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重新定义“城市竞争力”,上海、广州、香港这方面赢了

以前我们在选择一座城市、找工作、寻找创业地点的时候,往往会把经济、科技、金融等指标放在首位,例如老牌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深港,以及成都、重庆、杭州这些新一线城市。

但是2020年,我们经历了一场让全国停工停业的疫情,有的公司资金链断裂撑不下去,有的学生不能回校实验论文中断,有的人甚至已经失去了生命……

这次疫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我们再去看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时候,必定会对健康医疗这方面更加重视。

而在这场疫情中,我们发现其中三座城市在医疗治理能力中表现不俗,交出了高分成绩单,它们分别是上海、广州和香港。

01 、上海魔都,医疗精细化

近年来,上海在中央的关爱下获得了自贸区、科创板等大量政策红利,全方位打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等“五个中心”。

这样的定位和规格,在内地所有城市中是首屈一指的,也即是说在中央的顶层设计中,对上海政策倾斜力度是最大的。权责相当,上海对自己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求也应该是最严格的。

新冠疫情重新定义“城市竞争力”,上海、广州、香港这方面赢了

1月23日,武汉封城。上海立即重启“小汤山模式”:在位于金山区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设置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集中隔离治疗点。

上海政府的警惕性之高,动作之快,让不少人感到震惊。

与此同时,出身上海市委常委的河南省省长尹弘,因为河南的“硬核抗击疫情”引起全国网友关注。

上海不仅以公共治理的精密运作和领先被关注,还以医务人员的高素质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华山医院感染科党支部书记张文宏,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就是那个开新闻发布会说“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的医生。

新冠疫情重新定义“城市竞争力”,上海、广州、香港这方面赢了

上海有这样的一位医生,相信市民也有安心很多。疫情面前,不讲情面,每个党员都要做好专业的事,分内的事,这才是所谓的“士”的精神。

除此以外,上海的城市健康指数还非常硬核,医疗质量管理以科学化、精细化见长。

权威资料显示:

以反映一个国家整体医疗卫生水平的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为例,2018年,上海的公共卫生核心指标稳步保持“全国领先”、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全市孕产妇死亡率1.15/10万、婴儿死亡率3.52‰,持续第13年再创新低,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再来看具体学科:

上海临床医学等11个一级学科排名位于“全国前列”,血液病学、内分泌学等16个优势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5家单位获得16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科团队和技术。

新冠疫情重新定义“城市竞争力”,上海、广州、香港这方面赢了

无须多言,上海的健康指数当然是全国领先。上海是国有危难时最容易被想起的城市之一,还有一座城市是广州。

02 、广州,最牛逼的呼吸科在这


说起北上广深中的广州,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会和深圳做对比,说GDP被深圳超过了,甚至有的报道会拿广州和新一线城市杭州做对比,难道广州真的不如其他一线城市了吗?


很显然不是的,从这一次的疫情中,我们就能看到广州作为整个广东省的中心城市、中心枢纽,依旧发挥着其重要的中坚作用,而且卫生管理十分的“稳”。

1月22日,广州在国内同级别城市中最快发布《致广大来穗的湖北、武汉朋友的一封信》,同时发布了九条健康防护指引。

四天后,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致湖北返深或来深朋友的健康告知书》。

新冠疫情重新定义“城市竞争力”,上海、广州、香港这方面赢了

武汉封城当日,广州就发布全市动员令:对所有湖北特别是武汉来广州的旅客,进行主动寻找、观察、追踪。

因为,广州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以武汉天河机场国内航班出港座位数来看,春运期间,广州是武汉人口流出第二大的城市(49036人),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七的深圳(35481人),在这个特殊时期,大量武汉的工作者返回广州家乡,对广州而言是巨大的压力。

新冠疫情重新定义“城市竞争力”,上海、广州、香港这方面赢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月10日,广州累计确诊病例为314人,深圳是369人,广州比深圳还少了55人!

广州的表现有诸多原因:其一是因为广州在抗非战役中曾站在第一线,政府和医疗系统有丰富的抗非经验,广州人对类似疫情保持高度的警惕,一有风吹草动,必然全身紧绷,全神贯注,全力应对。

广州市卫健委主任唐小平则是抗非战役中曾在一线奋战的传染病医院院长出身,疾控中心的主要负责人也多有抗非经历,用句通俗的话来说:这是一支打过大仗的队伍。

广州的医疗资源仅次于北京上海,在某些数据上甚至赶超京沪。

广州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全市居民期望寿命82.28岁,孕产妇死亡率3.67/10万,婴儿死亡率2.50‰(比上海低)。

中国的“三甲医院”可以视为医院中的最高层级,那么“百强医院”则是所有医院中的最优秀者,代表着各城市医疗的高度。

根据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18年的百强医院统计,除了北京21家、上海17家,紧接着就是广州9家。这三大一线城市占了全国百强医院的近半比例,而另一个一线城市——深圳,则无一入围。

新冠疫情重新定义“城市竞争力”,上海、广州、香港这方面赢了

在这一次的战役中,我们最关注的呼吸科,也出自广州,因为钟南山就在广州!

新冠疫情重新定义“城市竞争力”,上海、广州、香港这方面赢了

这是2019全国各专科排名,成立于1958年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是呼吸科的榜首。

新冠疫情重新定义“城市竞争力”,上海、广州、香港这方面赢了

广州的特色就在于,不高调、不宣扬,但却在默默做事,只有身在广州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实实在在的安心。


03 、香港,医疗资源丰富

说到香港,大众的第一反应是中国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内地有一半以上的外资都是通过香港引进的,同时它还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贸易中心,港口航运中心,重要的经济中心。


不过香港和北上广深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香港是“一国两制”的,包括它的医疗体系,也是西方制的。

新冠疫情重新定义“城市竞争力”,上海、广州、香港这方面赢了

所以当我们在做国内城市对比的时候,会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所有的国内榜单和统计年鉴都会注明“港澳台区地不在计算之内”。

而且,如果说上海和广州的医疗体系,是和整个内地相比的话,那么香港的卫生医疗水平就是和整个世界相比的。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布《2019人类发展报告》中,中国香港是全球最长寿地区,以84.7岁领先全球;在各种疑难杂症的治愈率(如胃癌、肺癌、肝癌等)上也在世界排名数一数二。

这些标签平时看着,会感觉距离自己很远,但是真正用上的时候,就成了最重要的救命稻草。

新冠疫情重新定义“城市竞争力”,上海、广州、香港这方面赢了

拿这次疫情来说,全国最早开始防控检疫的就是香港。

2019年12月30日,武汉首次通报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当时内地人还不觉得这是什么大新闻。12月31日,香港就要求所有医院和出入境口岸,加强健康监察。1月1日,再次要求港铁加强各车站,特别是高铁西九龙站的消毒清洁工作,电梯按钮每小时必须消毒一次,并在站内设立体温检查设施,监察入境旅客体温。

这场“预防战”早就打响,比内地其他一线城市早了整整20天。

截至2月10日,香港确诊病例38例,上海299例,广州314例,深圳369例,确诊人数大概是后三座城市的1/10,成绩不俗。

数字的背后还反映出,当内地大规模爆发感染事件时,除了病毒本身的威力,更多的则是考验医疗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香港医疗以水平高、效率高、体验好闻名世界,最重要的是香港人看病“安全感十足”,举个简单的例子,香港对应于医疗事故处理的速度非常迅速,且患者都有明确完善的维权渠道。

新冠疫情重新定义“城市竞争力”,上海、广州、香港这方面赢了

像未知的新型病毒感染肺炎案例这种情况,万一首先出现在香港,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合理的治疗,对医院的诊断有异议,可以马上向管理局等渠道投诉医院。

医院必须在24小时内给医管局一个合理的解释,随后会组成专门的调查小组对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医管局同时跟进。

医疗信息公开透明也是香港的一大特色,所有医疗机构、医生的治疗执业情况,都可在医管局的网上公开查询。

这种情况下,哪里会存在医院“隐瞒虚报”的情况,更不会出现病患无处求助的现象。

新冠疫情重新定义“城市竞争力”,上海、广州、香港这方面赢了

再来看香港的医疗体系,和内地又什么不同。

香港医疗体系是英联邦制的,与世界一流的医疗直接互通,包括采取药物“备案制”,与美国药物同步更新;使用的医疗仪器,则是向世界顶级研发地日本等国引进。以此保证医疗水平在国际最高水准。

在全中国这么多大城市中,香港的医疗水平不仅高,而且社会福利特别好。

香港推行的保障制度,使得普通人看病的医疗费用非常低。在公立医院住院只需100港币一天,做手术、药费、福利费全包,其他钱一分都不用花,这样的医疗体系,让一边买医保、一边买医疗商业险的内地人,只能羡慕嫉妒恨了啊。

医疗体系如此健全的城市,中国除了香港,别无第一。

疫情爆发以来,“公共卫生”这个词重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虽然这几座城市表现优异,但却有更多城市暴露出一个时代问题——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有许多城市管理上的不足。

有句话说得好:新冠疫情就是给中国各个城市的一次突击大考,能考出多少分,全看平时有多少“底”。

我们在选择某个城市生活的时候,该重新考量各方面因素了。

2018年5月8日,香港特区政府正式公布“科技人才入境计划”, 为引入海外和内地科技人才实施快速处理安排,以配合香港科技公司及机构在延揽人才方面的需要,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络安全、机械人技术、数据分析、金融科技类人才。香港工作2019年的平均薪酬再涨,普通文员工资平均20K港币。IT、金融、互联网、区块链平均薪酬增幅50%,薪酬区间达到35K--100K。国内每年仅有1000个通过香港优才去香港工作的机会,你的能力能够去香港吗?欢迎来咨询我们

你是不是香港所需的优秀人才了点击【了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