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说《平凡的世界》很难受,为什么作者要把美丽善良的田晓霞活生生写死呢?

唯有努力绽放才不枉此


这是作者在提醒人们,愈是美好的愈是短暂,生命的无常会毁掉世间一切的美好,生活不是想象,生活是平凡的世界,简单的日子,敬畏自然,敬敬畏生命!


无道1234512345


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遥远的救世主》中芮小丹的死。

这两本书我都看过,高中的时候看《平凡的世界》看到田晓霞的死我曾痛到几乎不眠不休。我渴望美好的爱情,我也喜欢田晓霞那样的女孩。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无法释怀。

前段时间,看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里面女警芮小丹的死也让我有同样的感受。这两本书都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不同的态度,这里我们不去细究。只是书中两个女性有相似的性格和命运,让我把她们联系到了一起。

了解田晓霞的性格,你就会知道:她注定会去参加那场抗洪救灾,也一定会去救那个被困于洪水中的小女孩!因为我们喜欢她,又何尝不是因为她的善良和正义呢?

同样,在明知犯罪分子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在明知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芮小丹也一定会去对暴徒实施抓捕,因为他觉得那是他作为警察的职责!

我不想站在文学的角度去探讨作者为什么要把她们写死。因为生活经验告诉我:面对危险,善良的人总想去救人;正直的人不会花时间去思考其他办法;负责的人不会把问题推给别人……





五棵香樟树


最开始看《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我最不能接受的事情就是田晓霞之死,觉得作者对孙少平太残酷了,给了他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却又亲手把她摧毁,留给孙少平无尽的痛苦。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阅历的增加,我逐渐理解了作者的苦衷。《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如果最后孙少平和田晓霞有情人终成眷属,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是网络言情小说的结局。在现实的世界里,孙少平那样的穷小子和田晓霞那样的高官之女会有交集吗?孙少平能与田晓霞有那样一段浪漫唯美的爱情已经是上天最慷慨的恩赐了,他们两个能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一个是高官之女,大学毕业,另一个呢,则是在矿井之下挣命的煤矿工人,这样的两个人只有在魔幻主义作品里才有可能走到一起。然而《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所以他们两个的结局只能是个悲剧。

孙少平与田晓霞之间的爱情,是浪漫的、唯美的,而且只是在精神层面的,从来都没有触及过现实,他们两个也从来没有探讨过他们之间的未来,他们也不会有未来。田晓霞这样的女子固然美好,不会在意孙少平的出身,但是她的父母呢?她身边的人呢?他们两个能永远生活在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吗?

对于这样一段超越现实的爱情,田晓霞陨落是最美好的结局。总比她在父母的逼迫下嫁给别人,或者移情别恋好得多。田晓霞就像一个天使一样,在孙少平最痛苦、最迷茫的时候给他希望和温暖,支撑他走下去,然而田晓霞毕竟不属于孙少平,她最终还是会悄然离开。孙少平最终还是要成长起来,独自面对冰冷的现实,而田晓霞给予他的面对生活的勇气,则一直都会在。


神侃局雷探长


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一书时,在写到田晓霞去世后,曾经痛哭流涕,喃喃自语:“田晓霞死了,田晓霞死了!”并且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哀伤之情,打电话把远在外地的弟弟叫到跟前,只是告诉他这样一件事情:“田晓霞死了,田晓霞死了!”仿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似的。他是如此的钟爱自己笔下的这个人物以致于为这个美丽生命的消逝而情不自禁地洒下悲伤的泪水。他是多么地投入啊!他完全地进入到书中的世界去了,与书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经历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这让我们想起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在写到包法利夫人死后,也情不能抑地哭道:“包法利夫人死了!”伟大的鲁迅曾经说过:“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们看。”是的,田晓霞是路遥心目中的一个天使。这个天使的离去无疑是路遥本人以及《平凡的世界》所有读者心中的一个永远的痛。田晓霞是一个很另类的女子,她家境优越,这自然是她的一个先天优势,使得她有机会接触许多一般家庭接触不到的知识和信息。她的父母为人也都很开明、正派,尤其是她的父亲,身在官场而又没有一点官气,而且心胸开阔、博学多识,这自然对她的个性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当然,说她另类并不是说她偏出了正常人之外,相反,她比许多的女子都正常,她的另类是在正常人范围之内的另类。为了避免误会,还是用“个性突出”四个字来形容她比较好。和她的堂姐润叶一样,她也美丽、聪慧,而且比润叶更胜一筹。虽然她和润叶一样都属于女性中的好女人,但是她的好和润叶是不一样的好,她不像润叶那么柔弱、保守和传统,而是大胆奔放,热情如火,敢想敢做,敢闯敢干,像个男子。难怪她父亲有时候会亲切地称呼她为“假小子”。除了性格突出之外,在天资方面,她也很优异,眼界开阔,见识过人。小时候就显示出她不同一般的思想。有一次和爸爸妈妈去逛动物园,她问爸爸妈妈说:“世界上什么动物最残?”爸爸妈妈回答说狮子老虎最残,而她却语出惊人地说:“人最残,因为人把狮子老虎都能关在笼子里。”让爸爸妈妈张口无言。

  在原西县城上高中时,她就表现出与一般的干部子弟不一样的素质,没有他们身上通常所有的那种娇气和市侩气,与孙少平这位来自农村最贫困家庭的子弟是气味相投,一见如故。之后成了少平精神上的导师和知音。她不嫌弃少平出身寒酸,而是独具慧眼,看出少平“气质不错”,“与农村来的别的子弟不一样”,倒究什么不一样她也说不清楚。少平在她面前也没有紧张局促之感。他们是另一个层次的朋友,也就是精神上朋友,超越了家庭出身和社会地位。

 那么,田晓霞最大的不一般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她精神世界上的不同凡俗。是的,她是不俗的。在她成为一个大学生之后,还愿意与孙少平这个揽工汉保持密切的交往,并由朋友而暧昧,由暧昧而恋人,最后还谈婚论嫁(只不过路遥没有给他们机会来完成这个幸福美梦了)。这本身就是一个超越了当时一般社会观念的选择。作为市书记的女儿,谁会去选择一个揽工汉做自己的男朋友?不仅是男朋友,甚至连一般朋友也是不可能的。可是田晓霞就是这样做了。一般来说,孙少平是要什么就没有什么,权力、金钱、地位,这些都与他无缘。他有的,只是自己一副年轻的身体和力气,还有内心的一腔悲壮的奋斗激情和永不消逝的向上的愿望,当然,还有精神上的强大。也许人有了这些精神素质,即使没有金钱、权力、地位,也会有无限的魅力吧。

  我们的晓霞最后是被一场洪水带走的,她的生命换来了一个更年轻的生命的存活。不管其价值如何,这一行为本身就可以说明,她是一个多么好的女孩!在那场洪水面前,许多人可能退却了,而她却勇往直前,主动前去采访。在市公安局长面对几千不肯迁徙的灾民束手无策时,她一个小小的计策(让士兵端着刺刀驱赶灾民),就挽救了几千条生命,让市公安局长佩服得五体投地,感动得掉泪。

  面对自己心目中的天使,路遥却硬起心肠让她归于毁灭。这一点,也许是艺术创作的需要,却让它的许多读者都不能接受(其实路遥自己也不能接受)。路遥在书中写到,晓霞被洪水带到了大海,化作了海的女儿,在天空中微笑。当笔者初次读完本书时,读到这一段文字,总觉得晓霞在世界上的什么地方还活着,还可以再找得到她,她怎么就会死了呢?

  晓霞是不死的,她是路遥心目中的天使,也是所有读者心目中的天使,她活在永恒之中!









Sy随意解析


我和看过《平凡的世界》的大多数的人一样,在看到田晓霞因为救一个小女孩被肆虐的滔滔洪水吞灭时,也觉得很难受。甚至对路遥大惑不解,为什么让孙绍平和田晓霞这对有情人难成眷属呢?据路遥的弟弟回忆,他曾看见路遥坐在一个地方痛苦的流泪,问他怎么回事?路遥才喃喃说道:我的晓霞死了,我的晓霞死了……可见路遥这样写自己也是非常痛苦的。

经过这么多么年的人生经历,也慢慢领悟到了路遥的真正用意。和孙绍平一样,我们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社会底层,出身卑微,家境平常(甚至贫寒)。在受到了一定的教育,有了一定知识后,不甘平庸,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时,就需要一个象田晓霞一样,既出身高贵,掌握平民不具备的社会资源,又和自己有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因社会地位的不同而看不起自己。从而相知相恋,最后终成眷属。这样,在人生的奋斗历程中,就走了捷径。这是多数象孙绍平一样的人的共同的梦。

因为是梦,尽管多么美好,终会醒来!也就是说在现实中,没有那么多省委副书记的女儿,会看上你这个平民百姓的小子。而路遥塑造的田晓霞的形象是完美的,尽管孙绍平是一个煤矿工人,田晓霞是省委副书记的女儿又是省报记者,她也不会抛弃孙绍平。那只有让田晓霞因为救一个女孩而被洪水吞没,既塑造了田晓霞的完美形象,又让她离开孙绍平。田晓霞随着滔滔的洪水,最后长眠于大海。是的,大海是田晓霞的最后归宿。

在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绍平最后是采煤班的班长。这就是大多数人以后一辈子要过的生活,是的,平凡的,平常人的一辈子!也许,通过孙绍平的努力,他可能到采煤区的区长,铜城煤矿矿长,甚至铜城市的市长也末可知。但需要他自己努力奋斗,还需要有赏识他的领导。

在今天的社会中,现实是残酷的,王子不会喜欢灰姑娘,狼也不会爱上羊(它会爱上羊肉)!这就是路遥比郭敬明们的伟大之处!








白杨731


作家路遥的力作《平凡的世界》自问世以来一直经久不衰,激励一代代的青年人为追求美好向往,拼搏向上,奋斗奋进。小说以少安、少平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波澜起伏,悲喜交加。两个主人公最终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尤其是田晓霞本该收获爱情人生时,却英勇牺牲,更是让人感叹造化戏弄人。好多人一直认为这样写的用意在哪?

我们先看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那是1975年二、三月间,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独白已经暗示着希望的春天不尽人意。我们知道小说来源于生活,既注重艺术布局的突破,更看重情节发展的跌宕起伏,设定主人公在大起大落的悲情中离去,更容易让读者在想当然中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作家路遥也不希望结尾是个悲剧。但在当时那个思想封闭、生产落后、物质匮乏的社会,一个是长相俏气、思想前卫的高官之女,还是省城大记者的身份;一个是积极向上、追求梦想的农村后生。尽管他们双方惺惺相惜,互生爱慕。但是在落差极大的条件下,在社会世俗的眼里,结果注定不会皆大欢喜。这也是路遥感同身受的,平凡的人在平凡的世界中才能活出自己的样子!


行进在希望的春天


在路遥的世界观里,世界是充满无奈和悲剧的。在他的所有小说中,几乎没有喜剧结尾。

《平凡的世界》也不例外。不同人的世界是不同的,伟人有伟人的世界,富人有富人的世界,平凡人则有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大多数人的世界,充满了艰辛、苦难和生离死别,这才是生命的常态。

小说中,孙少安与田润叶是初恋,却不能如愿在一起,最终选择了贺秀莲;田润叶苦苦追求着孙少安,最终还是嫁给了李向前;这两段悲剧中,孙少安和田润叶都选择对生活屈服,也最终获得平凡的宁静。可贺秀莲最后得了绝症,李向前失去了双腿,终究是悲剧。

至于孙少平,高中时与郝红梅互生爱意。而最终郝红梅还是因为贫困,选择了顾养民,又因为偷窃被抛弃,嫁给了平凡的教师丈夫,丈夫却又意外死亡。直到最后遇见田润生,才算是找到归宿,但这又何尝不是生活的无奈和妥协呢?

主角孙少平与田晓霞,可以说是小说中最完美的一对。孙少平不完美,田晓霞则是完美的,完美得不真实,完美得就像是孙少平幻想出来的,不存在于世上的人物。

田晓霞完全不在乎家庭背景的差异,不管不顾地与孙少平谈恋爱,这给了孙少平生活的希望。可在读者看来,孙少平究竟有什么优点?除了吃苦耐劳不服输,这样的好性格,几乎就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了。而在那时的中国,吃苦耐劳、不服输,不正是普通平凡人共同的性格特征吗?孙少平有什么特别吗?没有。

由此我们看出来了,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是不真实的,是路遥的一种幻想和一种希望。可虚构的东西没有根基,田晓霞这样一个完美的人物,最终还是难逃一死,而且死得壮烈出彩。

平凡的孙少平,遇见了师娘惠英。少平在矿难中毁容,惠英则失去了丈夫。两个悲剧相遇,走到了一起。生活啊,就是悲剧和妥协,不是吗?

《平凡的世界》,所有人物都曾与生活抗争,但最终都败给生活,妥协之后归于平凡 ,这就是人生啊。


黑色大炮


放到现在我想也不乏,这种事情吧!田晓霞有着稳定自己喜爱的新闻工作,孙少平为了生存,不得不向自己内心的那个知识分子低下高贵的头。选择了煤矿上工作。从最初的不愿意,到最后为了生活更好的努力下去。这便是差距。虽然,他们彼此深爱对方,不在乎对方的身份,但是田晓霞去煤矿看了孙少平之后,孙少平觉得自己就已经动摇起来了。但是他们的感情并非一日,很深。在这样的环境下。并不是作者要把她写死。我更觉得是时代,逼迫着他们其中一个人必须走。因为全书的名字叫《平凡的世界》,作者塑造的是一个平凡的人,那么只有田晓霞了。

正是因为如此,此书才得到另外一层次的升华。孙少平没有走他哥哥与润叶的哪一条路。他的心里已经永远容不下别的人了。这也算是作者对孙少安的一种另外的结局吧!

平凡人的生活就是这样。为了生活。有时候放弃了很多。

也许爱而不得便是永恒吧!

创作不易,不喜勿喷。谢谢!


一忆一


我觉得路遥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之所以伟大,因为他是在用全部的身心去写作,用生命去写作。他的文章每一个文字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从来不附炎于群体的喜好。那怕是穷的没有饭吃,那怕是耗尽身心,亲力亲为的下矿体验。

个人认为作者把田晓霞写死造就了文章的不朽。作者在写田晓霞死时,哭得悲天恸地。实际每一个懂得生活的平常人都一样,每一个读者读到这里,都会揪心的痛,也会有哭的悲天恸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每一人都有梦想,特别是草根百姓,在为自己的梦想顽强拼搏的同时,憧憬着自己理想的爱情。作者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心连在一起的,他写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但作者不得不面对现实,现实生活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那怕发生了,也不可能有美好的结局,所以作者为了让人们永远保留心中美好的憧憬,而不得不人为的制造了天灾,让人们沉浸与定格在孙少平与田晓霞浪漫而真挚爱情中。

田哓霞之死让所有人刻骨铭心,田晓霞之死成为作品与作者的不朽。


技工学校教师


我是逸世,我来回答......


对于晓霞的死,可能就是我们心中的一根刺。每每想起,都隐隐作痛,是啊!这样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怎么就不能同心爱的人一起白头偕老,共享人世繁华;为何路遥先生笔锋一转,就这样去了,幸福美满不好吗?

当逸世君在看的时候,还一度抱有幻想,晓霞并没有死,只不过是和少平开了个玩笑,或是在考验他,看他能不能如约而至;直到少平孤单的身影在树下,在塔下越拉越长,晓霞始终没有露面,这一刻,她是真的长眠了。

纵观全书,其实晓霞的逝去是有伏笔的,在正常情况下是看不出来的,只能说证实。

关于她的人物形象设定就是如此,善良、活泼、大方;再加上从小受到的教育不一样,看待事物的眼观也不同,不管是对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不然也不会说冲破世俗的枷锁,选择和少平在一起。看看少安和润叶就知道,从小青梅竹马,但是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差距,只能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晓霞对待少平更多的是一种帮助或者说试验的心态,毕竟她所接触到,所看到,所形成的世界观,和那个年代格格不入,是一种超越时代的眼光。最先开始帮助少平是想看这个处于底层的少年能走多远,能够到什么样的程度。

不过在中间的时候,少平主动意识到两个人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便主动断了联系。这个时候的晓霞可能开始在心里将少平慢慢淡忘,毕竟可能再无瓜葛。

命运这个东西啊!真叫人无可奈何......

不甘就这样一直平凡下去的少平还是决定去城里闯荡,在经过了各种的磨练之后,算是小有经验,更是出类拔萃的尖子;对于文学,对于精神世界,一直也没放弃。

一个巧合,一个偶然,电影院门口的相遇让两颗年轻炽热的心慢慢开始靠拢,特别是晓霞看到少平在三面漏风,一面漏雨的空房中看书,那个背影深深刺激到了这个善良姑娘的心底。少平身上散发出的气质同她的同学们截然不同,这就是她一直想要的人,是最理想的人,是三观一致的人。

是啊,最美的爱情就是三观一致。

就是这样一位完美的姑娘却要早早逝去,留下少平独自悲伤。其实上面也说了,是有伏笔的,善良热心肠的姑娘在看到落水的小女孩后,只有一个救人的念头。这是行动使然,亦是性格使然,明知道自己可能回不来,也必须要去救人。

假如说没有救人的话,眼睁睁看着孩子被洪水冲走,那么内心又会进行怎样的自我折磨。就和那位摄影师一样,有救人的能力,却选择按下了快门,之后的日子一直背负着各种的骂名,结果还不是一样。

只有逝去,才是真正的晓霞,才是这个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