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當今的婚姻彩禮的水平?你覺得怎麼樣才算正常的?

振鑫華


其實說到彩禮這個事情,大家也一直津津樂道,一直是一個家喻戶曉的,能激起性質的話題,中國結婚為什麼要有彩禮,這個追溯從西周就開始了,在亞洲各個國家結婚收彩禮都是有的,而且外國也會有這種習俗,只是未必都是現金像中國這麼豪氣。

(附:民國彩禮名單)

對於中國的彩禮文化,我身處山東威海這個地界,感覺並不是很注重,一般是1萬零1,2萬零1,就好,普通家庭足夠了,更多的是個過場和形式,不會去太做攀比的。

既然是習俗,老祖宗的東西就應該傳承下來,但是中國部分地區也不免出現了嫁女求榮的情況,越是這樣的地方,結婚反而成了一件難事,而且彩禮相對要的更高,攀比心重,導致有兒子的家庭都談婚色變了,更有甚者,競價出女,誰給的彩禮高,誰先有優先權相親,談婚嫁,簡直是21世紀的新商品時代下鄉。

作為男方的角度看這個問題,我只能說,彩禮的多少,最合理的是女方先打聽打聽男方的經濟實力,在人品為前提的基礎上,男女雙方情感的前提下,再談論這種事情,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拿個1-2萬肯定對於大部分家庭還可以的,所以加上三金首飾,金錢方面1萬01起,10萬01止就夠了,再過我感覺就有點像金錢的交易了。

萬里挑一是中國的諺語,我們就按這個來,每個人都按這個來,肯定不會有彩禮壓力,婚嫁形式一片樂觀,但是萬水千山的一片紅,什麼七紅八綠的按斤稱,實在是一種拙劣的思想,現在的孩子哪個生活壓力不大?親家您何必呢?


囫圇皂事


我過來人說句話啊,我是15年結婚的,當時彩禮是8800,我們這邊普遍彩禮在30000~80000這樣,因為我三金我沒有要摺合了20000(這也就只能買個金鐲子的錢吧)塊,這個錢我爸媽一分沒要我全帶了,還有爸媽姐爺爺奶奶各種給的都帶過來。當時我老公很窮從小出去賺錢,錢都補貼家裡了,當時他連個訂婚戒指都沒錢買給我,雖然後來補了,我也看上這個人就覺得無所謂啊,這就是象徵性的東西。但是今年我婆婆說的話讓我很不開心,一個親戚家18年兒子結婚,我婆就在我跟前說了幾次啊呀你看你四姑家兒媳結婚都沒花錢,才十幾萬。但是人家結婚還買了幾萬的鑽戒,加起來二十幾萬,還有一個門面房,所以婚房就沒單獨買,在老人的房裡結婚,就這個沒要房子我婆婆就覺得不得了了,再說我家的房子,這個房子是我還不認識我老公的時候就已經買了,也不是我要的,還有一個房子在外地是我老公當時當兵五年轉業費,加上我公婆給的一部分買的,當時02年吧很便宜,那些年我老公賺的錢全給家裡,算起來那個房子算他自己買的,後來回到老家,已經三十多了結婚大難,就在老家買了這個房子80多平,說好這個房子我們住,然後外地房子給我小叔子,怎麼算也是小叔子佔便宜了吧,我婆婆就覺得我佔大便宜了,好多次在我跟前說人家不要房,我說人家門面房沒你那破房子值錢還是咋滴,說要錢少,我說那你讓你兒跟我離婚找個不要的,說我結婚早不跟現在比,我說你自己不知道我結婚的時候別人彩禮多少麼。我覺得彩禮這個東西跟是否真愛無關,就應該要,孃家翻倍陪過來也要要,隨大流,你不要或者要一點點,大部分婆家不會記你的好,反而覺得你你是上杆子跟人家兒子,不懂得珍惜,不懂得記好,說句難聽話,貴的東西才知道珍惜,兒媳婦也一樣,花了大錢才知道珍惜,不然動不動說三道四,感覺自己兒子能找到更好的,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這也是和很多女性同胞交流了都是這種感覺


澤媽媽愛手工


我兩個兒子是15年和16年結婚的。兩人結婚,相差半年,彩禮一樣多,每人十萬。定婚結婚都包括在內,沒有了三番五次的折騰,一次付清,連傢俱也包括在內。

這個數在當時,是隨大流的,不多也不少。

在我看來,女方要彩禮,也是老祖宗留下的傳統,大家都毋庸置疑。讓大家頭疼又無可奈何的是,彩禮一年年上漲許多,貧困家庭永遠承受不了。

人的一生,最大的兩件事,就是結婚娶妻。一個普通人家,如果沒有別的收入來源,一輩子的錢都用在這兩件事情上,甚至都不夠,還是要欠下一大筆鉅款。在大家看來,蓋房結婚這是人生大事,如果實在過不去,親戚朋友都會伸出援手,幫你度過難關。

以前光彩禮錢,儘管數目比較大,東挪西借還可勉強度過。可是近幾年不同了,隨著進城買房人員的增多,房子成了年輕人心中的重中之重。成了年輕人心中過不去的坎。以前提親的人總是問問男方人品如何?現在不同了,介紹對象之前先得清楚是否有房子有車。沒車沒房基本上免談。

也難怪女方 這麼做,在以前大多數人都生活在農村,結婚之前,男方基本上都為兒子準備了新房,根本不用女方開口,可現在不同了,大多數年輕人都進城打工,並且打算長期居住,不想回農村了,如果不買房,那就得一輩子租房子住,誰願意整天搬來搬去,居無定所呢?所以買房子成了心中的大事,如果在城裡上班,回家居住,盡了還行,遠了也不方便。所以,女方先把房子放在第一位,也是人之常情,可是這對男方增加了無形的壓力,彩禮不少要,房子也要買,可是這麼多錢,從哪裡來呢?

別的沒法,只有聽天由命了。當然也不缺無數男女,只要兩個人情投意合,就把這些物資需要推在以外,彩禮多少都行,車房以後再說。遇到這樣的情況,男方就算燒高香了。前提是,你的兒子得足夠優秀。

也有不少人家,房子車子一應俱全,兒子就是找不到媳婦,不用說,就是這家的兒子有毛病,不是太老實,就是有殘疾。

所以要彩禮的多少?沒有明文規定。都是因人而異,讓我說,有兩個兒子也不用擔心,生女兒也不用炫耀。車到山前必有路,到時候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我就認識這麼一戶人家,他們家的兒子和我們家兒子差不多大,我兩個兒子,他家三個兒子,我們兩個兒子結婚,花了20多萬,人家三個兒子結婚,33花了還不到十萬,我們為兒子免強蓋了六間房,一人三間。人家兄弟三個就五間老房子。他們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回家一次,自己賺夠了錢再回家蓋房,不用老人操心,你說這樣的兒子再多,你還用愁嗎?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從來都是水漲船高。你掙再多的錢,也趕不上飛漲的物價,所以彩禮再高也不用害怕,只有不斷地提升自己,做一個優秀的人,優秀的年輕人會自帶光芒,何愁找不到如花似玉的姑娘。

家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與其愁眉不展到處尋尋覓覓,不如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名牌,無論你在哪個行業工作,只要樹立好個人形象,成為人人眼中的英雄,就是身無分文,姑娘也會心甘情願,以身相許。

自古英雄愛美女,所以年輕人就應該努力奮鬥,不應該把眼光只盯在上漲的彩禮上,只要你自己足夠驚豔,彩禮就和愛你的美女絕緣。

我覺得,彩禮在什麼情況下都是正常的,是沒有人可以自動更改的。彩禮改不動,就改自己。

大家怎麼認為呢?


waug村婦


彩禮一事,眾說紛紜,本人秉持一貫觀點:不支持、不反對、不提倡。

先說其害。也聽說過因為女方索要彩禮過多導致鬧翻的,但我身邊倒是沒有。過分索要彩禮,嚴重超出了男方的經濟能力,不說男方給不起,就算男方東拼西湊給齊了,婚後男方心裡沒有氣,小日子能過的順心?

再有其利。一是合理的彩禮,體現雙方家庭對孩子婚事的認可。雙方家長舒心,孩子不為彩禮操心,何樂而不為?男方給女方一定的彩禮也體現男方對女方的重視。養了多年的女兒到男方家,哪個父母不心疼,不擔心。男方給彩禮不管多少都是對女方的尊重,女方父母也覺得女兒嫁的放心一點。

重要一點就是彩禮數目一定要符合男方經濟條件。男方有錢人家,多一點也無所謂,男方一無所有,女方倒貼一點又何妨。

我們這裡高彩禮現象很少,大都根據家庭條件而定,三萬五萬的有,十萬二十萬的也有。一般男方給女方的彩禮都會在結婚那天由新娘帶回男方。也有用彩禮錢給新人置辦電器傢俱、買房買車的,也有扣留下來自己用的,不過很少。


頑皮的二師兄


在我看來,結婚收彩禮是一項只賠不賺的買賣,為什麼這麼說呢?

1、女方家為了顯示自己家女兒價值必須在男方家來吃酒時喊它三五萬,甚至八九萬。而男方家也不甘示弱,現在都有錢了照答不誤。

2、接著,嫁女包賠的事情來啦,女方家往往要給姑爺家配車或是房子,男方來三五萬,女方家再加倍,現在起碼加到十萬,剛好是一部車的價格。

3、這種賠本的買賣為什麼女方家也要樂此不疲堅持下來呢?也許從苗族人家結婚習俗中找到答案,苗族人家認為,女孩同樣是爹孃心頭肉,出嫁了再也享受不了父母恩賜,如房產分配,田地分割,以及分牛馬等等,所以貼本也要陪嫁。

4、現在的結婚彩禮大有後來居上之勢,更有攀比存在。富裕人家無所謂,中富人家馬虎過得去,貧困人家“買”不起媳婦大有人在。

然而,在我看來,收取適當的彩禮是應該的,這是對女方父母辛苦養育的肯定,但是,不鼓勵女方父母做賠本買賣,原因是:女方父母自從把女孩生下來抹屎抹尿,醫療費,教育費內中誰人能算得清楚這筆賬。男方送去的彩禮多少,不要再糾結女方父母加倍賠多少,畢竟彩禮是一時的經濟補償而已,並不代表恩愛白頭偕老,也不代表一輩子的富裕。

有禮有節即可,不要糾結,不要攀比。情濃意深並非要用幾個彩禮來衡量。恩愛幸福是人生最大的追求,放棄傳統包袱輕裝上陣自己新天地。


正道滄桑


不贊成不反對。總是說女方要彩禮多的人,人家父母從小培養女兒花了多少心血?你們懂嗎? 結婚後還要照顧你父母!你們能體會十月懷胎嗎? 反之,女方父母要那麼多彩禮,把女婿家要窮了!你女人能過得好嗎?這是你們要的結果嗎? 彩禮應該適可而止,不應當讓男方因為結婚而變窮。


fgdsgddgvffvv


關於彩禮一直都是我們在討論的話題,到底彩禮有沒有必要,要不要拿,該拿多少一直都是備受爭議的。

該不該彩禮拿取決於男女雙方的溝通結果,那那多少就要跟男方的實際情況來看了,個人覺得這個彩禮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是該拿的。

這個該拿是為值得的人拿。

彩禮在每個地方的處理方式都不同,有些地方是給女方父母,有的是讓女方出嫁的時候帶回去,這兩個的初衷可能是不太一樣的,所以看你自己怎麼去對待了。

我有個家庭條件比較差的朋友,他兄弟兩個,老大結婚的時候娶的是個農村的,家裡要20萬的彩禮,他爸四處去借,家底都掏空了,湊了15萬,之後女方又要房子,然後他爸告訴他,家裡負債已經很大了,你結婚的時候沒有錢了,不要怪爹無能。

其實有很多因為彩禮問題,而導致原本即將走向婚姻殿堂的兩個人分手,婚姻本身是用金錢去衡量的一個東西,如果硬要去量化的話,就沒有了情的成分。

所以看待彩禮應該理性,要有好的初衷。

愛情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賣,同樣愛情不是你要賣,要賣我就買。





貝叔說婚禮


返璞歸真,把婚姻感情,親情放到第一位,不要用時下攀比的心理去定奪這件事。要根據男方現有的資源財富來決定婚姻成本,要奔著不給男方造成很大的經濟壓力,這也是成家立業後的年輕人不離婚的條件保障。對於結婚雙方父母的意願是把什麼看的最重,心裡都想著盼著年輕人越過越好,那就不要給他們增添很多的經濟負擔。對於這一塊兒很多人很難做到,甚至有些人把這種財富當成發家致富的門路,有些女士把它當成改變命運的途徑,殊不知是越陷越深,再有經不起外界誘惑,又想不勞而獲,時間以久,綜合全部,不離婚還等啥,又回到起點,這就是惡性循環呢。最後我給大家一句忠告,命裡一尺,難求一丈,憑自己拼出來的道路走著最踏實,也心安,邪道歪念不可取啊,非福即禍。


趙烽翔657


在中國古代或者以往,女性地位沒有男性高,女人出嫁後就成了男方家的人了,在自己的孃家就變成了親戚,我猜測出於這樣的原因男方給女方家彩禮,畢竟是人家父母養育了那麼多年最終卻成了別人家的人,這種理解的話我覺得男方彩禮確實應該給,而且能多給就多給些。

而如今現在,女性的地位不亞於男性,尤其是一些獨生女的那種,女方父母也指望著女兒,尤其在城市,在婚姻方面感覺男性更像是處於了弱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女方家還要求高額的彩禮的話我覺得就很不合適了,因為女方還是要承擔養老的責任,而這些費用主要還是男人承擔著,也就是現在說的生兒生女都一樣,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彩禮應該要少一些甚至是不要了,因為四個父母,對於男方來說壓力太大了,女方父母應該像男方父母一樣,對待女兒跟女婿,因為兒子女兒真的都一樣了,女方父母應該為兒女的幸福考慮而不是風俗習性裡的彩禮應該要多少,這樣彩禮不管多少都只是走個過場,最終還是給到孩子。


我有一個寶


當前的彩禮水平確實是有點高。

彩禮本來是婚姻的一個風俗。男方出彩禮,女方陪嫁妝,是為了給新婚夫婦的新生活積攢一點家底,以免這新的一傢什麼都沒有而沒法過日子。

可是呢,隨著大家經濟水平的提高,還有生活壓力的增大,以及男女感情的變化,彩禮的數目也越來越大,要彩禮的目的也變得有些複雜了。有人為了女兒的幸福,有人為了自己的私慾,有人為了為難男方,有人為了所謂的體面,有人為了跟別人攀比……種種原因吧,就出現在現在這種高彩禮的局面!

不過我個人認為,彩禮始終只是夫妻雙方家庭的內部事務。如果女方家庭對男方還算滿意。願意女兒嫁過去,真的沒必要獅子大開口,別人說什麼能比自己女兒下半輩子的幸福重要?大家還是要互相體諒,互相為對方考慮一下,商量一個合適的數目有什麼難的呢,你要的再多,能保證什麼呢?

彩禮不在於數目有多大,而在於對方能承受多少而不致影響生活!如果為了彩禮讓人家負債累累,那能跟你女兒無關嗎??!

婚姻真的不適合“未慮勝先慮敗”,感情一旦有了防備對方的心理,那必定沒有什麼好結果的。結婚,還是考慮跟這個你願嫁的人過一輩子比較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