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随礼两极分化:红事被动随,白事主动随,区别对待啥原因?

新大风歌


挖空心思摆酒宴,为的收回份子钱,其实到底不合算,主人作难客作难。


1234陋室人


红事被动随,白事主动随。我是贵州的,这在农村比较普遍;在农村结婚,贺新房,嫁闺女,等等都算红事!现在这两年政府强制限制办酒了算比较少了,以前,比如某家有儿女考入大学,不管学校好坏都办升学酒;说来好笑,有些养的母猪要是只生一头小猪仔的话也杀那母猪办酒…总之办酒的名目太多了,有时候,有些季节农村大部分时间来邻里帮忙办酒整菜,慢慢的性质都变了,有时候,办酒随礼都苦了大半年农民的血汗钱,别说帮忙累了,就光天天吃喝都累人,更别说有时间去干别的活了!所以大部分有怨言但都不好说,毕竟农村人比较重感情!白事就不一样,在我们这边只要属于家族种有白事的,虽然没规定但也形成默契,每一户都要至少一个人去帮忙,在外面打工也好都要回来!随礼更不用说了!毕竟人死了,邻里之间都比较难过,而且每个人只有一次!现在政府限制办酒的规定后,也只允许红事只给结婚酒和白事这两样,这两年也轻松多了!




孤星181172216


人情越来越重,六十年代,几十元,七十年代几百元,八十年代数百元,九十年代上千元,二千年代数千元,現在上万元,人情都要跟着还,代代代流传,我有个想法,同志亲戚之间好与差,不一定在人情往来上,相互理解关心帮助就是再好人情。


李谦洪


在农村,红白事都是大事。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总会或大或小办个酒席的。一来图个人多热闹,给自己凑了面子;二来也是“彰显”家庭财富,做为丧事还是儿女“行孝”的潜在方式。还有一样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要送上人情“份子钱”。就这个份子钱,还真有点“喜事被动随,白事主动随”的“两极分化”现象。也是有原因的:

红事被动随;红事代表着喜庆,居住在一个村里,口口相传,基本上都是知道的。做为事主来说,正在兴头上,也想人多些,场面大点,还是少不了登门或路遇了,先递支烟,在面露喜色的告知一声,也算是被“邀请”了。这种邀请方式多是儿女婚姻时。现在又有各种微信群的建立,信息发布、传播也很快的。



不管是亲自来请的,还是“群”里“通知”的,说的是“来帮忙”,人都到场了,总不能不随个份子钱吧。掏钱那是必须的;“来而不往非礼也”。以前“我”家的事,你并没有随礼,“我”儿(女)已经婚(嫁)。人一辈子婚(嫁)只有一次,这次我掏钱,不是“亏本”了?婚嫁是大喜事,有的人房屋上梁、或搬进新房,或买了车、添个电器家具、更有儿女上个学,分配个工作,等等都要“如法抛制”邀请亲友及乡亲,就这些“喜事”,并不是家家都会遇到,也不是人人都会这么办,又得一次次掏出数额不等钱来。另外,这些年农村人还喜欢在县城的酒店食堂办喜宴,来去交通不便不说,就是随礼也纠结。在村里50元就行,到县城少于100元也不好意思拿出来。心里总会点不大情愿,被动也就是必然的 了。



白事主动随。白事,可是丧事啊!无论逝者生前功过如何,即便是过大于功,从此人地两隔,再也不会再见到了。总是件很令人伤心和悲痛的事。也是人们最起码的同情心,根本不在乎有无随礼的“历史”,早已忘记“前嫌”,随礼就是。



在农村,谁家有白事,无论“群”里有无通知,村里传言,村里人早就家喻户晓了。妇女们会带着家碟碗等厨房用具,男的也把自己家的桌凳拿来了。三天或五天都吃喝在人家,自己又是不请而来,送个“份子钱”还有啥不情愿的?


人人最终都会有这一遭事的,人生的道路又有多少个未知数。不请自到帮个忙,很主动的随个礼,也是为以后“铺路架桥”。

虽然说,置办酒席也是农村人憨厚的人情和厚重的习俗,但是在礼尚往来中,或多或少也添加了相互攀比的成分。不用说也成为 农民的隐性负担,农民也很不怨言。近几年,一些地方也出台了禁止大操大办红白事的地方性法规,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扼制。但是,所谓的人情“份子钱”由来已久,又由“红事上门邀请,白事不请自到”的“陈规旧制”。红事被动随,白事主动随的状况,不能改变,只有减少的可能。


为生活而提神


在农村很多人情世故都要随礼,而且随礼的钱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一般随礼的都是婚嫁、搬迁、孩子满月或者周岁、丧事等等,这些也可以算是农村一直以来的习俗吧。都是乡里乡亲图个热闹,以后别人家婚嫁、搬迁、孩子满月或者周岁、丧事等这钱也是再拿回去的,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但为什么说红事被动随,百事主动随呢?

红事被动随

这里的红事指的婚嫁、搬迁、孩子满月和周岁等,比如说在我们这里谁家亲戚或者隔壁邻居家有红事的我们都会去随礼,主人家为了热闹也会搞几桌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等到下次别人家有红事的时候,那么自然这家主人也会去随礼,随礼的礼金也基本都是差不多的,这样的来往在我们农村叫人情来往。这样的礼尚往来谁也不亏,也是图个吉利和热闹。

但是有些地方的风俗就不一样了,随礼的意义完全就变味了。比如谁家买个新车也要通知别人过来喝酒随礼,明天家里孩子考上大学也要把亲戚朋友叫来随礼,再接开店等什么都要办酒叫人来随礼。这些事情不是每家人都会发生的,今天你家买车我随礼,我家买不起车那我是不是亏了。所以很多人见到这种红事躲都来不及,非常的被动。

白事主动随

白事就指的就是农村里的丧事了,人生老病死就只有一次。每个人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过世,也需要办丧事,一生就一次。而且丧事是我们几千年的历史了,中国人通常把丧事办的非常热闹,意思是表示后者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死者为大,如果必须到场的人没有到场,到时候就会被人说闲话。所以这种场合被邀请的人会主动到场,随礼也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正因为以上的原因农村随礼出现了“两极”化,红事被动随,白事主动随。如果动不动三天两头的随礼,哪家经济能力能承受的了呀,不过现在基本上这种在农村也少了。上次我朋友买新房在酒店花了一千多请我们吃顿也没有收我们的礼金,提前打好招呼不受礼金的。

以上是个人所答,希望能帮助到你。


村里的男青年


关于农村常见的红白喜事,题主说到“红事被动随,白事主动随”的两极分化,其实在民间早有定论,例如过去老话常说“红事叫,白事到”就已说明两者区别,其意思大概是说,对于农村结婚之事,往往只有主家通知到自己才能去,因而多处于“被动”,而农村常见的白事活动,往往只要自己知道了便会及时赶去,并不需要主家挨家挨户去通知,因而多出于“主动”。这样说来,与题主这里所提到的这种情况其实非常相似,下面就简单聊一下,以供参考:



“红事被动随”的理解:说到人生大事,往往也就三个,即出生、结婚和离世,而结婚之事相比其他两件人生大事往往并不重要,毕竟一个人可以多次结婚,使得结婚活动可以参与,也可以不参与!由于结婚是喜事,多为主家高兴,旁人跟着高兴,一般参与者多由主家主动上门提早通知,以便大家到时不要再安排其他事情而准时到场,自然会显得比较被动。

一旦自己被主家通知或接到喜帖后,往往就不得不届时参与并准备随礼金了,故而会给人“红事被动随”的感觉,即便不情愿,但也会显得无奈,毕竟人家已经主动邀请到自己了,不得不赏脸给足人家面子!



“白事主动随”的理解:上面提到了人生三大事,虽然结婚可以多次举办,但一个人出生和离世之时只有一回,因而相应仪式会特别隆重,尤其是当一个人离世后的丧事活动,往往发生时间很突然,并不能提前通知到别人,再加上主家亲人此时离世会处于悲痛之中,也会顾不上告知,因此,遇到丧事活动时,人们会放下手中要紧之事赶过去帮忙,并主动上门吊唁送上里“赙金”,故而会给人“白事主动随”的感觉!

另外,村里主家遇到丧事后也不会亲自主动上门挨家挨户通知,毕竟丧事不吉利,主家怕给别人带去晦气,因而比较禁忌,这时别人知道消息后便会主动参与进来也就不难理解了!

总得来说,关于农村红白喜事的随礼行为并无不妥,自古以来便延续“红事被动随,白事主动随”的风俗习惯,而至于现在说到随礼两极分化严重,我感觉还是与现代农村出现的“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有关系,并不是“红事叫,白事到”的传统习惯影响所致,应该区别对待,好的传统习俗还是应该遵循!(以上仅为个人见解)


龙百晓生


红事被动随、白事主动随区别对待的原因还是因为红事太多,村民随份子成了一种负担。这里说的红事并不是意义上的喜事,红事的范围很广,不再局限于结婚生子,还有其他的喜事,比如谁家老人过大寿,孩子升学、开公司等等,这些红事对于主办人来说自然是喜事,但是对于村民来说就是一种负担,谁家也没有多余的钱,都是一分钱有一分钱的用处,对于这种的红事,村民就会选择性的参加,关系很好抹不开面子的就会随个份子钱,关系一般的话就会推掉。

一个村子少则几百户多则上千户,不管大事小情都会招呼一声,就是家里下了一窝猪崽也要大摆筵席,农村人赚钱本来就不容易,每个月还要拿出一大笔钱来支付人情债,时间久了就会出现随礼两极化,红事被动随,白事主动随。

人情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城市里人们之间的这种人情味已经越来越淡漠,但是在农村,却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只要是这个村子的人,不管平时关系如何,家里有个生老病死的都会带上礼物、礼金去慰问一下。

而白事就不一样了,农村人对于白事还是比较重视的,这也是几千年留下来的习俗,从道德上来讲只要死者为大,村子里的人基本上都会主动到场的。再说不管是谁早晚都有这么一天,如果白事自己避讳着不参与,到时候自己家里有白事的时候场面就会很冷清,对于注重丧葬习俗的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大脸刚哥


红白事对于农村来说是两件大事,老百姓把它看得很重,因为人的一生只结一次婚,当然值得可喜可贺;遇到村里有人去世,无论他在世时和你有多大的恩怨情仇,死时你都应该去送他最后一程,这才是人之常情。

近些年,村里的红事变多了,子女结婚请客实属正常,但是吃满月酒、儿子当兵入伍、子女上大学、乔迁新居、商铺开业、挖鱼塘庆功等等都要请客摆席,我认为是有点过了。


实话实说,老百姓对红事变多是相当反感的,因为这些年种地不赚钱,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还是打工所得,由于近些年生活用品和房价的上涨,在外打工的人除去生活开销及每个月的房租费,剩余的工资已经不多了。再加上还要赡养老人、供子女上学,可以说日子过得紧巴巴。

现在随礼也在上涨,我们这边最少都是200元,亲戚朋友、侄男侄女远远要高于这个数。农村的红事变多无疑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一年在随礼上花销的费用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但是纯朴善良的农民是非常讲究人情冷暖的,不管你家有多少场酒席,一般请到都会去的,因为他们知道一村子人已经有好几代人的交情,抬头不见低头见。虽然他们人去了,礼也随完了,但他们心里是及不情愿的,会埋怨这家人事多。


我们这边有句老话“红事请到,白事问到”意思就是红事一定要上门请到才会去,而白事不用请人们都会主动去帮忙。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对死者的尊重,人活着的时候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但是当他死亡了,也就意味着你将永远都不会再有往来。一村子人都会怀念曾经的点点滴滴,此时此刻正是你悼念亡灵的最好时机,所以人们都会主动去送他最后一程。

其次是对死者亲人的安慰,亲人走了谁不伤痛啊!你主动上门帮忙就是对亲人最大的安慰,家里死人的当天是非常忙的,要通知亲戚朋友、筹办丧事、准备伙食等等都需要大家帮忙才能把这件事完成,而且你去帮忙了主人家会记在心里,如果你的亲人去世了人家也会到场,大家互相帮助何乐而不为呢?

白事的随礼真的是主动拿出去的,一个家庭死了一个亲人,在外人看来是件不幸的事,处于人的本能和怜悯之心,人们更愿意白事随礼。


农村的红事多,农民是很反对的,但一直敢怒不敢言,因为都是乡里乡亲谁也得罪不起,仔细琢磨一下这里面的原因,其实我觉得还是和老百姓意识形态的提升有关。

打个比方你家红事多,请我了五场,但是我家只有一场,相比之下我目前是不利的,那么我该不该再去办四场红事把它扯平呢?答案是没必要,因为这样攀比下去谁也伤不起。唯一要做的就是抵制, 现在国家提倡节俭。对于白事随礼,农村的老百姓没啥意见,都是主动的,因为人人都有哪一天,告慰亡灵,安抚死者亲人于情于理都合乎人之常情。


农人李哥


农村随礼两极分化,红事被动随,白事主动随。区别对待什么原因?

这事在农村是谁都发愁的事,谁见都头大呀!

红事呢,包裹的范围比较大,家里的奇怪八大姨,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般都是结婚孩子满月通知,现在的搬家了,孩子考上大学等都喊你,有时自己家里有事不想喊张三叫李四,闲麻烦。不想来关系,觉得来往比较少。可是到了人家家孩子满月啥的喊你,你说去不去,这礼咋办。只能是看别人怎么行礼的随大众,不然面子挂不住。都是一个村子的认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你说呢。

话说回来了,这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资。因为农村人都是出力挣的钱,来之不易啊!

倘若你给的多了不落好,甚至还有人说傻子什么的。给的少了,自个脸上挂不住被看轻瞧不起。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红事农村几乎都是随礼,关系特别好的另当别论。

至于白事呢,因为农村的风俗,只要家中有白事了家中要挑个人,去村子找认识的关系好的街坊邻居什么的人。

我们这也是白事风俗就是家中长贵见到人就要先喊哥叔什么的随之就跪拜叩头。这么大的礼你说你去不去,白事基本是不管家里有什么事几乎只要人家上门以后必须要去的,人去礼到。

特别有些长辈在世时有威望贡献比较大,人们都记得他的好,所以都是主动去的还有就是人走债清,人死为大。所以不管这个人生前怎么样,死后都能得到大家的帮助。

所谓患难见真情,雪中送炭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农村人比较注重礼式,所以白事都是主动送礼。


星火等待


近几年随着农村人们经济收入越来越高,生活的越来越好,村子里各种喜宴也越来越多,以前村子里的喜宴主要是婚宴和满月酒,近几年升学宴,寿宴等也成为了喜宴之一,面对着玲琅满目的喜宴,人们也越来越抗拒,在喜宴随礼时也可以说是被动随,但是谁家有了白事却不一样,即便是没有接到通知也会主动帮忙和随礼,为什么随礼时会出现这样的两极分化呢?先来说喜宴,说实话我现在很讨厌参加喜宴,如果是结婚的喜宴还好,像升学宴,满月酒,寿宴等等这种喜宴说实话是真不想参加,但是主家已经邀请去参加,不去的话总觉得会驳了对方的面子,所以没有什么事情的话还是会去,即便是自己真有事情去不了,份子钱也会到。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会有这样的想法和这样的做法,其实大家也是无奈之久,因为喜宴真的是太频繁了,真的是没有办法所有的喜宴都参加,但是不随份子又觉得会破坏两个人之间的亲情或者是友谊,所以只能是礼到人不到。

前几天一个远方亲戚来我家送喜帖,他家女儿刚生了个小公主,特意邀请我家去参加,酒席订在我们当地挺不错的饭店里,因为那天有事情我妈妈一个人去参加,结果回来以后对酒席上的饭菜特别不满意,我们这里主食是馒头,结果当天酒席上馒头还出现了异味。其实这只是众多喜宴中最常遇到的事情,酒席看似订在很高大上的地方,但是饭菜的质量却和高大上的地方很不匹配,也可以说酒席上的饭菜很敷衍,相信很多人不喜欢参加喜宴就是因为酒席上的饭菜很敷衍,很难吃,还不如不去直接把份子钱送到。再来说白事,前几天我家邻居的老太太去世,住在周边的邻居们都去帮忙,当然了份子钱也是及时送到。我们这里现在正是葡萄和皇冠梨成熟的时候,大多数人家家中都种着葡萄树和梨树,很多人都是忙完地里的事情后就去办白事的人家中帮忙。之所以大家都会去帮忙,其实这就是农村中最普通不过的礼尚往来了,每个人家中都有老人,生老病死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了,当家中的老人去世后最需要的就是大家的帮助,今天你们来我家帮忙,等有一天别人家有事情后我也会去帮你家的忙,远亲不如近邻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个人觉得,红事大家去帮忙随份子属于锦上添花,而白事大家去帮忙随份子属于雪中送炭,虽然大家都希望锦上添花,但是雪中送炭更为重要,你们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