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为什么能够获四座奥斯卡,成为韩国影史第一个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国际影片、最佳导演的电影

五月_殇


世界上只有一种罪那就是穷罪!穷人为富人打工,贫富差距的两端戏剧化的相遇了,地下室的窗户和别墅的窗户决定了两家人看到的世界,当穷人趁着主人出去的时间翻身做主人时,他们享受着富人的一切,这时候他们发现有钱真好,抚平了生活的褶皱!整部电影前后铺垫,层层递进,首尾呼应!气味表现出贫富的差距,也是最后引发穷爸爸杀富爸爸的源头!影片最后儿子幻想着自己最后成为富人买下那栋房子让爸爸重新见到阳光,让人反思!贫富的差距最终能否逾越!


老师居然谈音乐


01

实现韩国电影在奥斯卡提名多个零的突破,载入韩国影史级别的一部作品

《寄生虫》豆瓣评分8.7,好评如潮。阶级的固化,高阶的富足和自由,底层的挣扎与希望,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与其它影片对阶级差异的展现方式不同,《寄生虫》并未大行批驳之道。更令人欣喜的是,导演奉俊昊一展极强的叙事力,层见叠出的巧合与意外,让文本回旋于喜剧、悲剧的奇妙氛围中。电影导演奉俊昊也是继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之后第二个同时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电影三项大奖的亚洲导演。

片子前面看像喜剧,中间看像悬疑,结尾看像悲剧。奉俊浩贯穿全片最重要的一条线就是“气味”,那是穷人与生俱来的烙印,同时也是压死老金心中的最后一根稻草,挥刀直接杀了朴社长,用血淋淋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中贫与富之间矛盾的不可调和。影片黑色幽默运用娴熟,仿佛一支荒诞诙谐和悚然沉重交织的变奏曲,体验阶级间巨大的落差。

02

《寄生虫》细节处理巧妙,多处设置伏笔

影片中不断强调难闻的味道,实际在强调富人对底层人物的反感;金基泽家与朴社长家坏境对比鲜明,一个狭窄阴暗,一个宽敞明亮;豪宅庭院、华屋丽舍,其下却又有一层多过一层的阴渠和陋室,类似的比喻在片中比比皆是,贫穷是个无底洞,阶层悬殊的鸿沟也无法跨越,这种惊心的落差最能击中观众。

奉俊昊导演在对故事和情绪渲染的把控上,一如既往的厉害。故事多重嵌套,“地下世界”对于庭院阳光的渴望,对于有钱和善良之间关系的探讨,都描绘出富人根植的对下层的嫌恶,以及下层难以抹去的自卑。它比直接呈现穷人不幸的《小偷家族》更具戏剧张力也更动态,让观众在思索问题时亦可获得惊喜、忧虑的丰富情绪。

无论根植韩国本土的《汉江怪物》还是更具国际视野的《雪国列车》,奉俊昊的拿手好戏素来都是剧情铺排上出乎意料的反转,且他设计的转折又次次愈发残酷。最后一场大雨,不但冲刷了金基泽一家“行骗”换来的短暂舒适和“寄生”的光鲜,雨水往下急速淌走、这家人也步步走下来,终究被打回原形——影像化的比喻展示阶层的差异当真生动妙趣。

03

《寄生虫》珍贵之处在于不写实中的写实,开放性结局更显人文关怀

《寄生虫》是个好故事,但同时它也是个假故事。影片在某些部分逻辑不通,经不起推敲。穷人能言善辩,个个骗术精湛,有此骗术和演技还用住地下室?富人单纯无脑,不断被骗,以这种智商真能胜任社长、能住上豪宅?如此逻辑不通怎么能算一个好故事呢?

这一系列不符合常理的剧情,看似奇谬,然则相当写实,两种风格杂糅兼备,使娱乐性十足可观,作为商业类型片亦能把准市场的脉,不得不佩服奉俊昊可媲美诺兰。《寄生虫》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导演精确无比地掌控在手中,呈现一个很容易被人觉得狗血的荒诞社会寓言。观众会为影片的剧情大呼过瘾,也能轻易明白电影所要呈现的阶级鸿沟,奉俊昊用技巧很大程度上把故事的荒谬消解成荒诞。虽有戛纳金棕榈的光环,但是没有观影门槛,这是均衡艺术得到的理想结果。电影中的不写实突出生活的写实,这恰恰是电影的可贵之处。

《寄生虫》很荒诞,把矛盾戏剧化,把阶级的差异展现给人看,但又无既定偏见又很现实。奉俊昊并没人云亦云絮叨仇富心理或两个流层间的博弈(譬如《雪国列车》),相反,“寄生”已经点出穷人对富人甘愿依附的心理和生存状态。而改变命运、打破分化的理想影片有无呈现呢?有,但只在片末儿子写信的展望幻想中,是个开放式结尾,这种人文关怀就很聪明。这个开放性结局,对他们一家来说,美好的结局可能就是儿子信中的样子,但并没有实现,也意味着现实不可能这样。

朴社长的儿子

虽有阶级的对立,但没有阶级的对错。虽然很多时候人们都不想承认和面对,但高阶和底层,是无法逃避的存在。金基泽杀的不是朴社长本人,杀的是他所代表的阶层。影片看完很压抑,阶级之间的矛盾自古就有,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们的贫穷不仅仅是没有钱,从骨子里就是穷的。贪婪、不会满足、不知恩图报,把自己的贫穷怪到无辜的富人身上。明明每个人都会做梦,却不是每个人都能造梦,究竟是没有造梦的手,还是没有造梦的天梯?很明显,他们只是不愿意把精力用在正途上。

“幸运石”带给了他们希望也毁了他们

影片对细节的处理,导演的另辟蹊径等等,都奠定了《寄生虫》不断冲击国际大奖的基础,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势在必得!《寄生虫》中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他们不是有钱却很善良,而是有钱所以善良。看似很有道理,但有钱和善良之间并无关联。聪明是种天赋,善良是种选择,坏的从来都是人心,而不是贫富阶级。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请为之努力,拼尽全力死磕,成功的世界里从来都没有抱怨,没有不公平,你所得到的,也正是与之匹配的付出。不用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金基泽一家通过投机取巧获得的成就终会失去,最终打回原形。











老版视频


主题讲韩国社会的贫富差距,但没讲阶级斗争,富人因为有钱,所以善良从容,根本看不见眼皮子底下的寄生虫,因为富人不需要争抢,他们身居上流生来就是是赢家。在下流的穷人群体里,有盲目崇拜富人,安于现状,不去想改变阶级属性的群体。只是主角一家这种想去改变现状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痛苦,抢到的却是更下层人群的利益,再怎么折腾,也处于富人的平行世界,努力到最后却只能沦为更下流的群体。想要改变阶级属性寄生上流,就只能靠发梦了,所以这个故事才冷酷可怕。本质上是一部类型片,但奉俊昊的视听语言极其的精准,一直在利用空间内的高低调度两个阶级的状态。从剧本的角度,前一个小时有很多功能性的叙事节奏处理,但前后在隐喻性的细节上又处理的非常工整,一直拿两个群体的生活细节做对比,朝着电影的主题表达而去,视听技巧上赏心悦目。


电影推荐看


我看完电影,记得最深刻的当然一个是“气味”,另一个就是“石头”了。“气味”很难通过画面来表现,但是电影里也作出了努力。从醉汉撒尿、涨洪水后马桶涌出来的污水等等了解到“气味”到底是什么。这个意向,虽然很直白,但是用得也还算不错,能够引起共情也为最后的情绪爆发做足了铺垫。“石头”自然就更好用了,好运与否全靠“石头”。“石头”的存在,也让人会充满希望,认为阶级的跨越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当然这是我的理解。 所以总体上来说,《寄生虫》从剧本、镜头、音乐这些最为基本的要素上下了功夫,所以电影特别的好看。而很多人会去说这部电影不好种种话语,正是因为电影好到他们都能够看懂


那笑话真热


真心为寄生虫高兴 这个电影打动了我 寄生虫有情有义 很可爱 专注了我的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