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推翻萨达姆雕像的人,现在生活过的怎样了?

琅智笑谈


主人翁说得好过去一个独裁者现在一百个。向望民主自由,真正的民主自由了,又不自由了。给我们多好的教训但人们又不信这点,认为民主才是最美的。


张徐伟573


2003年4月9日,美军攻陷巴格达后,一位壮实的中年人正抡起大锤砸向广场上的萨达姆雕像,他专注而愤恨的表情被定格在了各大主流媒体,这一举动标志着萨达姆政权的倒台。此人就是哈希姆·哈桑·贾布里。

二十天前,美英联军以萨达姆政权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二十五天后,美军宣布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结束,联军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萨达姆出逃。

巴格达民众纷纷走上街头,庆祝萨达姆政权被推翻。矗立在天堂广场的萨达姆雕像,被欢庆的民众围得水泄不通。45岁的哈希姆拿着来历不明的大铁锤,第一个砸向了萨达姆雕像,他的表情中明显带有愤怒。

从哈希姆健壮的体格来看,他绝对不是普通的民众。哈希姆早年是一名举重运动员,练就了一身肌肉,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转行经营摩托车生意。从他抡锤砸雕像的表情可以看出,哈希姆对萨达姆十分不满。

这事还得追溯到十八年前,哈希姆经营的摩托车有不少都是豪车,他与萨达姆长子乌代很早就认识,乌代之前是主管体育方面的。乌代看上了哈希姆的一辆珍藏版摩托车,并以威胁的手段要哈希姆低价出售。

哈希姆因此对萨达姆家族怀恨在心,经常私下向他人抱怨。乌代为避免节外生枝,将哈希姆请进监狱关了十一年。正因如此,哈希姆在推翻萨达姆雕像的行动中,他第一个拿起铁锤猛砸,也是最愤怒的一个。

哈希姆后来接受采访时说:他恨萨达姆的原因除了让他坐牢外,他还有十几个亲属死在萨达姆手里。他听说美军抵达巴格达郊区时,他就着手推倒雕像,他迫切的想看到它粉身碎骨,他当时内心里非常兴奋。

在雕像倒地前,美军士兵讲美国国旗盖在雕像脸上。哈希姆说他无法接受这一点,他给了美军一面伊拉克国旗。有人认为哈希姆有配合美军摆拍的嫌疑,一位匿名的美军上校说,这不是伊拉克民众自发的行为。

美军提出了这一建议,然后用喇叭鼓励伊拉克民众协助行动。哈希姆尽管强壮,但他也只能砸下几片水泥渣。最终,美军出动装甲拖车将萨达姆雕像拉倒。后来美军士兵向杂志透露,哈希姆手里铁锤来自美军。

当时向萨达姆雕像脸上盖国旗的是美军下士爱德华,他说当欢庆的民众看到雕像上的美国国旗时,顿时沉默不语,有位妇女高声痛斥,要求更换成伊拉克国旗。整个过程并未提到哈希姆,取而代之的是位妇女。

2016年,58岁的哈希姆接受了英国广播公司的采访,他说悔恨的:“现在,当我每次走过广场雕塑旧址时,就会感到痛苦和羞耻。我一直问自己,当初为何要推倒它?”这是13年来,哈希姆第二次接受外媒采访。

哈希姆说:他现在每次听到人们谈论“巴格达的陷落”和“推翻萨达姆雕像”时,他都会感到心痛。目睹如今的一切,哈希姆希望重回萨达姆时期。他说:现在事态一年比一年遭,永无休止的屠杀、恐袭和劫掠。

当初美国帮伊拉克人民建立自由民主政权的承诺并未兑现,伊拉克战争打破了原有的政治生态,战后的伊拉克建立了配额制的政治体系。但各派别间的矛盾很深,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导致政府工作效率极为低下。

哈希姆说:他很希望能重建萨达姆的雕塑,希望回到萨达姆治下,但他又害怕这么做会招来杀身之祸。事实上,这并非哈希姆首次表达悔意。在伊战结束十年后,哈希姆在采访时,指责美国应该为这场战争负责。

哈希姆认为,当时美英都撒了谎,人们至今也没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他们毁了伊拉克,把我们带回原始社会。如今的哈希姆已经61岁,他早已离开巴格达,新家在黎巴嫩贝鲁特,与众多的难民在一起。

哈希姆从希望盼来的却是失望,他说如今的伊拉克恐袭不断,国家的油田重新被几个大石油资本家垄断,老百姓得不到任何实惠。他们虽然还是免费医疗,但好的医生都逃亡到了国外,就连免费的教育也没有了。

美式民主已经十几年,伊拉克没修过一所学校。萨达姆时期的免费养老早已作废,伊拉克人悲喜交加,充满绝望。哈希姆为自己的鲁莽行为悔恨不已,与哈希姆情形相同的人有很多,都从当初的希望变成如今的绝望。


野史也是史


在2003年4月推翻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中心的萨达姆雕像,贾布里自诩为伊拉克的英雄人物。16年过去了,贾布里已经52岁,深深为当年的所作所为后悔,生活的非常痛苦。萨达姆倒台了,伊拉克却更乱了。从表面上看,2003年以后,伊拉克的GDP总量翻了8倍,已经达到了2259亿美元。然而,伊拉克所谓的经济成就都被上层社会攫取,普通伊拉克人依旧生活在贫困之中。更为重要的是,萨达姆倒台以后,伊拉克还曾经爆发ISIS之乱,库尔德人已经获得了实际上的独立!面对如此种种,贾布里怎么能不后悔?

2003年3月初,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仅仅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面,美英联军就进驻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周边地区。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逃往了家乡提克里特,整个巴格达群龙无首,陷入混乱之中。美英联军兵不血刃地进入了巴格达,宣告了萨达姆政权的倒台。很多伊拉克人被美国人的甜言蜜语所迷惑,以为萨达姆倒台以后,就能够迎来富裕、和平的生活,这其中就有36岁的贾布里。

贾布里全名为卡杜姆·阿尔-贾布里,曾经是一名举重运动员,还曾经获得过伊拉克全国冠军。在退役以后,贾布里在巴格达开了一家摩托车修理店,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1991年,萨达姆的儿子乌代的手下在贾布里的摩托车店修理摩托车,因为赖账与贾布里发生了冲突。乌代是出了名的交横跋扈,他的手下也是如此。因此,贾布里获刑11年。不过,由于在监狱中表现不错,贾布里提前出狱。

入狱之后,贾布里十分痛恨萨达姆政权。2003年4月9日,部分伊拉克人为了庆祝萨达姆政权倒台,前往巴格达市中心天堂广场庆祝。当时,在巴格达的天堂广场有一座萨达姆的雕像。贾布里也参加了此次庆祝活动,与其他人不同,他是有备而来,携带了大锤。贾布里举起了大锤,猛击萨达姆雕像的底座。贾布里的举动,也吸引了其他伊拉克人的注意力。最终,在几百名伊拉克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天堂广场的萨达姆雕像轰然倒塌!随后,西方媒体做了大幅报道,贾布里成为了很多报纸的头条人物。

那么,16年已经过去了,贾布里生活的如何?贾布里已经52岁,生活的非常不如意,也为当初的行为感到懊悔。2003年到2018年,伊拉克的GDP总量从300亿美元的规模,增长到了2259亿美元的规模。从表面看起来,伊拉克的经济似乎非常不错。但经济快速发展,获益的是伊拉克的上层,而非底层民众。再加上,伊拉克政府低效、贪污成为,伊拉克普通人民生活的非常痛苦!

也许,在贾布里的内心里面,已经非常后悔当初的举动,亦或是非常怀念曾经平稳的生活!


美国观察室


当年媒体大肆报道抡锤砸毁萨达姆雕像的人叫做贾布里,现在的他过着跟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至于一些自媒体关于他非常后悔砸毁萨达姆雕像的说法,信不信任君取舍,在此不打无意义的口水仗。

现在的贾布里

当年美军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可谓摧枯拉朽,整场战斗结束之快令世界震惊!巴格达陷落之后,大获全胜的美军开始有组织地清除萨达姆在全国各地的雕像,意图从精神上抹除萨达姆的个人权威。





美军损毁萨达姆雕像的同时还不忘鼓动伊拉克平民一同加入,所谓杀人诛心,萨达姆统治的余威就这样随着一座座雕像的倾倒而被渐渐破除。不可否认的是萨达姆当政时对外穷兵黩武,对内肆意为疟,尽管他执政之初凭借产油之利给了伊拉克民众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等福利,但权力最终使其腐化堕落变成孤家寡人。

其残暴行径不是几个摇旗呐喊者能够遮掩的,若非民怨沸腾,伊拉克民众也不会那么积极清除他的雕像,而这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抡锤砸向萨达姆雕像的贾布里。



当年萨达姆的儿子乌代及其手下在贾布里的修车铺修车,但是修好之后却不给钱,贾布里气不过就骂了几句,然后就因此被判处11年刑期关进了监牢,好在最后被提前释放,有此私仇贾布里的举动自然可以理解。
乌代


除此之外,贾布里的个人行为恐怕也是民意的反映,当恐怖不再时人们必然会怒吼释放,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美军确实带来了长久的动荡和战火,伊拉克人民也承受了太多的苦难折磨,但有一点不容置疑,凡以公利为旗号而行谋私之实的渎蔡,天下人当共击之!



关注『仲夏轻飏』持续为您奉上新鲜优质的国际资讯!


仲夏轻飏


2003年4月9日,推翻萨达姆雕像的“抡锤哥”贾布里,这个国际网红,伊拉克人民的“大英雄”后来还“二进宫”。十六年过去了,他过得可是一点都不如意啊!三年前,他接受BBC的采访,对于当年的壮举,他后悔了,他甚至想重新树立萨达姆的雕像,还要向小布什和布莱尔抡锤,要他们的命。一年前的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记者简.阿拉夫(Jane Arraf)对他的采访,他依然怀念萨达姆的时代。

<strong>

“抡锤哥”的壮举——一锤成名

伊拉克“抡锤哥”贾布里,全名是卡希姆·谢里夫·阿里·贾布里( Kadhim Sharif al-Jabouri1958年——),2003年时他45岁,他高大魁梧、肌肉发达。当美军攻陷巴格达后,他抡起大锤,疯狂地砸向萨达姆雕像的底座。肌肉、大锤、萨达姆雕像,一下子让他成为了焦点,成为了民主英雄。那么,抡锤哥真的是为了民主、自由而怒砸萨达姆雕像的吗?当时看,好像是这样的。那么,我们看看抡锤哥这三年来都是怎么说的?

“抡锤哥”的悔恨——“冲动的惩罚”!

贾布里在回答BBC、NPR等记者的采访,一再表示充满了后悔,为当年冲动推到萨达姆的雕像而悔恨。他说,自己渴望民主、自由,感谢美国帮助他追求幸福梦。然而,现实让他非常失望,一个萨达姆被打倒了,可一千个萨达姆站了起来。他痛恨小布什和布莱尔,甚至想向他们抡锤子,要他们的命。他认为虽然萨达姆跟他有仇,但萨达姆不太坏,给伊拉克带来了强大和稳定以及统一。看到现在的伊拉克,他都想重新树立萨达姆雕像。不过,他又表示自己不敢重新树立萨达姆雕像,因为他现在不想死!

“抡锤哥”的大招——过得怎么样?

“抡锤哥”有两大爱好:举重、摩托,一个毛病——三只手。还曾经是伊拉克的举重冠军,平时还开了一个摩托维修店。他因为自己身强力壮而获得举重冠军收到萨达姆的大太子乌代的器重,加上他有摩托维修特长就成为了乌代的首席摩托维修师。掌管着100多辆高级摩托车,但贾布里非常痛恨乌代。对他那么好,他那么受器重为什么贾布里还恨乌代,甚至在关键的时候成为推到萨达姆雕像的第一人呢?还不是贾布里穷尽一生的积蓄才买了的宝贝——诺顿摩托车,却被逼以跳楼价卖给了乌代。贾布里于是就把手伸到了伊拉克的申办2012年奥运会的基金上,这事儿乌代更烦。没申办成功也就够烦了,结果这钱还被贾布里给顺手牵羊了,很快贾布里就因为“伸手而被捉”了。

而这就是抡锤哥成为轮锤英雄的根本原因!那么他过得怎么样呢?

“抡锤哥”过得并不好,英雄没当两年就二进宫了。因为贾布里失散多年的诺顿摩托车,完璧归赵了。说起来,物归原主也不该二进宫啊!问题是这哥是三只手,又是因为手太长而被捉。伊拉克打击犯罪特别行动小组,在贾布里维修车间了,发现了这辆昂贵的诺顿摩托车。他表示这辆摩托车是自己引进、保养,尽管是萨达姆的最爱,但萨达姆被抓了就该物归原主。而且他说,这辆摩托车不是自己偷的,而是从一个小偷手里购买的。结果,贾布里又被抓了。店铺关门、参赛无望,这一关就是好几年。

尽管伊拉克的经济增长了八倍,民众的生活也得到了提高,但局势动荡,尤其是他的二进宫,让他非常痛恨伊拉克新政府。自然而然,出狱后,也就说出了上面的话来,他怀念的不是萨达姆而是无法无天的自由!现在的贾布里已经61岁了,有的人认为他是英雄,有的人认为他是小丑,不管别人怎么看他,他现在的生活远没有萨达姆时期过得好!那时,他是举重冠军、大太子的首席摩托维修师。如今,他只能守着他那摩托车的维修铺子度日,还成为了大家的谈资甚至指指点点。


<strong>


福垊


萨达姆,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在萨达姆没有上台前,伊拉克大量的石油田都落在西方国家的手里,都被西方国家控制着,当然伊拉克人民也不会好过到哪去,生活质量也并不太高,但是到了萨达姆上台之后,萨达姆就果断把石油国有化,不久本国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增长,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政府有钱之后也毫不吝啬的给民众发了更多的福利,伊拉克从此也成为了中东富裕的国家。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萨达姆政治野心和军事独裁一点一点的扩大,对外也不短挑起战争,人民的生活质量迅速下降,并且萨达姆还经常和美国叫板,终于在2003年3月20号的这一天,美国彻底对萨达姆失去了忍耐力并以生化武器为理由,对伊拉克发动了第二次海外战争,标志着伊拉克战争爆发。

萨达姆引以为傲的百万雄师面对美国联军,两国军事实力相差甚大,简直不堪一击,伊拉克军队就普通纸糊的一样,在短短的29天内,就被美军占领了萨达姆首都巴格达。在同年4月9号的时候,伊拉克人民兴高采烈的来到首都天堂广场,一起来看萨达姆的铜像被推倒的着一历史时刻。


其中在推倒塑像的时候有一个名为卡杜姆.阿尔-贾布里的身强力壮的男人,用一个大铁锤猛击萨达姆雕像下的底座,连续疯狂的锤击。根据消息称他原本是举重运动员,随后又开了一个摩托维修店,然而在后来萨达姆的儿子前来修理摩托车,却来了一个不给钱。更让贾布里气愤的是萨达姆的儿子因为贾布里的抱怨直接把他送进来监狱,一吃就是11年的牢饭,这件事放在谁身上能够受得了,当然要借此机会用一锤一锤的砸来慢慢化解这11年的怨气。


但是他一个人毕竟力量有限,只能够敲下柱子上的水泥块,随后就有一群人一起上来用绳子套住雕塑拉,即使在300个人一起用绳子也无法拉动的雕塑在美国派来的拖车后也顺利的将这个铜像给毁掉了。

然而这群曾“推翻”萨达姆铜像的人群生活的如何吶?

据我所知他们现在过得并不开心,其中被萨达姆政府曾迫害的贾布里也发出感慨道:“原本到时候还只是一个独裁者,而现在却又100个独裁者。”并且称他宁可活在萨达姆统治下。在萨达姆政府被推翻后伊拉克依旧部分地区处于战乱当中,民生真可谓苦不堪言,而他们与能过上和平生活更是无缘。不过如今他们所过的生活能怪的了谁吶?一切不都是拜他们自己所赐吗?


我们也应从中醒悟到,热爱党,跟党走是一定不会错的。千万不要在后悔莫及的时候又言“当初”,而我们应当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把这一句话落实在实际当中。

(琅智笑谈录,点不关注不迷路。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喜欢我的不要忘了加我关注呦。)


琅智笑谈


2003年4月,中东雄狮萨达姆倒台后,伊拉克举国欢腾,民众们纷纷的涌向首都巴格达的“天堂广场”,参与到推翻萨达姆雕像的行动中,这其中一个“大锤哥”的表现十分引人注目,只见他抡起大锤,向萨达姆雕像一顿狂砸,他的这个形象,一下子就在全世界出名了。


这个“大锤哥”叫卡杜姆•阿尔•贾布里,曾是一名伊拉克举重冠军,在他退役后,在巴格达开了一家摩托车修理部,日子过的也算滋润,1985年,萨达姆的儿子乌代来到他的店铺修理摩托车,但在修理后并没有付钱,贾布里对此气愤的说了些抱怨的话,就被伊拉克当局判了11年徒刑,1996年贾布里出狱后,就一直对萨达姆一家怀恨在心,所以,在萨达姆被美军赶跑后,贾布里是第一个拿起大锤砸萨达姆雕像的人。
这之后,伊拉克全国各地的萨达姆雕像,也都被伊拉克民众推倒,萨达姆时代就此灭亡,然而,伊拉克人在美国的帮助下,推翻了萨达姆政权,那么他们的日子变好了吗?恰恰相反,在萨达姆倒台后,伊拉克人民并没有盼来美国式的民主和自由,也没有盼来更加美好的生活,美国给伊拉克带来的是混乱,是腐败,是杀戮,是绝望,而那个“大锤哥”目前的生活又怎么样了呢?

据说,“大锤哥”贾布里今年已经58岁了,在他完成“壮举”后,混乱的巴格达已没生意可做,于是他举家迁到黎巴嫩的贝鲁特,在这里起码能够保证家人的安全,到现在,一提起往事,贾布里就后悔不已,他说:当年我们只有一个独裁者,而现在却有100个,贾布里还说:和现在相比较,我还是希望生活在萨达姆的统治下,而对于发动战争的小布什和布莱尔,贾布里更是恨之入骨,他说:小布什和布莱尔都是骗子,是他们毁了伊拉克,是他们把我们带回了“中世纪”,如果我是罪犯,我要亲手杀了他们……


海之波涛3


当年当地当时,推翻萨达姆雕像的人,一定很高兴,可以摆脱萨达姆的独裁统治。伊拉克人民将自己、将国家的命运交给了一个外来户,这个外来户打着一种圣母般的口号,以圣母碧起的面孔对伊拉克平民说,将把伊拉克人民从萨达姆的独裁统治之下解脱出来,同时帮助伊拉克人民过上“像美国一样的幸福生活”。

《伊索寓言》里有一头毛驴,因为不满自己的待遇,让神给自己换了两次主人,结果却一次比一次不堪。推翻萨达姆雕像的人就跟寓言里的毛驴一样,没了萨达姆政权,有了美式民主制度,却混乱不堪。萨达姆政权是独裁政权,可当年那位拿着大锤砸烂雕像的贾布里在伊拉克战争后反而去了黎巴嫩避难,声称后悔听信美国这个骗子富丽堂皇的说辞。他当初登上世界新闻头条的唯一作用就是,证明美国消灭萨达姆政权是对的,萨达姆政权不得人心,美国是诚心诚意帮助伊拉克人民。



贾布里说:“现在,当我走过那座雕像,我会感到痛苦和耻辱。我问自己,为什么我推倒了那座雕像?我愿意把雕像重新立起来,但是那么做的话,我恐怕会丧命。年复一年,事情变得越来越糟,腐败、内斗、杀人和抢劫没完没了。 当年我们只有一个独裁者,但现在有100个独裁者。我觉得伊拉克是从我们身上偷走的,布什和布莱尔是骗子,他们摧毁了伊拉克,把我们打成了稀巴烂,把我们带回到中世纪,甚至是更早。如果我是1个犯罪分子,我会用亲手杀死他们。美国人是始作俑者。接着他们和伊拉克政客一起摧毁了这个国家。情况似乎变得更坏,伊拉克没有未来。只要执掌这个国家的政党还在台上,就不会有变化。”

自伊拉克战争以后,如果没有选择性无视,就应该知道,伊拉克被恐怖袭击炸的满目疮痍,伊拉克成为了恐怖分子收买和训练恐怖分子的试验场。可依然有人说,这是伊拉克通往美式民主的必要步骤,想过上幸福生活不是一蹴而就的……?认为恐怖袭击是转变成民主国家的正常过程,给美国依然在无下限的洗白的人真应该去体验体验伊拉克以及北非地区的生活,而不是在这里敲打手机屏幕。

伊拉克现在的生活,据某些人所说,“所谓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伊拉克人民起码有了争取幸福生活的权利”。这刻意回避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造成的伤害,把人和国分开说事,拿着人权在这里大言不惭说有了争取幸福的权利。没有一个稳定有序的国家,有一个不担心暴恐动乱的国家,谈什么可以追求幸福的人权?



伊拉克人民用自己的教训,告诉世界,靠别人给自己的命运保驾护航是痴心妄想,靠西式的皿煮来改造国家更是无稽之谈。想建立一个真正有着幸福感的国家,还得靠自己,根据自己祖国的国情寻找最适合的制度。


广目览野


在2003年4月9日,在美军攻陷了巴格达以后,有一位强壮中年男子挥舞着大锤强有力的砸在了天堂广场的萨达姆的雕像上。而他痛恨的表情,愤怒的神色,迅速地出现在各个主流的媒体之上。

这位男子的举动也就标志着,萨达姆政治的倒台,而这个人就是——哈希姆.哈桑.贾布里。

哈希姆为什么会如此的痛恨萨达姆的政治呢?这事儿得从18年前来说。当时的哈希姆开了一个摩托车厂,他所经营的摩托车厂里边大部分都是豪车。

当时的他就已经认识了萨达姆的长子乌代,而当时的乌代则是看中了哈希姆的摩托车厂里的一辆珍藏版的摩托车,后来便威胁哈希姆把摩托车以低价卖给他。

哈希姆为此怀恨在心,并且对萨达姆整个的家族都感到不满和愤怒。并且在私下时不时的也会抱怨乌代的做法。而乌代怕哈希姆报复便找人把哈希姆请到了牢里,就这样一关就是十一年。

正是这样的一个原因加深了哈希姆对萨达姆家族的怨恨,所以在推翻萨达姆肖像这样的行动中,哈希姆则是第一个拿起铁锤砸的人,因为他是发自内心最为愤怒的人。

哈希姆在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痛恨萨达姆的原因不单单是因为自己的摩托车和把他送进监狱,更主要的是萨达姆还杀害了自己的亲人,所以对萨达姆十分的痛恨。而当他砸向萨达姆肖像的时候自己的内心是非常激动和兴奋的。

但是萨达姆的肖像是非常巨大的,哈希姆虽然身强力壮,但也就仅仅砸下来少许的水泥渣,而最后还是美军动用拖车将其拉倒的。但是在萨达姆肖像上的国旗确实由美国的士兵盖上的,当人们看到肖像上的美国国旗时正在欢庆的人民便都没有了之前的热闹氛围了。

在此时便有一个妇女痛斥要求更换为本国的国旗,而这里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人提到哈希姆为何砸肖像。

直到2016年哈希姆接受英国的媒体采访,哈希姆表示自己非常的后悔。哈希姆表示每次经过广场时自己都痛恨自己,并且询问自己当初是为何要推到萨达姆的肖像。

现在的哈希姆表示特别想回到当时的时代,现在的事态是一年比一年糟糕,并且到处都是掠夺和屠杀。

然而当时的美国人,表示帮助伊拉克的人民建立自由的民主政治,但是却并未兑现曾经许下的承诺。

现在的伊拉克则建立了配合制,个个派系之间的矛盾也在逐渐加深,相互之间严重缺乏对彼此的信任,政府的办效率也变得非常的缓慢。

要知道当时的美军,在进攻伊拉克时所说的证据并未找到,但是却把伊拉克真正打回了原始的社会。

连自己国家的油田都被其垄断,所有的医生也都逃走了,免费的教育等其他的东西也都没有了,美式的民主已经十几年也没有见伊拉克修建一所学校。

因此伊拉克的人们也都非常的悔恨,哈希姆对当初自己的行为也是非常的懊悔,他们都一样是从当初的满满希望,慢慢的变成了美式民主下的绝望。


夏目历史君


萨达姆统治伊拉克长达30年之久,独裁专制是其统治特色。为了把个人崇拜做到极致,在全国范围内修建个人雕像不失为一种做法。

在萨达姆统治的日子里,伊拉克人民过着一种笼罩在独裁、恐怖下的却又远离战争的生活。

平民出身的卡杜姆·阿尔·贾布里在萨达姆时代经营着一家摩托车维修店,日子还算过得去。可不幸的是,有一天某个达官显贵来他店里修车,因为没给钱双方发生了争执。一介平民在那样的场合下敢惹达官显贵,多少带点作死的节奏。更何况这个人还是萨达姆的大太子——乌代!

那乌代当然不会善罢甘休,随即就把贾布里扔进监狱关了11年。因为十几分钟的争执换来11年的牢狱之灾,贾布里估计早就把萨达姆恨透了。而贾布里恐怕只是个个例,在独裁的萨达姆时代,类似这样的人和事应该是不计其数。从这个意义上说,贾布里的心态也就代表了许许多多在萨达姆时代蒙冤受屈的伊拉克人。

2003年4月9日,美英联军开进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同年12月俘虏66岁的萨达姆,彻底标志着萨达姆在伊拉克统治的终结。以解放者姿态进入伊拉克的美英联军为了迎合伊拉克的人心,理所应当的要对萨达姆势力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算,而最直接有效、立竿见影的一种做法就是推倒那些立在伊拉克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象征一个时代的萨达姆铜像。并且让伊拉克人自己动手去做,无疑更有意义。

于是,贾布里因为第一个在美军镜头下抡锤砸萨达姆雕像的举动被无数网名戏称为“大锤哥”而迅速在全球走红。

贾布里的第一锤下去后,矗立在伊拉克全国各地多年的萨达姆铜像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的被伊拉克民众和驻伊美军推到了,萨达姆时代也如同雕像的残骸一样被丢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时至今日,现年58岁的贾布里在完成当年的举动后便背井离乡来到了黎巴嫩,据说对过去的举动有所悔恨对萨达姆时代也很怀念,这是为什么呢?

过去萨达姆时代因为是什叶派和逊尼派对立,特别是自两伊战争以后,教派矛盾极为尖锐。而什叶派在伊拉克又占大多数,作为一国领袖的萨达姆又是逊尼派领袖,采取独裁专制统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也正是这种铁腕统治掩盖了对立的教派矛盾,使得伊拉克人民的生活相对平静。而这个平静随着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的爆发而被打破,至今也没有恢复过来。数以万计的伊拉克人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无数丧失亲朋的人在残垣断壁间躲藏、流浪,过着有一天没一天的悲惨生活。

目睹这一切的贾布里当然是触景生情,回想过去萨达姆时代,虽说在独裁专制的阴云之下过着没有多少人生自由却相对稳定的生活,但是相比当下有了充分的自由却一穷二白、生命难以保障惶惶不可终日的光景,那真该算是天堂了。因此,贾布里曾说他憎恨发动战争的小布什和布莱尔,是他们毁掉了伊拉克。很显然,贾布里这番话也代表无数伊拉克人的心声。

眼下按照无数网民说的伊拉克人虽说收入增长了8倍,但别忘了这是平均,100个人里只有一个人收入是1万块钱,其他99人为零,那也是人均收入100。退一万步说,就算伊拉克在美国扶植下成为中东最富裕的国家,但是势必成为像日本一样连国家政策层面都缺乏自主性的非正常国家。从50年代至今70年里,日本给美国待过无数次提款机,其中在海湾战争中就“贡献”了130亿美元,仅次于前两位的科威特和沙特。

时下美国和伊朗对抗,伊拉克再度成为两国对抗的决斗场之一,命运悲惨的伊拉克人民再度面临一场潜在的挑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