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維,資本抄底餐飲業

  • “現在可能是抄底的最好時間”
    。在一家投資機構的內部會上,大家在覆盤了疫情對於消費行業的影響後,得出的一個結論是,消費行業不太可能因為疫情出現下行性拐點,趁底抄底最好。

過去一週,作為受疫情衝擊最大的行業之一,餐飲行業損失慘重、現金流告急的消息在圈內不脛而走,而嗅覺靈敏的一眾投資機構,也尋著味道而來。

逆向思維,資本抄底餐飲業

投資機構出手餐飲

因為在當下,有一些企業的考慮是,純靠債務融資風險會比較高,還不如犧牲一些股權做融資。這也是很多投資機構、PE機構在最近紛紛出動的原因。

“另外,有一些資產還不錯的消費企業會熬不過這個疫情,這就是一個併購的機會。

部分人認為:現在疫情影響下的經濟比較悲觀,尤其是受衝擊較大的消費行業,特別是線下消費。看兩個月數據後再做決策。

投資機構的態度則相反,認為在疫情的背景下,可以有機會接觸一些資質不錯、但此前沒有機會進入的公司,而且目前的大背景下,這些公司的估值不會太高,在這個時候入手會比較划算。

逆向思維,資本抄底餐飲業

餐飲業為何翻紅,受資本青睞?

2016年前後,開始出現了一些變化,餐飲行業開始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新動能。不僅收入增速上跑贏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市場盤子也越來越大。

2018年上市的海底撈,再次給到市場一種信心,開盤股票大漲,如今市盈率超過80,備受資本市場的海底撈與當年的呷哺呷哺形成鮮明對比。

“現在有了九毛九、海底撈,瑞幸等等,市值比很多互聯網公司都高,有可能形成了一種示範效應,帶動一部人也開始看餐飲;再者,之前比較熱門的領域裡投資機會也在不斷減少,因此讓一些機構開始轉而關注現金流更為穩健的消費領域。

逆向思維,資本抄底餐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