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可我从不跟男朋友说”

现在的人都太怕麻烦别人了。

到什么程度呢?

说话从来不会很大声,不会向别人开口寻求帮忙,总是默默承担一切。

虽然这也没错,每个人本来就是独立的一份子。

但很多时候人与人的关系,又是通过互相麻烦才变得亲近的。

那些不愿麻烦别人的人,活到最后,总是变成一座孤岛。

01

昨天夜里,小西和男友一起散步。

其实小西最近真的挺丧的,工作上琐事很多,家里又发生了一些事。

男友大概是看出小西情绪低落,便问小西怎么了。

第一遍没得到回应,第二遍还是没回答,直到第三遍,小西才点了点头。

小西心里委屈得要死,却还是倔强着不吭声。

“我想要,可我从不跟男朋友说”


男友问:“是不是想让我抱抱你,是不是心里难过?”

小西看着他,不知道该不该点头,憋了半天后,只有一个字:“没。”

话音刚落,男友一把把小西抱住:“想要什么,就说出来啊,为什么就是不说呢?”

小西为什么不说出来呢,大概是是习惯了吧。

习惯了一个人默默忍受,习惯了不去麻烦别人。

习惯了说“还好”,“都行”,“没什么”......

02

高一那会住校,开学后我妈问我一周多少零花钱够用,我说都行。

她说:“那就先拿80,80够吧?”

我说:“可以啊。”

后来她发现我每周回学校的时候,身上连坐车的零钱都没有。

于是问我是不是钱不够花,结果我还是说:“还好,够了。”

她还是把生活费加到了一个星期100,可我仍然没钱剩。

最后,我妈忍不住生气了:“你怎么回事,怎么给你多少你就花多少,一块钱都不会剩的。”

可实际上呢,学校一周的生活费起码要150才算不紧张。

现在想来,我都实在佩服自己当时的忍耐力。

我从小都这样,从不主动地撒娇或者提出要求。

甚至在对方主动问我需求时,回应的态度也是不冷不淡的。

“我想要,可我从不跟男朋友说”


有人说我高冷,有人说我装。

而我妈给我的话是:“你怎么这么难伺候。”

我多想告诉妈妈:“我只是觉得这样会让你更省心一点,只是不想因为自己的事情去麻烦任何一个人,即使你们是我的亲人。”

但最终我还是什么都没说。

现在想来,小西男朋友和我爸妈一样,这么多年来承受的是一样东西吧:

永远被拒之门外,永远要费尽心思去猜一个人的想法,永远都在主动。

03

有一次跟朋友谈心,他跟我说:

“你什么都好,就是太不麻烦了,有时候会让身边的人很累。”

当时我不明白为什么。

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每一次别人想要给我温暖的时候,我却总是把自己封锁在一个空间里,让人无法进入。

而最后,给予者因为我这样的态度,反而感觉到自己的多余和一厢情愿。

“我想要,可我从不跟男朋友说”


其实像我这样的人也不少,总是害怕开口麻烦别人。

兄弟要给我过生日,我说:“如果太忙就算了吧,其实我也不一定非要过。”

朋友要来车站接我,我说:“不用了,我按照地址自己过去就行。”

爸妈关心我,我说:“没事,我都挺好的。”

独自拎着重重的行李箱上楼下楼,陪朋友看已经看过的电影,吃不太喜欢的料理。

不开口的人,总是默默忍下所有委屈,好像从来都不需要别人的照顾。

用坚强来安慰自己,连哭都不敢,其实这根本不是懂事。

04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被所爱之人“需要”。

就像我妈妈,小西的男朋友,我的朋友们,其实他们都希望我可以把“想要”的直接说出来。

而不是让他们去猜。

一直以来,我从来没有觉得谁欠我,我只是不想成为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不省心的朋友。

我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不给别人添麻烦,可最后,我自以为的懂事,却让身边的人苦不堪言。

事情到了如此地步,我已经明显地感受到所有人都在“忍”。

他们一直想说的是:“求你快说出来,求你不要憋死自己。”

不麻烦别人的人,其实最麻烦。

相比“还好”,“没事”,“不用”让人去猜,主动说“我想”,“我要”反而会让人觉得更容易亲近。

“我想要,可我从不跟男朋友说”


索要爱,接受爱,是一种能力。

一个人拼命忍下所有,最后不过是既委屈自己,又伤害别人。

《请回答1988》里说: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撒娇罢了。只是适应了环境做懂事的孩子,适应了别人错把他当成大人的眼神。

懂事的孩子,也只是孩子而已。

所以,别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走出去吧,去认真地拥抱每一个爱你的人。

有很多时候你都不必去逞强,你应该说,是啊我想。

希望有一天,你我都可以大大方方地,欣然接受别人的爱与好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