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擊潰財政:帝國復興夢的破碎

小炒注:人有人運,國有國運。


疫情控制,哪也不能去,就在家擼娃和看書。這幾天看完《拜占庭一千年》,書裡多次提到瘟疫和財政。可以從這兩個角度解讀一下拜占庭最有名的皇帝查士丁尼的功虧一簣。

查士丁尼對外攻城掠地,對內加強集權,幾乎就要統一地中海了,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鼠疫改變了一切,復興羅馬的努力付諸東流,令人唏噓!


一、文景之治,兩代人的積累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自古以來打仗就是最高效的碎鈔機。如同《 》裡文景之治奠定了武帝偉業的堅實基礎,查士丁尼的出征,也經歷了兩代皇帝的韜光養晦。

5世紀,西羅馬帝國的土地全部被蠻族佔領,東羅馬帝國由於蠻族主攻西羅馬從而保存完好,自然也就承擔了復興羅馬的歷史性任務。這與同時期中國的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的情形如出一轍。

瘟疫擊潰財政:帝國復興夢的破碎

468年,東羅馬帝國遠征北非的汪達爾王國,慘敗而歸,這場戰爭耗費700多萬蘇勒德斯,接近帝國整整一年的財政收入。之後帝國叛亂頻發。東邊的波斯和西邊的蠻族又虎視眈眈,可謂內憂外患。

491年,61歲高齡的阿納斯塔修斯臨危受命,實行一系列財政改革,拯救這個風雨飄搖的帝國。他首先需要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選擇以合縱連橫的聯盟方式來儘量避免使用武力:與阿拉伯人結盟抗衡波斯,與法蘭克人交好對付哥特人,與汪達爾人恢復正常友好關係,並不斷在這些蠻族之間挑撥離間。

局勢趨於穩定,他傾其精力於財政改革,改革的總思路就是《國王的錢與權,從財政角度探討英法兩國的專制》提到的“用官僚隊伍向窮人徵稅”。

在稅種上,他廢除商品交易的金銀稅,提高土地稅比重,實際上就是將稅負最大程度上轉移到農民身上。

納稅方式上,鼓勵貨幣繳納,減少實物上繳,這就是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因為實物的運輸成本較高。

徵稅方式上,收回地方市政議會的徵稅權,交給皇帝派遣的稅務官。這一招立竿見影,極大減少了稅收流失。

瘟疫擊潰財政:帝國復興夢的破碎

一攬子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阿納斯塔修斯將財政收入從780萬蘇勒德斯提升至850萬,由於戰爭減少,財政支出大幅降低。518年這位理財專家逝世時,君士坦丁堡的國庫裡已有了高達32萬磅黃金的財政積蓄(144噸,2300萬蘇勒德斯),足足相當於3年的財政收入。

查士丁一世繼位後,繼承了阿納斯塔修斯的外交政策和財政政策。527年去世時,國庫內的庫存黃金增加至39萬磅黃金(2800萬蘇勒德斯),為自己的侄子查士丁尼留下了豐厚的家底。


二、武帝登基,榮光再現


查士丁尼應該是拜占庭帝國最有名的皇帝:他在位時間長,通過一系列代價不菲的戰爭,使帝國領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擴張,後世無人能超越。

國庫的充盈,讓查士丁尼有充足的財力去實現偉大夢想。

532年,用1.1萬磅黃金(國庫的3%)行賄波斯人,從而與波斯締結了“永久和平”的協議。然後全力殺向西方。

533年,首先進攻汪達爾王國,拜占庭一雪468年之恥,摧毀了汪達爾政權,汪達爾人作為一個民族從歷史上消失。

535年,東羅馬軍隊進攻意大利的東哥特王國, 552年,徹底征服東哥特人,東哥特人作為一個民族從歷史上消失。

554年,派遣艦隊遠征西哥特王國,佔領西班牙南部。

瘟疫擊潰財政:帝國復興夢的破碎

一頓狂操作,帝國領土幾乎擴大一倍,地中海成為內湖,羅馬帝國時期的核心領土悉數迴歸。

瘟疫擊潰財政:帝國復興夢的破碎

戰績彪炳,查士丁尼同時還對內改革,加強皇權。最關鍵的,就是遏制地方權力的膨脹,防止隱藏和挪用稅收。535-538年,查士丁尼頒佈了十多部中央法律,保證國家的行政統一。以高薪養廉的方式任命省長掌控地方權力。還頻繁沒收個人財產充公,分配給國家的官僚隊伍。

這些措施,都表明查士丁尼在努力收回地方權力,加強集權專制,確保任何權力都出自皇帝。

查士丁尼的戰事耗費巨大國內動盪,財政收入一度跳水至500萬,但國家財政並未崩潰。領土的擴大帶來稅基的增加,專制皇權加強了增稅效率,財政收入在540年增加至1130萬,比前兩任勵精圖治的皇帝還要多。

從內外兩方面看,一個統一高效的大帝國正在冉冉升起。然而,天不遂人願,541年爆發的鼠疫,徹底打亂了這一節奏。


三、上帝的懲罰,鼠疫來襲


眾所周知,人口一直是古代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的必備基礎。541年,人類的文字史料第一次出現了“鼠疫”一詞,這種傳染病最初在北非爆發,然後席捲埃及,接著以排山倒海之勢掃蕩整個東羅馬帝國。542年,瘟疫在君士但丁堡橫行整整4個月。

整個東羅馬帝國的人口,減少了20-25%!更嚴重的是,瘟疫肆虐的主要地區是人口密度大的海港、城市和軍營,因此其對帝國的破壞就顯得更加嚴重。在君士坦丁堡,掩埋屍體的速度還趕不上死亡的速度。

瘟疫擊潰財政:帝國復興夢的破碎

查士丁尼時期的歷史學家普羅柯比提到,拜占庭城的所有活動都因瘟疫而停止了,拜占庭帝國的正常秩序和社會生活受到嚴重干擾。

經典著作《羅馬帝國衰亡史》寫道:“人口數量明顯的減少成了他統治時期一個極大的汙點,這種人口減少的情況,在地球的某些最美好的地方至今也並未完全恢復。”

英國著名學者瓊斯在《晚期羅馬帝國史》指出:“可能這個時期對帝國影響最嚴重的災難是鼠疫。”

更殘忍的是,這場鼠疫並不是爆發了一次,而是週期性爆發。整個6世紀,反反覆覆5次,帝國的人口至少減少了40%。

瘟疫擊潰財政:帝國復興夢的破碎

這場可怕的瘟疫,徹底改變了東羅馬帝國的國運。

人口的大量死亡,直接導致稅收巨幅下滑和兵源不足,財政收入遠遠不能覆蓋支出。541年以前,拜占庭軍隊總數達到 65萬人,但是到了查士丁尼統治末年,這一數字大幅度下降到 15萬人,也就是說,武裝力量總數下降了七成以上。

中央集權也開始動搖,以皇帝為中心的專制制度受到衝擊。541年以後,查士丁尼的行政改革偃旗息鼓,各種覬覦皇權的勢力乘機行動,查士丁尼晚年孤單多疑,不相信任何人,國家陡然走向了動亂和分裂。

這種惡性循環,導致帝國大廈轟然倒塌,整個帝國失去了進攻力量。這些不留情面的殘酷打擊,讓查士丁尼的夢想完全破滅。他還不及回味羅馬的昔日榮耀,帝國的戰略形勢已急轉直下。

公元559年,保加利亞人長驅直入,抵進君士坦丁堡。波斯也趁火打劫,拜占庭不得不拿錢換和平。阿瓦爾人威脅多瑙河安全,拜占庭趕緊向他們進貢。斯拉夫人也渡過了多瑙河。

瘟疫擊潰財政:帝國復興夢的破碎

565年,查士丁尼去世,國家財政收入已經不足500萬,國庫空空如也。此後不久,征服地區得而復失,查士丁尼二世無可奈何,陷入精神崩潰,已經無法處理國家事務。


小結

瘟疫爆發前,拜占庭帝國進行大規模征服戰爭,開疆擴土,將地中海變為帝國的內海,帝國疆域之廣大堪稱空前絕後。但是瘟疫後,帝國大廈轟然倒塌,不但強敵入侵屢屢得手,領土日益縮小,而且強大的中央集權政治迅速為內戰所取代。

以後的歲月裡,隨著阿拉伯人、保加利亞人和突厥人的相繼崛起,拜占庭帝國需要考慮的不是怎麼統一,而是如何生存的問題。

一場鼠疫,復興夢和統一大業煙消雲散。時也命也。

—END—



金融男,金融男,大歷史觀,倡導理性,打破偏見。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拿破崙小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