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滸傳》中看北宋之從盧俊義被逼上梁山,解讀吳用的高級黑

有人熟讀水滸之後感慨,逼上梁山是貫穿全書的主題。可是,經過筆者仔細統計,真正被官府逼上梁山的人寥寥無幾,只有三四個。由此下結論說,這個主題名不副實,偏離主題。更是得出一個看法,吳用這個所謂的智多星是個歪才,盡出餿主意,他才是把眾多好漢逼上梁山的高級黑。及時雨宋江則是一個野心家,與吳用聯手,一個逼,一個哄,收攏了天下大批英雄豪傑,壯大造反的隊伍,最後卻接受朝廷招安,讓大宋朝廷背鍋,留下一個陷害忠良的罵名。

從《水滸傳》中看北宋之從盧俊義被逼上梁山,解讀吳用的高級黑

高級黑:吳用

真正被朝廷逼上梁山的是哪幾個呢?熟讀水滸的讀者會說,最典型的人物是林沖,被陷害,妻子離散;發配滄州忍辱負重,又挨一把火,進退無門,只好為之。還有那個魯智深,嫉惡如仇,喜愛路見不平一聲吼,只好落草。當然了,武松也可以算一個。其他的人如阮小二兄弟、李逵、湯隆之流是窮人,每天肚皮癟癟,三餐不全,參與盜搶,殺人放火混個日子,最後上梁山也是情有可原。而盧俊義、李應、徐寧、呼延灼、朱仝等人,有的是富甲一方的土財主,有的是體制內的軍官,過的都是樂哉悠哉的好日子,如果沒有黑心的吳用攪局,絕不會有上梁山的動機。風餐露宿,擔驚受怕,擔著滅族的罪名,哪裡有家裡的安樂窩舒適?

從《水滸傳》中看北宋之從盧俊義被逼上梁山,解讀吳用的高級黑

影視劇形象的盧俊義

情況真是如此嗎?筆者覺得實質上是沒有讀者理解創作大師施耐庵的苦心。書中故事告訴我們,眾多好漢被逼上梁山的原因中,朝廷官員親自陷害只能佔到極小部分,更多的是封建制度的迫害。畢竟高官們接觸底層的途徑不多,他們有自已的活動圈,很難與下層人物社交圈有交集,而他們制定的官府運行規則,關係到千千萬萬平民百姓的生與死。

且拿二號人物盧俊義遭遇的事分析一下。吳用第一次送主管李固下山,對他講盧俊義已經坐了第二把交椅,並寫了反詩在牆上,藏著“盧俊義反”四個字。李固到梁中書那裡出首。這種一面之詞,沒有實物證據,梁中書居然立案。有人會說,反詩就是證據。可惜是別人寫的,難道梁中書不能先驗一下筆跡?而視連坐規則逼迫李固必須出首。

從頭到尾,以梁中書為首的官府辦案可謂漏洞百出。

立案之時,梁中書已經出錯,如果後續工作做得好,還可以補救。比如那首所謂的“反詩”,完全是曲解作者的原意,明明是一首詠景詩。謠言止於智者,只要梁中書理智思考一下,吳用的計謀就無從談起了。從另一方面來講,文字獄才是逼反善良君子的黑手。接下去,董超、薛霸企圖押解途中謀害流配的盧俊義,則是官府沿途疏於監管才讓他們有可乘之機。如果梁中書能夠安全的將囚犯盧俊義押解到流放地沙門島,燕青何必再殺公人?

從《水滸傳》中看北宋之從盧俊義被逼上梁山,解讀吳用的高級黑

逼上梁山的林沖

燕青逃走後,梁中書判決盧俊義斬首,立即執行,更是一筆糊塗判決,草菅人命。兩個公人喪生,與盧俊義完全無關,甚至連指使人都算不上。不去追捕真正的兇手,卻拿無辜者抵命,實在荒唐。不過對於官府來講,卻是操作有據,那就是主僕連坐的法規。盧俊義必須對僕人的一切行為負責。在五戶一保,十戶連坐的刑法之下,鄰居都有可能陪斬的。盧俊義在官府一連串無厘頭殘酷打擊下,怨恨肯定達到極點,只能上梁山。整個過程裡,吳用僅僅吹了一口氣。

真是墨西哥的蝴蝶舒展翅膀,北美大地必有風暴。

從盧俊義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可以看出,吳用是一個完全看透梁中書黑暗的人物。只用一句話,就讓大名府亂了套,與其說他高級黑,不如說北宋官府高級黑。

北宋到了末年,可謂風雨飄搖,上下昏暗。不論官員的行為,還是出臺的各項規章,已經到了無法良性運作的地步,只會殘民害民。難怪大金六萬步騎,可以橫掃北宋的百萬禁軍。皇族北遷,皇帝父子坐進觀天。施耐庵用一部《水滸》,揭示了北宋滅亡的必然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