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楼日落
重机枪一般能连续发射多少发子弹。我们经常在电影中可以看到。电影中的主角手持重机枪不断进行扫射。简直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不可能的。
无论什么枪支长时间的进行扫射。枪管就会发热。这主要是击发的子弹里的火药瞬间爆发燃烧,在枪管里产生高温,会形成高温高压燃气,瞬间温度可达3000°c甚至更高。这已经超过了许多钢材的熔点。
而子弹又与枪管的旋转摩擦后射出,产生高温。如果枪支长时间的进行扫射,枪管过热不仅影响枪管寿命,而且会直接影响武器的精度,甚至造成故障,危害武器和射手的安全。所以实际上战场上会更换枪管。和控制射速来防止枪管发热。所以电影里长时间的扫射,这样的情节完全是作死行为。
那么重机枪一般会连续发射多久时间呢?一般重机枪手都不会长时间的扫射。经验丰富的射手。一般用三五点射而非一股脑的扫射。 我们就拿比较出名的马克沁水冷重机枪来说。这种在一战时候的杀人机器。虽然有水来冷却枪管的温度。但是不间断的进行扫射不能超过一分钟。这不但是考虑到枪管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到战场环境和弹药的补给问题。如果长时间的进行扫射弹药很快就会消耗殆尽。其实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虽然后世的枪支发展日新月异,枪管过热的问题依然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所以绝大多数重机枪都不能持续射击超过一分钟。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广元飞龙
图片上是参加一战的“英属印度军队”的重机枪阵地,使用的是“英版马克沁重机枪”近距离观察这一挺可以看到有比较长的橡胶管与机枪套筒和外水箱之间相连接,因为马克沁重机枪是水冷散热的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的333发帆布子弹带,在水的强制冷却散热下,这条弹带可以连续发射完毕,也就是说“马克沁”可以不间断的一次射击333发子弹。
来福线枪械出现之后,枪管散热的问题就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子弹在发射的过程中先要击发弹壳里的发射药,产生高温膨胀气体推动子弹头在枪管内高速旋转,然后飞出枪口...但是发射药的膨胀气体温度很高,再加上子弹头与膛线的高速摩擦,所产生的热量非常高,早年间的步枪都是“拴动式”,也就是打一发子弹拉动一次枪栓使第二发子弹上膛,通常情况15发/分钟就是非常高的射速了...射速慢这对于枪管起到间接散热的作用,可以让枪管耐久性能得到了提高。
美军的M1917重机枪也是水冷散热,这枪从一战开始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甚至在“东北亚战争”当中也使用过,出现了“民二十四”与M1917两型水冷重机枪对射的战斗。
但是,自动武器出现了以后,枪管的散热问题越发突出了,早年间的钢铁冶金工业水平很低,枪管的强度和耐高温能力都很差!如果较长时间的连续射击(马克沁是600发/分钟)也许射击不到200发枪管就耐不住高温出现红热状态,再进行射击枪管有炸裂的危险!
枪管红热之后会让钢的结构发生变化,也就是钢的结晶体和晶体链之间的间隙增大,从而导致了钢材的内部的疏松和“理化性能”改变,使枪管强度大幅度的降低...为此早年间的机枪必须在枪管外面加上“水冷套筒”采用水冷强制降温的方式不使枪管出现红热,水在100度才能蒸发,所以机枪在射击过程中枪管不会出现红热状态,如果水形成蒸汽可通过胶管被引导到外水箱与冷空气接触后冷凝,又恢复到水的状态,再将水重新倒进枪管套筒内就又可以进行水冷降温了,所以“马克沁重机枪”才可以连续射击333发的一条弹带。
由于水冷机枪重量太大,不装水的重量就超过了40公斤,严重的减慢步兵的行军速度,使部队机动能力大大的降低,并且在战场上并不是任何地方都有水源的,没有水怎么给枪管散热?正是由于这个弊端,一战结束后各国在解决机枪散热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方式,一种就是给机枪增加“散热片”或者将枪管加工成“螺旋状”,有了散热片或者散热螺旋,机枪的枪管进行战斗射速时就不会出现红热状态...散热片或者散热螺旋这类机枪,包括我们熟悉的:ZB–26、大正十一式軽機関铳(歪把子)和九二式重機関铳...等等,散热片虽然代替早期的水冷套筒,但是机枪的重量没有多少降低,机枪组的负重和连队的机动能力并没有提高,而散热螺旋机枪在进行连续射击的时候,升温热量高于散发热量也会让枪管出现红热状态。
而另外一种给枪管散热的方式就是更换枪管,比如说:德军的MG–42通用机枪,由于理论射速到达了1200发/分钟,它还没有单发射击能力,扣一下扳机十多发子弹就打出去了,射速极高,有“希特勒电锯”之称,这样的高射速散热片和散热螺旋显然是不管用了,所以德国将MG–42采用更换枪管散热的方式,有就是当它射击完成100发(125发)的弹链之后就要更换一根备用枪管,这样就可以继续射击了,而射击完的枪管待在一边散热,等不烫手后再继续周而复始的更换,直到战斗结束。
MG–42通用机枪更换枪管的速度取决于机枪副射手的熟练程度,通常情况下几秒钟就能更换完成,但是在战场上射击完的枪管是炙热的,绝不能这样徒手更换,需要使用石棉布,如果石棉布丢失了可以直接将卡箍打开再将枪管倒在地上就行了。
实际上不只是MG–42进行更换枪管散热
,美军的M2重机枪也采用这种方式,图片上正在给M2重机枪更换枪管,需要戴石棉手套,否则把手烫掉皮了,不过M2重机枪使用50发弹箱+弹链供弹,打完后要更换弹箱,这也能让枪管得到一点冷却时间。
二战结束后,由于武器装备已经多样化了,重机枪的战场任务大为减轻,作为营连作战分队的主要核心装备,它的火力打击距离是600~1200米,再往上有自动榴弹发射器,2000米外则是营连所属60/82(81)毫米迫击炮的火力打击距离,5000米外还可以呼叫师团(旅)级火力支援,重机枪在这么多的增加武器装备当中的地位显著下降了,看好800~1200米这一段的射击距离就可以了,而且也不在像一战、二战时期那样持续不断的射击,一次战斗能打上2~4个弹箱100~200发子弹就已经很多了。
注意W85重机枪在射击时的射速,看弹链...通常都是3~5发的短点射,其实重机枪根本不是影视剧里的那样,像泼水一样的射击,要是那样射击枪管早就完蛋了!一个步兵连在徒步行军的时候重机枪班组最多携带8个50发弹箱,哪能允许你那样“痛快”的射击?重机枪是压制敌方火力核心装备的,子弹没等开战几分钟就打没了,这仗还打不打了?
我军89式重机枪的组成,图片里可以看到有两名供弹手,
背上被了三个50发弹箱、手里还提着一个,加一起是8个弹箱,我军步兵连一般配置两挺重机枪,平均每挺配备200发子弹和一根备用枪管。
所以说,重机枪虽然理论上射速在600~1000发/分钟,但是到了真正的战场上根据战斗的激烈程度,战斗射速也就50~100发/分钟了不得了,就这个射速还得省着使用,既要让枪管得到较长时间的冷却,又要节省弹药。
皇家橡树1972
对于重机枪来说,通常是射击500发左右的子弹就是要更换枪管,如果是高射机枪一般是发射100-150发子弹就需要更换枪管。
机枪打红了的照片,这个是打了700发。
打的子弹太多,枪的护木就会着火,步枪着火更容易,步枪的枪管薄,载热量太小。
一开始机枪是用水作为冷却剂,但是水是很多时候不容易找到。
现在的轻武器都是使用火药气体作为自动射击和弹丸运动的动力来源,在火药燃烧的过程中,在发射药从固体变成气体的同时,还会放出大量的热,由于现在自动武器的射速很高,释放的热量来不及散发走,这样的热量越积越多,这个时候枪管就会发热,而且温度会很高,如果不对枪管进行冷却,那么枪管就会损坏,一方面是由于温度升高,枪弹对枪管的磨损就会加剧,同时枪管温度太高这种热量会传导到后边的枪机导致待发弹自燃,造成故障。
通常可更换枪管上都有一个把手,这样换枪管的时候方便,原来有的机枪比如M-60没有这个把手,换枪管的时候还要带上一个石棉手套,但是石棉手套丢的时候很多。
最右边的黑叔叔拎着的就是两根枪管。一般可更换枪管的机枪都是配2根枪管,据说也有配3根的。
一般来说发射500发子弹左右,枪管就已经是暗红色了,这样的温度已经很高了,这个就是根据经验得出来的结论。而且这两根枪管通常都是交替使用,否则不经常使用的枪管就装不上了。
有痰
重机枪能够连续打多少发这并没有一个很精准的数值,因为这跟机枪射手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最初的机枪是水冷式的,例如马克沁重机枪。这种机枪在枪管外面有一个套筒,使用前在里面灌满水然后就可以开始射击了,射击时枪管的高温会将水给煮沸,冒出的水蒸气会通过橡胶管被水袋吸收能够循环使用。
可是等到上了战场才发现,想要往阵地上送点水是暂时太难了,所以之后的重机枪基本上就是气冷式的。可是气冷式重机枪有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不间断的连续扫射,只要打个几百发枪管就会发出暗红色,这就是枪管过热的特征。如果枪管持续过热,很有可能会点燃还处在未击发状态的子弹。
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的麻烦,一般操作重机枪的士兵,基本上都会是间歇式射击,也就是瞄准一个目标并射个十几发子弹,然后就停个一秒左右,不要小看这一秒钟的时间差,对于枪管的散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战事吃紧来不及降温的话,要么就拿水壶往枪管上浇水,要么就更换重机枪的枪管,看情况而定。
九品侍卫
这个恐怕要看什么口径,什么散热方式,恐怕没法一概而论。
如果是现代机枪的祖宗——马克沁机枪的话,枪管外面有一个粗大的水冷套,可以说只要冷却水和子弹管够,机枪可以一直打到枪管耗尽寿命报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马克沁式的机枪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两边都充当了死神的角色。在索姆河战役,德国利用MG08机枪,以每100米一挺的密度进行布置,在40公里的防御正面上对14个英军步兵师疯狂扫射。由于英国人采用的是密集的冲锋阵型,因此几乎是在毫无意义的一波波攻势中被重机枪扫倒。这期间MG08几乎没有停止射击,最终的结果是这一天内在这一方向上英军损失了57000人!
MG08机枪
英国这边的马克沁式机枪是维克斯机枪,比起MG08也不逞多让。1916年英国军队的一个机枪连使用10挺维克斯机枪在12小时内倾泻了100万发子弹,这个记录保持至今。水冷式机枪惊人的火力持续性再一次得到证明。
维克斯机枪
德军MG08重机枪变态的封锁能力是英国率先部署MKI坦克的直接原因
当然了,这种机枪实在是太重了,以至于没有办法随步兵班组机动,只能编制到专门的机枪连。后来也渐渐被气冷式的重机枪给代替了。比如美国的M2重机枪,苏联的郭留诺夫。M2重机枪一直被沿用至今。这种气冷式重机枪散热能力肯定是不如水冷的,但好在重量还是轻了不少。由于M2打的是12.7mm的大口径子弹,早期M2重机枪采用轻枪管散热能力较差,打上80-90发就已经过热了。后来美国人给M2加上了重枪管,也就是M2HB(Heavy Barrel),火力持续性大大提升。由于M2本身射速不高,只有500-600发/分,所以可以进行长时间的射击。不过长时间射击后至少要冷却10分钟,否则寿命会大大减少。同样采用12.7mm口径的我军85式,89式重机枪,因为强调的是轻量化设计,散热肯定达不到M2HB的水平,因此持续射击能力也要弱些。当然中重机枪在现代战争下完全没有强调持续设计能力的必要,因为实战用起来基本都是点射。
M2HB使用重枪管可以支持长时间射击
89式重机枪,基本以点射为主
再说说通用机枪。理论上,射速越快的机枪,枪管就越无法持续长时间的自动射击。比如德国的MG42通用机枪,德军就有个条例,如果是250发的弹链,严禁扣住扳机一次性打完;如果是50发弹链,一分钟之内不得超过七条的射击,就是为了避免持续射击导致枪管过热报废。所以气冷式机枪也就是能承受个300-400发左右的持续射击。当然了,战场上有的时候是容不得喘息的,所以机枪手一般都会带备用枪管,方便更换。
MG42持续射击
那么现代的通用机枪持续射击能力怎么样呢?国外也有小哥测试了一下M249通用机枪进行持续不断的射击,打了700发后,枪管发红,而枪口的消焰器直接烧了起来,但是枪管没事。看来比二战还是有些进步的。
纸上的宣仔
薯烤条
重机枪……heavg.machine.gun
是一种配支架、可持续长时间射击的机械、可对远距离目标精确射击、火力强、威力大。
现代重机枪大多采用气冷式、子弹发射火药产生热量、子弹与枪管膛线高速摩擦对枪管损伤很大、一挺机枪通常配两根枪管、用于及时更换、大多数重机枪理论上连续射击300发子弹需要更换枪管、连续射击产生的高温、会使枪管发热变形、不但影响射击精度、也会使枪管报废。
经典的纳粹德国生产的
MG42重机枪。
MG42通用机枪安1942年研发配毛瑟98式7.92毫米弹、理论射速800~900发/分、最高射速1200发/分、有效射程800~1000米、采用75发弹鼓或50~200发弹链。
根据1942年版纳粹德国《帝國陆军教导手册》规定:“MG42夏季连续射击300发更换机管、寒区冬季500~600发更换枪管、MG42理论上可连续射击500~600发、为了确保安全有效射击必须采用500~650发/分射速点放……”
(MG42极高的射速号称“希特勒电据”、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射手往往5秒打光125发子弹……、MG42是机枪世界里射速最高的)
一挺举世无双的经典之作“M2/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
M2采用12.7ⅹ99NATO(.50BMG)枪弹理论射速450~550发/分、枪口初速930米/秒、有效射程1800米、采用100~200发弹链供弹、具有高火力、远射程、精度高、威力大、衍生型号有车载式、航空版、从1921年服役一直使用到今天、是一挺机名副其实的“老枪”老古董级别经典武器、勘称一挺神枪、总产量达到300万挺。
“勃朗宁
/M2最大射速1200发/分
(“M2/勃朗宁”衍生型双管舰载/航空版重机枪、采用200发弹链供弹)
从《M2系列使用手册》介绍:该机连续射击200~300发更换枪管……。
现代重机枪由于采取气冷式正常连续射击300发需要更换枪管。
孔乙己乱弹
重机枪,是相对轻机枪而言的步兵压制性火力输出作战单元,一般都有稳固的三脚架支撑,具备重量重、枪架稳定、远距离射击、火力持续性好等特点,能较方便地实施超越、间隙、散布射击,用于射击集群的有生力量时效果最佳,必要时也可对空中目标实施拦截射击。
作为掩护支援步兵作战的有力武器,重机枪有效射程通常大于上千米,射程每分钟数百发,高的如MG-42能达到上千发,是步兵自动射击枪械,一般采用水冷(现在已极少采用)和气冷两大类型。
由于重机枪射速高,射击时似流水一般,能形成强大的火力网,压制、封锁、阻挡步兵的猛烈进攻路线,但枪弹火药燃烧产生的高温烧灼,对枪管的影响非常大,一般重机枪连续射击500发子弹以上时,就必须考虑更换枪管,因为枪管打热发红时,不仅射击距离降低,而且射击精度也大幅锐减。
重机枪射击到一定程度时,温度在不断升高的情况下,枪管将无法承受导致轻则枪管前端熔化,重则会导致严重的炸膛事故,早期的马克沁水冷重机枪一般在发射300发子弹时,就必须暂时停止射击,让其自然冷却下来,或给包箍枪管的那只筒内灌注冷水。
如果是气冷式重机枪,在打上600发子弹时,按机枪手操控手册的要求,就必须更换重机枪的枪管了,以保证重机枪的绝对可靠和安全。
当然,这仅是对重机枪操控时的要求,实际战场上重机枪的使用情况就不一样了,孟良崮战役中,我军发起了对整编第74师的强大攻势,由于山上缺乏水源,对手的上百挺水冷重机枪一直打到筒内冷水全都变成水蒸气蒸发掉,无法发射子弹为止。
战斗结束以后,突然天降大雨,对手非常感慨,天要灭整编第74师,用参战人员的话来说,如果战斗结束前天降大雨,有水源补充的话,那么这场战役的胜负,还真难以预料,至少在上百挺水冷式重机枪能发射的背景下。
国平军史
重机枪,是相对轻机枪而言,所谓重机枪,一般需要俩人:一个负责射击,一个负责供弹。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现代反恐战争中,恐怖分子开着改装的武装丰田皮卡,货厢必有蒙面人一个人架着重机枪。
重机枪,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美国人加特林创造的加特林机枪,这是重机枪的雏形,真正意义上的重机枪,由希拉姆.马克沁所创造。
它的制造原理,就在于利用每发枪弹发射时,所产生的后坐力来实现机枪的自动装填、击发和抛壳。
起初马克沁机枪,半秒钟只能射出6发子弹,到了1884年,经过改进后的马克沁机枪,可以在一分钟半完全打出1000发子弹。正是因为这一神奇的操作,俘获英国佬的心,于是在1887年,率先购买三挺马克沁机枪。
随后德国、俄国、等西方列强纷纷加入装备重机枪的行列。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沁机枪还跟中国有着不解之缘。
在1884年,正当马克沁扛着自己的得意大作——重机枪,到欧洲推销自己的产品时,谁知有次演示现场,竟有一个留着辫子的老者,惊道“太快了,太快了”。此人便是李鸿章。
可能看到此枪太耗子弹,李鸿章并没有将马克沁机枪列入自己的购物车里。他自然不会想到,马克沁机枪将引来新的军事技术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