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大城市面臨“大考”


疫情防控,大城市面臨“大考”

中房網訊 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各地復工在即。

  2月10日,是被很多省市延長假期後允許開工的日期。據瞭解,目前已有不少寫字樓、工業園內的辦公企業擬於2月10日逐步恢復辦公。

  疫情防控:大城市仍面臨較大壓力

  根據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全國除湖北外其他省份每日報告的確診病例數從2月3日890例下降到2月8日509例,連續5日下降(過去四日分別為:890、731、707、558例)。

  從數據上看,雖然其他省份每日報告的確診病例數確實有所下降,但就此下結論還為時尚早。尤其是,伴隨返程高峰和復工在即,各大主要城市面臨著較大的防控壓力。

  與2003年的SARS相比較,目前我國人口在空間結構上集聚的特徵是:中心城市、城市群人口加快集聚。

  根據“十三五”規劃的19個城市群,佔全國人口的75%。交通基礎設施方面,隨著航空和鐵路的高速發展,人口流動性大大增強,目前全國人口流動的規模大約是17年前的6倍。

  對此,城市問題研究專家、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研究員馮奎表示,春節返鄉及節後返崗又推動形成了流動峰值。這個時候,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就成為聯防聯控的重點區域。結合城市群與武漢大都市圈的關係,武漢都市圈及長江中游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聯防聯控的任務就特別重。這些城市群中都有核心大城市,它們是人口經濟活動最密集的區域。未來四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深圳、廣州、成都、重慶、長沙、合肥等,可以說將面臨嚴峻考驗。

  在馮奎看來,武漢與周邊的8個城市,構成了武漢都市圈,人員流動十分頻繁。查看百度遷徙發現,武漢“封城”前的幾天,從武漢出發的熱門目的地排行榜首的城市為黃岡市,其次為孝感,這兩個城市各佔武漢出城人數比例15%,加總有150萬人左右從武漢回到這兩個城市。

  對此,馮奎建議疫情防控要落實屬地責任,同時也要聯防聯控。類似於武漢都市圈,聯防聯治應是下一步重點方向。

  經濟影響:湖北最大,京滬較為明顯

  當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在疫情可防可控的基礎假設下,早日恢復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的正常秩序仍是當前最為首要的任務,也是減少經濟損失的最有效途徑。

  根據民生銀行研究院的一份報告預計,本次疫情對我國各地區的經濟仍會造成一定衝擊。

  首先,與SARS表現為廣東、北京兩個疫情中心後向各省擴散不同的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只有湖北省一個疫情中心。因此,對疫情發生最為嚴重的湖北省經濟增速影響最大。民生銀行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團隊預測,2020年一季度地區GDP累計增速將較2019年末下降3.06個百分點-6.05個百分點,至1.45%-4.44%之間,增速降幅最大。

  其次,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員流動性較大,疫情擴散風險也較高,對兩地經濟增長的影響較為明顯。報告認為,對北京經濟增速影響在2.03個百分點-3.27個百分點,一季度GDP增速將維持在2.83%-4.07%之間。對上海經濟增速影響在1.86個百分點-3.02個百分點之間,一季度GDP增速將維持在2.98%-4.14%左右,增速略高於北京。

  距湖北較近的省份,人員流動相對較大,比如浙江、廣東、湖南、河南、重慶、江蘇、安徽、山東等省份受疫情影響也相對嚴重,疫情對上述各地一季度GDP增速衝擊1.57個百分點-3.00個百分點之間。江西、湖南、河南、安徽等省份經濟增長還能保持4.5%以上相對高位,其中江西表現最為突出,一季度GDP增速將保持在5.42%-6.44%之間。

  與湖北距離相對較遠的黑龍江、福建、遼寧、廣西、河北、山西、陝西、雲南、貴州、四川、內蒙古、寧夏等省(區、市),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弱,GDP增速下降均在1.17個百分點-2.55個百分點之間。其中福建、雲南、貴州、四川四地一季度GDP增速仍有可能維持在6.0%以上,表現較為突出。但黑龍江受本身經濟增速較低影響,在疫情衝擊下一季度經濟增長下行壓力驟增。

  而距離湖北更遠的海南、天津、甘肅、吉林、新疆、青海、西藏等省(區、市),疫情對其經濟增速的影響最弱,均在1個百分點左右。

  一攬子政策為企業“鬆綁”

  突然來襲的疫情令本就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微企業雪上加霜,即便是億元級營收體量的餐飲網紅企業西貝也坦言,“若疫情無法有效控制,企業賬上現金流撐不過3個月。”

  人工、租金、水電等固定成本,未回收的應付款,無法按期交付所承擔的違約賠償,稅收與貸款利息等,這些都有賴企業的現金流作保障。否則,引發的裁員、拖欠款項、倒閉等系統性風險將會發生。

  為此,全國各地加緊工作,一方面為切實擔負起防疫抗疫的重任。另一方面,也出臺了一攬子政策,為企業“鬆綁”。

  廣東省的廣州和深圳,分別出臺了《廣州惠企15條》、《深圳惠企16條》,均有涵蓋加強金融支持、減免租金、緩繳稅費、實施援企穩崗、加大財政支持等措施。而市屬國有物業、銀行等國企成為讓利的主要對象。其中,《深圳惠企16條》,通過減免、補貼、緩繳等各種方式為企業直接減負超600億元,其中,財政支持超100億元。以租金為例,廣州、深圳承租市屬和區屬國有企業物業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可免2月份和3月份租金。

  考慮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面臨用工困難、資金短缺等突出問題,天津也發佈了21條舉措。其中,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中小企業及公建配套菜市場,實行“免3減3”政策,免收3個月房租,3個月房租減半,確保水電氣暖等要素供應企業正常生產。未來,天津市還將向重點缺工企業輸送人員,並根據輸送人數和穩定就業時間,給予一定標準獎勵。同時,鼓勵企業穩定職工隊伍,通過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繳費費率,以及返還失業保險費的方式,支持企業不裁員、少裁員。

  北京市也發佈了16條措施,以切實減輕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影響。其中,對中小微企業承租京內市及區屬國有企業房產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按照政府要求堅持營業或依照防疫規定關閉停業且不裁員、少裁員的,免收2月份房租;承租用於辦公用房的,給予2月份租金50%的減免。對承租其他經營用房的,鼓勵業主(房東)為租戶減免租金。

  上海市也將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努力保障企業正常經營秩序、減輕企業負擔。上海市人社局稱,將實施一系列減負措施,包括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將上海市職工社會保險繳費年度(含職工醫保年度)的起止日期推遲3個月、延長社會保險繳費期、實施培訓費補貼政策等,預計將為企業減負超百億元。

  此外,浙江方面也推出了17條政策,包括加大對小微企業降低要素成本支持、財稅支持、金融支持、外貿出口支持等17條政策,旨在充分發揮小微企業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幫助和支持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疫情防控,眾志成城,全社會都要切實擔負起防疫抗疫的重任。

  來源:第一財經、證券日報、每日經濟新聞、中新網,中房網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