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疫情防控重點仍在“防”

2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召開,介紹加強農村疫情防控有關情況,回應人們關心的一系列問題。

“農村防控的重點還是在‘防’,對農村來說,由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能力相對薄弱,所以要‘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關鍵還要做到‘四早’: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司司長聶春雷表示,財政部門已經下達了今年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明確今年新增的經費要全部用於鄉村和城市社區的疫情防控。

聶春雷說,農村老百姓防護意識較弱,有關的防控措施落實得不是很好。受傳統習俗影響,很多農村地區居民習慣於過節走村串戶、趕集逛街,特別是紅白喜事等聚集性活動比較多,如果管控不好,對防控可能就會帶來一定影響。此外,農村的醫療衛生能力不強,而且人員物資也不足,特別是現在在一些地方,如湖北等地,基層的防護物資不是很充足,供應不及時,“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指導各地在物資調配過程中充分考慮農村地區的物資保障問題”。

“當前疫情防控中,鄉村醫生在排查外來人員、篩查發熱患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聶春雷介紹說,在廣大農村地區,鄉村醫生是農民健康的“守門人”。目前全國有144萬鄉村醫生,絕大多數村莊都配有鄉村醫生,也有鄉鎮衛生院的醫生定期為村民提供服務。但鄉村醫生在疫情防控方面的能力還是相對不足,目前國家已通過建立信息化平臺等方式開始加大對村醫的培訓。

據介紹,國家衛生健康委重點開展了幾項工作:一是展開培訓。截至2月10日,有56萬鄉村醫生在中國繼續醫學教育網上在線學習了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課程。二是加強對村醫的指導。“在已建立‘醫聯體’‘醫共體’的地方,由上級醫院派人來指導;沒有建立‘醫聯體’‘醫共體’的地方,由鄉鎮衛生院的醫生進行‘包村’服務。”聶春雷說。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比如家庭醫生APP、微信、電話等,加強村醫和居家隔離者的溝通,提高效率,為防控工作打好基礎。

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副司長何斌強調,無論是春耕生產還是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當前都要避免大規模人群聚集式的工作或者活動,儘量採取分散式、錯峰式的作業方式,同時要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做好自我防護。

何斌表示,鼓勵農民群眾剷除病媒生物的滋生環境,從源頭上預防疾病的傳播。同時,加強畜禽養殖管理,引導農民群眾及時清掃畜禽糞汙,減少人畜共患病的傳播風險。確保今年底東部地區、中西部城近郊區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基本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佳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