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而知味,《舌尖上的中國》經典臺詞

1、鮮蝦雲吞,手工竹昇面,牛筋軟糯,蝦子清鮮,厚實的味道,深刻進這片社區斑駁的歲月。頑強的味覺記憶召喚人們,一路追隨。

2、這是鹽的味道。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3、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飲一啄飽蘸苦辣酸甜。

4、中國人善於用食物來縮短他鄉與故鄉的距離。

5、在中國的廚房,無論製作菜餚還是甜點,蜂蜜都是其他糖類無法替代的。

食而知味,《舌尖上的中國》經典臺詞

6、所有由美食紀錄片引起的垂涎之心皆可從這裡找到最好的出口,一切思鄉、懷舊、想家的情緒都能在這裡得到最溫暖妥帖的安放。

7、這裡沒有複雜的技法、炫目的配料、精緻的器皿,只有與紀錄片一脈相承的食物本身的質感、美味。

8、辛苦的勞作,給全身心帶來的那種幸福,從來也是如此。

9、從個體生命的遷徙,到食材的交流運輸,從烹調方法的演變,到人生命運的流轉,人和食物的匆匆腳步,從來不曾停歇。

10、千百年來,食物就這樣隨著人們的腳步,不停遷徙,不斷流變,無論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他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

食而知味,《舌尖上的中國》經典臺詞

11、家,生命開始的地方,人的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

12、平淡無奇的鍋碗瓢盆裡,盛滿了中國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國式倫理。

13、人們成長、相愛、別離、團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14、上有廟堂之高,下有江湖之遠。

15、更多關於食物的傳承,恰恰是在最平凡的生活裡。

食而知味,《舌尖上的中國》經典臺詞

16、師徒,中國傳統倫常中最重要的非血緣關係之一。

17、春季,萬物萌發,莊稼青黃不接,但大自然已經備好了各種野菜。

18、蘇氏糕點,中國漢族糕點的重要流派,與古典園林一樣,是蘇州的標誌。

19、所謂心傳,除了世代相傳的手藝,還有生存的新年,以及流淌在血脈裡的勤勞和堅守。

20、春江水暖,刀魚最鮮;夏天滋補,筍乾燉雞;秋季肥美,魚頭不容錯過;冬日最愛,必是那熱騰騰的火鍋。

食而知味,《舌尖上的中國》經典臺詞

21、從手到口,從口到心,中國人延續著對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只要點起爐火,端起碗筷,每個平凡的人,都在某個瞬間,參與創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詩。

22、對於揚州人來說,上午喝茶皮包水,下午泡澡水包皮。如果在聽一場評話,便是平凡而精彩的一天,就像那些動人的故事,聽過千遍也不厭倦,尋常的衣食住行中,傳統日復一日地延續。

23、三月回暖,播種南瓜,絲瓜,等待萌發成芽;四月蝴蝶化繭,砍取枝條,給山藥搭好支架;五月,燕子築巢,準備秧苗,菜園等待施肥;夏種之後,玉米成熟,絲瓜,南瓜可以收穫;待到九,十月,播種藠頭,靜待來年開春生長,四季輪迴,應季而作,應季而收,中國農民用祖先的經驗,獲得豐沛的回報。

24、一條黃浦江,見證了上海的成長,在這座城市中西雜糅,包容開放的味覺歷史中,有一種滋味,出身低微,卻自成一家,在演變中,不因各方衝擊而消失,反倒越來越清晰強大,這就是本幫菜,它奠定了這座城市的味覺之本。

25、對純樸的苗家人來說,醃魚臘肉,不僅僅是一種食物,而且是被保存在歲月之中的生活和記憶,永遠也難以忘懷。

食而知味,《舌尖上的中國》經典臺詞

26、成型與2000多年前的中國曆書,依據時間更替與氣象變化的規律,一年裡安排了24個節氣,來指導農事。

27、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功夫,沒有捷徑。

28、美味與形色兼顧,正是中國人的飲食哲學。

29、每個晚上,後廚都是一番刀光劍影。

30、極致的美食,只留給最勤勞的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