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句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垚淼之间


“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话是一句比较夸张的说法!我理解的这句话主要是用来反应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问题。



老人是条龙,这句话其实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说的!家里的大人,在很多小孩儿的心目中都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形象,小孩儿们对大人是怀着一种敬爱,崇敬的心理;另一方面,父母对小孩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父母的一些处事方法等都会有影响小孩的成长,说老人是条龙,间接说明了老人的地位,影响力!

向谁谁就穷,这句话虽然夸张,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在过去,农村一家都有许多小孩,而父母也会因为种种原因对孩子可能存在一些区别对待,这种偏爱,如果小孩儿理解的到位,也会有一番成绩;但是过于沉溺于这种偏爱,反而限制了小孩儿的发展,等长大以后,他们可能因为能力欠缺,经受不起打击,而一事无成!


其实关于这句话,我就有深刻的感悟。我们邻居家,一家五个小孩儿,三男两女,因为算卦的说,他家二儿子天生富贵像,以后绝对有前途,于是两口子就特别喜欢二儿子,甚至后面让其他两个孩子辍学供二儿子读书,其实他家的大儿子成绩非常好,二儿子在学校有点混!等到大学毕业,这个二儿子可算在我们村出了名,在外面网贷被人家追上门,后来逼问之下才知道,工作不顺利,又贪图享,于是在网络上面借钱装大款,走上了不归之路!而他的大儿子,倒是挺有想法,在我们镇上做倒卖花生生意,一年挣一两百万不是问题。


所以说,老人对孩子过于关爱,不是好事,父母参与孩子的成长,但不应该过分地干预,如果孩子领悟的好,可以成才;如果过分依赖,以后只会走下坡路!


植保小贴士


小时候常常听到爷爷奶奶这样给爸爸妈妈这样说“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当时因为还小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今天我终于明白爷爷奶奶为什么会和我的父母说这样的话了。


其实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相信每一个人都能看的出这样的含义,就是说“家里的老人如果偏向了谁,那么这个被偏向的以后肯定是越来越穷”,如果你是这样的理解也是对的,但是也有另一层的含义,今天我就把这层所寻常的意义讲一讲。

“老人是条龙”的含义

这一句讲的就是咱们的父母,父母在我们的成长中,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如果在我们成长教育当中,过于溺爱和呵护孩子,包括孩子有点事情,父母不是说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帮孩子办。



这样只会让孩子从小养成过分依赖父母的习惯,从小也不会懂得吃苦耐劳,也就是咱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常说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关爱,这样只会让孩子长大以后没有自己的生存能力,更不会自己去融入这个社会的大家庭里。


因此这句“老人是条龙”就是说父母是如做一名合格老师来正确关爱孩子的。

“向谁谁家穷”的含义

这一句向谁谁家穷,我们要连着上一句父母是条龙的含义来理解,刚才我们讲到父母如何关爱孩子取决于孩子以后得生活。

也就是说父母过于爱护自己的孩子,就会让孩子长大以后失去生存的能力和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要知道父母再多的关爱也是有限的,父母总会变老的,因此父母年纪大了就没有能力再过于爱护你了。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了父母的爱护,孩子以后得生活就会越来越穷,毕竟孩子已经从小养成了依赖父母的习惯。

综上所述:

这句农村的俗语是一句富有人生哲理和具有正确教育的意义,告诉我们不能偏向某一个孩子,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要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这样以后他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纪录乡土


看到这个提问,使我想起了前几年有一个小同事问我的话题,她是刚结婚的一个少妇,因为她婆家有两个儿子,她与她丈夫都有政府固定工作,收入稳定,也在县城买了单元楼,而另一儿子没有固定收入,下苦挣钱的那种,所以她总觉得婆家老人老是向着另一个儿子,而亏待她。她很想不通,就问我。她问我说,你也两个儿子,都已成家,作为长辈,在你心里,你认为怎样对待两个儿子才算公平?我笑着说,天下沒有绝对的公平,老人对待小辈也是一样,老人心里认为公平就是公平。她不解。我继续说,比如说,我两个儿子,一个能干点,家富裕点,另一个则较一般,光景相对弱一点,或者因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日子很艰难,困难的一方,老人肯定帮衬的多一点,而相对富裕的一方,老人肯定帮助的就会少些,老人觉得这就是他们心中的公平。经我一番解释,她也释然了,不再为此纠结。这个老人向谁谁穷的提问,是不是有这个道理。


诚实140793466


这个是有点道理的,我公公婆婆溺爱大儿子,公公到死都在说要我老公和二个姐姐每人拿三千块给大儿子养孩子(2009年),入棺时大儿子岳父母帮忙盯着怕往小手边偏,后来听大家说都往大手边偏了点,婆婆帮大儿子带二个孩子十多年,就今天还在照顾十六岁的孙女(我刚生双胞胎女儿时帮我带了半年),有时会回老家住几个月,我老公给—千块—个月,嫂子对婆婆吃喝不闻不问不出钱,人情礼义只进不出要我们还,她家里电器坏了电费没了不买不交等着我们帮忙呢,说实话我又不是圣人不可能没意见,但那又怎样呢,虽然挣得没有老公他哥多,我们靠自己双手越过越好了,反观他哥年收入近二十万,婆婆越顾着他越差了,我相信吃亏是福,老天爷总会在不经意间补偿给我更珍贵的东西……


励志的小番茄


在农村,家里孩子多的老人都向着小的,你信不信?蚕庄老家农村就有这么一户人家。算得上本家亲戚,我叫他大伯。

大伯年轻时做过教员,看不上封建迷信的包办婚姻,把他教的一个学生弄大了肚子。只好回来离婚,取了栖霞的学生姑娘,还生了四个孩子,大儿子呢,因为年龄到了,接替了爸爸的工作,到了栖霞去上班,大姑娘因为在农村里干活吃不饱,跟着东北人闯东北去了,出嫁留在了东北。长的浓眉大眼在地里干活吃苦耐劳的老二姑娘,看上了当赤脚医生的小伙子。留在了村里,小日子过得也殷实。但是小儿子和大儿子相差了15岁。在家里最霸道最受宠的一个。


那时候他学习不咋地,小学六年年留了三级一直好不容易通过走后门,送礼上高中。学校棒槌,啥也不开窍。就会吃喝。学校实在留不住他了,然后就把他撵回了家。那时候生产队正好解散,实行包产到户,他或不会干,整天游手好闲,靠父母养活。还是宠的像个宝似的,在农村老人有句俗话说得好,惯子比如杀子啊,就这样,这个家里老小,吃喝游荡在农村多少年一直吃父母的老本,啃老本儿,靠父母养活,后来父母都生病死了,他饭也不会做,整天去二姐家蹭吃喝。


后来二姐实在抗不了,托二姐夫的福到矿上去找了一个工作,但是又贪生怕死,不愿意下井多挣钱,结果到40多岁了依然是光棍一条,虽然父母给他留了6间大瓦房,可是咱连饭都不会做着吃。后来张罗个一个离过婚的,带着孩子的媳妇,来过了几个月,媳妇是奔着他家的房产和钱来了,把家里的东西都倒偷光了,媳妇也跑了。

50多岁了,终于在矿上找了一个贴近矿山的玲珑镇上,找了一个小村庄里的寡妇,入赘到人家去了,就挂着有个女人给做饭洗衣服还得去给人家养儿子,给人家儿子买楼娶媳妇,你说这日子过得惨不惨?农村老人这句俗语“老人是条龙陶龙,向谁谁家穷”应验了吧?

我就觉得,农村老人这句俗语放在他身上更合适:“惯子如杀子”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里有男孩子,一定教育好,懂得吃苦耐劳,有责任和担当,往后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同意的给你点个赞!感谢支持与分享!


艳阳之美


孩子多的家庭,老人总喜欢说“都是我的儿女,手心手背都是肉”,但事实上真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吗,还真不一定。

农村有句俗话叫“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就是很常见的一种家庭中父母偏心的写照。我就生活在农村,从小就见识了孩子多的家庭总有一个孩子是被父母偏爱的,并且大多数被偏爱的孩子往往长大后的生活比较穷。

(1)

包括我爸爸那一代,爷爷有7个孩子,4个儿子3个女儿,我爸爸排行老二,从小我就知道爷爷不喜欢爸爸,也不喜欢我和哥哥,但对于我小叔以及小叔的儿子,我小姑以及小姑的儿女,都是格外的偏爱。

印象中,从小到大,我叫出的“爷爷、奶奶”的字眼可以一把手数过来,有时候我和哥哥走到爷爷跟前,像极了透明人。爸爸也是如此,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一般不会想到叫我爸爸。

也正因为如此,爸爸干什么从来都是把前路堵死,以前在矿上挖煤,从来没想过有比挖煤更轻松更赚钱的活,什么脏活累活都愿意干,所以把我和哥哥两个男孩子养的好好的,并且都步入了婚姻殿堂,有着自己的事业。

而爸爸知道干什么事,没有什么人能依靠,万事靠自己,所以遇事儿有专研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才有了自己在电气焊技术上非常不错的造诣,后来爸爸从外地回到家乡,在老家开起了电气焊门市,一直从事至今,门市上回头客特别多。


但反观小叔小姑他们,从小被当作掌上明珠,惯着宠着,没成家的时候,嘴上全是伟大的抱负,却改变不了干什么都觉得累,干什么都觉得苦,成家后还时不时跟爷爷奶奶要钱花,也经常跟几个哥哥要钱,却从来没还过。

面对这种情况,爷爷奶奶竟然还惯着宠着,觉得弟弟妹妹日子过得不好,当哥哥姐姐的就应该补贴一下他们。这话本没错,兄弟之间相互帮衬应该的,但也要有个度吧。为什么从来不想想他们为什么混到现在这个样子,却总觉得我们掏钱是应该的。

在农村,类似这种情况的家庭很多很多,这些被父母“这条龙”从小宠溺起来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没什么能力、眼高手低,却还觉得大家帮他是应该的。

从这一点来看,“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话一点都没错。


(2)

对于一些独生子女更是如此,从小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宠溺着,觉得自己是个小皇帝,在悉心爱护下长大,长大了却还觉得全天下都应该向着他,否则就任性、焦虑。

在这种病态的心态下,这样的人真的很难使自己的家庭走向富裕。甚至不带着全家老小去老人家啃老就不错了。

(3)

还有一种说法,说的是老人“这条龙”的子女赡养老人的孝道问题。

我们村去年有个老人去世,而他生前一直住在自己二儿子家,二儿子本来家庭条件还不错,也肯吃苦,但老人去世前生了场大病,几乎花光了二儿子的所有积蓄,而其他的儿子都不孝顺,不愿意承担老人养老、住院的花销。唯独老二愿意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

像这种情况在过去的农村比较常见,现在农村人受教育程度普遍高于过去,这种现象也在不断降低。


李阿冰


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话的寓意很深,我觉得就是溺爱儿子,造成儿子不成器。

我是一名八零后,在我的印象中,农村人的日子过得都很贫穷,不是说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那种,就是说都能吃上饭,可是家里都没有余钱。

我家以前有个邻居,在村子里面算是那种光棍人,比较受人抬举的那种,因为比较勤劳,除了种地,没事还出去做木工,在周围日子过得算是比较好的,家里有有四个儿子,两个姑娘,以前由于计划生育不是很紧,所以兄弟之间的年龄跨度也都比较大,家里除了小儿子,其他几个孩子日子过得都还是不错的,可是对小儿子,格外的溺爱,以至于后来小儿子,要啥给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不好好学习,后来干脆不上学了,没事了就在城镇上瞎溜达,用以前的话说就是二流子之类的,父母年龄大了,好不容易给他说了一门亲事,结婚之后还是过惯了太子爷的生活,仍旧是不好好干活,后来兴起了南下打工的热潮,也出门打工了,可是年年打工不见钱,没办法,年老的父母还要替他们照顾孩子,还要给他家补贴,感觉父母晚年的生活也不好过。


小小老师的小子


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农村俗语用来形容当今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错误方式,即:老人越宠爱溺爱某个孩子,对孩子的将来百害无一利。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今年简生给大家说说一个身边的真实故事,我东北老家有位王大妈今年79岁,并生下两儿两女,五年前老头王大爷去世,留下了老伴原本应该过上正常的晚年生活,但遭遇却致使老人得上了精神疾病—阿尔茨海默病,通俗点老年痴呆症。



这要从六十年前的王大爷种下的恶果说起了!那时王大爷25岁与19岁的王大妈在东北结婚,并于第二年生下了大女儿,并接连生下了大儿子、二儿子、老女儿!由于那个年代普遍重男轻女,大女儿并不受二老待见,粗活累活更是大女儿每日必做的工作,成年后嫁到了山东。而老女儿因年龄小,赶上了村里兴起的上学风,在城里学校上学,毕业后跟着大姐去了山东上班。大儿子则守在家里种木耳和开大车赚钱。二儿子则跟村里大厨学了一手的好厨艺,并早早的去了山西省城闯荡。



如此,二儿子远赴外地,一年仅回家一次,在家工作的大儿子自然就成了老人跟前的“红人”,但凡二老有点多余钱都要偷偷的送给儿子,生活上更是嘘寒问暖。但是自打大儿子结婚后,娶的儿媳妇极为刻薄,对二老平时的帮助形成了依赖,逐渐大儿子越来越懒,辞去了手中工作,仅靠种木耳过活,平时缺钱啥的直接问二老要,以此变本加厉!


直到最后父亲去世,大儿子还认为养儿子就是上辈子欠儿子的这辈子还,口口声声称自己常年与父母住一起,房子和存下的木耳都要继承,而其它三个儿女自然不同意,最后折中提出,房子和存下的木耳都可以给他,但是大儿子得保证照顾好孤单的母亲,大儿子答应后平日对母亲不闻不问,整日关在一间8平方米的小屋里,儿媳妇更是刻薄,平时的剩菜剩饭都会放在窗台给老人吃。

每当过年及假期,其它儿女回家探望,大儿子两口子就会给老人改善伙食,并带去村里的澡堂里洗澡,没有几年的功夫,老人目光越来越呆滞,最后甚至不认识其它的三个儿女,只知道看到大儿媳妇就表现的很害怕。

也许是报应,被大女儿发现后,带走了痴呆的母亲,并与大儿子断绝了亲戚关系,目前老太太仍在大女儿家生活,大女婿更是百般孝顺,晚年生活除了痴呆,还算幸福。而大儿子这边,痴呆的母亲被带走,乐坏了大儿子一家,但随后的几年里大儿媳妇查出了胆内泥沙性结石,因两口子不务正业无钱医治,疼死在家中,近年为了生计老房子也卖了,而生下的两个孩子更是巧合,均在阴历的七月十五中元节出生,至今大儿子居无定所,两个孩子更是像极了父母好吃懒做,跟着社会地痞无赖混日,全家穷苦潦倒苦不堪言。


所以我们农村有些俗语具有很深的教育意义,正所谓惯子如杀子,也许正是如此。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有不同观点欢迎下方留言交流!想了解更多三农信息,请关注“瞳影简生”!谢谢!


瞳影简生


被扶着的人永远学不会走路

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话其实并没有诅咒之类的意义,完全是因为由于老人的偏向疼爱,儿孙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老人们也因该学会放手。

讲一个我们村上的故事

村里面有老两口,生了三个女儿、三个儿子,老人一辈子没有大富大贵,生活只能说是平平淡淡。

老母亲十分偏袒自己的小儿子,小儿子出生的时候,最大的女儿已经嫁人了,大女儿的儿子只比自己最小的弟弟小三岁,小舅舅和大外甥是从小一起长大的。

后来三个儿子陆续成家,分家之后,老母亲十分不放心自己的小儿子,坚持和小儿子住在一起,在小儿子的前院盖了一件小房子,小房子的后窗可以看见儿子院子里的一举一动。

除此之外,老母亲还经常插手儿子的家事,一来二去儿媳妇不愿意了,小儿子这个人又十分的听母亲的话,闹得小两口的日子是磕磕绊绊、吵吵闹闹。

后来儿媳妇怀孕了,小儿子也没什么出息,马上要当爹的人了,还经常问自己的父母要钱花,老母亲每次是有求必应,就这样,小儿子在外面大吃大喝,怀着孕的儿媳妇在家里却连点肉都见不着。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后来有一天小儿子突然借了一大笔钱,消失了。要债的人堵上家门,儿媳妇没有办法,把自己留了很多年的头发剪掉了,换了一点点钱给了人家。

后来小儿媳带着自己的儿子,早上去包子铺打工,收摊后去做装修工,这样三年下来,才把欠的外债还清。

在一年,小儿子回来了。回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自己的媳妇离婚,原来小儿子在外面有了一个女人。

而在老母亲这边,不论儿子做什么样的事情,她都支持自己的儿子。离婚后的小儿子又离开了家。这一走就是十几年,期间只回来过两三次,就这样,老母亲还是说自己的小儿子最孝顺。

今年,小儿子自己回到了家,断了一条腿,孤零零的回到了老宅子,老宅子还是老两口在住着,以后的日子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再说说小儿子的哥哥姐姐

大哥辛苦了一辈子,现在搬到了县城;二哥的儿子也成家立业了,现在都有孙女了;三个姐姐嫁的都不错,只有小儿子,妻离子散,欠了很多的外债。

自强者打不到,自弃者扶不起。

小儿子就是一个典型的被扶着走了一生的人,年轻的时候仗着自己母亲的宠爱,什么都敢做,年长后明明自己没有本事,却不想着脚踏实地,最终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三点文墨


不孝子总找借口说老人偏心,有的老人一无经济收入,二无劳动力,请问拿什么偏心?老人偏心的是谁?是对他好的儿女,不是那种不孝子,说老人偏心的人你老了会很惨的,因为你不注重现实,不尊老,不懂怎样教育下一代尊:老,只会斤斤计较,你的孩子也会和你一个样,醒醒吧。我母亲今年九十了,二十多年了我负责了她百分之九十的开支,我是老母亲最小的儿子,我的儿子女儿女婿都把奶奶当成宝,有的孙儿孙女把他当成草,他们在名声和事业上,经济上都不如我的孩子,我也不比哥哥们穷,当然老母亲是偏爱我的,人在做天在看,不孝就是不孝别找借口。老年人你对他好他就对你好,我看好多孝顺的家庭凡事都要顺利些呢,老愿为小付出,小愿为老付出,家和万事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