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芬战争中,为什么索米冲锋枪让苏军伤亡了百万人?

琅琊利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索米冲锋枪相当精良,给苏军重创。

可以这么说,索米冲锋枪是二战中最早登场又最优秀的冲锋枪。

索米冲锋枪的自动方式为传统的自由枪机、开膛待击,但它有很多先进又实用的设计。

比如,索米冲锋枪采用71发弹鼓,使得火力非常猛烈。

枪管比其他冲锋枪长,冲锋枪射程远,精度高。

芬兰人具有特殊的工匠精神,该枪做工非常精良,按照狙击枪的标准,堪称艺术品。


它采用最优质的瑞典铬镍钢。

以上使得索米冲锋枪具有优秀的精度,旺盛的火力,很好的持续火力,是一款非常实用的冲锋枪。

更重要的是,苏芬战争中,苏军只有很垃圾的PPD冲锋枪,根本没有芬兰索米冲锋枪对等的装备,自然被打残了。

当时芬兰军队的战术灵活,又熟悉地形。他们往往集中优势兵力,突然包围一部苏军以优势火力压制,将他们迅速歼灭。


而这些战斗,往往是在芬兰无处不在的森林中或者森林边缘。这种地形,双方距离很近,恰恰是索米冲锋枪发挥威力的场景。

实战中,2支索米冲锋枪就可以轻松压制苏军1个步兵班。

不过,索米冲锋枪装备数量有限,它制造难度大,花费高,一共建造了不到5000支。

苏芬战争中,芬兰军队2万多战死。而苏军战死高达14万人,是芬兰人的7倍。


萨沙


百万苏联入侵芬兰,芬兰不得不自卫还击。苏联进攻芬兰,是极其严寒的冬天。冬天白天短,夜间长。战争在漫长的边境线展开。苏军想凭借机械化优势,以秋风扫落叶,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攻占芬兰,从而可以侵占芬兰大片领土,土地。可是,芬兰早就有预感,苏联早迟会侵占芬兰领土。芬兰人民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芬兰早在十年就修好坚不可摧,牢不可破旧防御工事。芬兰打有准备的仗,才会如此从容,不慌不乱,沉着应战。芬兰用小股游击战,对苏联正规军,由于应对得当,措施有力,借用熟悉环境的优势,用小股芬军重创苏军。由于在极其严寒的山地森林作战,苏军机械化部队受阻,由于白短夜长,又是山地森林,苏联空军无法支援作战。芬兰冲锋枪过于美观精密,十分精巧好用。芬军往往和苏军在山地森林中,发生遭遇战。索米冲锋枪,近距离十分精准射杀了大量苏军,打得苏军死伤一片。可见,索米冲锋枪也能重创苏军。苏军出动120万大量军队,想一举攻占芬兰,不想天公不作美,严寒,气候打败了苏军。苏军在芬兰战场上死杀40万人,并不是死伤百万人呀!芬兰由于国小,人口少,伤亡10万人,就有点吃不消,感觉吃力,无法承受这大规模战争所带来的昂贵的代价。最后,苏芬战后谈判,苏军大败,还如愿以偿,得到想要的芬兰的一大片领土。苏军在芬兰战场上大失败,教训深刻,积极采取行之有效地应对措施,让苏军尽快适应在极其严寒的山地作战。这为以后反击德军入侵苏联提供了宝贵的作战经验,这也让苏军保卫莫斯科走向伟大胜利。没有苏芬战争的大失败,就没有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苏军因祸得福,天佑苏军打败德军。不过,苏军在芬兰战场上,天佑芬军打败苏军。


中国美6220


众所周知,在1939年的苏芬战争中,苏联对付芬兰这个总人口不足400万的小国,居然投入了百万兵力,最后苏军伤亡超过40万,才勉强占领了芬兰百分之十的领土,而芬军不过损失6.8万人,战争以苏军惨胜而告终。苏军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伤亡,有一部分因归结于其僵化的作战方法,此外,芬兰人的战斗意志也很强,苏联步兵在对抗芬兰步兵时,芬军的索米冲锋枪给苏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索米1931A冲锋枪使用的是9毫米鲁格手枪弹,有效射程200-300米之间,它配备了20发、50发和70发的供弹具,理论射速可达每分钟900发,不过此枪在开战时芬军也只装备了4000余具,平均每个步兵班也只有不到两支冲锋枪,即使这样,芬军的班排火力还是明显高于苏军。当时冲锋枪正处于发展初期,各国对冲锋枪的军事价值还不是特别了解,有些国家还对其持鄙视的态度,苏联在1935年虽然研制出了PPD-34冲锋枪,但它并没有装列部队,苏联步兵用的还是拉栓式步枪。

在苏芬边境上,这气候寒冷,森林茂盛,湖泊众多,交通闭塞,而参加这次战争的苏军大部分是南方部队,他们习惯于在中欧平原打那种大兵团作战,面对这样的环境,显得有些力所不及。适应当地环境的芬军非常喜欢滑雪,他们避免与苏军正面作战,经常派出小股部队袭击苏军的后勤等部队,让苏军吃了不少苦头。一股芬军只要有两支索米冲锋枪,就能将苏军几十人的部队打得七零八落,这也难怪苏军的伤亡会高一些。

苏芬战争后,苏联高层看到了步兵的伤亡数字和冲锋枪对步兵的重要性,于是也开始正视冲锋枪了。


兵说


首先需要纠正出题者一个问题,整个苏芬战争苏军共损失333084人,其中纯减员84994人,没有百万之多。当然芬兰军队付出的代价是66406人-纯减员22849人

还有苏军在战争中造成主要伤亡并不是冲锋枪所造成的,二战期间主要作战伤亡都是炮兵造成,何况这款冲锋枪只是生产了几千支而已,没有这么大的威力。

做为一款冲锋枪,应该说设计的非常成功。不过由于复杂的结构和工艺以及苛刻的选材(选用瑞典的优质铬镍钢制造)带来的高昂成本。在最初的1932年产量仅仅1000支,而到了苏芬战争爆发时也不过区区4144支。这点数量的冲锋枪会造成苏军那么大的伤亡吗?

对于苏军来说,这场战争和芬兰索米冲锋枪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冲锋枪的实际价值。通过这场战争,索米冲锋枪名声大振,接到不少订单,不过即便如此在二战中产量也就8万余支。反观苏联二战驰名的波波沙冲锋枪,产量高达600余万支!


荣华之武器堂


索米(suomi)冲锋枪,属于芬兰二战前设计的冲锋枪,在苏芬战争(1939-1940年)中大放异彩。

“索米”在芬兰语里的意思就是指“芬兰”,这款冲锋枪出自芬兰枪械大师“埃莫·拉赫蒂”之手。

其基本的参数是:口径9毫米,枪长870毫米,枪管长314毫米,重量为4.6千克,射速是每分钟750-900发,弹容量是50/71发。

1931年,索米冲锋枪正式投入量产,大部分为芬兰军队所购买。苏芬战争爆发,芬兰国防军已经装备有4000支,差不多44名士兵里有1支。

另外,索米冲锋枪还有其他2款:一款叫“碉堡型”,特点是护木较薄、没有枪托、握把为手枪式;另一款叫“坦克型”,被装置是轻型坦克上作为第二种武器。

标准型是主流产品,碉堡型只生产约500支,而坦克型只生产数十支。因此,我们谈论索米冲锋枪,一般就是指标准型。这款冲锋枪的优点在于做工精良,射程、精准度都颇高,但是弊端也很明显,生产成本很高。

横空出世之后,索米冲锋枪被投入到地区战场使用,然而表现并不出色,比如南美玻利维亚、巴拉圭的战争,西欧的西班牙内战。

熬过几年后,索米冲锋枪就出名了,因为把百万苏联军队给打哭了。1939年11月30日,苏军悍然进攻芬兰,原因是芬兰人不听话,不肯做领土交换。

战争一爆发,苏联人就有些懵了,弱小的芬兰居然枪支比自己还强。当时,苏联刚结束半自动步枪的选型工作,由于偏见并没有把冲锋枪作为主战武器。大家懂得,冲锋枪跟步枪近距离对射,后者丝毫不具有优势。

苏芬战争进行的时间很短,1940年3月13日就正式结束,双反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表面看苏联人付出巨大的人力、武力、财力损失,但毕竟是国家体量大,结果芬兰被迫割地求和而服输。

这场战争结束后,苏联中央马上认识到冲锋枪的重要性,斯大林发布指令恢复捷格加廖夫冲锋枪的生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1年后苏德战争的爆发,苏军已经有大批冲锋枪可以用于对德作战。

回到苏芬战争,我们看最后的战损比,芬兰军队战死2万多人,而苏联军队的战死数量则是高出近20倍。那么,为什么苏联军队的损失会这么大呢?

苏联军队的失利,并非完全是由索米冲锋枪造成的,还跟很多因素有关。当然,索米冲锋枪的火力优势,在双方的对杀中大量收割苏联官兵的性命。

那一年天气异常寒冷,苏联军队出征人生地不熟的芬兰,后勤供应经常被打断,很多苏联官兵被活活冻死。芬兰多山多林,也造成苏联的集团军式作战不能奏效,在战略、战术上都显得被动。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苏联军队遭到政治运动的清洗,部队里的骨干基本被清除,军队的战斗力降级。因此,索米冲锋枪、寒冬天气、政治大清洗,这三大原因造成苏芬战争的大失利。


子屠龙


苏芬战争、日苏诺门坎战役、苏德战争苏军的伤亡、损失、物资消耗都是远远高于敌军,基本上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战役。特别是在苏德战争中朱可夫主持的战役经常是以多胜少,而且基本上都是伤亡惨重。按李云龙的说法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130多万打德军80多万,武器、物资上都远超过德军,如果打不赢那你就回家抱孩子去吧。而结果好像是德军伤亡10多万,苏军伤亡30多万。


至于苏芬战争就更加了,苏德战争、日苏战争再怎么损失惨重怎么说也赢了,而且是被别人打了之后才反击的,而苏芬战争却是苏联为了吞并芬兰发动的侵略战争,在消耗了巨大的物资损失了大量的人员和装备后,打了4个多月苏军愣是没有攻破芬兰第一道防线——曼纳海姆防线,最后在各种原因苏联不得不与芬兰签订停战条约。

至于芬兰使用的索米冲锋枪肯定给苏军带来不可计量的伤亡,不过据现在公开的数据来看苏军并没有伤亡百万,毕竟苏军的参战兵力也只有120万,不过相对认同的是苏军损失约20万人,伤病员更是超过了50万人,总记伤亡约70万人。而作战失利的原因绝大部分原因得苏联自己背,因为苏联大清洗运动基本上将能作战的将领给干掉或者赶到西伯利亚挖土豆了,而新上任的军官虽然对党对领袖绝对的忠诚,但是作战经验等于零,所以就是这些愣头青带着自己的部队前仆后继的冲向芬兰的枪口。


一位苏军将领说:“我们得到的5.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足够埋葬我们牺牲的战友”

而芬兰也是作战勇猛,在曼纳海姆防线抗住压力,空军更是英勇奋战,在前期更是掌握了制空权。陆军机动部队化整为零,一般都是班级单位进攻,也算一种游击战,但是就是这样人家的游击战可不是小打小闹,人家可是主动出击,而且经常成建制的消灭苏军,而且芬兰人每个人基本都会打猎,所以枪法及其精准,毕竟你人是跑不过动物的。其中就包括直到现在仍然保留世界第一狙杀记录的西蒙·海耶,



划着雪橇进行快速机动的芬兰士兵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苏芬战争,按照理论上来说,苏军是以压倒性优势而存在的,甚至有人当时认为,苏联打败芬兰的时间可以用小时来计算,可想而知,当时双方的差距是如何之大。

但是谁知道芬兰居然让苏联付出了士兵伤亡百万的代价,还打了百余天,全世界都跌破了眼镜,谁都不会相信,一个小小的芬兰,居然让苏军打了那么久,而且苏军伤亡惨重,苏联就是惨赢嘛,为什么苏联会败成那样呢?



第一,天气原因。

因为当时正好是芬兰冬天,天气异常寒冷,苏联许多军事装备无法有效开展,还时常出故障,就连士兵都有许多是冻死的而不是战死的。



第二,武器装备差。

苏联那个时候给士兵的武器还是老式步枪,而人家芬兰已经用上了冲锋枪,这种武器装备的差异,给苏联士兵带来了很多伤亡。

第三,僵化的作战方法。

芬兰有个外号叫“北欧伐木场”,也就是那里的树木很多,而且很多地势崎岖的山区,苏军当时派出的百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前去打仗,喜欢以集团军的优势碾压别人,结果人家芬兰这边只是分成了小分队对付,冲锋将苏联搞得的苦不堪言。



芬兰的军队,只用了真真的是有效的武器。而索米冲锋枪则是其中重要一部分。苏军一片片冲过来,冲锋枪一扫射,什么烦恼都解决。


风云一点通


电影《无名战士》剧照,影片的背景就是“苏–芬战争”,索米M1931冲锋枪在这部电影当中多次出现,但是有很大的艺术加工成分在里面,当时芬兰军队除特种分队外,普通连队平均44个人才能分配到一支“索米”,似乎当成了轻机枪用。

题主出题也要严谨!“苏–芬战争”,苏军出兵120万,确实是伤亡惨重!战后统计是苏军伤亡了40多万人而不是伤亡了百万,芬兰军队也伤亡了10多万人,但按照人口比例来看芬兰反而是损失大一些。


“苏–芬战争”基本算是机械化战争(对于苏军而言),是各种武器装备联合作战,芬兰军队消灭大量苏军有生力量不仅仅是索米冲锋枪,它只是一种轻武器,数量也不多咋能在这么大型的战争当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呢?

苏军的伤亡了大量兵力的主要原因:一是轻敌,这个好理解“庞大的北极熊”从体量上完全可以碾压“北欧小狐狸”,所以就轻敌冒进。二是,战争时间是在1939年11月30~1940年3月12日,正好是北欧的冬季,温度极低经常是零下30~40°,加上一米厚的雪严重的阻碍苏军机械化推进!而且芬兰和苏联边境属山地森林地去,不但机械化部队很难展开,在昼短夜长的月份苏军的航空兵也难以对地面进行支援...反观芬兰军队利用了滑雪板和会滑雪人多的优势,经常组成小分队神出鬼没偷袭苏军,造成了苏军大量的伤亡。三是“曼纳海姆防线”,芬兰早在战争爆发前的10年就预感到苏联有可能入侵,在芬兰–苏联边境构筑了漫长的防御工事,纵深有60~90公里,分成三道防线,布置了大量的反坦克地雷、水泥桩,水泥△和反坦克壕沟...还构筑了大量的永备性暗堡...所以,苏军在芬兰完备的防御体系和恶劣气候下才有伤亡巨大!而绝不是“索米冲锋枪”所为。


索米冲锋枪是一支好枪属于近战武器,发射9×19毫米鲁格子弹,由于枪管加工比较精密,子弹发射到200米之外,弹着点散布仍然比较小。

它也确实给苏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主要原因是在芬兰地形复杂山高林密,两军交战的距离是很近的,通常都在100米之内,这个距离可以很好的展示“索米冲锋枪”的射击精度和900发/分钟的高射速,完全压制了苏军普通步兵的“莫辛纳甘步枪”、SVT半自动步枪和少量的PPD冲锋枪(波波德)甚至“大盘机枪”都能压制。
虽然“索米冲锋枪”性能优良,但是它过于精良的加工工艺,费时费力也限制了它的产量,它总共制造了8万只,与PPSH/PPS、MP38/40、汤姆森冲锋枪、司登,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的制造数量相比是在是太少了!这也就限制了它作战能力的发挥。

“索米冲锋枪”的事情也表明,过于精密制造的武器装备并不适合大国军队装备,就是现在也是一样,M–16(AR)系列和AK系列都有各种缺点,但是它们对于美国和苏联来说是可以大规模生产的武器,枪械本来就是消耗品,战争期间不是和平时期有时间对枪械进行保养,发射个5~6000千发子弹(理论上是万发左右,但是很少做得到)很不错了,就得换枪,如果因为产量上不去就会影响到部队换装备,所以大国的枪械都是结构相对简单,加工用时短、工艺不那么精良...的枪械!

反观一些小国的枪械则是“精雕细刻”,因为军队人数也就几万人,枪的产能也能跟得上,就会在制造工艺上有较大的提高。

总之,“索米冲锋枪”性能确实好,也为保卫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它必定是小国武装力量的装备,不适宜给大国军队使用,也更不适合在大规模战争中使用。


皇家橡树1972


整个苏芬战争,苏军总共伤亡30多万人。 所以索米让苏军伤亡百万人纯粹是一些自媒体的标题党。

而且索米冲锋枪产量并不高,从1931年到53年总产量才8万支,其中绝大多数绝大多数都是卖给瑞典、瑞士、保加利亚之类的。等苏芬战争开打的时候,芬兰国防军自己才只有4000支。

再加上毛子当年是直接硬刚芬兰的曼纳海姆防线,那年的冬天又是极寒,光是冻伤减员的毛子都六万多。芬兰人能打出不错的战损比纯粹是靠着毛子无脑一波+自己冬季准备充足而毛子没有+滑雪游击天赋。

索米虽然也让苏联人吃够了苦头,但这种太重,太精密,做工太细导致产量不高的玩意并不是冲锋枪的正确用法。不过芬兰人本意也是拿这玩意当轻机枪用在强调机动的战术班组里...


疯狗的轻武


芬兰人,将那场战争称为“冬季战争”,以1939年11月30日苏军主动进攻芬兰开始,到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而结束,先后打了4个半月,从历史解密的资料来看,仅从双方军队的战损情况,那么肯定是苏联军队输了,但苏联却令芬兰割让与租借了部份领土,战争的最终结局可以说苏联赢了。

换个角度来考量,这场战争又可以说苏联输了,因为并未达成当初要全部占领芬兰全境的战略目的。芬兰,一个北欧小国,竟然挡住了强大的苏联军队的进攻,最终,除了割让与租借部分有争议的领土以外,可以说保住了国家主权,最重要的是赢得了国际声望,而苏联军队却被小国军队吊打,且损失惨重,是希特勒藐视苏军战斗力,决定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的原因之所在。


当然,芬兰军队并未凭借索米冲锋枪,让苏军伤亡百万人,倘若芬兰军队凭借索米冲锋枪,真能让苏联军队伤亡百万人,那么芬兰军队可以征服全世界了。

战后可查阅的资料显示,此役苏联军队阵亡4.8万余人,芬兰军队阵亡2.2万余人,芬兰军队凭借在曼纳海姆防线的坚固工事,利用严寒和沼泽森林的有利地形,展开了顽强抵抗,导致苏联军队进攻受阻,主阵地久攻不可,付出了沉重的伤亡代价。

最后,苏军集结了46个师的庞大兵力,以榴弹炮、加农炮的密集炮火轰击,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在卡累利阿地峡发动总攻,且空军对芬兰交通线和城镇狂轰滥炸,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芬兰军队被迫退守维堡一线,只得和苏联签订了和平协定。

索米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开膛待击,发射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有效射程200米,理论射速高达每分钟900发,配有多种供弹具,其中弹鼓容弹量71发,此枪给予了苏军以极大的杀伤。

但当时芬兰军队装备数量也非常有限,苏芬战争爆发时仅量产4100余支,倘若芬联军队装备充裕,那么苏联军队的损失还要惨重,一个芬兰步兵班顶多装备1-2支索米冲锋枪,其他步兵也都是5发弹仓供弹的栓动步枪。索米冲锋枪动作可靠,特别是火力非常凶猛,彻底碾压苏军当时装备数量不足且性能落后的PPD冲锋枪,战后苏联在缴获索米冲锋枪的基础上,研发成功了二战时期著名的波波沙-41冲锋枪,非常巧了也采用了71发弹鼓供弹,与索米冲锋枪一样,火力动物般凶猛,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一战成名,一直打到德国首都柏林,波波沙-41冲锋枪风头盖过了芬兰索米冲锋枪,终成二战一代名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