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卫战中,大量德军被活活冻死,在当时为何不去掳掠?

陈安阳


有人声称,德国士兵军纪严明,即便是在皑皑白雪中被活活冻死,也不会跑去掳掠苏联人民。这个说法,或许只有希特勒看来才会高兴吧!

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我们不妨来聊聊这个问题。

二战中的素的战争,可以说是最为惨烈的交战区之一了。希特勒原本在西线扩张地十分迅猛,将英法及其盟国打得节节败退,可又突然间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向东对苏联发动了闪电战。

战争初期,因苏联一方大批军事人才在“大清洗”中殒命,对德军的防备失当,致使大片土地沦陷,损失十分惨重。而德军则趁势一路东进,兵锋直指莫斯科,企图迫使苏联屈服。

与历史上的拿破仑极其相似,希特勒同样犯下了一个巨大的错误,轻视了另一个潜在的对手——酷寒。

对于德国人而言,苏联战场上的寒冬,完全是一场噩梦。德国的冬天虽然气温也不高,可比起苏联的寒冬,简直算得上是温室了。令人绝望的是,大批在前线拼杀的士兵们,至死都没有等来后方的一件棉衣。

由于德军在西线的军事行动进展地十分顺利,这让纳粹高层有些忘乎所以,以至于他们觉得,完全可以在几个月内解决苏联。然而,所以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苏联军民会誓死捍卫莫斯科,将德军的闪电战拖入了消耗战。

尽管德国占据了欧洲的大片疆土,可要筹集御寒物资,并将这些物资运往前线,却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

要知道,此前希特勒“要大炮不要黄油”的做法,已经使其国民经济呈现出了畸形发展,许多人力和物资都向军工生产倾斜,而此时要筹集过冬物资,已然成了一项巨大的挑战。

苏联的寒冬来得十分迅猛,这令围攻莫斯科的德军猝不及防。寒冷,造成了大量的冻伤,甚至有不少人被活活冻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酷寒成为了苏联军民的有利武器。

那么,作为侵略者的德军,为何不去纵兵掳掠呢?这真是因为他们军纪严明么?

不可否认的是,二战中的德军无疑是军纪最为严明的。然而,在酷寒之中,处于死亡线上的德国战士,还真能顾得上那么多么?

但无奈的是,苏军高层实行了一项令德国人绝望的手段——坚壁清野。

军事上的坚壁清野,所指的就是面对敌方侵略时,将周围能够利用的物资全部收拢,拿不走的便就地毁坏,坚决不给敌人以战养战的机会。实行这一方案的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朱可夫元帅。

说的简单些,在寒冬到来之际,苏联军民已经将莫斯科周围的物资转移,这使得德军所面对的只有酷寒,伴随他们的也只有绝望。在等不到后方补给的情况下,他们要么在寒冬中默默忍受,要么顶着严寒发起进攻。

可是,这一切又谈何容易呢?当手指都无法扣动扳机时,这样的队伍又怎么能在攻城战中取得胜利呢?可以说,德军不是不想去掳掠,而是找不到掳掠的对象啊!


史海烂柯人


苏德大战,苏军赢了是赢在了当时的天气,很多就有疑问了,当时的德国军队那么多人为什么就甘愿活活的被冻死,不选择去掳掠呢?好歹有个屋子烧烧火取取暖也是很不错的,不至于大片大片的人被冻死啊,之所以这样想估计是联想到了当年日本侵略的时候了,那时候的日本人为了吃好吃的,每到一处就烧杀抢掠,连老百姓的鸡鸭羊都不放过。




那时候的德国跟日本根本没法比,日本所到之处都是老百姓,而且当时的农民都没有抢,都是任人摆布,所以老百姓活命自然家中就有生活用品,所以当时的日本人就算是没有供给也可以吃的很好,原因就是杀了农民去抢老百姓的。而当时的苏联的情况呢?比德国的军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也有很多被冻死的,当然这是一部分,显然是没有德国军队严重的。



有人冻死就说明当时的苏联很多地方也已经弹尽粮绝,当时的德国就算是俘虏了苏联人也没用,因为他们也没有吃的,饿死冻死都死正常
的,所以抓到了俘虏要么直接杀了要么就直接放了,因为跟在后面反而是一个累赘,自己都管不了哪里有时间去管俘虏呢。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苏联人已经迁移走了,因为对于战事的准备,当时的莫斯科保卫战就是殊死一搏,迁移一方面是为了逃难,一方面当然是为了那些青壮年可以加入到当时的保卫战中来,所以当时的莫斯科西部的地区变成了彻底的无人区,所以就算是德军想要掳掠也无从下手,只能被活活的冻死。


史中醉


莫斯科保卫战中,大量德军被活活冻死,在当时为何不去掳掠?


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是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尤其是在莫斯科保卫战中,由于受酷寒天气的影响,大量德军被活活冻死,据统计有10余万人被冻死,那么,作为纳粹德军在当时寒冷的环境下为什么不去抢苏联人的衣服穿呢?

小编认为,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人求生的本能会让人失去理智,又何况是纳粹德军呢?这其中肯定有不能抢或抢不到的原因。

1、德军攻打莫斯科,天降大雪,10余万德军被活活冻死。

我们知道,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以“闪电战”的方式,在西欧战场上所向披靡,非常勇猛,迅速的清除了欧洲的多个国家。于是,希特勒当机立断,直接调兵遣将去攻打苏联,想打苏联一个措手不及,还以闪电战的方式战胜苏联。

于是,在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入侵苏联,德军以闪电战战术快速深入苏联领土。装甲部队以钳形方式推进,先孤立然后彻底摧毁苏联红军。战斗中,德军出动200多个师、4000辆坦克、3000多架飞机、550多万兵力,在苏联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重创苏联军队,六个小时之内毁掉了苏联1200多架战机,半个月打败并俘虏了苏联的一半兵力,此时的德军信心满满,觉得已经离胜利不远了。

德军一路高歌猛进,直到1941年10月,打到了莫斯科城外30公里外的地方,拿着望远镜,就能够看到克里姆林宫上的五星了。在当时的德军看来,攻克莫斯科是指日可待。但这个时间刚好是北半球的冬季时期。让德军没有想到的是,在苏联人顽强抵抗之下,德军没有按照计划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战争,更令德军没有想到的是,1941年10月18日,莫斯科周边下了第一场大雪,气温骤然下降零度以下,竟然提前一个月进入了严寒的冬季,苏联的冬季那是极寒,特别是晚上都会冻死行人。当年的冬季下了一场鹅毛大雪,雪深1米左右,严寒降温使穿着秋装的德军士兵对气候极不适应,不但人冷,而且坦克、装甲车和枪械也冻的用不成了,导致远在他乡处于战场中的大多数德军士兵丧失了战斗力。虽然德国总部也在短时间内准备了一百多万件棉衣,但由于苏联当时的道路十分难走,给后勤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很多德军都是穿着单衣在零下四十几度的天气中作战。最终被活活冻死了10余万人,真是惨不忍睹。

2、纳粹德军为什么不抢苏联人的衣服?

我们知道,二战中,纳粹日军在我们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淫,无恶不作,并且实行“三光”政策。同为纳粹的德军在苏联当时的恶劣环境下,也可以向苏联老百姓下手,去抢棉衣来御寒,可他们为什么宁可冻死也不抢呢?

一是骄傲的德军队伍中有明确规定,禁止抢夺平民财产。当时希特勒自认为德国人是世界上最高等的民族,其他种族都是低贱的,不屑于穿苏联人的衣服。所以根据当时的德军军规,士兵是禁止抢夺平民财产的,因为平民的东西配不上德军高贵的身份。

二是德军在进攻苏联的战斗中,因为执行的是“闪电战”,每到一个地方,对占领的苏联城市大都是毫无保留的摧毁,根本没想过要依托这些占领的苏联城市提供补给,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所以,当时的德军没地方可抢。

三是苏联实行了“竖壁清野”策略。所谓“竖壁清野”,就是指防御一方在面对强敌入侵时,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在历史上,苏联是有这样经验的。当年法国拿破伦率领法军踏进俄罗斯土地时,俄罗斯为扺御法军进攻,全国上下就实行了“坚壁清野,焦土抗战”的抵抗战略,房子、村庄全部烧掉,粮食随军民撤退带走,带不走的就地烧毁。德军攻打苏联时,苏联也基本沿袭这套战法,不给德军留下一颗粮食,一口水井(投毒)、一座房屋(冻死德军)。在辽阔的土地上,什么都不给德军留下,德军占领的只是一块光秃秃的土地。所以,严寒的德军无处可抢,只好挨冻。

四是苏联地广人稀,人们居住很分散,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劫掠的困难,德军根本就抢不了多少东西。更重要的是,当莫斯科保卫战打响之后,不能战斗的军民都撤出去了,能战斗的都拿起枪守城了。所以,德军想获得棉衣,需要先把苏军干死,从尸体上获得棉衣。

五是因为不够抢。德军1941的攻击是分开线路同时进行的,由于苏联本来就是茫茫森林,地广人稀,当严寒天气来临之时,德军前线从南到北几乎都是人口稀疏的地方,有时候他们想抢苏联人的衣服时,却发现附近寥寥无几的苏联村庄和居民点早就被友邻部队抢过了,所以说当时的情况根本就不够抢。

六是抢了也不一定好用。我们知道,军用服装和民用服装是有很大区别的。军用服装非常适合战斗的,但民用服装未必能适合野外作战的需要。尤其防寒衣物是一整套体系,不是单纯的往身上包衣服。身上穿的少一点,远比身上存在暴露部位被冻伤或者冻病最后丧失战斗力甚至死伤好得多。对于莫斯科前线的德军士兵,衣服并不是最操心的,手脚头这三个部位才是最要命的,于是脚部很多人被迫去穿稻草套鞋。并且许多德军士兵将抢来的苏联大妈的内裤套在头上保命,因为苏联大妈喜欢穿自己做的羊毛内裤,而羊毛保暖防风性能很好。但这毕竟是杯水车薪,还是冻死了大量的德军士兵。

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德军士兵不是不抢御寒衣物,而是无处可抢,即便抢了一些,也是杯水车薪,还是会冻死人的。小编认为,这也是天意,由于当年莫斯科冬季的提前到来,给了苏军准备的时间,最终赢得了胜利,打破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大大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抗击侵略的决心。


葛大小姐


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神话的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军吃尽了天气寒冷的亏,前后有十几万人冻死冻伤,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去掠夺苏联的人民呢?听笔者和您娓娓道来。

其实并不是德军丝毫没有掠夺苏联人民,而是他们掠夺到的物资不足以改变德军在这方面的劣势,无法弥补德军后勤出现的巨大问题。笔者从战役的进程中来为您慢慢分析

战役开始之前,德军就麻烦不断,先是帮盟友意大利打希腊耽误了几个月,然后又稀里糊涂的打了个基辅战役,虽然赢了但严重推迟了进攻莫斯科的时间,进入十月份后,由于大雨导致道路状况差,机械化部队机动速度大受影响,这么一来就给了苏军充分的准备时间。

苏军利用这段时间实行坚壁清野,稳步撤退,把战线拉进城市中,减小德军装甲集团军的优势,为己方增兵争取时间。这么一来德军占领莫斯科周边后根本掠无可掠,苏军的战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德军从基辅战役之后后勤保障就出了问题,在这个时候有限运力被花在了汽油,弹药等战斗装备上,忽略了士兵的御寒装备,当地又没有更多的资源供德军掠夺,虽然打赢了基辅会战,但缴获的战略物资并不足以让所有德军应付寒冷的天气。<strong>

再说后勤运输方面,机械化的兵团必然需要大量物资作为保障,而进入苏联以后天气逐渐转冷,而苏联的道路情况极差,也可能是苏军撤退时故意破坏,十月份的雨季使道路泥泞不堪,十一月以后道路结冰后情况居然比十月份有所好转,但道路结冰仍然是一大阻碍。原本铁路运输会为德军减轻不少负担,但苏德铁路轨距竟然不一样,铁路直接成了摆设。

在德军进攻的两个月时间里,天气并没有过于寒冷,只有零下四五度的样子,可是由于德军错误的估计了双方的实力,导致战争进入了僵持阶段。到了十二月气温才开始大幅降低,达到零下三十度的低温,而当时苏军已经开始了反攻,德军因为没有御寒装备而导致战斗力下降,更加没有能力从苏军手中掳掠冬装了。<strong>

可怜的德军在寒冷的苏联大地上瑟瑟发抖却又束手无策,面对抵抗意志异常顽强的苏军只能转入防御,至此,德军不但没有掠夺的目标,连掠夺的机会也没有了。原本德军每在战线上前进一步,都能缴获少许苏军的物资,到了真正寒冷的冬天,连缴获的物资都没有了

综上所述,不是的德军不想掠夺,而是没有大量的时间和目标去让他们掠夺!苏军实行的坚壁清野有效的阻止了德军以战养战的意图,德军的指挥失误又造成了御寒装备的严重不足,这些劣势不是靠战场上的一点点缴获就能抹平的。


邓海春


我不明白,一、首先,莫斯科最冷1月均温-11度,比沈阳一月-13度还暖和,且风力不大,尽管湿度比沈阳大些,但以德国军人的体质,不至于出现那么多冬死、冻伤。二、再说有之前拿破仑的教训,这么大的军事行动,竟没有为人员、武器配备冬季必需品,即使纳粹按计划,冬季之前占领了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斯大林格勒等城市,那么冬天来临后,这些德军冬需品怎么办?难道让这些德军躲进有暖气的莫斯科高楼大厦里开part吗?难道不怕苏军反攻和游击队骚扰吗?国内那么多国人狂吹,德国人思维严谨、做事认真,我看从巴巴罗萨行动之前,德军就准备不足,这么大的失误,怎么能不败?打仗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第一就是我天时,这点连中国古人都明白,然而具有现代战争理念和经验的德军统帅们,却如此疏忽,简直连国军都不如,但从军事来讲,没有任何理由,必败无疑!


浩渺空明


因为莫斯科郊外本身就没有多少居民区,自然也就没多少东西可供德军抢劫,而且苏联人在撤退时也执行了坚壁清野的措施,不给德国人留下任何有用的东西。

不仅仅是莫斯科附近的德军,1941年的整个冬天,德军冬衣等冬季作战物资准备极为匮乏,很多士兵甚至穿的还是单薄的夏季作战服作战,严重冻伤甚至死亡,很多人竭尽所能找到一些苏联平民的衣物等御寒,这对于在战线后方有一定居民区的德军部队来说还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在莫斯科郊外作战的德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其处于最前线,莫斯科附近的德军后勤补给线最长,物资补充是最为困难的,而且莫斯科郊区也没有多少居民区,因此完全没有可供劫掠的地方。而为了夺取少量的房屋来保暖,苏德两军展开了残酷的作战,最终的结果就是仅有的小村庄等也化为一片废墟,谁也得不到这些小村庄。

对于此时的德军而言,真正有效的手段还是后勤补给。入冬之后德国国内才开始动员被服厂和平民等给前线输送御寒衣物,同时其他保障物资此时才开始筹集。最终德军得到这些补充时,莫斯科战役已经失败,不过这也让德军重视起了后勤问题,在以后的冬季作战中就没有出现过莫斯科战役时的窘境了。


战争之王


因为苏联自己更惨,德军想抢也得有地方!当时德军被冻死冻伤人数在11万人左右,而苏联军队则大约有33.4万人冻死冻伤,大约是德军的三倍,包括百姓则高达100多万人。当时苏德双方都对抓俘虏毫无兴趣,要么直接毙了,要么是能逃哪里赶紧逃吧,就是不要在跟着吃粮了。

当时由于德国犯下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对乌克兰的进攻导致了莫斯科战役的延后两个月,这种失误是致命的,这使得苏联可以做有效的防御措施,当时苏联除了做好莫斯科的防御工事外也做好了莫斯科失守的准备,大量工厂设备、物资、人口被及时转移到后方,整个苏联莫斯科往东的撤退路线高达400公里,这都是由苏联西部迁来的。而整个莫斯科西部地区已经变成了无人区,德军在莫斯科西部根本没法找到苏联群众。

其次,莫斯科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堡垒了,除了苏联军队跟斯大林,所有非战斗人员都撤离了。德军要想抢首先要从苏军手里抢,可是德军并没有攻破苏联军队的防线,想抢也抢不到。


优己


有些人看似说得头头是道其实大都是废话,主要是凑字数为了上榜。直插主题,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实际上兵锋距莫斯科市区还有30公里就推不动了,原因是那一年苏联的冬季提前到来,气温极低接近零下30度并伴有大雪,大地冻成了白茫茫的一片,这一点使进攻莫斯科的德中央集团军群措手不及,因为狂妄自大的希特勒认为在1941年冬季来临之前就可以攻下莫斯科,打倒斯大林,所以没有为进攻苏联的德军准备冬装,也没有为坦克,装甲车等作战装备进行防冻处理,所以坦克冻得不能开,大量的一线官兵冻伤致死失去了战斗力,那么德军为什么不去抢劫苏联老百姓的衣物过冬呢?原因有两个:其一就是苏联为了阻止德军进攻莫斯科采取了类似于拿破仑当年进攻莫斯科时沙俄政府采取得措施-坚壁清野,烧毁所有的房屋及附属设施,清场土地及作物,毁坏水井并且投毒,使进攻莫斯科的德军没有吃的,没有喝的。

其二就是清空所有居民和财物,把他们都迁往莫斯科城内,以加强城市的防守力量。这样从斯棱模斯克一直到莫斯科的广大原野上荒无一人一物一房,可以说百草凄凉,德军到哪里去抢,可以说想抢都没有人可抢。同时由于苏联的散兵游勇和游击队的骚扰,进攻德军不敢分散兵力或者小股士兵进行抢劫,也限制了德军的统一行动(抢劫衣物和财产)。

有人说是德军的军纪和不够抢,扯淡,自从希特勒发动二战以来侵略世界各地的德国军队有严格的纪律吗?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他们比小日本也好不到哪里去,至于说不够抢,更是胡说,都实行坚壁清野了,人员和牲畜都撤到莫斯科城内了,一朵棉花一粒米都没有给德军留下,想抢可问题是抢谁呀!

所以这是斯大林为希特勒下的最狠毒的一招棋,再加上驻防在苏联远东地区的30个具有在严寒条件下作战的精锐之师回防莫斯科,直接导致了德军的惨败。被苏军杀得后退近300公里,彻底丧失了进攻莫斯科的能力。使希特勒尝到了自二战以来的第一次失败,打破了纳粹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苏联军民战胜强敌的信心。






小号哥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大约550万的希特勒德国军队兵分三路:北方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

北方集团军群由莱布元帅指挥,目标是扫清波罗的海沿岸一代的苏军,然后再挥军北上拿下列宁格勒!

龙德施泰特元帅

南方集团军群有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目标是拿下乌克兰的顿巴斯煤矿和粮仓。

中央集团军群的目标非常明确,直取苏联的中央枢纽莫斯科。

博克元帅

在由德国将军古德里安写的回忆录当中,以及后世的很多文学作家,把德军没有攻占莫斯科的原因归咎于苏联那一场寒冷的天气挽救了苏联。

天气的寒冷的确实给德军的行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而且有大批的德军在这场严寒中丧生,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天气寒冷是真的,但我历来不同意说德国士兵没有冬衣的说法。

第一大家可以看看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里面的德军是有冬衣的:呢子大衣和高筒军靴。

如果你觉得苏联电影有捏造成分的话,你也可以看看二战的纪录片,两者之间是相符的。

第二,如果按传统的说法,说德军没有冬衣而穿着夏天的衣服在作战,那么我就敢说,不出三天的时间,180万德国大军就会冻得一个不剩!

第三,中央集团军群没有攻占莫斯科是因为没有冬衣,那么北路集团军群呢,他们不是也没有攻占列宁格勒么,是不是也是因为没有冬衣的缘故?而后世的学者却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第四,但凡当过兵的人都应该知道,冬衣是每一个士兵的标准配置,德国的后勤供应一向都很充足,、连防毒面具都必不可少的配备给每一名士兵,难道就不配备冬衣?

真是的事实应该是这样的,德军配备的冬衣不足以抵挡苏联那冬天的严寒,而且德国军服一向是讲求美观,从而忽视了对御寒的性能。


而反观苏军,冬季服装是五花八门,这从电影之中的阅兵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服装的确是杂七杂八的乱七八糟,但对抵御苏联地区那特有的寒冷却很管用!

真是的事实是,即便是苏联军人和当地百姓也有很多的冻伤问题,在苏联当地的百姓,冬天几乎是足不出户。

换做野外作战,即便是苏军士兵穿的如此暖和,仍不免出现冻死和冻伤问题,更何况是德国士兵!

那么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之下,德国士兵为何不去抢当地百姓的冬衣?

不是没有去抢,而是远远的不够。

苏联本来就地广人稀,一望无际的冰天雪地难得见几家人家,而且180万大军那可是一支庞大的队伍,能有几个人抢得到?


苏联百姓本省并不富裕,而且在战争爆发后有很多的百姓迁徙到了苏联的东部地区,苏联最高统帅部曾对全体苏联人民发出号召:不给敌人留下一粒粮食!

现在明白了吧,德军是抢无可抢。

其实,德军之所以没有拿下莫斯科,不仅仅是因为寒冷的原因,而是全体苏联人民那顽强的抵抗意志和民族那强大的凝聚力,以及为祖国甘愿牺牲的战斗精神!


东方评史


因为苏联自己更惨,德军想抢得有地方给你抢才行了。据统计德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少数部队得到了后方的补给,大部分部队都是秋衣过冬,被活活的冻死冻伤人数了11万人左右,而苏联其实更惨,被冻死冻伤的高达33.4万人,是德军的3倍。战争让很多老百姓无家可归,加上百姓更是高达100多万人。当时苏得双方对抓住俘虏这种事一点兴趣没有,直接枪毙了,原因是俘虏要吃粮食了,而双方可都没有余量给对方俘虏,因此双方士兵是能逃则逃吧,就不要想着去蹭对方的余粮了!

在打莫斯科之前德军犯下一个错误,那就是在乌克兰的进攻,导致莫斯科战役延后了2个月,这个失误是致命的,因为这两个月不但让苏联拖到了冬天作战,而且想明白了很多事情,还转移了大量的物资、工厂、人员等等。当看到德军闪电战的威力后,苏军知道野战防御绝对不是德国的对手,于是部队开始全部转移向大城市,死守大城市,这让以机动作战擅长的德军面对城市攻坚战非常不适应,因为基本都是打巷战了,机动作战就发挥不了这么大的作用了,坦克的穿插、分割、包围什么的就不存在了。

还有苏联利用这两个月时间,大量的物资、工厂、学校、人员等转移到莫斯科后方达400里的地方,拉开纵深与德军打持久战和城市巷战!莫斯科周围的物资都被苏联人转移光了,德军想去抢,想去掠夺也没有办法了。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的时候,整个莫斯科西部地区已经变成了无人区,德军在莫斯科西部根本空空荡荡,想掠夺找谁去?更何况得德国国防军是不允许掠夺的,因为德军将领们都是容克贵族出生,讲究骑士精神,不允许士兵随便掠夺,否则枪毙;第二个原因就是大多数老百姓是没有主见的,他们在苏联统治下可以,在德军统治下也没有问题,不会反抗,一旦大规模的掠夺开始,就会发生大逆转,德国轰炸英国的时候吃过这方面的亏(德轰炸机轰炸了繁华街区造成大量伤亡,让本来投降派一下子全部变成了反德派)!

这时候的莫斯科与其说是苏联首都,还不如说是一个超级大堡垒,除了苏联军队跟斯大林,所有非战斗人员都撤离了。德军要想抢首先要从苏军手里抢,可是德军并没有攻破苏联军队的防线,想抢也抢不到。


这一年的天气也帮了苏联的忙,因为冬天提前一个月就来了,德国紧急从国内和占领区调派大量冬天的物资送往前线,物资有了但德军的后勤补给没有想象中的发达,漫长的补给线让这些物资根本就不能及时送上去,整个莫斯科战役德军真正拿到冬衣的其实只有1/10左右的部队,大量的德军穿着秋衣过冬,冻死冻伤惨重!

而更惨重的是苏联,苏联同样没有做好应对寒冬的准备,因为战况打得太惨烈,不断有新的部队加入莫斯科战场,甚至连防御远东的几十万部队都调过来守卫莫斯科了,莫斯科也没有准备这么多过冬的物资,冻死冻伤更为惨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