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界“雅俗之爭”已久,什麼雅什麼俗,由馬慶雲一篇文章說起

馬慶雲何許人也?他的微博認證為影評人,此人經常發佈德雲社帶有偏見的觀點和文章。

《了凡四訓》就解釋君子與小人,就形跡觀,常易相混,惟一點存心處,則善惡懸絕,判然如黑白之相反。故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所存之心,只是愛人敬人之心。蓋人有親疏貴賤,有智愚賢不肖;萬品不齊,皆吾同胞,皆吾一體,孰非當敬愛者?愛敬眾人,即是愛敬聖賢;能通眾人之志,即是通聖賢之志。

馬慶雲撰寫一篇文章,《笑禮相迎》馬志明反三俗,否定某些綜藝,內定自己人做冠軍

下面看看馬慶雲關於此檔節目的評論:

藝術作品是否承載教育意義,在某些三俗作品創作者那裡,是存在爭議的。部分三俗相聲創作者和表演者認為,相聲光逗你樂就行了,還想承載教育意義,想什麼呢。馬志明先生作為相聲界公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再次重申了自己的觀點,認為“一段好相聲”應該承載“一定的教育意義”。

這段評論慷慨激昂、正義凜然,一派衛道士風範!

相聲界“雅俗之爭”已久,什麼雅什麼俗,由馬慶雲一篇文章說起

再看馬志明先生的原話:相聲這門藝術啊,傳承了也快一百五十年了吧,它的目的是讓大家樂,但是,我覺得應當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有人物,有內容,有包袱,這幾方面都全了,這是一段好相聲。

這話不難理解,相聲的作用是幹什麼的?首先是為了教育嗎?馬志明的意思是應當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當然任何的藝術作品我們都是希望能承載一定美好,但是這種美好不是刻意的,而是根據題材的設定考慮是否結合。

在看他的第二個評論:

為何拒絕某些綜藝節目的邀請,唯獨要來《笑禮相迎》節目做評委,馬志明老先生說的更加真切。馬志明先生表示:說實在的,我不願意參加這種活動,一個是不願意參賽,一個是不願意當評委,這次為什麼來呢,咱這《笑禮相迎》這個欄目,它沒有說今兒保誰,固定把那弄下去,沒有這個,我沒聽到一個,預先告訴我誰好,誰不好,誰是自己人,誰是外人,沒有這個,完全憑在座的各位觀眾朋友,這,公平,公正!

馬志明老先生雖然沒有明確指出是哪些綜藝節目搞內定,但這種公開諷刺某些綜藝的做法,依舊大氣凜然。目前國內的某些競賽類的綜藝節目,冠軍內定過分明顯,更是出現了大量的“陪太子讀書”的競賽節目,只是為了最後推出“自己人”做冠軍罷了。馬志明先生這次的表態,也是對這類綜藝節目地強力否定。與此同時,馬老也大力肯定了《笑禮相迎》的價值,就是要用這種公平、公正的方式,選拔真正的相聲人才。

馬先生的高風亮節和謙虛低調在相聲界是普遍的共識,對於綜藝節目如此操作,這在娛樂圈確實存在的一個現象。

如果不用狹隘的眼光看待馬慶雲,他的這番話可以說是公平公正,是所有人對待事物的基本良知和訴求。換個角度我們不妨結合馬慶雲的立場常年指責德雲社的習慣,以及我對他的瞭解,很顯然這是劍指郭德綱主持的多檔喜劇節目。

相聲界“雅俗之爭”已久,什麼雅什麼俗,由馬慶雲一篇文章說起

關於他的第三點評論:

相聲對主旋律、正能量的表達,馬志明老先生也有自己的看法。在第三組相聲藝人登臺表演完畢之後,主持人裘英俊和馬志明老先生有一段交流,讓馬老談談自己對相聲藝術的看法。馬志明老先生認為,相聲演員就應該有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藝術,至於拿不拿獎,都應該用平常心去看待,“鐵石心腸,我就奔我的藝術,別的不往心裡去”,“抓住這主旋律,弘揚正能量”。

在抓住主旋律、弘揚正能量方面,某些三俗相聲的創作者和表演者,也曾表示過非議。在一點上,這批相聲藝人頗有微詞,不僅認為相聲沒有必要承載什麼教育意義,更是在自己的作品當中直接拿某些三俗包袱做最大噱頭,根本不弘揚什麼“正能量”。

讀到這裡我想不用我說,大家都能看出來指向何方!但還是有必要正面解讀,他的觀點是在勸誡所有的曲藝工作者,甚至是整體的文藝界。

相聲界“雅俗之爭”已久,什麼雅什麼俗,由馬慶雲一篇文章說起

之所以談到馬慶雲,我覺得應該對相聲的雅俗之爭、弘揚正能量發表一下看法!

筆者從事藝術領域的工作者,對藝術有著較為寬廣的視野,通過我對美術、音樂、建築以及各種藝術範疇的理解,藝術首先是以人本主義為依託,都是在滿足不同興趣愛好以及審美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藝術最根本的目的和原則是為了滿足人民的審美和精神需求!

相聲的最基本的作用是什麼?那就是“笑”的藝術。


當然也可以在不同場合賦予特殊意義,比如教育意義、傳播正能量,但絕不是機械式的糅合,也絕對不是“形而上”死搬硬套。那隻能說明對藝術認知比較膚淺甚至不懂藝術!

藝術真正的意義在於滿足不同的情感和審美需求,所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是藝術的真正的魅力!當然那些包含不健康的思潮確實需要摒棄!但對於一些人挾“道”自重,居高臨下。拿道德武器對待所有文藝作品,這就是孔子說的:道德之賊。正如王蒙的一句話“裝腔作勢是最大的庸俗”。

古人云善有偏正,有真有假,有是有非,有大有小,有難有易,皆當深辨。為善而不窮理,則自謂累功,豈知造孽,枉費苦心,無益也。

相聲界“雅俗之爭”已久,什麼雅什麼俗,由馬慶雲一篇文章說起

郭德綱的相聲是雅是俗?首先搞清楚何為雅何為俗?雅俗之爭是延續千年的話題,自古有之,在明清兩朝爭論尤為激烈,近幾年也在相聲界爭論不休。

雅就是正的意思,俗單獨來看不是貶義詞,它的第一義諦是風俗、民俗,雅俗結合一起,俗就是歪的意思。郭德綱相聲中有沒有雅的部分,如果你對國學和傳統文化了解的話,我想信你肯定定會得出這樣的結論,郭德綱傳統文化十分淵博,在墊話階段人文典故頻出,在如今的相聲圈可以說是獨樹一幟,這都是其風雅的一面!但是現代人由於傳統文化的疏遠,並未對這些話有太多的共鳴和感悟,比如郭德剛有一句:“一貴一賤,交情乃見;一死一生,乃見交情。”

出自《史記·汲鄭列傳》——

“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翟公復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乃人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常聽郭德綱相聲的人此時應該有所體悟。如果說郭德綱相聲沒有文化品味,我可以明確的告訴大家他本身就不懂文化品味!

相聲界“雅俗之爭”已久,什麼雅什麼俗,由馬慶雲一篇文章說起

郭德綱也有其俗的一面,因其深諳相聲藝術,對於一些情景描述,往往點到為止,充分掌握藝術的尺寸勁頭,不至於讓觀眾過度聯想,往往哈哈一笑而過。藝術是共通的,美術講就虛實、音樂講究韻律、舞蹈講究節奏,建築講究層次,根本上說都是尺寸拿捏的問題!整體上看郭德綱的節目是無傷大雅!我們看到一些影視鏡頭往往比相聲的肢體語言更加明顯,但是爭議最大的卻在相聲這個小圈子,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俗有多種,裝腔作勢是俗、自命清高是俗,攀緣附會也是俗!雅和俗始終是辯證關係,雅中有俗、俗中有雅、大雅大俗、大俗大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