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到大城市賺錢,年老回農村養老”你認為可行嗎?

俏漁妹海鮮


這是個好想法,但凡事無絕對,人生就是邊走邊看,我們預想的與實際發生的是有差距的,誰也不敢說我們最終的歸宿到底在哪,只有真正發生了才知道。

年輕時到大城市賺錢

有人說外出打工的人是在家裡混不下去的人,這話說的對也不對。有些年輕人外出的確是因為在老家混不下去了,但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外出打工是為了尋求發展機會。其實早些年的農民工外出是沒辦法的事,因為這類人在農村沒有耕地,在城市裡沒有住房,呆在農村只夠溫飽,想要致富只能進程,就這樣第一批農民工出現了。所以,他們進城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賺錢。

年老回農村養老

雖然現在的農民工工資有保障,但農民工的待遇一直都是非常低的,而且法律意識都非常薄弱,他們的思想也比較單純,就是我幹活你給我錢。我賺錢的目的就是為了等老了以後回農村養老,所以在外面打工幾十年,老了如果不想在城裡生活,回農村那是肯定的。

很多人會提到一個習慣的問題,這個我承認,但我只能說那不是農民工。大多數農民工從事的行業與工作都是最底層的,基本上都是居無定所,其中有10%會在城裡買房都是奇蹟。而大多數從農村出來,能在城裡買房(我說的是一線、二線城市)的都是鳳毛麟角,從事的行業與工種也絕對不是最底層的。

所以,大多數農民工的歸宿依然還是自己生活過的農村,可能過去的幾十年習慣了城市的生活,但在這幾十年前,他們依然習慣農村生活,那是骨子裡的生活。


新農志


我認為難。

因為一旦在大城市生活習慣了,就很難改變。

我公公當年就是從農村招工進城的,婆婆作為家屬後來也跟著進城。他們鄉里有房有地。

我剛跟老公結婚那會,總聽婆婆說:以後還是要回鄉里的,等退休了。在鄉里喂點雞鴨,種點小菜,快活的很。

後來就沒聽她說了。早幾年退休,他們是連鄉里的親戚也少有走動了。

為何?公公愛打牌,有固定的牌友。婆婆愛八卦,有固定的老姐妹。這是幾十年養成的習慣,又怎能輕易改變?

年輕時到大城市賺錢,你的家按在大城市,你的孩子在大城市生活,你的朋友你的習慣都跟大城市密不可分。老了回農村養老怎麼習慣?

何況,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的農村再也不是年輕時的農村了。靠落葉歸根那一點點鄉情,是敵不過現實的不習慣的[祈禱]


一葉草73


很多人都這麼想的,以我為例:山東農村生活21年,上海生活32年,現在父母健在,幾乎每個月回去看看他們,也已經在山東老家買了房子,準備退休後時不時回去住住。雖然吃飯等都沒問題,簡單的說,一個月兩個月回一次家住住需要打掃衛生、曬被子、洗洗刷刷等,估計要忙個兩三天,對外物業費、冬天取暖費等等,再加上各種生活不習慣,當然了,退休金上海應該高點,回去過日子應該沒問題。再加上自己的孩子成家立業,老兩口子想長時間住老家更是不現實的!





縹緲的我1828


最主要的是,父母是否還在。

我們對農村有特殊感情,源於父母在那裡,無論何時何地,那是自己的根,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歸途。

年輕時還是應該去大城市看看,有位作者寫過一句話:如果你足夠幸運,年輕的時候在巴黎居住過,那麼此後無論你到哪裡,巴黎都將一直跟著你。

剛北京上大學的時候,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第一次見到電視裡才能看到的地鐵,速度那麼快,像火車一樣,迅速而平穩,看著窗外一幕幕飛過的場景,高樓大廈,草地廣場,長街明燈……

那時候還是北京地鐵的二元時代,無論坐多久,一天只需要兩元錢,我會挑個週末,選擇一條人少的路線,一坐就是一天,看窗外的景色,告訴自己,我要在這個城市好好生活。

在北京讀大學四年,工作四年。經歷了組建大學生兼職團隊,獨自到全國各地旅行,也經歷了在北京繁華的核心圈工作。

再後來,選擇到房價比北京溫柔很多的杭州定居,有了在城市裡的家。

回頭想想,從當初坐一天地鐵就感到開心的小姑娘,到現在習慣了大都市的繁華喧囂之後,越來越覺得恬淡平和的農村,更有她的味道。

偶爾回老家看看,姥姥種了一院子的花花草草,還有蓬勃生長的葡萄架。傍晚,姥姥會做家常菜,炊煙裊裊之中,和姥姥聊著天,生活的氣息撲面而來。

父母都在老家,只要父母在,農村就是親切的,溫暖的,會有一根無形的線牽引你回去看看,那根線的名字叫“老家”。

農村不像以前的農村了,現在的農村交通便利,環境乾淨,家家戶戶都是兩層三層的小樓,家電齊全,生活必需品輕鬆就可以買到。而且家家戶戶都有菜園子,蔬菜水果應有盡有,和城市的生活相比,一點也不差。

最完美的狀態是,在農村有家,在城市有房。

忘記從哪兒看到一句話,說一個人最完美的狀態就是,在農村有家,在大城市有房。

為什麼要回農村養老?因為農村有父母,有父母在的地方,是家。


一味卷耳


我認認為可行,而且我也是這麼想的,老了,退休了,回老家享受田園生活是不錯的選擇,未來的交通和通信會很發達,恰恰缺少的是在老家的土地和宅基地,我已經安家在省會城市,我終歸還是要回到生我養我的地方,至於我的孩子,因為他們沒有在老家長大,也許以後他們不在認為父母的老家是老家,自己長大的地方才是老家吧!


鍾小乖


我希望我以後的生活是這樣的

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店

商品種類齊全

有我愛吃的花生瓜子酸奶草莓橙子香蕉

商店門口放一部投影放我喜歡看的蠟筆小新

5點半準時關門

開著我的小寶馬

回到我親手種滿月季和薔薇的四合院

開啟做晚飯

平淡又安心的渡過每一天


毛毛魚泡泡樂


年輕時到大城市賺錢,年老時到農村美老。我認為可行。但選擇這樣做的人較少。

年輕時有自己的理想抱負,在大城市裡收入高機會多。到大城市裡拼搏一輩子啊,到了退休,回到農村養老。在實際操作中會遇到一些問題。

第一、選擇了農村。這個農村的地點是大城市邊上的農村還是你老家的農村?這就有一定的區別。我知道有一個村裡面的,在北京工作的當地人,他花了20萬在老家建了一棟別墅,這20萬在北京可能買不了一個廁所。但是他建了房子後卻很少回老家住。他也是年輕的時候就去了北京,現在已經退休了。

他開始選擇了老家農村,但最終還是沒有回來。但是如果他在北京的郊區的農村有這麼一棟房子,那肯定他會去,這是我自己認為的。

農村地點選擇有很大的關係。

第二、選擇的農村不是自己的老家。如果你在農村買房子,裝修好。或者買地建房子。按照我國的法律,只有在戶口所在地,才擁有這個權利。農村買房超出了戶口所在地,你的權益就不受法律保護。因為的農村的房子,土地都是集體所有制,都是用宅基地建的,土地他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交易是違法的。

不在自己老家農村養老的話,買房建房都非常麻煩。遇到對方反悔。你對房子的權益得不到保障。

第三、回農村養老,還有個習慣問題。大城市生活幾十年一下子到農村的生活,一般的人不習慣。如果是三四線城市生活回老家養老,這種觀念的人應該很多,做的也比較多。

年輕時在大城市賺錢,年老養老,只要你願意,最好選一個縣城養老。


馬田老牛


為什麼不可以,年經到城市裡打拼在苦在累都熬過來了,城裡在富有心裡是空虛的,因為生我們:養我們都是在農村生根發芽長大的,當你在外面在掙錢:在做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管事的還是農村老房子管事,所以老了該回歸農村養老:落葉歸根,理所當然,。看我圖片中農村的空氣好不。



 華榮富貴 


“年輕時到大城市賺錢,年老回農村養老”,年輕時候依靠自己的本領能力、體力,智慧去城市中奮力拼搏賺錢,這我是認可的,趁年輕就要拼一把,要不然到老必後悔。但是“年老回農村養老”這句話我並不認同,原因如下。

一、回農村養老生活條件不完善

雖說農村空氣清新,惠風和暢,但是也有天然的弊端,就是生活條件不及城市,人一上年紀在吃上就格外注意,不僅注意飲食問題,還要做好均衡攝取營養,比如有時候需要吃點魚蝦,在城市中直接就去蔬菜貿易市場了,在農村採購不便;第二,農村居住條件畢竟沒有城市方便,夏冬季節城市有空調,洗澡什麼的也不方便。

二、醫療資源不如大城市

人老了,機體免疫力及身體狀況呈現下降趨勢,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就診住院極其麻煩,舉個例子,我們村距離縣城醫院開車最快也要50分鐘,試想一下,一個心梗患者在有限的治療時間內要是因為距離原因那就得不償失了,在城市的話就無此顧慮了,社區周圍就有很好的醫院,再說城市的醫療資源也比農村的醫療條件好的多。

三、農村人情世故複雜

在農村,人情世故要比城市中更多,沾親帶故遇到紅白喜事、逢年過節都要參加參與,要是你是從城市中回農村的,人們潛意識裡都會覺得禮金得多點吧,少了就有人罵小氣,這樣就給自己徒增很多煩惱。

四、共同語言少

在城市中生活的老年人一般都比較規律,愛好更多,比如我一位親戚在城市居住時候,早上喜歡打太極拳,早餐時間看事實新聞關心國家大事,你看看農村人愛好多半食棋牌麻將,喝酒閒聊,時間長了,也沒有什麼共同話題,生活習慣都不在一個頻道上,長時間缺少溝通也令人很鬱悶。

總結:年輕時候,我們勇於拼搏,為了生活為了夢想奮不顧身勇往直前去賺錢,常言道“人往高出走”,等賺到錢後總喜歡在城市中買房安家,給子女提供一個好的平臺,為自己將來的養老做好規劃,所以,至於到老了,說回老家農村養老的多半隻是發發牢騷而已,你覺得呢!


三農記事本


越是大的城市各種優勢資源越集中。農村哪裡適合養老?首先:醫療條件差,人老了就是這病那病,找不到好的醫院,看不上好的醫生。其次:教育環境差,等你老了,你的孩子們還在城市奮鬥,你要幫忙帶孫子輩,試想兒子媳婦會同意你把孩子帶回農村上學嗎?再者:你長期在城市打拼形成了固定的圈子,回到農村一切從零開始。最後:現在農村的環境治理還跟不上,還在走以破壞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的老路,各種汙染企業逐漸往農村轉移。縱觀這幾年的數據,越是經濟發達的地方空氣質量越好!總之,我覺得農村不適合養老常住,偶爾小住幾天尚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