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周公是雒邑之父?

用戶53504601495


周公被稱元聖。周公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為中華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賈宜稱為黃帝之後,孔子之前第一人,也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近代李鴻章評價周公說,周公一舉集古代治法之大成,所以後世皆以周公為先聖,以孔子為先師。只要自認為正統中華的後人,則必以周公為人文先祖。《尚書·大傳》總結周公政績說,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面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

周滅商後,為了加強對東方的統治,成王命周公營建雒邑(陪都)。這是雒邑第一次有明確記載、有詳細規劃的建城之始。並認為雒邑為天下之中,開啟雒邑為都城之濫觴,後世成為九朝建都之地。所以洛陽人尊周公為洛陽城之父,實至名歸!


至樂無如讀書




史載,武王姬發過早去世,成王年幼,周公便擔當起了輔佐成王的重任,在歷史上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相傳周公有一次正在吃飯,突然有人前來拜訪,周公來不及下嚥口飯,急忙吐出來,害怕怠慢了訪客,被傳為千古佳話。



事實上,周公為周朝嘔心瀝血,任勞任怨,忠心耿耿。《尚書·大傳》總結周公政績說,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雒邑,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

雒邑原為荒蠻不毛之地,破舊不堪,沒有人煙,根據武王生前遺願,周公執政五年開始營建雒邑,他親自到實地進行勘察、選址和規劃,把雒邑作為周朝一個重鎮屯兵駐守,用以看管殷商犯人和震懾東夷諸國。

當年雒邑之地不光貧窮落後,而且民風低下,許多人品行不端,舉止不正,為了扭轉當地風氣,周公在雒邑一邊營建,一邊對雒民用周禮教育培訓,從思想上行為上提高了雒邑人的素質,有效地改變了雒邑的風俗習慣,可惜這種好的作風在周公死後被忘得一乾二淨,後來平王東遷,來到雒邑,看到街上行人衣著不整,言談舉止放蕩,沒有一點禮節禮貌,驚呼這就是我大周用禮樂教育出來的子民!當然這是後話。



由於周公對雒邑有設計建造之功,為了紀念週公對雒邑在歷史上所作的貢獻,在洛陽當地傳出了周公許多佳話,加之周公本人確實為周朝長治久安和中華歷史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這更讓雒邑人把周公佩服得五體投地。

從某種程度上講,周公就是雒邑之父。


知未是也


這其實是一個典故,按現代來比較就是:兩彈一星之父鄧稼先!

周武王離世,成王上位時尚年齡幼小,由周公輔政。周公繼續武王遺志,多次占卜後確定城址,與召公一起營建雒邑!雒邑就是成周,又名雒邑,是中國歷史上的地名,在今日洛陽市。

雒邑繼承歷來都城以宮廷為中心的原則進行規劃,採用方格網絡系統設置道路,城內的主要建築有太廟、宗廟(文王廟)、考宮(武王廟)、路寢、明堂等“五宮”。 經過一年左右的時間才建成,完成後,將九個象徵天下的大鼎放在這裡,因為雒邑是“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位於天下的中心,各地前來納稅的路途約同樣長)。



笑會更漂亮


胡說八道。充分證明某地人的無恥和無知。周人的祖先是棄,棄的老爸是河南人帝嚳。只是後來遷移到西邊,抵禦當地的犬戎。

在周公營造洛邑之前,洛陽已經有夏都斟鄩,商都西亳。周武王克商後,就有遷都的打算,因為周武王說:昔有夏之居。意思就是洛陽是周人的老祖先生活的地方,現在克商了,自己要遠離西邊的胡雜後裔,而遷都洛陽接受華夏正統。

周公繼承武王遺志,開始營造洛邑。換句話說就是周人對自己的祖先——夏人的致敬。換句話說周公營造洛邑,是認祖歸宗。

司馬遷說: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可以說明,周人的祖先一直在河南。








三戶老人


周公姬旦的仁慈和威名被洛陽人廣泛認同,時至今日周公也是洛陽人心目中的精神符號,號稱洛陽之父,周公營造雒邑開創了伊洛河流域的文明先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