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直接参与战疫的一线医护工作者子女升学特殊照顾,你怎么看?

野鹤闲人


应该吧,因为他是逆行者,拿生命去拼,是最美的为人民健康而战斗在疫情的一线。


辉煌达2


我以前有个邻居叫马吉翠。他是单位的技术员,他有两个儿子。因为两口的工作都很出色,所以两个孩子考大学单位都要保送。可这两口子却说不用我们凭自己的能力。之后人家的两个儿子都是凭自己的本本事考上了大学,根本用不着保送。


碧绿树影


对一线战士看似公平,其实对孩子一代是不公平的。

首先,我想问,优先录取是否会相应扩大招生名额,如果没有,这件事就值得商讨。

孩子这一代,他们在同一起跑线,同样努力,甚至更努力,或许他们的父母也是医生,也是军人,却因为自己的父母不是为这次疫情而付出的军人,医生,就要被别人的优先入取,直接录取所打败,这是显失公平的。那换句话说,孩子会不会认为,无论自己的父母是不是医生,军人,只要没有在国家疫情上奋斗一线都是无用的。因为,同样是军人,是医生,同样在自己的工作上鞠躬尽瘁,但是仅仅因为自己或许因为专业,部门的不同没有去奋斗一线,让自己的孩子在升学上被不公对待,是否会民心失衡,对自己本职工作的积极性降低。

而且,另一句话,好人的孩子,一定是好孩子吗?他们或许还未上学,就享有优先的资格,那是不是就代表可以不努力,至少,不用那么努力,在全班都在努力学习为升入高中,唯独一个孩子悠然自得,因为他不论学不学习,都会被直接录取,考大学还有一对一服务,这显然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孩子的惰性。而且,此政策一出,是否会影响医生们自愿的初衷。

在有,何为奋斗一线?难道只有身站在医院,才是为这次疫情的贡献?那些供电局加班奋战确保供电稳定的员工没在付出?那些拿着体温计寒冬腊月守在每个小区门口的工作人员没在付出?那些倾尽自己所有捐款捐物的好心人没有付出?那些别科的大夫,边防军人,快递员,加班加点制作口罩,防护服等物资的工人,自愿运送物资的货车司机没在付出?难道就因为自己不是医生,不懂医术,自己的孩子在升学上就与那些医生的孩子产生不公平待遇,是否人心会寒呢?

最后,看似无情却是正确的话,这是他们的职责与责任。就像洪水来了解放军冒死上,有火灾消防员冒死上,有抢劫贩毒警察冒死上,他们身在这个职位,就应担这份工作。身在防疫科,肺科,呼吸科,难道不应身在这个科室的医护人员去上吗?换句话说,如果这次病毒影响的是大脑,心脏,那这些肺科,呼吸科医生也不会身在一线。你的职位决定了你什么时候该去付出,等到真的去付出的时候,职位金钱上的补贴,帮助都是可以的。

但是涉及到下一代,涉及到脱离医生这个岗位的别样待遇,还是应该好好考虑好。

现在说公平的其实是有一种感动心理,等到疫情结束,人们生活渐渐回到正常,这一决定的种种弊端就会显现,到时候就无法掌控了。


此用户未填写用户名1


坚决反对这种方式的奖励,对抗疫战士奖励理所应当,奖励本人无论采取升值或者加薪我都举双手赞成。但不能给他们的子女特权。做贡献是他本人,而不是子女。父母优秀不代表子女一定优秀,给他们特权既不利于选拔最优秀的人才,也是在制造社会的不公平,让部分更努力更优秀的学子情以何堪。


大山66


事情在题主的提问里已经描述了:

四川省教育厅发布政策:为了让在省定点收治医院直接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没有后顾之忧,优先安排支援北湖医疗队全体人员子女入园入学。

01、怎么去评价这个政策?

嘉奖在前线奋勇“抗疫”的医务工作者,是一种鼓舞士气的行为。只有暖了医务工作者的心,才会有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前仆后继,愿意“舍小家为大家”。

其他各行各业,不用为此产生不平之心。在你所在的行业,也被推到了需要你“精忠报国”的当口,国家也会一视同仁。

机会均等,何必纠结?

02、那么,大家都在纠结什么?

但从网友的评论中,我们却看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君山归纳了一下,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对于其他家长而言,他们觉得不公平。

目前,不管是幼儿园、小学,还是中学,优质的教育资源有限。四川省教育厅的这个发文,无异牵动了家长们的心。这些优质资源分了给医务工作者们,那我们的孩子怎么办呢?这公平么?

“战士有功,但是孩子无罪啊。”这是这种想法的主要根据。

2、对于医务工作者群体而言,内部也存在不公平。

医务工作者,年龄差别巨大。有些有孩子,有些没孩子;有些孩子很大了,有些孩子还小;有些正当择校,有些还不用考虑。

不知道这个政策是按次数,用完为止的呢?还是按时限,过期作废呢?

如果是按次数,那对每个医务工作者都是公平的,但是如果是按时限过期作废,那么对于那些没有孩子择校而言的医务人员,显然这个奖励对他们而言毫无吸引力。

3、还有一个就是贡献谁高谁低的问题?

医务工作者贡献就最高么?研制药品的呢?建设医院的呢?在疫情期间值守的基层工作者呢?

好吧,就这种问题,抬起杠来真的可以没完没了。

因为按照这样的逻辑,扫地大妈、食堂员工、保安人员、甚至在网上发帖的网友,他们就都没有一点贡献了么?

03、应该怎么去看待这些反对的声音?

说句实话,这些反对的声音其实也是不无道理的。比如讲到高考的公平性、医务人员内部的公平性、以及疫情的贡献问题,都说在点子上了。而且,这些也都属于正常的讨论范围嘛,说一说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看一项政策是否正确,关键是看它对社会产生的正能量、推动作用有多大。诚然,网友提到的问题都有、也对。但很明显,这个政策在稳定医务工作者队伍,在保证我们下一阶段有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可以参与到抗疫斗争中来,是能起到非常好的导向作用的。推行政策,明显是利大于弊的。

所以,在非常时期,让我们暂时把那些不和谐的声音收一收吧。众志成城、共渡难关之后,我们再去纠结孰是孰非。


你好,我是君山,一线教师,爱谈一点教育,如果你也喜欢,欢迎关注我,君山期待与你进行交流!


君山老师


分享一下我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也许有人要喷我,不可否认医护人员在这次抗击疫情中做出了很大贡献,可是对于小学初中优先录取,高中免试这样的政策,国家对于因公牺牲的烈士子女也没有这样的待遇,只是规定在相同条件下小学,初中优先录取,高中降分10-20分,这样做就是想在相对公平的条件下给予一定的优待,但是四川的政策对于那些努力学习了,就因为父母的职业不是医护而被挤下来的孩子打击太大,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不好,比方说都是同学,享受待遇的高中免试,考了300分的上了高中,考了500分的上不了,孩子怎么接受得了,如果一线的因为这次疫情牺牲了生命,可以参考国家对烈士的子女政策,其他的一线可以用别的方式加重奖励。


静52919341


封妻荫子,这是古代君主思想,放到当今现代社会似不合适。

父母奉献是父母的功劳,做为英雄父母的孩子,更应该凭自身的努力学习才对,四川的这种做法,对孩子今后的学业及健康成长不利。


野性的证明


非常赞同!直接参与战役的一线医务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战斗,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应当照顾他们的子女,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我将从2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政策解读

有人会说,一码事归一码事,这样的福利政策实在是对普通家庭不公平。但是我们一定要把这些福利政策看清楚,再讨论。

政策内容如下:经卫健部门审定,在省指挥部公布的定点医院直接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支援湖北医疗队全体人员的子女,由当地教育部门统筹,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在当地就读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的,按照家长和学生意愿优先安排;需在当地就读普通高中的,按照家长和学生意愿,在同批次学校中直接录取;在省内就读中职的,按照家长和学生意愿直接录取;对报考普通高校的,实行全程“一对一”服务。

我们来看一些关键词:

享受福利的对象:(1)定点医院(2)支援湖北的。

福利政策: (1)就近就便的原则,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

(2)普通高中

(3)报考普通高校,“一对一”服务

(4)中职可以直接录取


把这些关键词划出来之后,你就会发现,享受的福利政策是有限的,首先享受福利的医务人员的范围有限,其次,这些医务人员的子女,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中到大学,能够享受的福利政策,都是有条件的。义务阶段采取就近的原则。报考普通高校,“一对一”服务并不意味着直接录取,至于中职,我想就算是普通的家庭,也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大学的吧。真正想要考上好大学,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孩子靠硬实力的,也就是成绩。

二.真实案例

好几年前,我们班有一个女生,他的父亲时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是外科的一把好手,经常全国各地去做手术。但是因为工作太忙,他对自己的女儿疏于管教,所以他的女儿成绩很差很差,他给自己的女儿找了好多家教,但是成绩总不见起色。后来这个孩子只考了3本。

双职工医生的子女,智商应该不低,但是为什么最后高考成绩却不理想呢?就是因为常年丢给爷爷奶奶管,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不牢。后来怎么也补不上来。


现在回到我们讨论的问题,现在寒假全部延迟,很多家长对于网课非常抱怨,说很麻烦,对孩子的眼睛不好,可是我们想一想,普通人可以中午晚上回来陪陪孩子,哪怕只有几个小时陪伴和监督,可是在一线的医生们呢?他们有家不能回。去湖北支援的医生们,他们的子女,可能一两个月都见不到自己的父母,又有谁能管理他们的学习呢?


在政策上稍微的倾斜,能够让在一线拼命的医生,没有后顾之忧,我觉得并无不可。他们此次面对的疫情,是没有特效药的严重疫情。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失去生命,万一出现问题,他们的父母和子女该怎么办?这是关乎生死的大问题!



最近有一则新闻,真叫人泪目。一个中学生写信说:“我把爷爷和妈妈借给你了。”

陈琪方:“当我得知我年迈的外公也在前线时,眼眶早已通红。还有我的妈妈,他们都说自己是党员会冲上前线。”武汉市儿童医院医生 刘凡:“大敌当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有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国家跟社会是我们大家的、集体的,去维护它,这是我们的职责。”

这个孩子的爷爷和妈妈全部上了前线,和病毒战斗。我们的国家和政府理应让在前线拼搏的战士无后顾之忧啊。

刚刚我们分析过了,就算有稍微的政策倾斜,最终靠的,还是孩子们的努力与拼搏。我们不能叫医生替我们上前线,又担心他们抢占了我们的社会资源,这个社会,总体来说,有什么样的责任就有什么样的义务,完成了重大的使命,就该有怎样的福利待遇。我们只能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


我们不能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

这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陈老师谈教育


看到挺多人发的意见逗死我了,天天致敬,天天鼓励,天天加油的,然后涉及到奖励了,又开始讲职业道德,一码归一码了[捂脸][捂脸][捂脸]话都是你们说的,你们在家待着开始添人家一线去玩命的英雄,然后感觉奖励他们动了自己的奶酪,又开始另一番对自己有利的大道理,无耻不无耻???自己说???换位思考,让你去一线玩命,你去不???在家待着就消停的,仗着自己长了张嘴,可劲不要脸的为自己,真tm的无耻[吐][吐]


搞笑大菠萝


个人觉得对于抗疫之战,冲在一线的无畏勇士都是功臣,他们都是最可敬的人。但就像一场抗战剧,分贡献大小和主配角的话,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当仁不让。我们明白和清楚知道他们的勇气和付出大大多过前线的其他勇士。在疫情需要他们时,他们义无反顾地冲上去了。虽然职责所在,疫情面前并不是所有的医护人员都主动请缨上前,香港甚至出现了一些小丑医护人员公然罢工,我们知道,我们除了给出一些道德指责,不能强求别人去冒险,毕竟,我们的生命值钱,医护人员的生命亦很宝贵。中国有句古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医护人员能在这个时候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的孩子树立起了很好的榜样,也成为我们普通人的楷模。为了能让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前仆后继,国家和政府不能寒了勇士及家属的心。他们是国家的功臣,为什么不可以荫泽后人?考试加分又跟教育有关,能教育我们的后代时刻不忘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这是非常英明的政策,赞成,赞成,举双手赞成!(声明:我家中无医护人员,以后计划让子女学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