。其实社长一家有做错什么吗?没有!他只是冷漠的上流社会,但并无恶意,但站在穷人的角度,这一切都变了味。


气味弥漫四周,随意飘散,也象征着暧昧与失控,正是因为不可见,就可以充斥每个人类社会的角落,随意过界。也可以引申成荷尔蒙和欲望。毕竟富家女和穷家教之间的爱意滋生,可没有受到任何阻隔。


影片当中,单纯的社长太太,其实只是沿袭富家传统,而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她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领地溜进了撒谎者和异类,精明而严苛的社长自始至终都有一种严格的界限感和优越感。原来的寄生虫一家安于现状,但是撒谎者却频频越界,

野心家们试图从敏赫给的那个石头划开的时空罅隙里溜进上流社会寄生,却激化矛盾,制造混乱,最终导致悲剧。


电影里的气味还仅仅是“气味”吗?不,是森严的阶级壁垒,隔开了穷人和富人的生存空间,就像城市的顶级富人区和破败贫民窟,就像男主一家的地下室和社长家的阳光房。就像一幕割裂的镜头,把夫人和佣人分割两侧,不可逾越。


二、鲜明立体却又不带批判的人物塑造


了解奉俊昊导演就会知道,这是个内心柔软悲悯的人。《杀人回忆》和《母亲》等以往作品,从未放肆表达悲愤和讽刺。他用电影语言把一个个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没有批判和歌颂,真实还原这个暧昧的世界。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内心的一部分,引发思考,或许还有执行力好的,可以改变自己的认知和选择,继而改变命运,这就足够了。


1、电影男主金基泽,其实就是一个经商失败,跌落底层的中年男人。可以说影射了社会上很大一部分群体。他们没有资源,没有技术,只能做点小生意谋生。但是毫无承担风险的能力,一旦失败,就会万劫不复。


从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深层立意来剖析影片《寄生虫》的独特魅力


影片中一个小细节也蛮有意思,他开的是“台湾古早蛋糕店”,而这个梗是韩国真实存在的一段历史。这款蛋糕在2016年的韩国红极一时,短短八个月内开了数百家分店,但却由于爆出添加化学物品,而成为一大社会新闻,许多店铺因此迅速倒闭。


从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深层立意来剖析影片《寄生虫》的独特魅力


阶层滑落之后就一蹶不振,得过且过,丧失一切斗志的金基泽,在影片开头就被妻子追问“你有什么计划”体育馆又被儿子问同样的问题,这时他终于说出心声:“没有计划就是永远不会失败的计划”。他的绝望、懦弱、潜藏的自卑和自尊软肋,由此被观众看见。


从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深层立意来剖析影片《寄生虫》的独特魅力


2、落榜生金基宇,地下室一家的大儿子。长相算是清秀少年,脑筋也灵活,甚至可以说有些滑头。因为同学敏赫留学而捡到了补习机会,得以进入上流社会一窥究竟。通过欺骗的手段尝了甜头,就愈加贪婪,不择手段把全家人安排到社长家,甚至幻想娶富家女,渴望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上流社会。


在一家人雨夜痛饮的时候还说结婚的时候,要雇别人演自己的爸妈,至此这个角色已经迷失本心,打算用骗来获取本不属于自己的一切。后来基宇在暴雨夜体育馆的救助站里,说自己要对这件事负责,当时他就在欲望的催生下动了杀心。才能引发生日派对的凶案。


3、有艺术天分的金基婷,是地下室一家的二女儿,有些艺术天分,但没钱上补习班。被自己哥哥安排进社长家里做艺术老师,换身衣服就可以成为被富家女多慧羡慕长相的明艳玫瑰,但是浑身散发的气味依然是阴暗潮湿地下室生长的毒草。


她可以为了抢占资源陷害毫无恩怨的尹司机,利用前管家过敏体质设骗局,心思缜密,性格强势,有才华和天分,但就是少了一点善良。


4、链球运动员忠淑,男主的妻子。是地下室一家的体力担当。运动员出身的她能反杀凶手,也算是很强悍的女人了。印象比较深的两场戏是暴雨夜的“蟑螂说”和与前管家婆对峙的态度转变。


从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深层立意来剖析影片《寄生虫》的独特魅力


这是个和年轻美丽、温柔高雅的社长太太完全相反的角色。年老色衰,泼辣且不合时宜。这也是诸多被贫穷生活消磨的普通女人缩影。如果可以不为生计奔波,谁不想岁月静好,温言软语呢?


5、冷漠精明朴社长,蜜汁像“姑父“赵又廷,这是个典型的上流社会成功人士的代表,住着大别墅,开着豪车,有公司和专职司机保姆,家庭美满,人人称羡。精英范儿里带着一丝高傲,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时刻注意司机是否越界,并准备着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警告。


从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深层立意来剖析影片《寄生虫》的独特魅力


端着咖啡却不喝,嘴上说着无所谓,但其实就是要看司机的驾驶是否平稳。这个角色的精明和冷漠刻在一言一行当中,他不是有多么宽容,而是对方只要不越界,就懒得搭理。


6、单纯美丽的社长夫人是赵汝珍饰演的,小仙女看过她好几部韩剧,长相上就是甜美可爱的类型,饰演身在象牙塔的上流社会社长夫人,也很恰当。所有人都觉得她单纯好骗,但也很招人喜欢,毕竟“傻白甜”人人都爱。


从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深层立意来剖析影片《寄生虫》的独特魅力


作为富人阶层,社长家的贵妇养尊处优,不会打扫,做饭难吃,远离职场,是个和善温柔的大好人。就像电影里的台词:钱像熨斗,能把一切都熨平,没有一丝褶皱。如果有钱,我会比他们还善良。这样有着“毒鸡汤”属性的现实主义金句,说到了每一个试图跨越阶级的奋斗者的心里。


从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深层立意来剖析影片《寄生虫》的独特魅力


7、前管家夫妇,这一对就是和男主一家同阶层的“寄生虫”,也开了"台湾古早蛋糕店"破产。因为被抢占资源,不得不与后者进行殊死一战,也影射了韩国现在的就业现状,男主的台词“500个大学生应征一个警卫职缺“,可想而知,对于底层民众来说,工作机会渺茫,朝不保夕的情况下,遇到这样可以寄生的资源有多宝贵。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而这个寄生虫的反抗方式就是同归于尽。


从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深层立意来剖析影片《寄生虫》的独特魅力


虽然人物性格和命运各异,还演变成杀人事件,但其实善恶在本片中没有强烈对峙,一如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极端脸谱化的好人与坏人,但是悲剧依然不可避免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持续发生。引发矛盾的深层原因是无形又森严的阶级壁垒。横亘在贫富阶层的鸿沟,穷人根本无法逾越。


从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深层立意来剖析影片《寄生虫》的独特魅力


影片对于两组家庭设定工整,都是一儿一女的四口之家,对比惨烈,矛盾激化。剧情发展略显夸张、荒诞,但又深合情理,中下层在阶层跌落的恐慌绝望中拼命挣扎,甚至为了抢占塔尖的寄生资源而不择手段。这也就是结尾一幕中矛盾到达顶峰,造成流血冲突和死亡的深层原因。


三、影射了社会阶层、国际政治的电影寓言


这部电影在诸多赞誉中,被很多观众诟病的一点是代表上流社会的社长一家过于“傻白甜”,代表底层的男主一家又过于顺利地踢走前任司机、佣人,先后霸占了“寄生资源”。其实小仙女觉得反而是电影寓言化的一种证明。夸张和荒诞的剧情下,隐含了逻辑自洽的社会现实,化繁为简,呈现了复杂的人性冲突、阶层悲剧。


电影隐喻的社会阶层冲突这个点,大家都能看出来。但是在韩国日渐固化的阶级壁垒中突出重围谈何容易。从基宇混进社长家为多慧补习这个细节来看,他是依靠敏赫,这个富家大学生的推荐才能顺利得到信赖和机会。


上流阶层作为既得利益者,分配资源很多时候并不是靠所谓的公平、才华……而是你和他的关系是否亲近。毕竟机会很少,人却那么多,肯定会优先给自己亲近的人。他们这样是错吗?从人之常情的角度看也不是难以理解。但从毫无门路和希望的底层阶级来看,却难免会生出一种嫉妒和怒火。


其实世界的运作规律就是如此,无论任何国家和行业,后来者总是会付出更高的代价获取更少的回报,毕竟资源有限,但竞争者却越来越多。看看20年前的大学毕业论文难度和现在的差异,看看大学生就业情况每年的对比,你就会知道,电影反映的是赤裸裸的现实。“寄生虫”为了抢夺生存资源,寻找“宿主”,真的会不择手段。


疫情严峻的2020年伊始,为了防控疾病,大家都禁足在家,企业也推迟复工,但小仙女还是看到了特别心酸的一幕,有划着水盆渡过长江,都要去上班的人(最终被民警劝返),他不是不怕病毒,他是没有钱,没有生存资源。感染的风险是不确定的,但没工作就没钱吃饭是百分百确定的。


从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深层立意来剖析影片《寄生虫》的独特魅力


都说现代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是啊!有些人开口闭口一个亿的小目标,而有些人还在纠结今天买菜多花了几块钱。有钱人家的狗可以用LV戴APPLE WATCH,穷人的孩子都上不起最便宜的补习班。


你以为钱是阶层之间最大的差别和阻碍,但其实呢?那些一夜暴富的拆迁户很快就变成赌徒,输得精光,从赤贫变成欠债,日子过得比从前还惨。为什么?德不配位啊!电影中用“气味“来指代阶层壁垒,小仙女觉得异常精准,堪称神来之笔。


因为我所知道的事实也是如此。上流社会”以智笼愚“,却为底层人民炮制了一个完美谎言,让他们以为现代社会是靠金钱作为唯一的身份标识,上流社会入场券。但其实,依靠知识、资本、权力缔结的阶级壁垒,拒绝任何人的闯入。


这部电影除了表象上的阶层差异,还有更深层次的政治隐喻。前管家夫妇在暴雨之夜,即兴表演的那段北朝鲜风格的笑话,就已经让这条线浮出水面了。如果从韩国历史的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也是颇有内涵。


如果用别墅象征韩国的话,它的第一任主人是南宫贤子,明显是个日本名字。影射了韩国的日据时期。第二任主人,社长一家,明显代表了美国势力。从女儿学英语,社长家里“南韩企业攻占纽约”,儿子印第安控,这几个点,就确凿无疑。两代寄生虫的大战暗喻半岛上那场著名的战争,第三任主人又是德国人,更坐实了这条韩国殖民史暗喻线索。


从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深层立意来剖析影片《寄生虫》的独特魅力


导演深层立意昭然若揭,这不仅仅是揭示韩国社会乃至全世界日益严峻的贫富分化,阶级矛盾,更是用这几组家庭串联了整个半岛历史。思维精妙,深度和格局并存,小仙女是服气的。而且,相对于电影透出的深深绝望和无力感,结尾设置得意外温馨且充满希望。


从象征隐喻,人物塑造和深层立意来剖析影片《寄生虫》的独特魅力


希望大家也可以记得,无论身处何种逆境,希望永远是最宝贵的东西,就像《肖申克的救赎》、《流浪地球》所传达的主旨一样,这样残酷现实当中的温情,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物质的贫乏并不可怕,但心里的光灭了,就会永远堕入黑暗,成为地下室的蟑螂蝼蚁,再无翻身之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