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囚困


白屋

1

正月十六,透过玻璃,看到窗外阳光媚好,这对我来说真是种勾引。

人间风物尽收眼底,我却无法一步跨越。

玻璃是这世界最美妙的发明,看上去毫无阻隔,却将温度与阳光一并拦在了外面。当然,它也将危险与野趣拦在了外面。

这种由人制造的物品,将我锁进了春天的城堡。

2

我也该出去走走了,晒一晒我这发霉的皮肤和情绪。

但我却怀着无名的怵惕。

我不知道从我身边走过的人,哪一个是病毒携带者。而那些走过我身边的人,对我也会一脸诫备。

加缪的《鼠疫》里叙说了一个患鼠疫的地方,“人们怕与别人进行任何接触,但对人类的热情的渴望,却又驱使男男女女相互接近,肩摩肘接

”。这种自进化以来就一直群居的种群,又怎么能离开他者。

可是,萨特说:他人即地狱。

你的家人朋友情人伙伴,都可能是病毒的携带者,都有可能将你杀死。

即使是现在窗外叽叽喳喳的喜鹊们,也有可能是病害传播者。

喜鹊这人间的天使,现在也令人恐惧。

3

萨特曾经写过一个剧本,名字叫《禁闭》。讲了三个有罪的鬼魂,被禁闭到一间的屋子里。屋内没有镜子,没有任何可以看清自己的物品,每个人想要看清自己,就只能依靠另外两位的描述。可是,这三个人彼此各怀心事又各有罪恶,分别代表的是懦弱、同性恋和色情狂。他们都要从别人身上看到真实的自己,又都想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出想要表现的样子。可这样的企图无法实现,他们只能相互扯皮、对抗、争闹,无休无止。他们谁也无法离开,谁也无法死去,谁也无法获得更多,就这样彼此不休地折磨着对方。

我现在于禁闭一词,算是有了深刻的体悟了。

4

今天本该是燎百病的日子。

中国民间有燎疳的习俗,一般在正月二十三,有的则在正月十六。

想起了小的时候,当院里点上一堆篝火,所有的孩子在火堆上跳来跳去,据说可燎去一年的晦气,烧尽天下的瘟疫,不得百病。

《诗经.庭燎》曰: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毛诗解释说,这是在夸奖周宣王勤政,大臣们早朝的情况。但我以为这样的解释过于牵强。半夜三更来上朝,这不是有病就是神经了。庭燎,正是一种古代的巫术民俗,是烧火烤百病的民间传统。这一天,孩子们来跳火堆,大人们也来参加。

想来在过去一个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瘟疫也是很流行的。从民间流传的正月燎疳、二月咬蝎尾、端午挂艾草的习俗看,略可知晓一二。

但那时的瘟神,一定不如今天的凶恶。科学进步了,病毒也厉害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今夜,我是不是应该再打一堆火,把这瘟神给烧走呢?

5

我这春天的囚徒,注定要将自己禁闭起来,不越雷池半步。

但此时,身体被关进城堡里,思想却在大地上四处游荡。

由此想到了那个盗火给人间的普罗米修斯,虽然身体被锁链紧绑,还有老鹰天天来啄食他的肝脏,但他的灵魂却一定是自由的。

而那西西弗斯,不停地从山下推一块石头上山,等石头被推到山顶,却又一次滚了下来。第二天,他又在重复着昨天的工作。西西弗斯的身体是自由的,他的灵魂又是怎样的呢?

人间的囚笼定当有两种,一种束缚身体,一种拘囚思想。有时你固然摆脱了身体的困缚,却仍然被囚在思想的桎梏中。由此便想起了卢梭的名言:“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6

今夜,我该点起一堆篝火,身体从它上面跳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