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茶学四年有余,私认为已经入门,但无法接触更好些的茶品,也无法分辨茶叶真伪好坏,应该如何更进一步?

黑色幽默下的盛世花开


老杨身边的茶友基本上都是真正的爱茶人,有茶学名宿、有茶学专业人士、有茶界大咖、有中高级茶艺师、有资深茶友,当然也少不了初入茶圈的茶小白。 以老杨的经验,茶小白们往往有着比老茶客更高的爱茶热情。同时,茶小白们是困惑最多的茶友,很多人找不到学茶的方法和途径。

茶小白普遍分辨不强,容易被茶圈中“故事”迷惑,买到假茶、劣质茶、高价茶。被“忽悠”的小白们,往往花了大价钱却没有喝到好茶、对的茶,茶学上也没有获得正确的茶知识与茶经验,相反会被部分不良茶商编出的“故事”所误导,越学越偏。老杨在学茶的前五年也是深受其害,没少吃亏上当。

上期说茶文章老杨和各位茶友分享了中级茶友的进阶经验,本期文章老杨将与初级茶友分享闯荡茶叶江湖少吃亏的宝典。

一、学茶七个经验

1、从自己喜欢的茶入手学茶

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自己最喜欢的茶品入手学茶,学茶的积极性会更高,能够获得更多的乐趣,更快上手。

2、明确好茶的标准

明确好茶的标准是我们学茶的基础,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好的茶,我们才能找到对的茶,不断获得茶学上的进步。

好茶的通用标准,老杨总结为“六个一定”标准:好茶一定是绿色健康的茶;好茶一定是苦涩均衡、滋味丰富、口感饱满的茶;好茶一定有令人愉悦的香气;好茶一定能体现出该类茶的品种特征;好茶一定能体现产区的口感特点;好茶一定能体现制作工艺特征的茶。

简而言之,好茶就是健康、好喝的茶。

3、泡茶不拘定法,用心泡好茶

要想学好茶、学懂茶,就要学会泡茶,通过泡茶来了解茶的香气、滋味、气韵,了解茶的本来面目。老杨通过个人实践总结出了“杨氏五因泡茶法”。杨氏五因泡茶法,顾名思义,因茶泡茶、因地泡茶、因人泡茶、因水泡茶、因器泡茶。在泡茶的过程中,泡茶人要充分考虑到冲泡茶品的特性、冲泡地点、饮茶人的情况、泡茶水质和茶具这五种因素来泡茶。

对于初学者而言,要想泡好一款茶,不要怕泡不好,大胆尝试,可以尝试采用不同水温、水流、时间、器皿、泡茶水泡茶,探索出最适合的一种冲泡方法,逐渐积累经验。

泡茶其实是有个很简单的诀窍,就是:抛开杂念,专心泡好一杯茶。全神贯注于茶,仔细感受茶汤的变化,就能逐渐泡好茶。

4、茶艺师教材是很好的茶学入门书籍

不止一次,茶友通过线上、线下的途径咨询老杨,什么样的书适合茶小白扫盲?这个问题,其实我也困惑了很久。在初学茶时,读了很多各种各样的茶书,却发现没有一本能完全适合我,能够解答我的所有疑问。直到2015年,我无意中买了初级、中级茶艺师的教材,仔细阅读才发现,这些正规出版的教材非常适合初学者入门,对于中级茶友进阶也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初中级茶艺师教材基本上囊括了一名茶小白需要了解的茶学基础和茶文化知识。最近几年,老杨一直向周围的茶小白推荐茶艺师教材,大部分认真阅读的茶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5、选好学茶的样本

茶小白品鉴茶品较少,尚未建立正确的口感评判标准,分辨能力较差,容易被不良茶商“忽悠”。因此,选好学习茶叶样本,建立正确的口感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老杨没少吃亏上当,学费没少交,至今对于老茶和个别小种茶品也不敢保证100%不“吃药”。

怎样简而易行的选到好的学习茶样,保证学茶“不跑偏”。我有一个个人经验总结:以知名大品牌中高端代表性茶品作为学习样本,一般不会让人失望。

6、跟对老师,进对圈子

茶圈子中流行一句话:“人对了,茶就对了”。另外一种说法是:“圈子对了,茶就对了”。这两句话其实说的是一回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跟对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帮助茶友们少走弯路,快速提高学茶的水平,少交学费。进对一个圈子,可以品鉴到更多正宗好茶,分享到更多的好茶,获得分享的快乐。

7、不迷信,不偏信,相信科学 从科学角度认识茶叶及茶文化,这是老杨在12年习茶之路上的最大收获,并且没有之一。茶叶科学是我们学茶的基础,也是唯一的评判准绳。 茶圈子中“大师”、“专家”、“大咖”很多,其中不乏有真才实学者,也同样不缺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讲故事、歪曲事实、以讹传讹的不良商贩。对于茶圈子中的“大师”、“专家”、“大咖”带来的种种具有蛊惑性的说法、魅力的传说,我们要坚持大胆疑问,小心求证,多角度审视,不盲从,以茶叶科学为标准判断真伪,不断提高自身的茶学修养。

二、学茶四个窍门

1、茶博会是学习的好机会

茶博会上参展品牌多,能在最短的时间了解到最多茶叶品牌。茶博会上,各品牌一般都会有厂家的营销人员进行现场问题解答,对于茶友的专业性问题回答更专业、更客观,各类“大师”讲的故事会少很多。

2、网络询价,实体店购买

网络询价可以知道品牌茶品的零售成交价格。实体店中茶品口感能试,试了喜欢再参考网络价格谈价购买,茶品不好可以退换,更重要的是混个脸熟好蹭茶。

3、茶叶存放很重要

存茶好坏在于存储环境。优秀的存茶环境才能存出好的老茶。存茶的环境基本上要求干燥、通风、避光、无异味等。不同类型的茶品最好分开存放。存茶也要讲究相对通风,单片茶、散茶放入自封袋中保存是个好办法。

4、买茶前多试几次

泡茶手法对茶叶香气、味道的表现影响很大,多泡几次、多尝不同人泡同一款茶,才能更加全面客观的评判一款茶。别被美女茶艺师美妙的泡茶手法所迷惑。

三.学茶五个不要

1、不要把茶城中的“故事”当真事

各种故事大多是商家为了销售而编造的噱头,混淆视听。喝茶,别听故事,香气好、味道好才是硬道理。

2、不要盲目迷信大品牌

很多人认为大品牌出品的茶叶,无论高低都是好茶。其实,大品牌茶的品质相对稳定、质量有一定保证。但是,每个品牌都有好茶和品质相对一般的茶品。以普洱茶为例,国内有些大品牌的产品由于全部使用台地茶原料,在口感和品质上不能尽如人意,所以茶友们一定不要盲目迷信大品牌的产品。市面上还有一些不良的厂商,虚标产品的原料等级,明明是台地茶硬要标成古树,茶友们不得不防。

3、不要盲目求多追高

茶小白选茶时一定要理性消费。在对一款茶没弄懂之前,不要盲目大量购买。喝茶追求的是快乐,也要量力而行。从低向高喝,仔细品味,不要盲目追高,逐步进阶,乐趣更多。

4、不要贪杯

喝茶别贪杯,小心茶醉。无论哪一种茶,大量品饮都有降血糖、降血脂等效果,喝多了容易茶醉,尤其是空腹者和体弱者更易茶醉。易醉茶的朋友,在饮茶前可以提前准备些小点心、水果,防止低血糖。

5、不要贪图小便宜

俗话说的好:“便宜没好货”。正常情况下茶老板们不可能赔本卖茶。销售价低于成本价格的茶品,在购买时一定要多画几个问号。诸如9块9的老班章、冰岛等不靠谱的茶,千万不要图小便宜吃大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本期说茶文章的最后,老杨将这句话送给天下所有的茶小白。我们爱茶无外乎健康、好喝、快乐三点,这三点也是我们爱茶的初心。不忘初心,我们在漫漫习茶之路上就不会迷茫,就能够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不断获得茶给我们带来的身心健康和精神愉悦。

(声明:本文为作者苏州老杨个人感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原创文章,禁止非授权转载。) 老杨才疏学浅,自知见识浅薄,惟愿与各位茶友共寻茶的真味。如有错漏,欢迎各位茶友雅正,老杨不胜感激。 作者微信crlysc,欢迎大家在微信上交流。


苏州老杨说茶


十七八岁的年纪学茶已有四年时间,对茶的这份热爱和对茶的这份执着,值得我们学习,茶系的发展离不开青少年对茶最初心的爱,为你点赞。我也是上初中的时候开始逐步接触茶,那个时候学茶很困难。我生活在高寒的呼伦贝尔,这里冬长夏短,没有茶树,只能在电视里偶尔能看到几秒的茶园而已。网络也不发达,网吧刚刚兴起,托亲戚在南方买了一本陆羽的《茶经》和一本《茶与健康》。看到《茶经》里写到根如胡桃、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的描述时,真是一头雾水,这些植物一个都不认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宽,我发现茶真的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也是一门很广的综合学科,涵盖类别太多,这也是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对于这样的综合学科,我是这样学的,与你一起分享:

首先,多读茶书,这是基础。通过读书我们才能初步知道茶的种植、育种、采摘、加工、审评及内含物质的化学变化。通过读书我们才能了解先秦、秦、汉、唐、宋、元、明、清、民国、现代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及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触类旁通,了解与茶有关的各类学科,如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插花、香道、宗教等等。

其次,尽可能的实地走访各大茶区并与茶农、制茶师、茶商一起交流学习。

再次,多喝茶。各个品类及各个等级的茶尽量的都要去尝试,每一款茶都有它的独特性。比如我们喝的龙井茶,用龙井43#的品种,用同一个制茶师制茶,那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地域,制作出来的龙井茶都还是有差别的,所以一定多喝茶。

最后,向茶界内的专家、教授、老师们多学习(必须是权威的),因为他们是茶界的领军者、带头人。

学茶是一件长期的事情,也是一辈子的事情,愿我们在习茶路上走的更坚定、更自信!感谢您的阅读,我是茶人万里,一个正在成长的初级茶小白。




茶人万里


你是希望提高自己对茶的品鉴水平,非常遗憾的告诉你:四年来积累掌握的茶知识,原本半年或者最多一年就能掌握。你现在的困惑,根本不是接触到好茶就能持续你梦想的问题,而是学茶的方向。

中国茶让人觉得复杂,最关键的原因是过多的强调茶文化,而忽略了首先我们应该多喝茶、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茶叶本身上,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茶背后的历史以彰显茶的高贵、喝茶人的品位和所谓的文化。

茶学是一个相对不好把握又感觉有些虚无的文化。你说的冲泡、选器、识别各类茶,这只是初级茶艺师的范畴,可以简单归类为生活美学。茶学的最高境界是禅茶文化,除了本身具备茶方面的天赋和学识外,还需要足够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感悟,真正达到这个成就全靠天意。而目前我们茶学中鼓吹的禅茶文化,说难听点就是一杯茶鸡汤或者软广告。

学茶初期忌讳什么茶都试图学会,从你喜欢的茶开始,不要太在意茶艺表演中强调的一些繁文缛节,这种东西对提高品鉴的水平没什么帮助,倒是可以把茶叶价格卖高。当自己喝着有些感觉的时候,再看看相应的茶方面的知识,了解工艺流程和标准,这些在网上都能查到,切忌不要去看什么茶散文之类空洞缥缈的文字,除非你喜欢的是文学而不是茶。

然后找个机会去茶山,看看不同的人制茶,多跟他们交流接触,比如你就会懂:书本上的180-200度高火,在现实中有人会用到350度,不同的做法喝一次,你就懂了区别在哪。不按书本上的工艺来做,增加或者减少的工艺对茶的口感有什么影响,只要口腔正常,对茶品鉴的提高非常大也非常快。

真正懂茶这件事,除了知道正宗茶,你还需要了解市场上改良工艺的、完全不正经制法的,包括市场上专业人口中说的假茶,这些都清楚,你才能算真正懂茶。

难吗?不难!难的是一个人永远无法懂所有的茶。所以,懂自己喜欢的,同时去了解工艺有相通的茶类,你的品鉴水平提高才会快。


老叶子嘿瘦茶铺


您好

你说你是高二的学生,已经了解茶四年了,比我强多了,我是先婚后才开始从事茶行业的,也有12年的时间,现在接触身边的朋友都是喜欢茶的同行们,资深茶友。才学疏浅的我认为你已经很不错了,感觉是一个挺有上进心的一个学生啊,如果能坚持下去,在茶行业肯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慢慢来茶行业不能急,作为一个比你早几年从事茶行业的人来说,咱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更多的人了解茶知识。

【推荐茶经】我认为前期的话可以通过书籍来学习茶叶有关的知识。,我刚开始学习茶的时候是选了一本陆羽的《茶经》下图1,它里边的介绍了比较全从茶叶的种植,茶叶的品种,茶叶的鉴别以及茶叶的相关经历等的讲的都比较全。我当时从事茶的时候是立马就能用的,需要卖茶的,所以说我是从茶经里边茶的分类来看的,记忆最深的是春节后学习的,我先看了六大茶类中的绿茶类,绿茶六大茶类最常见的,也是款最多的一款茶,现咱们熟悉的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太平猴魁,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等都是春茶采摘的时候最常见的茶,然后等春茶下来之后,我就明前的,雨前的去品尝 鉴别等等,因为新茶下来寒性大加上品尝的款多,结果总是喝到茶醉,慢慢的了解了一些。但是你还在上学期间可以慢慢的来,可以先了解六大茶类的品种,怎样鉴别,口感香气等等一点一点的去学习和巩固。

【多逛茶博会】我不知道你在哪个城市,一般情况下春季和秋季冬季全国各地的茶博会都很多,你可以随时关注一下当地的茶博会的信息,参展的茶博会上一般各个品牌,绿茶红茶,白茶黄茶各品种,他们公司公司也来呀,才是婚姻讲解,简单的讲解茶叶的冲泡水温嗯注意事项等等。等等各个方面比较全,并且茶博会他一般是到当地去参展的,每个茶的产地不一样,所以说如果你要去当地产茶区的话,它比较费时间费精力啊,茶博会刚好有这个便利条件,并且还都是免费的,对一个学生或者初学茶的朋友们来说,我认为茶博会我建议去的地方!茶博会唯一的缺点就是你体验不到当地的茶树种植,生长的一个情况,但也没关系,以后的时间你可以慢慢慢慢的一点一滴的去了解。

【参加茶艺培训等等】以后有时间可以参加茶艺培训,品茶员等一系列的专业知识的一些考试。和茶行业的资深茶友 精英 等多交流。这样的话对自己专业知识的提高有很好的一个专业性和指导性。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期待您加入茶行业的,希望你在茶行业做出不小的成绩。











静心品茗


我非常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我先说我的经历,最早接触茶叶加工是在93年,专业做茶叶市场调查鉴定是从09年开始,中国从陆羽《茶经》开始到民国的茶书典籍有七十余部,现存三十多部,啃了二十部。每年手触摸的茶叶有几吨,每年品鉴泡茶大概有二三十斤。

结合茶叶茶艺的改进史,就是一部历代茶叶匠人对茶叶口味香味等感观的评判史,几乎所有的茶书典籍都会提出对茶叶优劣的评判,从而来改进茶叶加工技术的改进,而中国茶艺改进的最大时期就是从明朝中叶以后,以江苏安徽为主的江南茶叶匠人大师对记忆的改进,从而也奠定了现代茶叶绿红青黄等茶叶的分类,1915年的巴拿马博览会上惊艳世界的十大名茶就是中国古代茶艺的巅峰。

现代茶学特别是茶叶化学是现代技术下茶叶品质的再次飞跃,特别在选种上新技术的应用是把古代的茶叶技术在经历加工技术革新以后从茶种基因上的突破。

最后说一点,茶叶最终是喝的,喝上鲜香甘润的茶是世界茶界的大部分共识(普洱除外,这是智商问题)。我也研究过中国茶叶出口历史,从十七十八世纪的茶叶世纪,中国茶风靡世界,到2018年中国茶叶总出口36万吨,包括牛哄哄的普洱在内的黑茶不到三千吨,只不过是用事实来说明了普洱茶质量的差劣。所以不管你喝了多少年的茶,衡量茶叶智商的水平是看你对普洱的排斥程度。个人观点,谢谢!


龙井茶痴


首先你是高二的学生,这么小的年纪就喜欢茶了,很棒。但是就你目前还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除非你家境比较好就另说了,接下来给你几点建议。

1,找一个比较靠谱的大哥带带你,他们的茶也可以多拿来品尝,还有长辈的茶也可以拿来多喝。没有的话,你自己也可以尝试买少量的好茶,比如就买个20克左右,这个算下来即使是好茶花的钱也不会太多。

2,找一款你喜欢的茶,学习深一点,茶虽然有六大茶类,但还是有很多共性的,学会了一个品种或者品类,你再入手其他的品类就容易多了。

3,想学好茶,没有去过茶的产区,你是永远学不懂的,所以等上大学后,可以多去这些茶的产区走一走,很多茶的产区也是旅游景区,风景也很漂亮。比如武夷山,西湖等等。

4,茶在国家的标准比较模糊,在茶界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所以你要结合你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建立你自己对茶的理解,比如什么是好茶,茶道是什么,好茶怎么泡。

就说这些吧,还有很多可以具体讲的,有机会再交流。码字很辛苦啊。


义山公子


好茶需要机遇,急不得。既然入门了就该沉下来,茶叶里也有江湖。



一路有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求学期间还是以学业为重,不过可以利用暑假、寒假到中国各大茶产地走走,茶叶产地才是现代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根源所在。 虽然历代茶叶先贤早一步游览了全国各大茶产地,将诸多见闻记录于笔下,供以后辈学者参考,让后辈茶叶学者能立于前人肩头更进一步,但这终非自身所见所闻。

古人云:“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业界茶学者悠悠之众,其不论始于行,亦或知而再行,终将“知行合一”,把自身所学融会贯通,从而在心中建立茶学体系。

观你一番自我介绍,你应该属于“知而再行”,此将成为你涉足茶学界之奠基,理应好好保持。若周六、周日有空暇时间,也可多去市里各大茶城“蹭茶”,这有助于你提升冲泡技艺,也能喝到更多不同类别之茶品,可以为你后期提高品鉴功底做一定铺垫。

此外,品鉴茶叶好坏,需要有一定嗅觉、味觉天赋。这便要求你在此后生活中勿接触烟酒,少吃辛辣食品,随时保持味觉之敏锐。品茶时,多虚心向周身茶艺师请教,多询问一些品鉴之专业术语、茶汤之优劣评判。长此以往,你在品茶一道上必有所建树。

学茶一途,达者皆可成师,在于广向四方求教,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最终为自身所用。建议别太急于求成,每一个茶类都是一门学问,应学会逐个攻破。

最后,茶路漫漫,祝你前路坦途,一起共勉!


开明古韵普洱茶


个人觉得茶学是一门高深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问和文化。对于一些喝了多年的茶,可能只是知道自己喜欢,口感上的感受,但是深层次的制作理论和种植位置的因素,需要从书上,或者从当地靠谱的茶农口中了解。而另一部分茶,在书本上有所记录,但是因为自己没有喝过,也很难有切身体验,不知道书中写的感觉是怎样的。

有朋友是茶学博士,在大学教书,对于他而言理论知识是非常丰富的,但对于一些实际问题,也需要不断的请教老茶农。而且,因为现代制作技艺的更新和改变,古法有些被遗忘了,只有做茶的老人才能知道。

另外,可以与其他人多交流,听取多家之言。


筱悠xiaoyou


看那些书有什么用,大多瞎扯的,你想要了解茶,首先就要了解自然,天然才是最好的茶品,去大山深处没有被污染的农村(不曾使用化肥农药的地方),尝尝那里茶叶的味道,方能让你的味觉回归本位,不然以你现在被垃圾产品破坏的味蕾,学一辈子也是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