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燃烧的民族之魂,这样的经典再无第二

​《红高粱》是导演张艺谋于1988年出品的电影,根据莫言的《红高粱》《高粱酒》改编。它是中国第一部走出国门并荣获国际A级电影节大奖的影片,导演和摄影对色彩的精心构局,使该片有着空前的影响力。

《红高粱》:燃烧的民族之魂,这样的经典再无第二

“我给你说说我爷爷奶奶的这段事,这段事在我老家现在还有人提起,有人信,也有人不信。”影片的开头用画外音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时间,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娓娓道来,让观众随着旁白的声音一起回到了那个年代。影片的第一个画面,是对巩俐的一个面部特写,是一个马上就嫁给麻风病人的新娘子的脸部特写。不知道为什么,那个眼神和表情让我想起了《大红灯笼高高挂》时颂莲出嫁的场景。是那样的无助,是那样的悲凉,九儿和颂莲出嫁时好像有着相同的命运,相同的心情。这也是张艺谋导演电影的一大特色,喜欢运用近景镜头来展示人物的心情,带给观众强烈的主观情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这部影片带给我最大的感觉,可能就是导演对原始生命力的赞扬和称颂,无论是影片里轿夫摇轿子还是在高粱地里的交欢野合,还是最后男人们冲到日本人面前的殊死一搏,都展示着那个年代蓬勃的生命力,不屈不挠的生命力。​

《红高粱》:燃烧的民族之魂,这样的经典再无第二

首先就是导演对爱的生命力表示崇拜,影片中摇轿子的情景让我印象深刻,轿子外轿夫们欢快的唱着小曲儿,奏着快活的音乐,和轿子里的新娘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无论是九儿偷看轿外的轿夫,还是余占鳌和九儿的深情对视,都展现出导演对​爱的神力崇拜。轿外的轿夫唱着调侃新娘子的词,疯狂晃着轿子吹着喇叭,而让这一切戛然而止的是轿子里新娘的轻轻抽泣。于此同时,展现出这群粗野壮汉内心的善良和美好映照出来,这也是影片里第一亮点。

爱的追求和生命力的体现

爷爷余占鳌在其中受爱的神力驱使则表现的更加明显,在影片后来的劫妻都充分展现出来男人的气概,男人生命力的旺盛。紧接着就是九儿倒在高粱地里的时候,身体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余占鳌跪在九儿面前,这也体现出对爱的追求和生命力的体现。

《红高粱》:燃烧的民族之魂,这样的经典再无第二

另外就是对死的敬畏,​张艺谋像我们展现的生命图景就是,这群十八里坡的男人女人敢爱敢恨,活的要自由自在,死的也要轰轰烈烈,要为保护国家的兴亡而死,要为国家的存亡而死。影片中牛的被屠宰和牛的被屠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导演就是想让人们知道,牛是在无声中死去,而中国人不一样,他们不会就轻易死去,他们不会屈服于敌人的屠刀,他们会奋起反抗,他们不会跪地求饶。

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他们留在那个时代的血气阳刚

他们的死,是壮烈的死,是震撼人心的死,是不会被人们所遗忘的死。所以在罗汉大哥被日本人残忍杀害以后,九儿回到烧酒作坊,和大家伙一起祭拜罗汉大哥。第二天清早,炸了日本人的汽车,即使他们知道等待他们的会是死亡,他们也不愿像牛一样任人宰割。牛在沉默中结束一生,而人在反抗和斗争中结束自己的生命,与敌人同归于尽。

《红高粱》:燃烧的民族之魂,这样的经典再无第二

影片的结尾,在血色残阳下,整片高粱地都在阳光下染成了血红,那是日食所代表的悲哀,也是那一代人的悲哀。高粱地里的高粱象征着高密的人民,有的已经倒下,但有的还像余占鳌一样屹立不倒。那是华夏民族所象征的生命力,他们还在肆意狂妄的生长,无论经受多少磨难考验,都骄傲的扬起自己的头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