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玉璽是秦朝時期製作的,為什麼秦朝之後的朝代依然認可傳國玉璽的地位?

blueten


傳國玉璽本來就是非常厲害的寶物,可以說是中國真正的正國之寶,誰擁有它就可以得到天下。當年秦始皇擁有他的時候,就把他當做天下,只有皇帝才能夠擁有,後來到了劉邦的手裡之後,劉邦得到這個信物,他認為自己也能夠用,所以一直用了下來,很多人都認為只有皇帝才能夠擁有這個地方,而這個就是皇帝的證明。



尤其是到了三國的時候,很多人都想要擁有這個傳國玉璽,但是這個傳過一起的話,沒有什麼本事拿到手裡的話,那就只有死路一條,就像孫堅和袁術一樣,他們都因為這個原因,下場都非常的慘烈。


傳國玉璽是真正的天子的象徵,誰擁有了它就可以擁有天下,否則得到天下也只是冒牌的。

這個玉璽是有著這樣的來歷的,當年在楚國有一個人發現了一個寶石,認為他是真正的無價之寶,但是他給了國君看之後,國君不相信,然後派工匠弄了一下,結果沒有玉石的出現,然後這個人被砍去了11條腿,然後再經過幾次,最後他走不動了,沒有東西被砍了,這個時候哭了很久,而國君聽到了這件事情就派人去看著寶玉,結果發現了和氏璧。


後來秦國統一了天下,用這個和氏璧做成了傳國玉璽。當時的秦始皇統一了天下,他認為自己是古代最厲害的皇帝,所以就號稱秦始皇乃是千古第一帝,而這個就是皇帝的證明,以後誰也不能夠用玉璽,除非是皇帝還穿過玉璽的話,到了後來漢朝人也用了。

就像制定了一個規則,所有人都必須遵守,後面很多人都想要擁有這個去證明自己的身份,畢竟古代還是有這麼迷信的,傳說中有這個傳國玉璽才能夠得到天下。


汪公說


意外傳統。本來它只是秦朝印璽,劉邦受降後得到傳國玉璽,劉邦一介布衣,不懂帝王規矩,以至於後來還需要叔孫通制定規則。

所以他稱帝之後壓根沒想起過自己搞個玉璽,既然是從秦朝手裡得到了,是秦朝皇帝用過的,當然是寶貝,秦朝皇帝能用,他當然不服氣,要證明自己配當皇帝,所以要證明也能用。

然後漢朝以孝治天下,所以他留下的玉璽就是皇帝權力的象徵,呂后知道自己和惠帝缺乏威信,所以肯定要留下玉璽接著使用好借用劉邦的餘威。

接下來,既然已經兩代皇帝使用過了,第三代就沒必要將它殉葬,此時它已經承載了帝王權力,所以就被一代代皇帝傳下來,被潛移默化等同於皇帝權力的象徵。

後來王莽要顯示自己承襲漢朝正統,當然要得到這個象徵漢朝皇帝權力的玉璽。之後東漢為了顯示自己繼承西漢,當然要接著使用這個。然後就是一代代的禪讓,形成了固化的思維。

也就是說,問題在於漢朝前三代皇帝,他們因為各自面對的不同困難而選擇了留下這個玉璽,因此作為慣例流傳下來。

如果一開始劉邦是一個王室貴族,那麼他很可能討厭秦朝的東西,就不會留下傳國玉璽。如果劉盈夠強勢,也不需要借劉邦的餘威,那麼就會把這個玉璽給劉邦陪葬或封存。

然而他倆沒有這樣做,於是文帝景帝武帝這麼一代代作為慣例傳下來,執掌天下四百年,威望深入人心,後世歷代帝王當然也就認可了。

換句話說,即使當初子嬰獻上的是秦朝的一塊破布,但只要劉邦覺得是個寶貝並經常使用,也會一代代傳下來,那時世人只會重視這個破布而不是傳國玉璽。

所以,這只是個巧合。假如把漢唐兩朝調換,那麼唐朝開國之君已經有了足夠的威望和見識,他很有可能不會接受秦朝的印璽,而會自刻印璽,那麼這塊傳國玉璽也就不會被第二代、第三代皇帝傳下來,並最終與皇權掛鉤了。

所以說,這只是巧合,它已經因為這些巧合而成為了四百年皇權的象徵,那麼後世任何一個君王想得到它就不足為奇了。

即使一塊破布,如果成為四百年皇權的象徵,那麼後世一代代帝王也會承認它的地位。而每一個帝王得到它來證明自己是天子的同時,就等於也承認了它的象徵意義,那麼這個君王的行為又會加深它的這層意義,使下一代帝王更想得到它。就這麼無限循環下去。每一代帝王得到它的幫助的同時,也用自己幫助了它。

或者可以作一個大膽假設,出現過一個八百年的大一統王朝,它沒用傳國玉璽而是自刻一方玉璽傳了八百年,那麼這個朝代滅亡時篡位的一定會需要得到這個玉璽,然後這麼無限循環下去。

那時,即使傳國玉璽出現,也沒有人會在乎,因為後世的帝王繼承的不是秦漢的帝國而是這個八百年的帝國,他們需要的是這個八百年帝國的信物,來讓天下百姓和文臣武將相信自己是繼承了這個帝國,來讓自己的皇位坐穩。沒有這個信物,就可能有人造反。


觸手皇帝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得和氏璧,命李斯將其製作成傳國玉璽,其形狀: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秦始皇是想把自己打下來的江山,一代一代傳下去的,秦一世、秦二世……

秦子嬰元年,子嬰跪捧玉璽獻於劉邦,劉邦繼天子位,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秦始皇是很得民心的,是被承認的,起義的不是秦始皇而是趙高掌權時的暴政。不然也就不會繼續使用傳國玉璽了。

直到後唐李從珂攜傳國玉璽跳樓自焚,傳國玉璽自此銷聲匿跡…(此時的御璽已經不是完整的了,已經是用黃金修補過的了,估計摔毀的可能性很大。)

唐太宗李世民時,就自制過御璽,已經有過先例,後唐之後的朝代都是自制的御璽。





超越愛影視


這是因為漢朝認可了秦朝玉璽的地位,所以後世的王朝才會把秦朝留下來的玉璽當成了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這四個字,最重要的兩個字不是“玉璽”,而是“傳國”。

傳承國家的正統道統,這才是傳國玉璽重要性的所在。如果當初秦始皇沒有選擇用玉作為這一工具,而是選擇了銅或金,那麼就是傳國銅印或傳國金印了。

不過,傳國玉璽能夠成為傳國玉璽,還是要歸功於漢朝的認可。

秦朝二世而亡,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它的很多制度,如果後人不去遵循,那麼也就失去了意義,傳國玉璽就是如此。

恰恰是因為漢朝的劉邦把前朝的玉璽,視作傳國玉璽,這尊玉璽才擁有了特殊的意義。

根據後世史書的記載,《晉書》有云:

又有秦始皇藍田玉璽,螭獸紐,在六璽之外,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漢高祖佩之,後世名曰傳國璽。

秦朝所用的玉璽,並不是和氏璧,而是陝西的藍田玉。

後人的記載很明確:秦朝滅亡後,漢朝一統江山。由於漢高祖劉邦佩戴了這尊玉璽,所以才被後人稱之為傳國玉璽。

由此可見,如果沒有劉邦的加持,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傳國玉璽了。


HuiNanHistory


這裡是不親自來的守仁君

第一和氏璧的傳奇來歷

眾所周知傳國玉璽是由和氏璧打造,不說玉璽,光這塊玉就已經是充滿傳奇故事,價值連城了。

當年楚國人卞和在荊山中獲精美璞玉一塊,他將這塊璞玉獻給楚厲王,結果被不識貨的厲王認定為是一塊石頭,並且以欺君之罪砍了卞和左腳。

後來楚武王繼位,卞和又抱著這塊玉去見武王,武王不愧是和他老子一脈相承,二話不說砍了卞和的右腳了事。失望至極的卞和抱著和氏璧痛苦三天三夜,甚至哭出了血淚,當時楚文王在位,文王聽說後很好奇,便差人詢問卞和老在這哭雞鳥嚎的是咋回事,卞和說我不在乎厲王武王砍了我的雙腳,我只是可惜天下人竟然沒有一人識貨。文王聽說後便命玉工將和氏璧剖開,果然裡面是稀世珍寶。

後來楚趙結親,和氏璧便做嫁妝來到了趙國,秦王聽說和氏璧在趙國,便以十五城為代價和趙國換和氏璧,遂有了“完璧歸趙”之故事。

再後來始皇帝一統天下,便將這和氏璧雕刻為傳國玉璽,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以表示自己乃上天註定的皇帝,並且希望國家能一代傳一代,萬世不絕。

第二傳國玉璽的特殊意義

傳國玉璽雖然是塊石頭,但是其意義非常大,尤其是到了漢朝這,因為劉邦農民出身,卻最終得到了帝位,他不想讓別人認為皇帝位是個人就能坐,於是給自己編了一套神話故事,同時也給傳國玉璽附上了“君權神授”的意義,此後傳國玉璽幾乎就代表了君權,為什麼孫堅撈到傳國玉璽能那麼開心,就是這個原因。

不僅如此,傳國玉璽還代表著一種傳承,曹丕篡位時特意在傳國玉璽旁邊又刻上了“大魏受漢傳國璽”以表示自己的帝位是由漢皇傳給自己的,並不是自己篡的。

傳國玉璽得之則表示“受命於天”,失之則代表“氣數已經”。而沒有傳國玉璽而登大位的人則大多被嘲諷為“白板皇帝”。在中國古代封建時期對於加強皇權,維護統治有著重要的作用。

傳國玉璽的影響力非常強大,自五代十國遺失後,後世的王朝要不就謊稱找到了傳國玉璽,要不就大刻璽印,以抹除傳國玉璽的影響,但是大多都是欲蓋彌彰,反而更加突出了傳國玉璽的價值。


守仁讀仁


傳說傳國玉璽取材於趙國和氏璧。後秦國統一天下,得此壁,始皇帝令人打造,並讓李斯篆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於正面,以作為“君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它是古代皇權的象徵,是皇帝行使權力的信物。古代人比較迷信,又追求正統合法,當然我也是覺得這其實更多的是上層的思想宣傳思想控制。而“傳國玉璽”的出現,即是古代人迷信的結果,又是古代統治者加強統治的一個手段。因此,劉邦滅秦,建立漢朝就需要一個合理的說法,來表明漢的建立是符合正統的,是上天派來毀滅暴秦建立新朝的,是上天的旨意。而得到“傳國玉璽”,無疑更表明了上天也拋棄了前朝,使得漢朝“受命於天”更有說服力,更具合法性!對於皇帝本身的統治,也更有底氣。後續王朝莫不是如此,因此傳國玉璽在王朝政權的建立和覆滅中,不斷轉移,直到南唐末帝李從珂,帶著傳國玉璽登樓自焚。從此,傳國玉璽不知所蹤。後世傳找到傳國玉璽,然不知真假。其實我認為也是當時統治者為加強統治,使用的伎倆。


燕月閣張某人


一,秦始皇是無數皇帝的偶像,秦始皇的制度能模仿都儘量模仿。

二,漢高祖也是無數皇帝的偶像,漢高祖是第一個通過奪權登上帝位的皇帝,也非常具有模仿意義。

可以想象,如果漢朝繼續照搬秦朝所有制度,那麼後世朝代更會是秦始皇的忠誠粉。

其實後世朝代的皇帝都是在做模仿秀,既然漢高祖繼續捧著秦始皇玉璽,那麼後世繼續捧著一點不丟人,反而增強法理性。


microkof


“皇帝”這個稱呼是秦始皇發明的,秦始皇鯨吞六國、統一天下,自認為“德比三皇、功蓋五帝”,於是將自已“王”的稱號升級為“皇帝”,這也就是皇帝的由來。

秦始皇不僅發明了皇帝制度,還發明瞭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如大一統、郡縣制等等,秦朝滅亡後,漢承秦制,因為漢朝是屬於造反而建立的大一統王朝,與秦朝的情況完全不同,因此全盤承襲了秦朝的制度,略加更改,形成漢朝的制度。



光靠武力打下天下,並不能說明漢朝的合法地位,中國古代歷來講究君權神授,於是劉邦開始進行一系列的神化,包括劉邦的起義是斬白蛇起義,劉邦的出身是龍的兒子等等記載在史書中,這些神化不過就是為了漢朝的合法性而虛構的。

光虛構這些神話,也不能完全說明劉邦建立的漢朝就有著至高無上的神權,總得有些具體的東西來證明,於是就有了“傳國玉璽”。



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皇帝制度之後,為了證明自已就是正統的皇帝,而專門下令丞相李斯製作一個玉璽,這個玉璽是用原趙國無價之寶和氏璧雕刻而成,作為正統皇帝的信物,以此代代相傳,下一代皇帝憑玉璽而即位,這塊玉璽就被稱為“傳國玉璽”。

為什麼“傳國玉璽”是皇帝的正統信物呢?

很簡單,因為“傳國玉璽”代表著皇帝的絕對權力。



相傳皇帝的”傳國玉璽“有六塊,分別是: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六塊玉璽代表著六各不同的權力,因為皇帝施展權力不可能總是口述,也不可能自已親自向外傳達命令,讓人代傳又怕會有種種失誤,因此皇帝向外發號施令就靠這六種玉璽,所以皇帝外發的下令,都是與玉璽的印章,代表著皇帝的命令。

1、皇帝行璽--相當於現在人事部的印章

皇帝行璽的作用是:對外分封諸侯王及官員。在分封諸候王及官員的詔書上,蓋上”皇帝行璽“,就表示命令生效,來自皇帝直接分封的正式詔書。



2、皇帝之璽--相當於現在宣傳部的印章

皇帝之璽的作用就是:賜給諸候王及官員詔書,傳達皇帝的旨意。有可能是表彰功績的,有可能施加懲罰的,有可能是表達皇帝主張的,有可能是徵詢意見的。

3、皇帝信璽--相當於現在國防部的印章

皇帝信璽的作用就是:發動士兵對外征戰。古代別說皇帝,就是將軍要調兵也得需要信物--虎符,首先是皇帝以”皇帝信璽“下達命令,賜於將軍虎符,然後將軍再去調動軍隊,不是人人都認得皇帝和將軍,但是人人都認得虎符和玉璽,這是信物,也是證據。



4、天子行璽--相當於現在行政部的印章


天子行璽的作用就是:徵召大臣或諸候王面見。相當於通知來見面或開會。

5、天子之璽--相當於現在外交部的印章

天子之璽的作用是:處理外國事務。對其它國家的文書、國書蓋上天子之璽的印章。

6、天子信璽--相當於現在宗教部的印章

天子信璽的作用就是:下達處理關於鬼神、祭拜之類的命令。



皇帝就是天子,是天的嫡長子,皇帝六璽也稱為天子六璽,皇帝依靠這六個玉璽總攬天下的人事權、宣傳權、軍事權、行政權、外交權、宗教權等等一切權力,玉璽的存在就是皇帝權力的體現。

也有說法是說”傳國玉璽“就是皇帝六璽的合稱,便不管怎麼說,傳國玉璽也好,皇帝六璽也罷,皇帝就是靠著這些玉璽來掌管天下的,後世朝代為了維護自已統治的合法性,當然要得到傳國玉璽,不然連個玉璽也沒有,你說你是皇帝,誰服你?



秦朝之後的朝代是漢朝,當年劉邦率軍進入咸陽時,秦王子嬰就將象徵皇帝的信物交給了劉邦,代表了秦朝的滅亡,而劉邦得到傳國玉璽,則表示劉邦繼承了秦朝,而證據就是”傳國玉璽“。

漢朝開了頭,後面的朝代都是如法炮製,以得到傳國玉璽為開國的信物,就算沒有,仿也仿造一個出來,代表自已是正統皇帝,於是傳國玉璽就成了證明皇帝正統的信物和證據。



而且”傳國玉璽“上面刻了八個字:”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意思是:接受天的命令當了皇帝,就應該使百姓長壽、國運永久昌盛。而這也是君權神授的體現,皇帝的權力來自天,也就是神。符合歷朝歷代統治者對於權力的定義,也就受到歷朝歷代的追捧。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唯有陋室銘~我是Gurunding-古蘭丁!

大家好~很高興能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知道傳國玉璽所代表的意思所在:

眾所周知,傳國玉璽是以和氏璧為藍本製作的玉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稱“皇帝”的秦始皇製作完成的。據史料記載,傳國玉璽方圓4寸,上交五龍環繞,其正面由丞相李斯所刻八字篆體:“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秦始皇以此“皇權天授,正統合法”的證明來做為帝國傳承的信物。

其次,我們開始瞭解為什麼秦朝之後的朝代依然認可傳國玉璽的地位:

一、做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的象徵;

古來皇權多變革,你爭我奪,就是為了榮登帝位,永世繁華。因此,各種陰謀詭計、滅絕人性、燒殺搶掠、謀奪兵變、黃袍加身、逼壓威迫等等手段呈現出紛亂、熾熱的場景。

不論是和平禪讓也好,還是威壓逼迫也罷,背後或多或少都伴隨著血雨腥風,因此在謀得帝位之後,能不能首先得到天下人的認可是這些人的首要目標。

做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的象徵,獲得傳國玉璽就證明了自己登帝位的合法性、證明自己是天命所歸的,因此每代帝王都需要傳國玉璽的展現,例如秦始皇的傳國玉璽失而復得、禪讓過程中的進獻傳國玉璽、唐王李淵入關中後的道士進獻傳國玉璽等等,這些事蹟的說明就是為了展示這些帝王們獲得皇帝席位的正當性、合法性。

二、為國之重器,歷代帝王奉若珍寶;

大家都知道“和氏璧”的故事,正因為“和氏璧”是歷代不可多得的珍寶,獨一無二,不可複製。因此,做為以“和氏璧”為底本做出來的傳國玉璽更加的不可複製和獨一無二,裡面除了傳承下和氏璧的天生神器的性質外,更加入了後天賦予給它的藝術、文化類的加工和神話,使得傳國玉璽成為了國之重器,猶如夏禹之九鼎般的國家象徵。

三、做為大家都認可的“符應”,流傳於世;

什麼是“符應”?符應就是上天顯示與人世間的人和事物相應的徵兆,因此可以說傳國玉璽是歷史上最真實也是最重要的“符應”,它的每一次出現和消失都展示出每個朝代的興衰史。因此,更多的人把傳國玉璽當做“符應”,得之證明“天命所受”,失之說明“氣數已盡”。所以,每代帝王都會對傳國玉璽嚴加保護,甚至有些極端的皇帝會與傳國玉璽同寢同活,同生共死,例如最有名的後唐末帝李從珂,最後就是抱著傳國玉璽自焚在自己的寢殿之中。

<strong>皮埃斯句題外話:上述文中我並沒有說明傳國玉璽到底是真是假;也沒有討論後代帝王所拿的傳國玉璽到底是不是和秦始皇製作的是同一塊;更沒說明傳國玉璽什麼時候消失和結束;因此,我在這想補充說明一個我的觀點:傳國玉璽除了秦始皇用和氏璧製作的以外,歷代帝王所用的玉璽均可以稱之為傳國玉璽,至於是真是假我們也無從得知,歷代帝王也寧願把假的當做是真的,因此這些傳國玉璽除了不是和氏璧做的外,其餘所代表的意義和秦始皇所製作的傳國玉璽並沒有什麼兩樣。


Gurunding


秦代的時候有“方寸璽”,由金、玉、銀、銅製成,是人人都可以佩戴的。但是在秦代以後,只有皇帝的印章才能叫璽,專門由玉製成。不同的造型,也表示著擁有者的神風和地位。

一、傳國玉璽的由來

公元前221年,始皇帝嬴政實現了一統,製作了六璽,分別是: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這就像現在網絡上設計簽名的一樣,不同的字體對應著不同的場合和用處,六璽也一樣,每一方璽有其特別的用處。

除了這六璽,始皇帝還製作了一方代表天命皇權之璽。

“秦取藍田之玉,命李斯以大篆書之,玉工孫壽刻之,制如魚龍鳳鳥之狀。”上刻“壽於天,既壽永昌”。也就是說這皇帝之位是上天授給我的,在古代的信仰社會里,這是最合法的權利來源。

至於傳國玉璽的形制,也有很多種說法,但是最後還是確定為螭虎鈕玉璽。

二、玉璽的消失

秦始皇製作傳國玉璽是為了他的家天下可以世世代代綿延不止,但是那成想只傳了很短的時間,帝國就滅亡了,隨著子嬰投降,傳國玉璽到了劉邦的手裡,又在西漢政權的更迭中傳遞著,被珍藏在長樂宮。

在西漢末年,被當成是彭加木穿越到漢朝的王莽篡權,作為絕對權力象徵的傳國玉璽的吸引力自然不可抗拒,但是漢孝元太后哪裡肯,氣的拿起玉璽就砸向王莽,說時遲那是慢,王莽一閃身,玉璽落在大殿之上被摔掉了一個角。

王莽可不嫌棄爛了的玉璽,補吧補吧還能用,還是皇權的象徵,就用金子修補好了。後來,傳國玉璽就成了一個接力棒,在更始帝劉玄、劉盆子、劉秀、曹魏、晉、隋、唐的手中輾轉。直到後唐時末帝李從珂懷抱著傳國玉璽在玄武樓上自焚,從此傳國玉璽不知下落。後周太祖郭威已經找不到傳國玉璽,便自己刻制了一個玉璽,聊以安慰。

隨後的朝代裡統治者對傳國玉璽的追尋就沒有停止過,但是都沒有找到。最後相傳,傳國玉璽被帶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墓之中了。朱元璋還派徐達深入漠北,名義上是打擊蒙古殘餘勢力,實則是尋找傳國玉璽。

明清兩代傳國玉璽的贗品越來越多,而統治者也對傳國玉璽的狂熱程度逐漸變淡,手裡的實權才是真正的玉璽。

所以,傳國玉璽之於中原王朝,就像羅馬皇冠之於羅馬一樣,代表著正統,代表著絕對的權利。但是現在不知下落,說不定它靜靜的被埋藏在某個不為人知的地方,等待著有心人去考證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