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建筑简史:巴洛克

到今天,意大利巴洛克终于说完了。

有两张图片可以完全解释它的特征。

第一张,上文提过的伯尼尼在圣彼得教堂建的baldachino:


欧洲建筑简史:巴洛克

1. 光与影冲突很严重,与巴洛克画作一脉相承,是为chiaroscuro效果;

2. 多用极暗或极艳的颜色,没有小清新,非常重口味;

3. 在教堂建筑里,不讲究经济性,往往形成巨大空腔,突显人的渺小,往上看有“天壤之别”的感觉;

4. 出现了螺旋的柱子,而且对建筑局部雕花极尽华丽之能事;


继续,第二张,罗马耶稣教堂天花板画:


欧洲建筑简史:巴洛克

Giovanni Battista Gaulli (1669–1683)


5. 文艺复兴发明了伟大的透视效果;巴洛克发明了视觉欺骗画法,天花板上的花团锦簇经常真实得有要掉下来的感觉;

6. 天花板画一般光重于影,天穹逼真,主题为神、马、天使与云一起飞舞。


题外话:巴洛克因其华丽与重口味,历年来获得了许多先富起来的人们的喜爱,在柬埔寨也不例外。然而真正做起来,十之八九力不从心,做得好,成了华丽;做不好,就成了重口味:


欧洲建筑简史:巴洛克

花要是雕不好,就干脆不要雕。

然后,事情就发展到了法国。

史上最能折腾的妹子

在弗朗西斯一世当国王的时候,一个名叫迪安普瓦蒂诶(Diane de Poitier)的妹子走上了历史舞台。她天赋英才,幼年学好了文学、音乐、舞蹈(16世纪欧洲贵族少年女性一般都会),又学好了用古希腊文、拉丁文阅读文史哲(中世纪直到20世纪初欧洲贵族少年男性多数都会),到15岁那年嫁给了一位位高权重的男士。后来没几年,男士就踢了桶(kicked the bucket 等同于中文的翘辫子,比中文更形象有木有),但迪安迷之成功,竟然安然呆在了王室夫人圈子里混。有一回,她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以前说过弗朗西斯一世与西班牙进行了长期的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直到有一天他被西班牙国王俘虏了,然后要找两个儿子来当人质把他自己换回来。于是,他找来了大儿子与二儿子,大儿子名也叫弗朗西斯,二儿子名叫亨利。二人出发去西班牙之前,按照习惯是要母亲来吻别一下的。亨利很悲惨,从小没娘,临行前,迪安代劳,这一吻,极大地影响了法国艺术与建筑史的走向。后来亨利被放了回来,娶了老美弟奇家(对,就是保护培养了米开朗基罗的美弟奇家)的女儿凯瑟琳,结婚第二年,他就找了迪安当女朋友(以前,法国领导人都是结了婚还喜欢找女朋友,现在好像也是),这个时候亨利15岁,迪安35岁,听说还风韵犹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择偶要从娃娃抓起。


又过了许多年,亨利成了法国国王,是为亨利二世,此后十多年,迪安一直是法国最有权势与影响力的女士。这段三角恋的奇妙之处在于,三个人都心安理得,不哭不闹。不仅如此,凯瑟琳这个老婆,都是迪安帮亨利选的,选来之后,迪安还多年如一日鼓励亨利回家多生娃,于是亨利与凯瑟琳一口气生了十几个。儿子太多了,哥哥信基督,弟弟说你信的是假基督,打来打去,才有了几十年后的法国宗教战争。


亨利二世有生之年对迪安言听计从,还特别爱表现。我们知道,人类这个物种,虽然已经脱离了茹毛饮血的低级趣味,但在某些性情上跟其它的动物还具有相当的相似性,比如说在异性面前爱表现,尤其是在自己爱慕的异性面前特别爱表现。欧洲自中世纪以来,有一项受到贵族阶级老少爷们儿广泛热爱的活动,叫做jousting。这项运动十分的粗鲁与暴力:两位男士各骑一马,着重甲,手持一根丈余长条易折木棍,面对面高速冲刺,挺着棍子将对方往死里怼,像这样:


欧洲建筑简史:巴洛克

二人会合处,往往人仰马翻、血肉纷飞,怼下马一个算输,剩下还在马上的另一位,这个时候趾高气昂来到观众席面前,颔首向一直在注视自己的女神致意,别提多装逼了。这项运动的两个关键点在于,一是一定要女神在场,才有斗志与意义;二是下手一定要黑,不然不足以怼下去人。正因为这两点特征,欧洲史上多少风流人物,活过了金戈铁马,也活过了黑死病,但往往在自家后院玩儿着就被怼死马下,其事故率之高,令你我现代文明人士侧目。


刚好,亨利二世也喜欢这个。这一天风和日丽、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亨利拉着自己的侍卫长来到赛场中央,马肚勒好、木棍挺妥,先将棍儿尖伸去观众席,让迪安系上她最贴身的丝巾,然后起步、冲锋、怼。结果,被侍卫长怼在马下,众皆哗然。法国国王,英明神武不怕老婆的亨利二世,就这样与逝长辞,享年40岁。真是成也迪安,败也迪安。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女士们要保护好自己心爱的男人,远离暴力。


我们通过这件事情,知道了迪安在亨利心中之地位。那么它与艺术史有什么关系呢?答案在于迪安是一位风雅水平极高的女士,基于幼年的良好教育与熏陶,她有着超乎常人的对美与艺术的理解能力。刚好,与她同时代,法国出现了史上第一位真正可以媲美意大利大师,但又不落意大利窠臼的人物,就是前文提到过的得罗姆(Philibert de l'Orme)。当年那个时代,艺术家们都是不能够自食其力的(好像今天也还这样),一流艺术家主要客户群体是教会、宫廷;二流艺术家靠富家大户;非主流艺术家只能山寨一流艺术家作品以量取胜。像达芬奇那种走到任何城市,都官方警车开道的,算是百年一遇艺术家境界巅峰。得罗姆在还比较年轻时幸运地得到了亨利与迪安的提携,他一生真正留下来今天还可以看到的伟大遗产都与迪安有关。


迪安长年住在一个村儿,名叫Anet,后来亨利花钱请得罗姆专门为她扩大修建了一座城堡,叫做Anet城堡。这座城堡基本算是得罗姆一生建筑天才的最高表现,很遗憾的是法国大革命(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与中国的wenhua 大革命类似,让一切斯文扫地)后没多久,人心不古,就被拆成块拿去卖钱了。今天能看到的实物只剩残垣断壁,然而就只这一点点,也会让任何一个一直沿着艺术史学习下来的学生见后耳目一新。


欧洲建筑简史:巴洛克

Anet城堡主入口


在建筑史上,文艺复兴的影响与哥特式在法国的传承,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离经叛道的作品,这个入口就如同是凭空想像出来的一般,没有历史以来的伏笔,也没有得到后人的继承,孤零零地站在那里许多年。从Anet城堡的其它信息里我们可以解读出,当时得罗姆是把迪安比喻成Diana(以前提过的在森林里猎鹿然后被Aneas推倒嘿嘿哈嘿的妹子也是她的形象延伸),所以整个城堡的主题都以Diana展开。到16世纪止,我还未见过任何成名作敢把猎狗与鹿放到门楣上,也没见过元素任意捏造,不讲比例就可以成功的。说它是文艺复兴时期作品,但它并没有那么多讲究与严格可遵循的章法,因为文艺复兴发展到一定程度,意大利的任何一座前脸其实都只要有一两处亮点,其它部分只需照着已有的规矩补上就算完成,但它没有;说它是法国当时熟悉的哥特遗产,但它完全没有任何迹象,它就是法国人靠天才愣造出来的产物。得罗姆年轻时在意大利生活过许多年,但他的法国人式的骄傲不允许他抄袭甚至让自己沿着意大利的思路考虑下去,于是才有了这种孤独的直挺挺的凭空捏造。然而他却成功了。


这种倔强与特立独行,辅之以天才,第一次让法国人有了自信,从意大利的阴影下站了出来,从此开始走自己的路,不愿再当艺术的殖民地。得罗姆对于法国的意义正在于此,他的作品更算不得巴洛克,然而他的尝试令后来人有了勇气与动力,自成一派,才有后来的法国巴洛克。他算是法国建筑史上第一位宗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