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买到“瘟”基?

对于普通人因为自己不懂,不专业,所以买基金相当于聘请

专业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来帮我们管钱。

但目前全市场的公募基金数量已经达到了6186只,而上市股票才3780只,现在的基金数量已经比股票还要多了!想要招聘到一个靠谱的基金经理并不容易。

身为老板老板,肯定希望聘请到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业绩稳定,持续能赚钱的基金经理。但现实是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并没有机会和基金经理面对面的沟通,也不知道如何“面试”基金经理。更多的是依赖猎头公司的推荐。

01 | 普通人怎么看基金?

大多数理财小白的投资经验只限于银行理财,余额宝等短期,低风险,高确定性的投资品种。从没亏过钱,也没有投资权益类的投资经验。在刚接触基金时,也总是习惯的用短期的业绩去对比。

而更可怕的是,基金业绩展示时无处不在的误导。普通人想要买基金时,想要了解基金的过往业绩,点入

基金的简历,是这样显示的:

为什么总买到“瘟”基?

看到的都是近一周,近一月,近三月,近半年短期收益率以及大大的红色盈利收益

看到这样的历史业绩,大部分人心里都会忍不住换算,我存了一年的理财,收益都没4%,这个基金持有半年,就赚了80%。这收益简直太高了!

再看看净值走势

为什么总买到“瘟”基?

一条斜线直直的往上涨,简直太稳了!没有下跌,偶尔短期回调也会快速涨回来。

这只基金看起来的感觉简直就是:风险很低,收益很高,还没有回撤,特别的稳。要不买点试试?

过去表现这么好,应该还会继续涨吧?

02 | 冠军魔咒

人总是习惯用短期的结果对长期的趋势做出预测,并且大部分时候总是对的。

比如学霸这次考高分,下次继续考高分。比如女排上次得了冠军,下次还是冠军。比如国足这次没出线,下次还是没出线。

但遗憾的是,金融市场好像并不是遵守这个规律。

对于股市,涨多了就要跌,跌多了就要涨。

对于行业,风来了,处于风口的猪被吹到天上,风走了就掉到地上。

目前全市场有6000多只基金,如果想要进入前10%,甚至前10名,必须重仓押宝热门行业。没有风格的基金,怎么进前10?

所以在基金中常有冠军魔咒,前一年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在次一个年度往往表现平平甚至倒数。比如易方达新兴成长(000404)在2015年的盈利171.78%,在所有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一,但在2016年却暴亏39.83%,在1169只基金中排1163。从第1到倒数第7

用基金的短期业绩买基金,看的时间越短,风险越大!重仓押宝热门股,也许对一次,对2次。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极端情况下,市场风格切换,很容易就从冠军基金变成垫底的基金。

03 | 好基金是怎么样的?

业绩名列前茅的基金不是好基金,那什么样的基金是好基金呢?

好的基金,持仓均衡

为什么总买到“瘟”基?

上图兴全趋势的十大重仓股,神奇的发现:

1. 十大重仓的行业里竟然没有重叠的,每一个重仓股都处于不同行业。

2. 从市值上看,有1.5万亿的中国平安,又有197亿的鱼跃医疗,大盘股小盘股都有投。

好基金不会去赌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风格,缺点是,市场风格切换,某些行业起风的时候,兴全趋势永远不可能某一年突然跑进前10

但也很难排到垫底,他的业绩会更稳定!

为什么总买到“瘟”基?

每一年的的收益都不突出。每一年的业绩排名,基本都处于同类基金排名的前1/2,偶尔突出比如在2017年246/1951。掉到后1/2的次数非常少。

为什么总买到“瘟”基?

神奇的是:

2015年至今,排名却上升到了116/674,处于大概前17%

2010年至今,排名上升到38/285,处于前13%

成立至今,排名上升到2/65

时间越长,业绩越好,排名越高。

04 | 小结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基金销售,肯定是什么好卖就给客户推荐什么。

短期业绩突出的基金,十分抓眼球,普通人被高收益抓住了眼球,购买的意愿也非常的高。

但是短期业绩十分突出的基金,经常都是重仓押宝到了某个风口行业或者几只热门股票,当市场风格切换时,风险就会急剧放大。

投资是一场马拉松长跑,不要拿百米赛的态度去对待!在我们选择基金时,需要的是长期持久,而不是短期冲刺。业绩长期稳定性比短期的爆发力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