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母“空有一份孝心,从不落实为孝行”,你怎么看?

生而为人不易


对父母空有一份孝心从不落实,我是这么看的。

对父母有孝心不落实,这样的孝心是怎么被人发现的?是谁有能力可以发现这样的孝心?

我们看一个人是不是有孝心,主要是看他在做什么,并不是听他怎么说。

这个人对父母有孝心,还从不落实,不落实的孝心,谁可以看到?其实这就是一个小玩笑。



居安思危164299745


现在的社会,这样的人太多了,我来说说我所看见过的真实事情吧。

有弟兄三人,老大和老三在农村,老二在城里。父亲早逝母亲一人随老大和老三在农村生活。每次老二打电话就告诉他母亲,等我有空了就将您接到城里来住,然后叮嘱哥哥弟弟照顾好母亲。他母亲从五十岁盼到八十岁,从来没有见过他真正的行动,后来老人腿脚不便,想到自己时日不多了,一再要求去看看他的生活状况,可是他又说小区面临拆迁,新房子没装修,旧房子又太小,根本就住不下。老母亲无奈说:我恐怕再也不能看到孙子和孙媳了。听见他母亲这样说,他转账给他弟弟两千元钱,他认为老人缺钱。

后来他母亲去世,哥哥和弟弟打电话给他报丧,他又说老母亲偏心弟弟,要将老人的钱财算一算才肯回来奔丧。后来哥哥和弟弟自己准备发丧,他才又赶了回来,非要将老人拉到他那儿发丧,他说他这几年光给别人赶情了,趁此机会好让礼钱收回来。他哥哥骂他见钱眼开掉进钱眼里了。死活不同意他的做法,最后两弟兄不要他出钱,自己二人将老母亲下葬,他们不想村子里的人笑话。

就这样勉为其难的在农村呆了一天,刚刚下葬完母亲,他就没有在哥哥弟弟家吃饭,他说自己要赶回去上班。

从此哥哥和弟弟二人不再跟他来往。


平静珍惜


孝顺是一个人良心的体现,孝发自于内心付诸于行动,是人最真挚的情感流露。

孝也是分层次的,就像产品一样也有优劣真假。

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谈起六零年闹饥荒人们挨饿的事。当时村里有娘俩,儿子四十多岁了,老娘七十多了。在当时那个食物匮乏到极点的危及到人们活命的情况下,儿子想尽一切办法到处搜寻可以下肚的东西,找到了就赶快给老娘送来。老娘让他吃,他总是一句话,“我早就吃了,娘你快吃吧”

后来这个儿子就活活的饿死了,而他老娘生存了下来。

这是我们村里的一个真实故事,小编我现在写到这里眼泪还不由得模糊起来,心脏在鼓胀,因为它感动了我。

这是真孝顺,实实在在的发生的。

我们现代社会,物质条件已经是翻天覆地今非昔比了,吃饱饭已经不是个问题了,没有人会再因为孝顺挨饿而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是,在这种优越的物质条件下,有些做儿女的对老人的孝顺并不到位,有的甚至做的很差,有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孝、假孝。

据观察,很多农村里比较缺乏孝道,如果赶上儿女不孝顺做为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缺乏养老保障,又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村老人来讲日子是非常艰难的。

有一个村里,一个老太太快八十了,有三个儿子。儿子们的日子过得都不错,但是都不愿养老娘,老太太自己住在一个门洞里。说好了每个儿子每年给的口粮也经常拖着不给,老人只好每逢收小麦的季节,到地里、路上捡拾麦穗攒起来当口粮。

这也是一个真实的事情,而且类似的例子很多,如果想听我可以列一大堆出来,但是看了让人生气、郁闷!

有孝顺的、有不孝的、还有假孝顺的。孝和不孝很好辨别,但是假孝顺就不容易一眼看出来了。

之所以叫假孝顺是他骨子里跟本就不孝顺,或者不太孝顺,而他为了摆样子、搏名声故意装出孝顺的样子来给人看。

很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兄弟姊妹间互相攀比,谁对老人付出的多了、谁付出少了,为此闹矛盾甚至弄的鸡犬不宁。有的对父母付出了一点他应尽的义务,就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孝顺的不得了了,把自己当成大孝子,处处显摆到处张扬。

他没想想比起他父母的养育之恩他照料父母的那一点就像那九牛一毛,你的父母老迈了,或是有病了你伺候伺候,端茶送饭、洗衣叠被……这算的了什么?不就是付出点体力和时间吗?叫什么苦?

你口口声声说那个哥哥兄弟不如你对老人细心照顾的好了,哪个姊妹不如你付出的多了,各人尽自己的心、尽自己的孝,你攀比别人干什么?你攀比是你觉得干多了吃亏抱屈,你这个照顾老人比别人吃亏的想法,就是你对老人真实的内心,就是假孝顺的真实反应。

“百善孝为先”,人一代代的谁都会有老的那一天,孝顺老人是天经地义,是应尽的义务应承担的责任。你是怎样孝顺、对待自己父母长辈的,你的儿孙们会见样学样,你将来老了他们会用你的方式对待你,而且很快会应验。



9527小李子


我今年快59岁了,我没有工作,我偏瘫,我的另一半走了。现在,我只有跟妈妈,小叔,我女儿在一起住了。小叔(我女儿的),我女儿,是属于另表的,就谈一谈妈妈跟我。妈妈是一个好妈妈,只是有点糊涂。我呢?又是一个较真儿。但是我为了妈妈,我不较真儿——这就是我对妈妈的礼物!我不知道所有的晚辈儿对长辈儿,只是一直都坚持着!


王和平wangheping


第二种:有能力,竟说漂亮话,忽悠父母,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从来不实现一次对父母的承诺,空长一个好嘴巴,口甜舌滑,这种人最可恶,实属是对兄弟姐妹不义,对父母不孝,父母还没办法。

第三种:有心有能力,身不由己,比方说边防战士,为国为民站岗放哨,不能在父母身边行孝,只能在电话,视频里问好,报平安,这种情况多的是,在一线工作的,在国家机要部门的,距离家乡比较远的等等,忠孝不能两全,虽然是有孝心,有的还真是落实不了。看什么情况,孝敬父母有很多种,主要是看父母需要什么,一个是财力物力,另一个精神依赖性和护理,兄弟姐妹相互依存,相互理解,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口甜的也好,只要父母开心,这就是孝心。个人认为不喜勿喷!


冷风傲雪a


“对父母‘空有一份孝心,从不落实为孝行’你怎么看?”,还可以怎么看啊?讲假话都讲不好,这种话讲给别人听话有孝心也没有人信,其实只是想掩饰不孝的实质;把“孝”字停留在口上,又何来在心里,如果不在心里,又如何说得上是“孝心”啊?

说到既然“有一份孝心”,就必定想千方百计落实孝行,其实要落实孝行是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方式的。关键就是要有孝心,若然父母还在生,又何来会空有一份孝心呢?即使父母已经仙逝,也可以烧香礼拜的,怎会空有?

什么叫“空有”难道不知吗?除非父母把你逐出家门,不认你为子女,拒绝接受你的孝行,又或是你不知生你养你的人是谁,至使尽孝无门,才可以说得上“空有一份孝心”。

说到底,只要有心行孝,是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即使远隔千里,时常打个电话问候,逢年过节、重大日子(生日等)寄汇些钱、物(食品、衣物等)给父母,也是孝行的做法,能够常回家看看就更好啦!如果是同住或相隔不远更方便了。

说“空有一份孝心,从不落实为孝行”根本就不成立的,即使是自欺欺人也骗不了,这种说法只是一块透明的遮羞布,越遮就越羞耻。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不喜任喷,错了求指正!


老树时光倒流


对父母华尔不实的孝心是为博“百善孝为先”道德上的名声,又成功给自己的不孝心做了一道挡箭牌,我个人是这么看待的。

每逢佳节我们都秉着“孝”心回去看望我们的父母,回到家中,我们有多少人百无聊赖的坐沙发上发呆,又有多少人天经地义地使唤着我们的父母,和父母的语句间也少不了自己在外的心酸,辛苦。从未想到回到家中分担父母的家务,也未让我们的父母享受我们做的一顿便饭。甚至父母有的时候让我们帮忙他们生活上力不从心的家务事,我们也会不耐烦的堵塞过去。而父母得知我们回来的消息一直忙里忙外的只为和我们吃上一顿团圆饭,和我们一起享受这天伦之乐。可对我们而已只是一顿家常便饭,我们又何曾珍惜过······“百善孝为先”是我们中华传统的美德,是根深蒂固的孝文化,也是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但不是让我们只对父母“空有一份孝心,从不落实的孝行”。常回家看看父母是对的,物质上的给予远远不及我们对父母精神的呵护陪伴和实际行动的分担来的更温暖他们的心,也只有我们在父母身边他们的心才是真的温暖。

父母辛苦的养育栽培我们,只盼我们幸福快乐,他们的爱是这世上最纯洁,他们的付出也是无私的。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的孩子气,失去了慈母恩父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是失了根”。古人也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双亲去此生只剩归途”。所以当他们变老时,别让我们的孝心迟到了,别让我们的孝心成为我们的遗憾。


寻觅迷迷糊糊的自己


“空有一份孝心,从不落实孝行”。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被人所不齿的。

生活中不乏这种人,说的一套做的一套,想的一回事做的又是另一回事,总之不能落实到行动中。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就有黄香温席,张良拾鞋,弃官寻母等典故,被后人称赞、学习。黄香九岁就用自己幼小的省体给父亲暖席,他知道父亲的辛劳,养家的不易,就用暖席的方式报答父亲。张良把老人扔到桥下的鞋子捡回来,成就一代谋臣的佳话。朱寿昌放弃高官厚禄,用五十年时间寻找母亲,踏破万水千山,终得相聚,以报养育之恩。

年幼的黄香、重臣张良、辞官寻母的朱寿昌,无不心怀孝道、心存感恩,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长辈。美名流传千年,令人怀念、敬仰。

湖北女孩张玉晴,从小就被亲生父母遗弃,是养父养母把她拉扯大。养父去世后,是养母靠捡废品,供她读书。孙玉晴考上大学,可养母又得了阿尔茨海默病。担心养母丢了,孙玉晴就带着养母求学。在读大学、研究生、博士生期间,孙玉晴二十余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养母,不能让母亲受屈,竭尽全力,携爱前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心不仅在心里,重要的是行动!



海阔天空HMC


对父母空有一份孝心,从不落实为孝行?我感觉在父母面前光耍嘴皮子没有孝行的子女,能哄得父母开心也算是一种空行的孝道吧,这也得看父母的心向了。

我们这里有一对老夫妇,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老实巴交的不爱多言,小儿子油嘴滑舌,从小就会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哄得父母开心,哄得父母一直偏向着他,从两个儿子在结婚和分家上,父母都是向着这个小儿子,后来小儿子带着自己的妻儿上外地发展了,听说混的还不错,逢年过节的能给爹娘打一通电话就令二老喜不自禁的到处炫耀,而守在父母身边的大儿子,对父母可是有求必应,却没得到过父母的一句好听话。

这几年父母年迈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不是爹生病就是娘生病,每次有病,都是大儿子一个人冲在前面,端药端饭的侍奉着,二儿子离家远,侍候二老的活根本就没他的事了。

前几个月,他母亲突发高血压,一头栽倒在地上晕了过去,也是大儿子第一时间把母亲送到了医院,床前床后的待奉了十几天,母亲才脱离了危险,在这期间,大儿媳妇一直看不惯公婆的对她们的不公平看待,睹气一直没去医院侍候婆婆,还被痊愈后的母亲骂大儿子是窝囊废,可小儿子夫妇也没在床前待奉一天呀,她却一句瞒怨的话也没有,后来大哥给弟弟通报了母亲的病情,小儿子痛哭流涕的给母亲打了电话,诉说着自已的万般不孝,在母亲病重时没能守在母亲身旁,自已是如何的心痛,母亲听到小儿子的声音也是感动的劝慰小儿子,不要挂念她了,自己已经好了。之后又给大哥微信转了2000块钱,要大哥多给母亲买点营养品好好保养一下母亲的身体,可住院大哥花了一万多元却只字不提。

他母亲出院后,逢人就夸她小儿子有多么多么的孝顺,一听说她有病立马就给她打回来了2千块钱,殊不知在你晕迷时是谁在跑前跑后?在给你治病时又是谁顶着两头受气的压力,掏着自已爬高下底的辛苦钱全力以赴在抢救你?难道说大儿子不是在用行动行孝吗?可这份孝心却不能感动母亲,也让父母觉得是理所应当。而小儿子的一番甜言蜜语却能逗得父母开心,获得父母对他的至爱和偏向,谁又能说这空行的孝不是孝哪?



针针相缝


父母老了,生活不能自理了,做为儿女,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吃的,用的,穿的,戴的,洗的,漱的,洗澡,剪指甲等等,都不是一句话,一顿饭可以解决的,没有孝心,没有耐心真的不行,首先要让父母顺心,给他们一个笑脸,说话顺着他们,做他们喜欢吃的饭菜,软乎一些,买轻便宽松的衣服,勤给洗头洗脚剪指甲,经常性的抚摸一下他们那双辛苦了一辈子的双手,这样他们就觉得很幸福了,常陪他们说说话,这样父母就觉得挺幸福了,儿女也就挺孝敬了,老人要求不高,主要看儿女的所作所为了,最见不得那些不实在的,靠嘴吹的,做给别人看的,明明对老人不好,还要人前装的,虚伪的儿女,你对生你养你的父母尚且如此,可见日常生活中这种人是如何做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