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Intosh:RAS養蝦業任重道遠,兩三年內或難見曙光

在美國搞RAS養蝦業,CPF副總裁Robins McIntosh感慨頗深。

作者/ Jason Smith

編譯/ 胡路怡

今年三月份,泰國正大卜蜂食品(CPF)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室內對蝦養殖設施將正式開始運作,第一批蝦苗最快將於五月份投放入陸地養殖池,共40套單元設施,每套年產130-140噸。

作為全球陸基養蝦業的先驅者,正大卜蜂的終極目標是讓這個新興產業突破發展瓶頸,實現長期盈利。但是,基於目前的各種情況,正大副總裁Robins McIntosh對陸基養蝦產業的短期效益仍存有疑慮。

在美國,RAS三文魚養殖業的開發項目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挪威上市公司Atlantic Sapphire計劃在佛羅里達打造全球最大的RAS基地,年產26萬噸三文魚,第一批大西洋鮭魚苗成功從淡水孵化池過渡至海水養殖池,緬因州的Nordic Aquafarms公司也已取得官方批覆的文件,正積極推進既定方案。

“兩三年內,RAS三文魚養殖業能取得多大的成功?我們真的無法預估。但對於養蝦業來說,很多人曾經嘗試過,但全都失敗了,至今都沒一個成功盈利的案例。”McIntosh告訴UCN。

McIntosh:RAS養蝦業任重道遠,兩三年內或難見曙光

正大卜蜂新成立的“Homegrown Shrimp USA”公司室內養蝦設計圖

如果不能汲取教訓,正大集團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開發的項目很可能重蹈覆轍。“所以,我們肯定要改變一些方式方法,不可能照本宣科按部就班。”McIntosh解釋。

“我承認,陸基養殖業所謂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價格,取決於消費者是否願意為新鮮、本地生產的海產品支付溢價。”McIntosh說,“但是,這條法則並不適用於南美白蝦,當你過分強調本地原產,你就已經失敗了。”


McIntosh:RAS養蝦業任重道遠,兩三年內或難見曙光

McIntosh在泰國正大種蝦繁育中心(攝影:Louis Harkell)

正大佛羅里達項目使用的養殖模式與泰國總部所有不同,“考慮到量產需要,我們不再使用120噸養殖池,改用500噸的大池,越大的水池越容易調控水動力。”

“按照預期,一套模組設施可生產130-140噸白蝦,類似模式還可以擴增複製四倍,生物挑戰和經濟因素是必定要考慮的。如果生物挑戰通過了測試,剩下盈利性就超出我們的控制範疇。”

“盈利性與市場價格直接掛鉤,銷售是我們軟肋,這方面我們需要學習補課。我瞭解到,只要價格在$30-40/lb,一些美國小型養蝦戶就能生存。然而,要實現工業化養殖,成本就必須大幅降低。”McIntosh說。

“我們不可能跟那些廉價進口蝦比拼價格,我們的售價肯定要比他們高出許多,如何制定售價和銷售方式將是研發工作的一部分。”

“最開始,我們會投入600-800萬美金,我們希望項目儘快產生現金流。”McIntosh補充,美國養殖業還要購買保險、考慮企業責任和高昂的勞動力成本,這點與泰國截然不同,一切的一切都將影響收益率。

“我們要研究的成本因素遠遠超出了養殖技術範圍,即便計劃一年生產2-3茬,也很難說(保證盈利)。”另外,公司還要考慮冰塊供應問題,產品包裝及尺寸,以及交付方式。

“我們在做前人從未做過的事,風險很大,我們從來不敢懈怠。但只要我們做成了,就能感受到滿滿的信心。”McIntosh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