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的一首離別詩不落古人窠臼,別出心裁,不愧大家手筆

  《潁亭留別》

元朝 元好問

故人重分攜,臨流駐歸駕。

乾坤展清眺,萬景若相借。

北風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鬱崢嶸,了不受陵跨。

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

懷歸人自急,物態本閒暇。

壺觴負吟嘯,塵土足悲吒。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畫。

  白馬獨家譯詩: 和老友再一次告別,面對著不息的河流,我們停下車馬。天地間一望無垠,清新悅目,萬類景物相互依憑,銜接成一體。呼嘯的北風吹著,下了幾日的大雪。這正是大自然主宰的天地間的變化啊。峻拔的山嶽聳峙著,都因覆蓋著積雪而披上了一層銀色。潁河的水面寒波盪漾,上空的白色鷗鳥悠閒地輕輕落下。想著回去的路心裡不免有一種急匆匆的感覺,但這身邊的萬物依然是閒適自若,靜好如初。老友們舉杯餞別,再沒有了昔日飲酒作詩悠然自得的逸緻。前路風塵僕僕,讓我們不由得感慨悲嘆,何時再見!漸漸地走得越來越遠,回頭望穎水的那長亭裡,朋友們仍然佇立在那裡,而雪原上的樹林則象一幅畫卷把長亭夾在其間。

元好問的一首離別詩不落古人窠臼,別出心裁,不愧大家手筆

說起古今中外送別的詩,大多悽美悲愴,纏綿悱惻,這是由人們分別時的心情決定的。“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友人一別,天各一方,千愁萬緒,太多迷茫!而讀了生活在金末元初的文學大家元好問的這一首《潁亭留別》,卻讓人感受到了不一樣的風格。

元好問的一首離別詩不落古人窠臼,別出心裁,不愧大家手筆

  在一場大雪後的一個日子裡,詩人在登封縣和朋友們再次告別。朋友們為他送行經過潁河邊,面對著無聲地向東流淌的河水,他們停下來敘話。剛好這裡有潁亭,於是眾人便停下腳步玩起了分韻作詩。詩人分得一個“畫”字,便以“畫”為韻,寫下了這首詩。但詩人在本詩中用的是平水韻去聲部的二十二“駕”,“畫”屬於去聲部的十“卦”。這兩個韻部相接近,讀起來倒也琅琅上口,韻律優美。

元好問的一首離別詩不落古人窠臼,別出心裁,不愧大家手筆

  詩題《潁亭留別》說的是詩人在潁河邊的離亭上與友友們告別的情景。這首詩在一開頭就先扣題,“故人重分攜,臨流駐歸駕。”分攜,就是分別、告別,它照應題目中的“留別”二字。讀到這兩句詩,明白了它的意思,我們是不是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呢?我們生活中也經常會和朋友們作一次次的告別。此刻詩人和友友們臨水而立,卻把心中的惜別之情撇開,通過後面的八句摹景的詩句表現出一種超然,淡定,開朗。

元好問的一首離別詩不落古人窠臼,別出心裁,不愧大家手筆

  乾坤展清眺,萬景若相借。這一行詩總領起下面三行的雪景描寫。朗朗然天地遼遠,戶外的萬物清新素裝,而映入眼簾的一切景物莫不是相輔相成,渾然一體的。比如說詩人接下來寫道:北風三日雪,太素秉元化。這兩行詩裡每一行的最後一句都是蘊含了一種道理。萬景若相借,說出了天地間萬事萬物相互依存的一種平衡關係。太素秉元化,昭示了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群神奇力量,這是詩人對自然和物質之間的客觀規律的認識與總結。

  就是這種驚人的力量造就了天地間的萬事萬物,比如說臘月來裡北風呼嘯繼而隨之下起了大雪。大雪過後頓時令神州大地上的山川一新,愈發的崢嶸峻拔,顯示出一副絲毫不受任何侵犯凌辱和踐踏征服的傲然雄姿。這便是“九山鬱崢嶸,了不受凌跨”的詩意。

元好問的一首離別詩不落古人窠臼,別出心裁,不愧大家手筆

  以上是眾人蒞臨河畔,極目遠方的景觀。接下來詩人把眼前的近景親和地描寫了一番: 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這兩句寫得非常的生動貼心。很顯然河面還沒結冰,寒風習習,銀波粼粼,歐鷺翩飛,無拘無束,自由隨心。而詩人也是這樣地意想著遠方的路程,雖然和朋友們熱切地說著告別的話。這兩句以大自然的無我之境透析出詩人內心世界,意境妙絕。

元好問的一首離別詩不落古人窠臼,別出心裁,不愧大家手筆

  懷歸人自急,物態本閒暇。許多時候踏上旅途的人的內心還真是有點急不可耐的樣子,這主要是因為對遠方充滿了新奇感,期盼感。可對於來為我們送別的親友來說是不急不慢的,滿懷著美好的祝願。不管去遠方的人如何的焦急,可是大自然依然平靜閒暇,從容無憂的樣子。這兩句通過人與自然之間的一動一靜,一急一緩,對比刻畫出一種和諧的情景。這兩句令人讀後如感同身受,回味句中詩意與個人經歷,莫不是如此。

元好問的一首離別詩不落古人窠臼,別出心裁,不愧大家手筆

  壺觴負吟嘯,塵土足悲吒。面對著塵世間人們無數次的分分合合,勞碌生活,回想著箇中滋味,無非酸甜苦辣。這一切的一切令人悲從中來。今日一別,不知何時再見。此時此刻,朋友們把酒臨風,舉杯當歌,雖然痛飲,卻並未吟詩嘯歌。可見各位好朋友的心是難分難捨,悲傷無比。

元好問的一首離別詩不落古人窠臼,別出心裁,不愧大家手筆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畫。詩人對朋友們在內心深處也是依戀不捨的,只是在踏上歸途之前,有點心急。一旦上路,那可是一次次回首而望,一次次見潁亭中的友友們也是默默而立,不忍離去。而這一切,都被亭子四周的漠漠寒林包圍著,在雪原上平淡如一幅山水畫卷。

  縱觀元好問這首詩,用筆曲折有致,層層跌拓相襯,詩中有畫,味淡而情深,不愧為一代文宗的大家之作。讀了元好問這首《潁亭留別》,詩友們感覺怎麼樣?歡迎討論交流。本文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關注白馬侃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