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武松与石秀本是一个人

武松是打虎英雄,石秀是拼命三郎,二者本没有什么交集,但二人对女人的态度出奇的一致,简直可以说是一个人,由此,也可以看出施耐庵的创作倾向。

《水浒传》中的武松与石秀本是一个人

《水浒传》中的武松与石秀本是一个人

武松在阳谷县遇到租房子住的武大郎,武大郎把武松请到家里,让他在家居住。石秀路见不平,帮助杨雄打跑一帮泼皮无赖,杨雄和石秀结拜为兄弟,请石秀到家里居住。武松和武大郎是亲兄弟,但长得尤其不像,性格也是大差大离,可能施耐庵构思他们兄弟两个形象的时候,依据现实中两个不可能是亲兄弟的人,以此作为故事原型,展开情节。石秀和杨雄不是亲兄弟,只是结义兄弟,依照现实原型构思起来没什么大差大离,也没什么亲情牵扯,来得痛快。看了石秀和杨雄的故事,倒觉得武松和武大郎的故事有点牵强,感觉他们根本就不是亲兄弟,而是施耐庵要依了亲情牵扯来为报仇做引子,做线索,让人感觉是那么回事,但有全然不是,就好像逻辑推理,前提错了,结论很可能就是错的。武松和武大郎不像是亲兄弟,强行扯到一处,无非强调亲情,强调报仇的合理性,强调女人祸水说,强调英雄胆气,可是前提有点经不住推敲,即使情节如何真实也难免糊弄不了眼尖的读者。石秀和杨雄是结义兄弟,两人的关系并不是靠亲情来维系的,而是靠胜似亲情的“义”字来维系的,让人觉得合情合理,但又分明感觉石秀的举动有点过头。

《水浒传》中的武松与石秀本是一个人

《水浒传》中的武松与石秀本是一个人

武松杀奸夫淫妇好像是无可非议的,在那个司法系统黑成一缸酱的状态下,武松的杀潘金莲、杀西门庆,带王婆到官府自首,都是以一己之力报仇雪恨,依照江湖规矩,武松的行为既成全了“孝”又成全了“义”,属于英雄壮举。但武松对待女人的态度颇让人怀疑,他到家住的时候,潘金莲勾引他,他不上钩,还晓以礼仪。潘金莲由爱转恨,说武松调戏她,陷害武松,武松只能搬出去住。武松真的是铁石心肠吗?不一定。他审问潘金莲的时候,手段可谓下流。武松左手抓住潘金莲的头髻,右手劈胸提住,放在灵床上,两脚踏住,用刀子在潘金莲脸上蹭两下,逼她招认。杀潘金莲的时候,武松用两脚踏住潘金莲两只胳膊,扯开她的胸脯衣裳,用刀尖在胸脯一剜,嘴里叼着刀子,用手取出潘金莲的心肝五脏,供在灵前。对待一个妇人,武松有点不择手段了,先下流,后血腥,让人不忍卒读。他是一个打虎英雄,按照施耐庵的逻辑,是英雄就应该不近女色,近女色就不是英雄好汉。为此,山寨的好色鬼王英被人们看不起,却被宋江保媒娶了貌美如花的扈三娘,真是赖汉娶好妻,自古红颜多薄命啊。如果按照施耐庵的逻辑来推理,全天下的人都是英雄好汉,天下人岂不是没有后代了?他的逻辑不对,武松的报仇对女人来说太不公平。潘金莲是受王婆蛊惑才毒杀武大郎的,如果他不毒死武大郎,或许还能活命,只是罪魁祸首是王婆以及主动勾引潘金莲的西门庆。为什么毒杀亲夫的罪过先由潘金莲来承受?除了报仇,或许里面含有武松发泄性欲的因素。石秀也是一个好男子,平日里受杨雄之妻潘巧云的疯话撩拨,丝毫不动心。他和潘巧云的父亲潘老儿合开肉铺,把潘巧云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他不招惹女色,杨雄也是一个好男子,也不是好色之徒,结果杨雄的妻子潘巧云是个二婚,借给前夫做超度的时机勾引和尚裴如海,潘巧云到寺里烧香,两个人做成好事。若要以后夜里想见,两人就要约定暗号,把敲木鱼的头陀和丫鬟迎儿也卷了进来。石秀给杨雄报告潘巧云的奸情,不料杨雄酒后失言,被潘巧云听了去,反诬告石秀不检点。杨雄耳根子软,听了妇人之言,关了肉铺。石秀自知没趣,卷铺盖卷走人。他在杨雄家附近租房子住,夜里杀了敲木鱼的头陀和前来相会的和尚裴如海,剥下他们的衣服做个见证。事情闹大了,杨雄知道错怪石秀,和石秀见面。石秀和他约定在翠屏山问清缘由,并要他带着丫鬟迎儿和潘巧云前来。到了翠屏山没人的地方,杨雄和石秀审问迎儿和潘巧云,得知奸情,杨雄一刀把迎儿砍为两段,又把潘巧云舌头割了,一刀从心窝里直割到小肚子上,取出心肝五脏,挂在松树上,手段不可谓不残忍,让人觉得痛快之余,不觉冷汗直冒。潘巧云只是偷和尚,并没有害人,只是诬陷石秀不检点,其他的没什么罪过。而对于好汉石秀来说,名声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在男盗女娼这些事情上更是不能有半个污点。为了那句诬陷的话,石秀杀死两条人命,再怂恿杨雄杀死两条人命。石秀不忍心杨雄戴绿帽子,杨雄当然要手刃贼淫妇,去掉头上的绿帽子,做个伟丈夫。那么这些杀人放火之辈,对待女人是不是太残酷了?

《水浒传》中的武松与石秀本是一个人

《水浒传》中的武松与石秀本是一个人

当然残酷。英雄好汉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除非性功能不行。宋江杀阎婆惜根由其实是性功能不足,他和阎婆惜老少配,他满足不了比他小很多岁小媳妇阎婆惜的欲望,就不去她那里。阎婆惜耐不住寂寞,才和张文远偷情。施耐庵为了给宋江开脱,就说他是个喜欢枪棒的好汉,哪里只能顾及儿女情事。杨雄为衙门公差整天不回家,恐怕也是喜欢枪棒的好男子,不近女色吧。拼命三郎石秀更是不近女色,对女人没有感觉,只会生出对那些淫妇的仇恨。武松更是大大的英雄,他是衙门里的都头,对女人没感觉,也是视男女道德如性命,不会在这方面留下什么污点。如此一来,就很让人怀疑施耐庵的创作倾向了。

《水浒传》中的武松与石秀本是一个人

按照行动元和角色的概念来分析,武松杀西门庆和石秀杀头陀、杀裴如海是一样的行动元,只是角色不同;武松杀嫂和石秀怂恿杨雄杀妻也是一样的行动元,只不过行刑的人不同,结果都是一样的,角色也是不同的。潘金莲调戏不成反而诬陷武松和潘巧云调戏石秀不成反而诬陷石秀也是一样的行动元,只是角色不同。裴如海和西门庆的行动元也是一致的,丫鬟迎儿和王婆的行动元也是一致的,都是促成奸情,只是王婆更坏,更主动。杨雄在对待女人问题上和武大郎是一致的,都是不行,只是杨雄没被毒死,还亲手杀了潘巧云,他担当了武松的一部分行动元成分。由此可以推断,武松杀嫂、斗杀西门庆的故事和石秀杀头陀、裴如海,怂恿杨雄杀潘巧云的故事如出一辙,或者是一个故事的两个变种。两个故事本是同根生,有一个现实原型和模板,两个人的故事原型很可能是一个人,施耐庵在此基础上加工改造,弄成了两个故事。由此,也可以看出施耐庵创作的局限性。

《水浒传》中的武松与石秀本是一个人

《水浒传》中的武松与石秀本是一个人

武松和石秀都是英雄好汉,都是杀人不眨眼的狂徒,他们对待女人也都是一样的态度,可见他们不是没有七情六欲,而是可以压制,以至于性无能,压制的性欲终于成为杀人放火的原动力,爆发出来,一发而不可收拾。施耐庵创作这两个如同一个人的艺术形象,可能就是让他们来收拾那些奸夫淫妇的,也可以猜测,施耐庵痛恨奸夫淫妇,他一辈子也没遇到好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