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鑄山先生武功事略 兼談八卦太極拳的來源(下)


郭鑄山先生武功事略 兼談八卦太極拳的來源(下)

郭鑄山(1899—1967)


京武功夫如是說:

上一回介紹了郭鑄山先生武功事略及流傳濟南的八卦太極拳的來源。本篇作者喬洪儒繼續介紹郭鑄山先生兩趟八卦太極拳拳姿或名稱。

1、八卦門練的太極拳,不輕易傳人:

郭鑄山早年有吸鴉片的習慣,當時政府強制戒菸,一時身體痛苦,體力、精神大傷。於是每日晨練藉以改善體質。每晨去公園,遇一青年人熱情扶助,郭頗感動,於是說我傳給你一套太極拳以示感謝。然未練多長時間,為師兄程海亭看見,程斥責郭,令其停教。

本太極拳推手,有引進落空和力撥千斤的式子和方法。一日郭在公園中與外門人推手,對方敗了,他講了敗的所以然,被程海亭遇見,囑郭可贏,但不能講其中的道理。不能外傳,必須堅守承諾。

2、《武魂》2011年6期,何曙剛在“吳峻山傳兩趟八卦太極拳”一文中說董海川與楊露禪共同研究出八卦太極拳,這是沒有根據的。當年聽郭先生說董海川與楊露禪未見過面。郭鑄山與八卦掌第二代傳人張佔魁、李存義等都很熟,李存義對董海川是亦師亦友的關係。他們都說董與楊未見過面。當時董不知道太極拳,楊也不瞭解八卦掌。通過中間人聯繫約定見面,以便交流武術心得。還未到約見的時間,楊因病於1872年去世了,因此董與楊的會見未成功。

八卦與太極的結合是第三代人程海亭、蔣馨山、郭鑄山他們研究編定的。尤以程海亭貢獻為大。先學八卦掌再學八卦太極拳就比較容易,先學八卦太極拳再學八卦掌,就明白哪些動作是源於八卦掌的。太極與八卦的結合,在鍛鍊和實用上都有所提高。

3、郭鑄山介紹蔣馨山學的太極拳。

郭與蔣是學八卦的師兄弟,蔣學得早,郭稱蔣為師兄,都是程廷華的弟子。程海亭傳郭鑄山太極拳,程說他是第一次傳太極拳。郭在年青時介紹蔣向李存義學形意拳、向程海亭學太極拳。蔣先生與天津市督辦李景林是表兄弟,蔣曾任李景林屬下軍需處長。

李景林精於武術,1929年出任南京國術館副館長。後與張之江館長不合,李於1931年來濟代理山東國術館長,李聘郭鑄山為該館顧問。李在天津時即聘郭到家教子女學太極拳,李也跟著練,李很尊重郭鑄山,李長於劍術,在濟南時,李派車(那時汽車很稀少)接郭至國術館對劍。二人劍術旗鼓相當,相互敬佩。

4、郭鑄山同意學生改拳:

為了豐富八卦太極拳的內容,我把幾個坤式拳的姿勢引入乾式八卦太極拳中,我又改了兩個姿勢,請郭先生看,他說沒關係,很好。郭先生一向重視拳術的練法和氣勢,對姿勢的高低、大小、從不計較。他還說不要怕變,拳術都是人編出來的。他非常贊成拳論上講的,“形如搏兔之鶻,神如撲鼠之貓”,所以他強調練拳不在形勢在氣勢。他與程海亭、蔣馨山兩位,經常聚會,研究將某些八卦掌的特點,融匯在太極拳中,即成為現在的八卦太極拳。為什麼有乾式、坤式兩趟拳,當時也未問其究竟,因此現在就難以解說了。

下面介紹郭鑄山先生兩趟八卦太極拳拳姿或名稱。

128式乾式八卦太極拳

(1)預備式(2)調理式(3)起式(4)通背式(5)青蛇出洞(6)斜飛式(7)提手指南(8)攬雀尾(9)雲龍獻爪(10)斜飛式(11)提手上式(12)白鶴亮翅(13)摘星換鬥(14)騰空拗步(右)(15)左手揮琵琶(16)右撥雲瞻日(17)騰空拗步(18)右手揮琵琶(19)左撥雲瞻日(20)騰空拗步(左右)(21)扳攔捶(22)如封似閉(23)提手上式(24)白鶴亮翅(25)摘星換鬥(26)騰空拗步(27)回身騰空拗步(28)攬雀尾(29)雲龍獻爪(30)七星八步(31)手託琵琶(32)黃鶯落架(33)肘底看捶(34)倒攆猴(5個)(35)抱虎歸山(36)斜飛式(37)提手上式(38)白鶴亮翅(39)摘星換鬥(40)騰空拗步(41)海底針(42)扇通背(43)小手揮琵琶(44)摟肘打掌(45)回身雙掩肘(46)挫捶(47)上步扳捶(48)穿梁肘(49)攬雀尾(50)十字單鞭(51)雲開手(4個)(52)單鞭(53)高探馬(右)(54)蹬腳(右)(55)高探馬(56)蹬腳(左)(57)扣步蹬腳(58)騰空拗步(2個)(59)騰空降翅(60)獨立降翅(61)雙翅展飛(62)指地捶(63)磨盤肘(64)指襠捶(65)推攆二起腳(66)退步撲面掌(67)打虎式(左)(68)分腳(右)(69)打虎式(右)(70)上步掩肘(71)上步吸肘(72)揣肚捶(73)雙風貫耳(74)左蹬腳(75)扣步蹬腳(76)騰空拗步(77)扳攔捶(78)如封似閉(79)雙撞錘(80)左右展翅(81)脫身換影(82)簸箕式(83)展翅抱膝(84)騰空拗步(85)燕子戲水(86)捋繩式(左右)(87)青龍探爪(88)野馬分鬢(4個)(89)青龍探爪(90)玉女穿梭(91)十字單鞭(92)雲捋手(4個)(93)單鞭下式(94)金雞獨立(95)金雞點頭(96)倒攆猴(6)(97)扣步回身揮琵琶(98)反碾掌(99)斜飛式(100)提手上式(101)白鶴亮翅(102)摘星換鬥(103)騰空拗步(104)海底尋珍(105)扇通背(106)反背捶(107)問心捶(108)雲疊手(4個)(109)三掩肘(110)轉身擺蓮(111)彎弓射雁(112)進步栽捶(113)蓋馬捶(114)犀牛望月(115)臥虎聽風(116)雲捋指(117)單鞭下式(118)上步七星(119)退步跨虎(120)轉身內擺蓮(121)彎弓射雁(122)落步栽捶(123)上步蓋馬捶(124)翻掩肘(125)揉球式(126)十字手(127)收式(128)調理式。

118式坤式八卦太極拳

(1)預備式(2)調理式(3)起式(4)太極抱球(5)提手上式(6)懶扎衣(7)回身託琵琶(8)回身攬雀尾(9)雲龍獻爪(10)斜飛式(11)提手上式(12)白鶴亮翅(13)摘星換鬥(14)左騰空拗步(15)左喜鵲蹬枝(16)右手揮琵琶(17)右手抱琵琶(18)左右騰空拗步(19)右喜鵲蹬枝(20)右手揮琵琶(21)左手抱琵琶(22)左右騰空拗步(23)扳攔捶(24)如封似閉(25)轉身白鶴亮翅(26)摘星換鬥(27)左右騰空拗步(28)回身騰空拗步(29)攬雀尾(30)雲龍獻爪(31)七星八步(32)手託琵琶(33)黃鶯落架(34)肘底看捶(35)倒攆猴(36)回身託琵琶(37)反碾式(38)斜飛式(39)提手上式(40)白鶴亮翅(41)摘星換鬥(42)騰空拗步(43)海底尋珍(44)扇通背(45)反背捶(46)上步問心捶(47)開雲手(48)單鞭(49)右高探馬(50)右蹬腳(51)左高探馬(52)左蹬腳(53)轉身蹬腳(54)騰空拗步(55)雙翅展飛(56)進步指襠捶(57)回身掩肘打掌(58)進步捋(59)蹬枝抹眉(60)退步十字分掌(61)左打虎式(62)右分腳(63)右打虎式(64)上步掩肘(65)上步吸肘(66)揣肚捶(67)雙峰貫耳(68)右蹬腳(69)扣步左蹬腳(70)騰空拗步(71)扳攔捶(72)如封似閉(73)左右展翅(74)側身換影(75)簸箕式(76)展翅抱膝(77)騰空拗步(78)燕子戲水(79)左右捋繩式(80)青龍探爪(81)野馬分鬃(82)青龍探爪(83)玉女穿梭(84)側身射雁(85)捋雲手(86)單鞭下式(87)左右金雞獨立(88)金雞點頭(89)倒攆猴(90)翻身託琵琶(91)反碾式(92)斜飛式(93)提手上式(94)白鶴亮翅(95)騰空拗步(96)海底尋珍(97)扇通背(98)反背捶(99)上步問心捶(100)雲疊手(101)三掩肘(102)翻身擺蓮腳(103)彎弓射雁(104)上步栽捶(105)上步蓋馬捶(106)犀牛望月(107)臥虎聽風(108)雲捋指(109)單鞭下式(110)上步七星(111)退步跨虎(112)轉身內擺蓮(113)彎弓射虎(114)上步栽捶(115)上步蓋馬捶(116)回身搓捻掌(117)十字手(118)調理式。

關於八卦太極拳的姿勢名稱及式數,不一定與原傳式名、式數相合。詢問郭先生,他說拳譜都丟了,有的式名記得也不準確,部分甚至忘了。我和同學們成立了一個八卦太極拳研究組進行整理,凡有名的式子保留,無名的動作取名補上。

過去式子內容多,一式可改為兩式,結果組成了兩個64式,即128式。全稱128式乾式八卦太極拳,但一般簡稱八卦太極拳。坤式八卦太極拳,系傳給女弟子的,但女學生少,然都願學習一般八卦太極拳。坤拳的特點,架式小巧,用法簡捷。

為了使八卦太極拳內容豐富、姿勢變化多,即將坤式不同的姿式吸收到普通八卦太極拳中。如小攬雀尾、提手上式、白鶴亮翅、手揮琵琶、雲手、倒攆猴等,都是乾坤兩種練法,如雲手三個,有三種形勢,倒攆猴有走陽走陰之分,手揮琵琶有大小之別,學習者興趣盎然,喜於練習。濟南地區現在傳承的太極拳,實際上是乾坤結合的太極拳。以往乾式、坤式分別練,從我學習後我感覺結合起來好,以後都贊成這種練法。但這種結合僅是部分的,八卦太極拳的整體結構沒有變。

當前存在的問題,凡濟南地區以外的八卦太極練習者,對該拳前述之特點、要求,有些淡化或部分丟失,當然外地的學者不一定承認這一點,如果一比較既可看得出來。

八卦太極拳每式可單練,內容多(乾式128式、坤式118式),姿勢複雜,不僅富於技擊原理,又可強壯身體,預防疾病。八卦太極拳中的大攬雀尾、大白鶴亮翅、燕子戲水、玉女穿梭等,都是本拳特有的。如大攬雀尾的捧式有大、中、小之別;步法有定、活、躍步之分;擠有腕擠、肘擠、肩擠、胯擠的不同,一式包括數十個動作。各家推手次序都是捧擠捋按,練拳是捧捋擠按。八卦太極拳四手和推手相符,次序是捧擠捋按,練拳與推手相同。

作者簡介:喬洪儒,武術八段。從醫習武60餘年,任濟南市中醫醫院主任中醫師,是濟南市名老中醫、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曾任山東省中醫學會外科委員會副主任、濟南市政協委員、民革濟南市委副主任委員、濟南市人大常委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