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伊稚斜是个怎样的人?

史事春秋


西汉强敌伊稚斜单于,草原枭雄之一,他是匈奴前任军臣单于之弟、在军臣单于死后,他发兵击败了自己侄儿军臣单于之子夺得了单于之位,威风一时。后被汉武帝得力大将卫青、霍去病击败,并死于汉军之手,匈奴也遭重创远遁漠北再无力与西汉抗衡。


小龙女5505


在《汉武大帝》里,鸣镝所指,万箭齐发。”鸣镝响箭”几乎成为了伊稚斜单于凶残性格的标签。


但实际上真正的“鸣镝响箭”的主人,并不是伊稚斜。他真正的主人是匈奴的第二代单于冒顿单于。而响箭的真实名称为“冒顿鸣镝”。

匈奴一开始在草原上势力很小,冒顿单于正是利用了“鸣镝”,强化了族人对自己的服从性。他的“鸣镝”射向哪里,匈奴士兵的箭就要毫不犹豫地射向哪里,否则杀无赦。最终他把箭射向了自己的父亲——匈奴的第一代单于头曼单于。然后自立为单于,打败了东胡,开创了草原霸业。


但是冒顿单于这种“凭实力当单于”的优秀传统也被后来的匈奴单于们继承了下来。

历史上,伊稚斜单于实际上也是一个非常有野心,并且有能力的匈奴单于。他学冒顿单于一样,杀了自己的哥哥,夺了自己侄子於单的单于位子,原本也打算大干一场,但是他生不逢时,偏偏碰上了汉武帝刘彻。

伊稚斜原本是匈奴的左谷蠡王。他的哥哥军臣单于(《汉武大帝》说军臣单于是伊稚斜的父亲,是为了嫁接“冒顿鸣镝弑父”的故事。)和汉朝一直保持着相对“友好”的关系。

这其实并不是军臣单于有多友善,而是当时的汉朝南边有汉朝的南方有闽越国,匈奴的西方有月氏国。这些国家也在相继坐大,如果汉朝和匈奴之间相互打起来,这些小国便会趁虚而入。


但是随着军臣单于慢慢变老,局势实际上也在进一步发生变化,汉朝经过几代人休养生息,已经变得比以前更为更为强大。而且汉武帝刘彻即位,大汉国内形势稳定。

而匈奴内部却陷入了继承权之争的大分裂。军臣单于死后,伊稚斜打败了王位继承人、军臣单于的儿子於单,自立为单于。

逼得於单投降了汉朝,汉武帝封之为涉安侯,但是几个月后,於单却病死了。伊稚斜单于因为怨恨汉朝接纳於单,于是屡次派兵到代郡、雁门、定襄、上郡等地劫掠。汉武帝先后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对匈奴进行了进攻。


在於单死后的12年后,匈奴元气大伤,伊稚斜也死了,他的儿子乌维单于继位。匈奴势力从此退出河套及其以西一带,称为“漠北匈奴”。


炒米视角


在他手上,匈奴人从强盛走向衰落;在他手上,匈奴人陷入了内乱。

匈奴人的袭扰

按照《史记》记载,伊稚邪是军臣单于的弟弟,他担任的是左谷蠡王,他起兵攻打军臣单于的太子於单,才得以继承单于之位。於单于是投降汉朝才得以幸存,但是於单投降汉朝几个月后,就病死了。伊稚邪由于是发动军事兵变得以上位,这种政治人物最喜欢的就是发动对外战争,在伊稚邪成为单于后,发动了对于汉朝的大规模袭扰运动。

在公元前126年,匈奴数万骑兵进攻代郡,杀代郡太守恭友,掳掠千馀人。此后在秋季,匈奴再次攻入雁门郡,杀略千馀人。在公元前125年,匈奴攻入代郡、定襄、上郡,各自三万骑,杀略数千人。匈奴的袭扰使得大汉王朝做出了反击,汉匈战争正式打响

汉匈战争

公元前124年,汉军出塞,分三路:车骑将军卫青将三万骑出高阙;苏建为游击将军,李沮为高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李息、张次公为将军,俱出右北平。

汉军出塞,大败匈奴右贤王,俘虏右贤王座下裨王十馀人,匈奴人一万五千馀人,牲畜数十百万。但是匈奴不服,匈奴万骑进入代郡,杀都尉朱英,俘虏千馀人。

公元前123年,二月汉军再度出塞。卫青出定襄,击匈奴,斩首数千级而还。四月卫青随即再出塞,击杀一万余人。到了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征战河西,摧毁了匈奴的西方势力。《资治通鉴》记载:霍去病担任骠骑将军,带着一万骑兵从陇西出发攻击匈奴,历五王国,转战六日,过焉支山一千馀里,杀折兰王,斩卢侯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获首虏八千九百馀级,收休屠王祭天金人。

在此后的汉军大出塞中,霍去病经过居延,小月氏,到达祁连山,一战俘获单桓、酋涂王,匈奴相国、都尉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斩首三万二百级,俘虏裨小王七十馀人。

这一年,伊稚邪对于西方的匈奴人被霍去病打击的太狠,想要召集休屠王,浑邪王治罪,结果触使两人投降汉朝。从此河西被汉朝征服,匈奴的兵祸少了很多。

在公元前119年,汉朝发动了对于匈奴的大战,卫青和霍去病出塞,卫青在墓北遭遇伊稚邪,伊稚邪在和汉军的交战中,心生畏惧,最后逃跑,票骑将军逾居延,过小月氏,至祁连山,这一战汉军斩首一万九千,匈奴大败,卫青到达窴颜山赵信城,全军食粮,火烧赵信城。

霍去病俘虏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斩获七万四百四十三级。

伊稚邪单于在逃奔之后,当时的匈奴人甚至觉得伊稚邪死了,右谷蠡自立为单于。此后伊稚邪病死,他死之后,匈奴开始陷入内乱,匈奴也是在此之后陷入了衰落,历史上匈奴除了东汉初年的回光返照,此后陷入了沉寂,五胡乱华时的刘渊甚至都是休屠后裔。


人者仁义也


伊稚斜单于虽夺取了王位,但匈奴已非昨日全盛



《汉武大帝》中的伊稚斜

自公元前16世纪夏朝灭亡后,夏后(国名)的一支后裔逃到北方,吞并其他部落之后成为匈奴族开始,这支古代游牧民族集团的全盛时期是公元前209—公元前128年。

伊稚斜单于的前任,即军臣单于死于公元前126年,而伊稚斜是打跑了王位继承人军臣单于的儿子,这才当上匈奴王的。



《汉武大帝》中的伊稚斜

根据史载,这个时期已不复当年了。匈奴在西汉初期可岀够风头,况且能让汉高祖刘邦吃苦头,并忌惮三分的也可称强大。

汉武帝时期,明面上汉匈开始了真正和平时期,暗地里汉武帝早已下定决心反攻匈奴,一雪前耻同时灭掉大汉帝国的心腹大患。

紧锣密鼓安排周全之后,便开始对匈奴的反攻,卫青、李广领命开始正式宣战。



卫青 李广 霍去病 出征匈奴示意图

大汉王朝此时已经变得强大起来,不可一世的匈奴早就拿捏不住了,伊稚斜单于就在这个时期夺权上位,难道不是“生不逢时”吗?

后来,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历史上留有英名的这些人,生生将匈奴赶岀了中原,而属于匈奴的国土几乎全沦为汉朝领土。

此后,伊稚斜单于所带领的匈奴,再没有能与大汗分庭抗礼的能力。

汉武大帝

伊稚斜单于是改写历史的人

据史载,匈奴军臣单于死了之后,伊稚斜打败王位继承人,即军臣单于的儿子于单,夺取了王位。

那么于单去了哪里?

据文献记载,他向汉朝投降,汉封他为涉安侯,但在这几个月后便去世了。



《汉武大帝》中的伊稚斜

这说明,假若伊稚斜单于没有抢夺王位,继承人于单即位后,投降汉朝的可能性非常大,那汉匈真正的和平时期最起码要提前十几年。

所以,伊稚斜单于就是一个当王“生不逢时”,却改写了汉匈战争史的匈奴王。


果笑


首先伊稚斜是一名通过武力夺得王位的谋逆之臣;而且伊稚斜还是一名残忍嗜杀的君主;更是一名野心勃勃的君王。现在现代的角度来看的话伊稚斜就是一名狼心狗肺之徒,虽然有一定的报复和能力,但是做出的事情都是惨绝人寰的。不过两千多年前的社会情况毕竟和现代不同,至于伊稚斜到底是不是狼心狗肺就因人而异了。

伊稚斜谋夺匈奴王位

匈奴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秦始皇费了很大功夫修建的万里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匈奴来犯。由于匈奴属于游牧民族,所以他们相对落后一点,但是文明的落后不代表武力的落后,他们个个能骑善射,用来打仗是再好也不过了,因此即便是强大的秦朝对真够也是十分忌惮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匈奴逐渐强大了起来,侵占了大汉很多的领土。不过汉景帝时期无为而治,于是就和当时的匈奴大单于握手言和,加之汉朝和亲,匈奴和汉朝一直没有大的冲突。大单于死后传位给了军臣单于,军臣单于死后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而伊稚斜是军臣单于的弟弟,他发兵打败了自己的侄子,自己自立为伊稚斜单于。所以伊稚斜是个篡逆之臣,他来位不正!


伊稚斜大力侵汉

伊稚斜之所以可以夺得单于之位,匈奴的主战派是立了很大的功劳的,正是由于主战派对军臣单于和亲政策的不满,所以他们才会拥立主战派的伊稚斜夺得王位。但是伊稚斜在位时期匈奴已经是国力不如以前了,但是依然挡不住他侵略别国的野心。

伊稚斜上位之后就对汉朝开战,汉武帝最开始还想急需求和,和匈奴继续建立和平共处的关系,但是伊稚斜哪里同意,这激怒了汉武帝,于是汉武帝一生致力于消灭匈奴,在几次征讨匈奴之后匈奴只得逃亡北方的草原地带,史称匈奴北遁。野心勃勃的伊稚斜最终被汉武帝摧毁了他开疆扩土的美梦。


伊稚斜残忍嗜杀

伊稚斜对自己的侄子以及反对自己的人非常残忍,对他们斩尽杀绝。当然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夺权之争就是你死我活的,你不杀别人,自己就可能被别人给报复,历朝历代参与王位之争的人都是如此。

但是伊稚斜对待很多无辜的人也是残忍无比的。汉武帝为了和匈奴重修和好,于是就送一位公主如何匈奴和亲,伊稚斜非但不同意,还活活的烧死了这位汉代公主,真的是太残忍了。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何况是一位和亲的公主呢?你不同意已经打了汉朝的脸了,所以伊稚斜残忍嗜杀。

所以伊稚斜是一名非常残忍而且有野心勃勃的人,为了利益不惜杀害自己的侄子以及反对自己的人。


唐朝的长老


他是一个六亲不认、凶狠残忍、铁血无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的家伙,这点从他杀父篡位就能看出来。

并且还是一个好战分子,经常骚扰汉朝,还野心勃勃他最大的愿意就是征服汉人,让汉人的土地成为他的马场。

还不接受汉朝的合亲,把汉朝的合亲公主给活活烧死了,最后终于在汉武帝的雷霆之怒下走向灭亡。


阿杜谈古论今


在阅读汉朝历史或者看有关汉朝的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游牧民族的身影,那就是匈奴,而伊稚斜单于是匈奴的部落首领。

伊稚斜公然发动了政变,将自己的父亲杀死,伊稚斜单于本来是军臣单于之弟,军臣单于死后,他打败了王位继承人,夺取了王位。

伊稚斜之前在位的匈奴首领单于都是对汉朝很友好的,因此在汉武帝之前的皇帝对待匈奴都是尽量和平,有的时候即便匈奴南下抢劫汉朝边境的城镇。

汉朝的皇帝也是采取怀柔政策,为了不和匈奴起冲突,当时还将汉朝皇室的女儿嫁给匈奴首领,避免两国起干戈,因此一直延续着匈奴和汉朝的和平的局面。

而到了伊稚斜继位以后,由于当时的匈奴军中大多数都是好战分子,不满于之前单于的和平政策,因此对伊稚斜很拥护,伊稚斜一直有很大的野心,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机会带兵南下,征服汉朝所有土地。

因此匈奴部落在这位好战的伊稚斜单于的带领下,经常南下掠夺汉朝的城镇,汉朝本来想和伊稚斜和亲,但是没料到伊稚斜根本不买账,还把汉朝送过去和亲的公主给活活烧死了。

伊稚斜狂傲的态度,彻底激怒了当时汉朝的在位皇帝汉武帝,汉武帝也决定了要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派卫青和霍去病数次出兵打击伊稚斜单于。

从公元前133年的马邑之谋到公元前121年的河西之战,十二年的战争彻底扭转了汉朝和匈奴两方的攻防格局,在卫青和霍去病两名天才将领的指挥了,迅速夺取了河南、河西两块军事要地,将匈奴的势力驱赶出了漠南。

而当时的伊稚斜带领的匈奴部落,虽然不断发动报复性战争,但是缺乏明确的战略方针,没有根本上改变被动的局面。

为了彻底击败伊稚斜,汉武帝在公元前119年发动了汉朝和匈奴战争史上最规模空前的大决战漠北战役。

这场战役是卫青和霍去病军旅生涯的巅峰之战,汉军投入兵力达三十万,大汉帝国以倾国之兵力北征,匈奴伊稚斜单于为了避锋芒,主动后撤到大漠以北,匈奴战士争先恐后逃窜,军心大乱,卫青抓住机会,纵兵追击,匈奴伤亡惨重。

经过这次失败,匈奴势力从此退出了河套以其以西一带,公元前114年(汉元鼎三年),伊稚斜单于死。


小聪历史客栈


首先,从他杀兄篡位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是一位残忍角色,为了自己的目的肯定会不择手段。

其次,伊稚斜还是一个好战分子,而且有非常大的野心。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可以带兵南下,征服汉朝所有的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