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ona·Lh
楊儀這個人,有宰相之才,無宰相之度。而且心中只有權位,沒有底線,也難怪走上一條絕路。
像楊儀這樣受領導看重卻主動叛逃的,在三國曆史上實為罕見,可見其沒有什麼忠義之心
楊儀本來是魏國的一箇中級官員,在荊州刺史傅群(216-218年任職)手下當主簿(省長秘書)。這是一個親近領導的位置,可見傅群很看重他,但楊儀大概是認為自己太聰明太能幹了,傅群卻是個無能之輩,不甘心給他當下屬,於是在217年叛逃了,投奔了關羽。
楊儀是劉備親自提拔重用的,可見其確實有大才
關羽讓楊儀當了功曹(省長助理),派他去成都向劉備彙報工作。劉備發現楊儀很不錯,於是留在身邊當左將軍兵曹掾(劉備當時是左將軍),219年劉備稱王后,楊儀擔任尚書。但是楊儀得罪了自己的頂頭上司、尚書令劉巴(219-222年任職),221年劉備東征離開成都後,劉巴立馬讓楊儀坐了冷板凳。
劉巴鄙視過劉備,害怕受到猜忌嫌疑,所以為人恭順安靜、沉默寡言。連這樣的上司都不能容忍楊儀,要出手打壓他,可見他為人處世確實很糟糕
225年,楊儀終於獲得了諸葛亮的賞識,擔任丞相參軍,後升丞相長史,可以說一切雜務都是楊儀在處理,做得井井有條,諸葛亮對他非常賞識。
雖然楊儀性格操蛋,但諸葛亮還是要用他,一方面蜀漢確實太缺乏人才,一方面也是楊儀確實才幹出眾,在諸葛亮的助手中無人能及
但是諸葛亮也發現楊儀急躁狹隘,不適合繼承自己,於是死前推薦人品更好的蔣琬為繼承人。而楊儀在處理魏延兵變一事上顯得過於獨斷專行,對魏延這樣的軍方頭號人物,應該抓獲以後由朝廷決斷,居然就直接殺了。殺了魏延還不夠,把人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都給殺光了。
楊儀因私仇而擅殺魏延三族,犯了眾怒
這就過了。
蜀漢崇尚法治,不搞株連,以前從來木有做過夷三族這麼殘忍的事情。孟達叛逃,但孟達的兒子活得好好的;黃權投敵,黃權的家人也活得好好的;即使間接害死關羽的糜芳,也沒有問罪其家人。
所以蔣琬接手國事後,剝奪楊儀的實權,讓他當了一個有名無實的中軍師。
蔣琬被諸葛亮稱為“社稷之器”,才幹未必比楊儀差,度量則遠過之
這下,楊儀不爽了。雖然以前劉巴也玩過這招明升暗降,但劉巴資歷老啊,那是連張飛都不放在眼裡的牛人,可你蔣琬算老幾啊!才能不如我,資歷也不如我(楊儀被劉備重用時,蔣琬只是個不入流的書佐)!
楊儀不僅是這麼想的,還到處說。最後開始口不擇言胡說八道了:“以前丞相去世時,我如果舉兵投奔魏國,今日處世怎會落魄到這種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啊。”
楊儀之死雖然起因是他的性格和管不住嘴,但主要還是剛剛親政的劉禪處事沒有分寸
很顯然這只是發牢騷,但剛剛親政的劉禪哪兒聽得了這個,火冒三丈,把已經不可能舉兵投奔魏國的楊儀流放到邊遠山區當老百姓去了。楊儀發揮當年和魏延對著幹的精神,一天到晚寫信給劉禪,據說言辭激烈,其實就是用文縐縐的語言罵大街。
於是劉禪再次震怒,連老百姓都不讓他當了,把他逮捕下獄。楊儀琢磨自己應該難逃一死(看看去年被處死的車騎將軍劉琰的下場,這是很有可能的),於是乾脆自殺了。
注:楊儀的前車之鑑——劉琰之死。234年正月,劉琰的妻子胡氏進宮向去向太后祝賀新春,太后特定留下胡氏,過了一個月胡氏才出宮回家。由於胡氏長得很美麗,劉琰懷疑她和劉禪私通,就叫行刑的吏卒責打胡氏,然後休了胡氏趕出家門。
胡氏控告劉琰,劉琰作為一品大員,居然被判處死刑棄屍街頭,成為三國因打老婆被處死刑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很顯然這是劉禪動的手腳。年輕時期的劉禪脾氣是非常火爆的,和鞭打督郵的劉備有得一拼,真不愧是親爺倆。楊儀自認為得罪劉禪比劉琰狠,所以就自殺以免受刑了。
海軍史研究會員
在蜀漢後期的將領中,魏延是最不可忽略的一位。當時,先主劉備和他麾下五虎大將中的關羽、張飛、黃忠、馬超先後死去,而趙雲年事已高,蜀國兵少將弱的劣勢凸顯了出來。諸葛亮卻堅持北伐,認為只有採取以攻為守的戰略,才能保全蜀國。
於是,駐守在蜀國最前線的漢中太守魏延受命率部加入北伐的隊伍,並充當全軍的前鋒。魏延的軍事才能也在這場戰爭中得到進一步展示。他率軍大破魏將郭準,取得戰爭初期的一系列勝利。魏延因此晉封南鄭侯並被任命為徵西大將軍,成為諸葛亮的重要軍事助手。
其實,劉備早就看中魏延的才幹了。當他奪取蜀剛剛建立政權時便提出要選拔一位重將鎮守蜀的北面門戶漢中,大家都以為一定是張飛,張飛自己也認為非他莫屬。然而,出乎群臣們的意料,劉備竟將鎮守漢中的重任交給了當時還默默無聞的魏延。為了讓大家相信魏延的膽識和才幹,劉備特地在群巨大會上當眾提問魏延:“我把守漢中的重任交給你了。你打算怎麼幹呢?”魏延回答說:“如果是曹操自己帶天下兵馬來,我為大王您抵擋他;但如果只是偏將帶十萬軍隊來,我就為大王您香滅了他們。”這一席豪言壯語不僅令劉備十分滿意,同時也博得滿堂喝彩。
魏延擔任漢中太守整整十年。這十年間,他修築城防、整飭軍備、動農興商,百姓樂業、士民安居,漢中被治理得井井有條,軍鋒銳利、百業興旺、府庫充盈。憚於魏延之威,漢中儘管處在蜀國的前沿,魏軍卻始終不來犯。
魏延平時關心百姓、善待士卒,漢中軍民都很擁護他。然而諸葛亮卻不喜歡魏延,儘管這位前軍主將不僅勇猛過人,而且善於韜略。諸葛亮每次進軍,走的都是斜谷大道,而魏軍則在祁山一帶重兵佈防,戰事常呈膠著狀態,蜀軍進展級慢。作為前鋒的魏延很著急,曾經多次向諸葛亮建議,從子午小道偷襲長安。當時魏國鎮守長安的夏侯楙,是曹丕的女婿,年輕又沒有實際作戰經驗。於是魏延提出由他親率五千精兵,循秦嶺向東,經子午谷,不過十日即可到長安。夏侯楙沒有準備,一定驚慌逃跑。等到魏國其他援軍到來,還要二十天。而這麼長時間,從斜谷進發的蜀國大軍足夠到達長安。那麼咸陽以西可以一舉平定。但諸葛亮認為這樣做太冒險,始終不予採納。
魏延因此常常感嘆自己的才智得不到發揮,十分鬱悶。
諸葛亮不太喜歡的還有一位楊儀,位居相參軍長史,也就是秘書長。楊儀也是一位傑出的幹オ,曾經跟隨關羽參贊軍務。一次關羽派他到成都向初備聽他該論軍國改策和政治得失,大為質然、不調他擔任自己的參軍。由於劉備的關注,楊儀仕途順暢,不斷受到提拔。楊儀精明幹練,尤其在軍隊後勤保障方面,思慮精密,調度有方。就連行軍佈陣,諸葛亮也要與他商量。在整個北伐戰爭中,這一文一武兩位可以說是諸葛亮最重要的助手了。但楊儀和魏延一貫不和,一個心胸狹容,一個性情孤做,兩人相處有如水火。這兩人間的矛盾鬧得連吳國的孫權也知道了。一次孫權借酒醉對蜀國使者表示了他的擔心。而諸葛亮卻偏偏要把這兩個人放在起使用,也許,這便是諸葛亮的用人藝術和高明之處。
諸葛亮最喜歡的有兩個人,一個是馬謖,劉備曾經告誡過他,此人誇誇其談,不可大用。但諸葛亮卻用了,而且是大用,派他鎮守蜀軍生死要道街亭,因街亭失守,被他揮淚斬了。死了馬謖,諸葛亮又得了降將姜維,這也是他十分喜愛的少年將軍,把他作為接班人來培養。十幾年後,姜維掌握了蜀國的軍事大權,重新開始北伐,最終把蜀國拖入萬劫不復的戰爭深淵。
公元234年,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按例應由魏延代行軍事指揮權,魏延也做好了軍事進攻的準備。但楊儀根據諸葛亮的臨終安排,發佈命令,全軍退回劍閣,並要魏延斷後。魏延不願接受這樣的安排,更不願聽從楊儀的調度。他向楊儀派來的聯絡官發牢騷說:“丞相雖然去世,我還在,我可以統率部隊繼續作戰,怎麼能夠因為一個人的死而廢天下大事呢?況且我魏延是什麼人,要聽楊儀指揮,為他斷後?!”楊儀不顧魏延的反對,指揮大軍撤退;而魏延則作出了他一生中最不理智的舉動,率領本部軍隊,先行佔據南谷口,不讓楊儀大軍通過。為此,魏延和楊儀各自向後主上奏章,聲稱對方反叛。雙方互不讓步,而此時朝中的大臣們大都站在楊儀一邊。後主的態度最終決定了魏延的命運。楊儀的部將何平向前斥責魏延說:“公(諸葛亮)屍骨未寒,你們怎敢作亂?”魏延的部下都不願自相殘殺,紛紛逃離戰場。魏延此時方寸已亂,丟下部隊,只帶著少數幾個人向漢中逃去。楊儀派大將馬岱追擊,從身後新殺了魏延。一代名將魏延就這樣屈辱地了結了自己的生命。
而楊儀的命運並不比魏延好多少。當他得意揚揚地回到成都,以為會被朝廷委以重任。但後主根據諸葛亮的臨終屬咐,只是給了他一箇中軍師的虛職,不帶兵也不具體管事而將國家軍政重任交給了蔣琬。蔣琬雖然也是秘書出身,但入仕比楊儀晚,才幹也不如他。楊儀因此大為不滿,說出許多不該說的話,經人舉報,被廢為民,最後自殺身亡。其實,他們二人的命運,都是諸葛亮生前就安排好的。一心想掙脫命運韁繩的魏延,最終還是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最佳電影院
在蜀漢集團中,雖然看似一片團結和睦,但實則矛盾重重,甚至君臣之間也絕非表面上那麼和諧。古往今來,做皇帝的多半喜歡看到臣子之間相互鬥爭,以便於掌控朝局,卻又不願看到彼此間的嫌隙演變成殺戮,以免給國家造成損失。
劉禪登基後,諸葛亮大權總攬,殫精竭慮的興兵北伐。國家用兵之際,必然會對武將所有側重。隨著關、張、趙、馬、黃等大將相繼凋零,魏延成了當之無愧的蜀軍翹楚。可魏延這個人,性格太過孤傲,很快變得居功自傲起來。
諸葛亮在重用魏延的同時,又不得不提防他。為防止魏延尾大不掉,開始提拔和重要楊儀,使之牽制魏延。而這樣的人事安排,卻為後來的蜀軍內鬥埋下了伏筆。
在出兵北伐的路線上,魏延一直主張兵出子午谷。可諸葛亮用兵保守,同時又擔心魏延手握精兵後會更難掌控,因而未予以採納。結果,魏延開始埋怨和詆譭諸葛亮。作為諸葛亮心腹的楊儀,自然也更加對魏延不滿。可以說,在諸葛亮尚在時,魏延和楊儀之間的矛盾便已激化。
到諸葛亮病重時,召集姜維、楊儀等人部署退兵事宜,並明確提出,如果魏延堅持繼續北伐,拒絕退兵,那麼就不用管他,把軍隊主力調回即可。結果,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然堅持北伐,揚言以大局為重,即便丞相已死,也不該暫停北伐大計。
這樣一來,楊儀等人便率大軍回撤。後來,魏延反覆思量,同樣開始率軍回撤。為防止楊儀向劉禪進言,魏延率精兵趕到楊儀大軍之前,並一路毀壞棧道,阻礙楊儀大軍回撤。在此期間,魏延和楊儀兩人紛紛向劉嬋上表,將責任推給對方。
後來,魏延陳兵與楊儀對峙。由於此時責任確實在魏延,所以魏延部下便潰散了。結果,魏延見大事不好,便帶著自己的兒子和少數親兵向漢中逃跑。魏延大勢已去,楊儀自然也就佔盡了優勢。
當時,楊儀向馬岱下了軍令,斬殺魏延。結果,馬岱率兵斬獲了魏延,把首級帶給楊儀。得勝的楊儀竟然在軍前羞辱了魏延頭顱,隨即又斬殺了魏延三族。楊儀雖然得勝,卻也失去了劉禪的信任。
阿斗不傻,蜀後主心中很清楚,按照楊儀這樣的做法,早晚也會是下一個居功自傲的魏延。因此,劉禪開始重用蔣琬。蔣琬得到重用後,楊儀心中開始不滿,認為自己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因而開始發牢騷。
劉禪與劉備不同,面對楊儀的怨言,他決定予以重罰,因而將其收監。楊儀在獄中反覆琢磨,開始意識到自己闖下了大禍。因為他此前說過“當初寧投魏”的話,而這句話足以讓自己和家人掉腦袋了。楊儀見自己大勢已去,最終心灰意冷,在獄中自殺了。
縱觀魏延與楊儀的這番爭鬥,表明看起來是楊儀獲勝,並且出了心頭惡氣,將魏延的勢力和家人徹底剷除。但實際上最大的勝利者還是劉禪。因為諸葛亮死後,真正能夠掌控全局的人,一個是魏延,另一個就是楊儀。而此時楊儀先除去了魏延,剩下一個沒有軍權的楊儀,稍作調整便足見將其架空。
不過,由於楊儀這個人滿腹牢騷,且有容易酒後妄言,加之他的殘忍做法,也引發了其他朝臣的不滿,所以還是落得了個下獄、自盡的下場。從這一點來講,楊儀之死,倒也算是咎由自取了。
可以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在這場鬥爭中,楊儀命馬岱斬殺了魏延,隨後又誅滅了魏延三族,可如此殘忍的做法,終究也引發了後主劉禪的猜忌。就這樣,當尾大不掉的魏延被除去後,徒有虛名的楊儀也遭到了反攻倒算,落得個在獄中自盡的下場。
史海爛柯人
楊儀和魏延雖然都在諸葛亮麾下,但是兩人素來不和,於是兩個傲嬌的人愈發看對方不順眼,關係愈發緊張,經常在諸葛亮面前爭吵,諸葛亮每次都是勸他們不要吵,而有一次魏延竟拿出小刀在楊儀臉上來回比劃,嚇得楊儀痛哭流涕。去尋求諸葛亮保護。但是諸葛亮又不想責罰他們任何一個,畢竟魏延這麼大歲數了還扛著一個大刀片子為國家衝鋒陷陣,也立下很多戰功。打仗不能沒有魏延。但也需要楊儀管理糧草,兩個人都很重要,只有勸他們兩個不要爭。希望他們倆和睦相處。
直到諸葛亮死了就沒有人能阻止他們內鬥,諸葛亮死後,魏延堅持還要繼續北伐,但是楊儀不同意,楊儀就派人去劉禪處說魏延要謀反,魏延也派人去給後主說楊儀要謀反,然後劉禪也搞不懂,就問身邊的人,到底是魏延謀反還是楊儀?當時劉禪身邊的文臣告訴劉禪說楊儀是個文官,造反的可能是魏延。所以後主就以為是魏延要謀反,楊儀就派馬岱帶大軍去殺追殺魏延,魏延就這樣被人冤殺。事後馬岱把魏延人頭交給楊儀,楊儀踩著魏延的人頭,喊到:“雍奴,你還能作惡否?”楊儀露出一副小人的嘴臉。隨後楊儀還不解恨,還將魏延滅三族,典型的公報私仇。一些魏延手下的士卒冒著生命危險為他收屍,葬在南鄭城外的荒野之中,然後定居下來為將軍守墓。魏延的死是蜀漢的損失,“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成了笑話。確實此後蜀漢再也沒有魏延這樣的大將之才了。魏延死後,楊儀以為自己立下“大功”,可以接替諸葛亮的位置,然而卻發現是蔣琬成了自己的上司。楊儀對此憤恨不已,經常說出忤逆之言,一次竟說出:“丞相死後我就該投奔曹魏。”這樣的話。這事很快傳到劉禪耳朵裡,楊儀的好日子也算是到頭了,被劉禪關押起來抑鬱最後自殺。後主劉禪發現錯殺魏延,很是惋惜,魏延畢竟是兩朝元老,而且根本就沒有謀反,可是魏延被冤殺總得有個人要負責。於是劉禪下令把當年殺死魏延的兇手馬岱處死了。蔣琬念魏延有功,為魏延修了一座墓。這座墓即現在陝西漢中市北門外2公里的石馬鄉,墓前有兩個下跪石馬,指害死魏延的兩個人楊儀,馬岱。石馬鄉因此得名,現在當地的老百姓還親切的稱他為魏大將軍。
慕容振北
這個問題說來那就話長了。我來給你好好的扒一扒。
楊儀此人在三國出場的次數並不是太多,所以很多不熟悉這段歷史的人或許並不知道此人的存在,相反,魏延更為人所熟知,諸葛亮死前也做了一些準備,他知道,他活著還能壓制兩人,一旦他死去,那麼兩人根本就沒人能壓制的住,即使這樣,事實還是證明了諸葛亮料想的是對的,他死後,二人的矛盾直接搬到明面上來,直接互相檢舉對方要造反,這可以說是不死不休了.......而兩者都是對蜀漢很有用的大臣,蜀漢皇帝也是猶豫不決,後來蜀漢皇帝找來董永和蔣琬,誰知兩人直接把矛頭指向魏延....之後的事情就很明瞭了,楊儀先發制人,最後除掉了魏延。
這對於楊儀來說是好事,解決了心頭患,正想邀功呢,誰知蒼天饒過誰啊,諸葛亮死前向皇帝上書,說楊儀這個人不堪重用,心胸狹隘,把位置傳給了蔣琬,沒給楊儀...這楊儀哪能答應啊,心裡十分不爽,甚至到說出“昔日丞相初亡,吾若將全師投魏,寧當寂寞如此耶”這樣的話....就是要造反的話....也難怪,心裡那個難受啊!
後來劉禪似乎也照顧到他的想法,派費禕來問他咋回事,誰知道他掏了一肚子苦水,不吐不快,這後果大家都能想到,費禕回去一五一十跟劉禪彙報了,於是...楊儀的政治生涯走到盡頭了,哎,路走窄了啊!
後來他被貶為庶民,即使這樣他還是不服,多次上書誹謗,大吐苦水,朝廷哪能願意啊,直接要來抓他治罪,哎,最後他還是選擇自盡結束自己的一生。說可憐也是蠻可憐的。
純手打,感謝支持~~~~
雪巢雜談
受演義的影響,人們習慣認為魏延是死於諸葛亮之手,還扯什麼死後密計,其實魏延之死,與性格有大關係,牽扯到楊儀之死,其中就頗有可疑了,後蜀漢時代,群龍無首,出現了幾件怪事,其中三件就與一個人有關,魏楊之死,他是面上最大受益者,而第三件事,卻又如魏楊案的翻版,糊塗來糊塗結。此人就是蜀漢四相之一的費禕,他最後死於一宗謀殺,被魏國降將郭修在宴會上刺殺,代之而起的是陳祗和姜維。
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交代朝政大事代替執政人選,也交代撤兵事宜,畢竟對面司馬懿還在看著,別以為他不敢出戰,知道諸葛亮死了馬上膽肥蠢蠢欲動。(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按遺命安排以長史楊儀率領大軍回師,魏延武勇威名遠揚,為大軍斷後,姜維第二斷後“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考慮到魏延目無餘子,諸葛亮在生時還頗有微詞,如果不聽將令,大軍便即起行,不理他。時為丞相司馬的費禕便把命令傳達給魏延。
魏延平時與楊儀不和,一文一武積不相能,聽說讓他斷後,勃然大怒說,丞相雖然死了,我還在,可以繼續北伐,何況我是什麼樣的人,會給一個長史斷後?費禕一聽話不上道,便安慰他說,我去勸勸楊儀,讓他把軍權交給你。之後回去向楊儀彙報,就按第二遺命“軍便自發”了。這其中有點問題,魏延和費禕的交流談話,外人應無從得知,加上後來魏延被殺,談的是什麼內容只會是費禕的一家之言,無人可以證實或證偽。(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然後便是發生魏延燒絕閣道,陣前大軍被王平叱退,父子被馬岱殺死等事了,每讀史至此,總有種惡意的揣測:這會不會是跟費禕約定的舉火為號裡應外合呢?(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魏楊之爭,朝野震動,劉禪詢問眾文武,大家都認為楊儀不可能謀反,真有謀反應是魏延“琬、允鹹保儀疑延”。等到魏延身死,楊儀全軍而退,自以為功勞極大,自負不已,覺得諸葛亮之後應該是自己來接班,哪知諸葛之前及逝世時,已跟後主交代好,蔣琬接任。
楊儀就炸了,老想不通。其實論才能特別是居高位者必備的度量器度,蔣琬直甩楊儀幾條街,但楊儀可不這樣認為,整天發牢騷,罵天罵地“於是怨憤形於聲色,嘆吒之音發於五內”,有一次費禕來跟他喝兩杯,他竟然說,要是我當時把大軍帶向北邊,現在在魏國也該身居高位了。費禕就把這話向皇帝彙報了,雖只是說話,但投敵和心繫敵國可是大罪。楊儀因一句話就被貶到漢嘉郡,削職為民。
楊儀更加不服,上書辯駁,言詞激切措詞過當,朝廷下令把他收監,楊儀失望透頂,便自殺了。這一場禍事,也與魏延雷同,都是費禕一人告密,不見得有旁聽者,一樣疑雲陣陣。反正,到了此時,諸葛亮生前倚重的一文一武,後勤前線兩干將,雙雙身死。
南方鵬
都說魏延腦後有反骨,其實楊儀才是真正腦後有反骨的人。兩人長久不和是事實,鬧的矛盾連東吳孫都知道了,還預測等諸葛亮去世,他倆勢必將起禍亂,可想而見二人為爭權奪利起的內訌,其動靜折騰得有多大。
魏延一生勇猛無敵,為蜀漢衝鋒陷陣,有大功於國家,只是性格剛猛,鋒芒太露,又驕矜自用意氣用事。就因為這些性格特點,他和包括蔣琬、董允、費禕在內後諸葛亮時代的同僚們關係都不太好。
就在諸葛亮去世後,魏延和楊儀因退兵問題,雙方都傳書成都控告對方反叛。劉禪當然分辨不出真假,請教那些大臣,結果眾口一詞都表示懷疑魏延反叛。實際上魏延假如是真反,早就率部臨陣倒戈司馬懿或者按兵不動,等楊儀等人撤退後,割據漢中獨樹一幟,要真反叛他是有很多選擇的。
但他非得和楊儀部火拼,是被私心衝昏了頭腦,先洩小憤而忘國家大局,最後眾叛親離,落得個身首異處。而楊儀則小人得志,殘忍地誅滅了魏延三族,自以為是功勞最大,覬覦蜀漢丞相的寶座。結果劉禪把丞相的位子廢掉了,讓諸葛亮的接班人蔣琬當了尚書令,益州刺史,給了楊儀中軍師一個虛銜。
楊儀本來就心胸狹窄,這下勾起了他的心火,人前人後牢騷滿腹。在費禕面前大言不慚,講當初諸葛丞相去世時,如果自己率部投降魏國,就不會淪落到如今這般地步。這些話屬於大逆不道,費禕不敢隱瞞,向劉禪告發,楊儀被貶為庶人,發往邊地。他在貶所還不老實,屢次上書老調重彈,最後逼令自盡。
魏,楊雙方不管什麼原因不和,真有反意的其實是楊儀,只不過楊儀暫時得勢被抑制罷了,魏延只是行事魯莽不計後果,他若反任何時間段都可以。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停!楊儀不是自盡的,魏延死後,他開始驕傲自滿,因為諸葛亮死了,他覺得他是諸葛亮的接班人,但諸葛亮死前把丞相的位置給了蔣琬,他妒忌蔣琬個酒鬼都能當丞相,憤恨不已,欲圖彈劾蔣琬,費褘知道後就搶先一步彈劾他,楊儀被劉禪貶為庶人,更加憤恨,於是在家裡偷罵當今主上昏庸,又被費褘逼死(可憐)。
總結:首先楊儀是被費褘逼死的,並不是自殺,他這個下場是因為野心勃勃,假如他不驕傲,以他的才能是有可能做丞相的。(我只想說蔣琬什麼事都沒做,全是費褘幫的)
神仙半瓶醋854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這老楊就是牢騷太多、授人以柄!
阿哈悠阿
吹牛扯淡厲害,實際業務能力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