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小瓊瑤在這裡開始了她的文學夢,母校的校歌是這樣的

在美麗的酒城瀘州,曾經有一所學校,和中國當代女作家瓊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瓊瑤,原名陳喆,小名鳳凰。1938年和孿生弟弟生於四川成都,父母都是讀書人。後來,瓊瑤隨父母到湖南生活。她6歲那年,由於抗日戰爭的爆發,瓊瑤和母親舉家逃亡回了四川。

當時,瓊瑤的父親接受了宜賓李莊一座縣城學校的邀請而去教書,但是校方無法安頓他的妻子和孩子們。這時,瓊瑤的姨母正好邀請瓊瑤的母親到瀘南中學去當教員。於是,在1945年,瓊瑤便和母親及哥哥姐姐們到了位於瀘州分水嶺鎮一所很小的私立學校裡。在這所由一座大廟改建而成的學校裡,她度過了1年又3個月的童年時光。這所學校,就是瀘南中學的前身。

7歲小瓊瑤在這裡開始了她的文學夢,母校的校歌是這樣的

“瀘南中學”原址在民國23年瀘縣42鄉鎮的分水鎮鎮公所所在地分水場外5裡地(即分水場到龍車鎮的公路旁)(清末十大鄉鎮的“崇義”管轄)。1943年4月,遵照黨中央關於白區工作要“長期潛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指示,南方局指示劉國瑞同志把學校作為黨的地下活動基地。劉國瑞在籌辦學校時,擬定校名叫“正誼中學”,並通過關係請馮玉祥將軍題寫了校牌“正誼中學”。當學校把“正誼中學”呈報省教廳批覆,省教廳在查證校名時發現已有“正誼中學”申辦在前,因此批覆:“正誼中學名稱重複,仰更名再報”。於是劉國瑞會同董事會研究,以地理位置來命名學校名稱。由於所辦學校地址分水鄉在瀘縣的長江以南,是瀘縣南部邊陲,所以把學校命名為“瀘南中學”上報。1944年5月得到省政府“准予備案”的批文。

那時,學生們就在廟宇中的大殿上課。想必,他們在上課之餘,還能拜拜菩薩保佑戰爭早日遠去吧。瓊瑤當時和家人住的宿舍,是以前和尚們清修的地方,因此很是樸素。就這樣,瓊瑤和家人終於告別了心有餘悸的逃難歲月,在瀘南中學定居下來,過著平靜快樂的日子。在後來的回憶錄裡,瓊瑤曾說過,瀘南中學那時就是他們的天堂。

7歲小瓊瑤在這裡開始了她的文學夢,母校的校歌是這樣的

也便是在這裡,幼時的瓊瑤母親的薰陶下,在心裡種下了文學的種子。

瀘南中學是當年的地下黨員劉國瑞奉上級指示開辦的,作為黨的地下活動和發展黨員的據點,是全川乃至全國少有的一所進步學校。劉國瑞先生也為瀘南中學作了慷慨激昂振奮人心的校歌:

琦歟學宮 瀘南鬱蓊

臨大江兮 瀉千里

擁雲峰兮 翠萬重

承鶴山之餘澤 接蘇黃之逸蹤

作育謀國 揚棄為工

歷史發展 馳騁時空

非今是古 頑盲鮮通

披沙瀝金 師我先雄

武穆慷慨 文山盡忠

徵倭戚將 梅嶺史公

以範以教 式則式從

踵大義大勇之偉績 彰救國救民之遺風

培養革命之正氣 掃封建以開功

完成時代之任務 出民族於牢籠

陶沐國土兮 如雲從龍

弘揚八表兮 以進大同……

7歲小瓊瑤在這裡開始了她的文學夢,母校的校歌是這樣的

瀘南中學最初設在肖家祠堂,後遷至常樂寺。常樂寺位於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常樂寺村,至今還幽竹環繞,景色頗為雅靜。常樂寺門為歇山頂式,門坊上有一塊紅色豎石,上面還隱約可見“聚賢書院”幾字;豎石下是橫式門坊,刻著“瀘南中學”四字。寺門兩旁原本還有一幅楹聯,字跡也被石灰抹去,辨不出內容了。如今,這些字跡經過了多年的風風雨雨,早已變得斑駁不堪。

這幢寺廟的建築猶如北京四合院,木石結構,樓上樓下,估計有60餘間房屋,每間約40平方米。這裡依舊有瀘南中學的遺蹟,在常樂寺大門的匾牆上,還有“瀘南”兩個繁體字,後面的“中學”兩個字,遺憾地被人為打掉了。

7歲小瓊瑤在這裡開始了她的文學夢,母校的校歌是這樣的

當年的四川,恰逢戰爭年代,大多數人家都不肯讓孩子們去學堂唸書。當時,多虧了瓊瑤的姨母和姨夫一家一家地去動員,好歹讓一些男孩子進了學堂讀書。至於那些女孩兒,都因為父母重男輕女的思想,沒能進入學堂。幸而,瓊瑤得益於有一位開明的知識分子母親。她一直把瓊瑤帶在身邊,和她的學生們一起上課。

母親的學生們,都成了瓊瑤的大哥哥。有一些十八九歲的大男孩,往往還在唸初一。而初一的學生,往往又連小學的學歷都沒有。瓊瑤的母親教他們,真是教得辛苦。但是,他們都是些又憨厚又熱情又善良的大哥哥。他們十分喜愛年幼聰慧的瓊瑤,會帶著她玩,教她養蠶,還把她扛在肩上去採桑葉,帶她到河邊去撿鵝卵石……瓊瑤說,她在童年中失去的歡笑,在這兒又一點一滴地找回來了。戰爭帶給她的陰影,也因為這些美好的點滴,而逐漸淡出了記憶。

那些大齡學生們,因為都沒有什麼文化基礎,所以念起書來感覺很是吃力。瓊瑤的母親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講解,那些學生依然聽不懂。而瓊瑤,雖然年紀很小,但是母親的每一堂課,她都會坐在教室的門檻上認真地旁聽。

7歲小瓊瑤在這裡開始了她的文學夢,母校的校歌是這樣的

有一天,瓊瑤的母親在教《慈烏夜啼》,其中有這樣兩句話:“夜夜夜半啼,聞者為傷心。”因為有三個“夜”字,瓊瑤的母親講得口乾舌燥,大家還是搖頭聽不懂。瓊瑤的母親一急之下,發現了坐在門檻上的瓊瑤,就把她一把拉進教室裡去問:“鳳凰,你知不知道這兩句話的意思?”

“知道呀!”瓊瑤回答得很乾脆,母親都愣了。接著,年幼的瓊瑤侃侃而談,一句一句地把白居易的這首詩的譯文講得一清二楚。

這大出母親的意外,母親也發現了瓊瑤在文學方面的天分,於是,就開始教她關於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詞,瓊瑤也津津有味地學了起來。正是因為母親對瓊瑤的啟蒙,以後的瓊瑤才會在文學上綻放絢麗的光芒……

在瀘南中學的時期,瓊瑤的小妹妹也來到世上。對於這個小生命,母親和瓊瑤都充滿了期待之情。戰爭已經過去,苦難也應該隨之而去。雖然目前的生活仍然艱辛,父母還不能團聚。但,一切都在希望之中孕育著。

7歲小瓊瑤在這裡開始了她的文學夢,母校的校歌是這樣的

那年瓊瑤已經八歲了,八歲的女孩子正是玩洋娃娃的年齡,她沒有洋娃娃,但是有可愛的小妹妹。她每天小心翼翼地抱著妹妹,心裡高興極了。

1947年初,瓊瑤的父親接到了上海同濟大學的聘書,全家終於團聚。他們離開了瀘南中學後,遷居到了上海……同年7月,瀘南中學遷到了瀘州城郊忠山南面的“三宮祠”(今城區的瀘南中學)。

解放後,瀘南中學仍在分水常樂寺復課。1954年8月遷至瀘縣雲龍今瀘縣一中處。上世紀90年代初,瓊瑤曾經為母校瀘南中學捐款,城區“三宮祠”處的學校正式更名為瀘南中學。

2014年,江陽區啟動分水嶺古鎮修復建設,其中有兩個景點比較有意思。一個是瓊瑤雨巷,一個是瓊瑤書屋。據說,現在有人看中了瀘南中學老校址的重要意義,正在籌備重建常樂寺呢。期待重建後的常樂寺,能給世人展現更多美好而珍貴的人文氣息……

7歲小瓊瑤在這裡開始了她的文學夢,母校的校歌是這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